《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把战场漫延至石见以外的区域,接下去哪怕要打,那些想收回石见的势力也得跟僧兵先打一场再说。
    等双方相互消耗数年之后,渤海海军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在石见站稳脚跟了。
    但是,连赵权也没有预料到的是,这场规模与等级似乎都不算太大的战争,却如星火缭原,断断续续却又始终没有停止过。
    慢慢地,诸多势力都被牵涉其中。包括北条家族的幕府一系、与北条幕府一直相对抗的三浦泰村一族、京都朝廷的院政系以及龟山手下开始崛起的僧院系。
    以至于,到后来竟然发展成为一场席卷整个日本的战争。
    日本,提前两百年,进入了战国时代!
    但是,没有一个日本人能搞得明白,引发这场战争的起因,到底是什么!
    更没几个人知道,当渤海军全面控制了石见国之后,立刻布置了三道防线,断绝内外的一切交通,开始进入最高等级戒备。
    一个月之后,从石见银山里挖出了第一块含银量相当丰富的矿石。
    一个半月之后,炼出了第一块银子。
    七个月之后,第一次成功地批量生产出三十多斤的白银!
    直到这时候,赵权才明白,为什么石见银山至今还未被日本人大范围开发。
    其实这座银山,在数百年前就已经有人发现藏有银矿。但是这时候的日本人,炼银技术太差,就是找到矿石,也炼不出太多银子。
    典型的守着宝山不识宝!
    此时日本人炼银,是在挖出矿石后,使用镰刀形锤链,凿去矿石上的杂质,而后放入水中,洗净矿石上泥土。再将这这些矿石置入栗木盆中,注入清水来回摇晃,以将砂土进行分离。
    为了分解矿石中的杂质,矿工会在地面上挖一个坑洞,坑洞内侧涂上炭灰和黏土。将矿石置于洞内反覆燃烧,以溶解银矿石。在刮去浮在表面的铁、硅酸等杂质之后,加入铅灼烧。
    这种矿石炼出的银,是含铅银,或称为“贵铅”,距离银还有相当的距离。价值自然远远比不过高纯度的银子。
    权宋天下

第八百九十二章 小公举
    李治主持的冶炼,称为“灰吹法”。
    这种方法,源于中原的炼丹之术,最早见载于汉朝时狐刚子的《出金矿图录》。
    在赵权从宋国运回来的大量书籍中,李治又找到了更加详细的记载。
    包括宝庆元年孟煦撰写的《金华冲碧丹经秘旨》、隆兴元年吴俣的《丹房须知》,也有更加详尽的记载。
    灰吹法,就是一种利用银和铅的不同熔点,将共生的银与铅分离,从而提炼出高纯度银的方法。
    这个方法的使用,使石见银山成为了不为外人所知的真正宝藏!
    有了源源不断的银子,赵权自然不可能将这些银子投入市场而转化为直接的购买力。
    所有石见银山出来的银子,全被秘密押送至罗津县。
    这里,是最后一段即将入海的合兰河。拦河筑坝,利用水流落差,建立了一个水力铸币厂。
    没多久,一枚枚银币就被铸造而出。
    银币圆形齿边,直径5公分,重30克。正面是一艘扬帆破浪的战舰,上印“华夏银行”四个字。
    背面为“壹两银”字,周边环以麦穗。
    没错,华夏银行!
    这是一家还未公开成立的银行,总部设在辽南旅顺,如今已经开始进行前期的筹备工作。
    包括准备金、更加详尽的管理制度、对东北各个石忽银行的职员进行新一轮的培训。
    赵权的要求是,一旦需要,所有的机构可以立刻地改头换面,以完成石忽银行到华夏银行的完美转身。
    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石忽银行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未来的蒙古国不可能容忍这个银行继续存在。这点,其实无论是蒙哥还是赵权都很清楚。
    不清楚的,是由谁来负责承担关闭石忽银行所产生的后果。
    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的赵权,一边琢磨,一边涂涂写写。
    “有人吗?”门外传来一声怯怯的叫唤。
    思路被打断,让赵权有些恼火,不由自主地就想喝斥守在门外的权承仁。
    自己已经特别交代,这一个小时内,不能让人过来打扰,可是为什么还有人过来!
    随即恍然,露出一丝苦笑,全天下,大概也只有一个人会在这个时候敢过来打扰自己。
    赵权在自己的脸上搓出一些温和点的笑意,起身过去,打开门,蹲下身子,对着门外张开了手臂。
    可是,没人!
    门外只有权承仁一张略显尴尬的脸。
    “咦,人呢?飞哪去了?是不是跑到天上去了?”赵权说着,抬着头看上乱瞅,“上面没有人啊,到底去哪了?”
    边上传出一阵喀喀的笑声,墙角处探出了一个小圆脸。
    眉目清秀、唇红齿白,眼若水波,盈出满满的笑意。
    “爹爹,你好傻啊,人怎么可能飞得上去呢?而且,这里还有屋顶挡着呢!”
    “不,你才傻!你根本不了解我的女儿,我女儿可厉害了,一个屋顶怎么可能挡得住她呢?她想飞,一定是可以飞得上去的!”
    “你女儿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墙角处,走出一个身穿火红衣裙的小姑娘,歪着头看下赵权,轻轻地甩出脑后十数根精致的小辫。
    “那当然了!”赵权正色答道,“她,可是我的小公举啊!”
    “小公举?那是什么?很好玩吗?”小姑娘诧异地靠了过来。
    “嗯,小公举,就是可以想把自己举多高,就能举多高的人!”
    “你是不又在骗我?——啊!”
    赵权手一伸,揪住小姑娘的袖子,直接拉入自己怀里。而后耸着自己的下巴,在她的粉脸上开蹭。
    小姑娘一边啊啊地又叫又笑,一边扭着脑袋极力躲闪。
    父女俩闹了一会,赵权依然蹲在门口,抱着沁沁安在自己的一个膝盖上,轻声问道:“今天,怎么没去上学啊?”
    赵沁给了她爹一个大白眼,“今天学校休息!”
    赵权拍了拍额头,露出懊恼之色。
    “你是不是,也忘了今天要带我去看大海的事?”
    “没有!”赵权正色答道。
    “那,你是不是还忘了,要把我娘接过来的事?”
    “没有啊,是你娘,她不想过来的——”
    “哼!”小姑娘鼻尖一翘,“你就是,那个什么的,噢,有了新人忘旧人!”
    赵权脸色一虎,“谁说的?”
    赵沁晃着小脑袋,手往外一指,“是他!”
    赵权转过头一看,墙角一个脑袋一闪而逝。
    还没等赵权发火,赵沁却从他的腿上挣扎下来,叉着腰喊道:“可可,你给我站住!再跑,我就告诉我哥去!”
    墙角露出一个无奈的脑袋,“我叫陈诃,你干嘛老叫我可可?”
    “我是你姑——”
    “我比你大!”
    “我是你姑——”
    “我比你早上学,我是你学长!”
    “我是你姑——”
    陈诃两眼一翻,哭丧着脸,“你再这样,我不带你出去玩了!”
    “你敢!我是你姑——姑——姑——”
    陈诃嘴角一撇,一副马上就要哭出的模样。
    赵权头疼地站起身,看着两个一般个子的姑侄,心下闪过一丝歉意:还真的被陈耀说中了!
    女儿今年六岁了!
    本来去年就该接过来上学。可是大家都忙着搬家,把一些主要的机构部门,开始从南京府城搬到旅顺。
    与此同时,海东学院重新调整了所有的学制与结构。
    留在南京府城的海东学院,包括军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等院校,全部升级为高等院校。
    另外,设立初等教育部,五年制小学教育,要求所有在籍户民,无论官位高低、无论男孩女孩、无论富贵贫穷,都要尽可能将12岁下以子女送入初等学校接受教育。
    凡是愿意入学者,免去一切学杂费用。
    入学年龄最低5岁,最高12岁。初等学校毕业后,可以申请到高等院校继续学习,也可以经过测试,申请为村长一级的助理。
    如果在初等学校阶段学习八年,依然未能顺利毕业,必须强行结业。可申请直接加入军队,也可去申请最低级的吏员助理职位。不过,这种吏员助理,只能算是临时工。如果始终无法取得初等教育的毕业证书,就永远无法成为正式的政府职员。
    权宋天下

第八百九十三章 看海
    一年以来,在南京府的管辖区域,已经开设了南京府城、抚松、辽阳、平壤、耽罗五所初等学校。总的招收学员两千余人。
    旅顺这所初等学校,是第六所,刚刚成立不到两个月时间。这里的学生比较特殊,少部分是从南京府搬迁至此的官员子弟,大多数则是这些年抚幼局收养的孤儿。
    今年春后,赵沁从多泉子直接来到旅顺,开始进入一年级的正式学习。但是,陈耀的儿子陈诃已经在南京府城入学了半年多时间,于是自称为一年级的“老生”。
    赵沁来时,赵权倒是有想过要把她母亲一起接来旅顺。但是赤玫蝶不太愿意,赵权也就没有强求。
    “爹——爹爹!你到底带不带我去看海?”赵沁撅着小嘴,催促道。
    赵权回头瞅了瞅堆在桌案上,如小山一般的文书,有点纠结。
    “沁沁,你就别烦舅爷了,我带你去吧。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陈诃说道。
    “不,我不答应!”
    赵沁双手叉着腰,怒冲冲地看着陈诃与赵权。
    而赵权此时心中,却正在纠结——自己如今,竟然已经是爷爷辈了……
    “老爹——”赵沁小脚一跺,不满的颤音,直钻入赵权耳膜。
    赵权愣愣地回过神,蹲下身子,很真诚地看着女儿的眼睛,说道:“沁沁,要不……”
    “不,我不要!”
    好吧——赵权觉得自己似乎搞不定这个姑奶奶了。
    赵权叹了口气,直起身,对边上的承仁说道:“去码头看看吧,把陈耀叫来!”
    陈诃吓了一大跳,急急说道:“舅爷,我没有欺负,沁——姑啊,你干嘛要叫我爹来?”
    赵沁幸灾乐祸地在边上拍着手掌。
    “小诃别担心,叫你爹来,不是要罚你,而是跟你爹商量下,怎么奖励你的。”
    “真的嘛?”陈诃依然惊疑不定。
    站在码头上,心情极为忐忑的陈诃,看到舅爷并没有向匆匆而来的父亲告黑状,这才牵着赵沁的手,一溜烟地跑上了船。
    赵权与陈耀随后步上这艘大船,看着大呼小叫的两个儿女,轻轻地吁出一口长气。
    这是一艘刚造好没多久的六百料战舰,还在做最后的修整,当然不会出海。不过在这船上能看得到海,就应该算是已经完成了对女儿的承诺吧!
    八月底的海风,最是宜人时候。
    港口内外,千帆怂动,遮蔽了大半个海面。
    赵权倚在船舷边,眼神追随着沁沁的身影,嘴里问道:“中原那边,怎么样了?”
    “只能说,进展算是顺利。”陈耀答道。
    “尤其是石忽银行,凉州、太原、燕京、益都,几个地方的分行都已经开起来了。京兆、真定、汴梁等地,还没去动。”
    “中原的点,虽然要开,但速度不能太快,而且数量上还是稍微控制下,否则以后不好收拾。”赵权有些担心地说道。
    “放心!我很明白。”陈耀笑得很沉稳。
    “石忽银行,终究会是一个大坑,有多大、能埋多少人,就得看忽必烈的本事了。
    当然,中原的布局,我们也不会只是指望这些各地设立的分行。这是吸引他们眼球的一个手段。
    这样,忽必烈那批人就不会去注意咱们已经发展出的另一条暗线。
    中原驿道的承建,到这个月后会全部停止。随着驿道开设的驿站与车马行,已经基本布设完毕。如果不需要,这些就是生财的工具;需要的话,就是一个绝对谁都逃不掉的情报网络!”
    赵权点了点头。
    中原的布局,两条腿走路。明一条暗一条,相互配合,如今看来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明的一条,准备喂给忽必烈,哪怕撑不死他,也会给他带来极大的麻烦。
    而暗的一条,则是未来攻略中原的最主要助力。
    不过,凭着这条暗线,就想取下中原,那还是在痴人说梦。只能说,南京府现在对于中原,对于忽必烈,手段与方法都还是太少了。
    正面刚,还是没把握啊!
    蒙宋之战一旦爆发,如果蒙哥授予忽必烈领兵之权,哪怕只有十万二十万的兵力,要想对抗忽必烈,也会变得更加的艰难。
    “还有准备了其他什么招吗?”赵权问道。
    陈耀嘿嘿一声奸笑,并没有直接回答。
    “怎么了?”赵权皱起眉头。
    “是准备一些阴招,但你别说我心黑啊!”
    “我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