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权刚坐下,王显就跟了进来。递给赵权一根铜管。
    里面是一张空白信笺,只有一只海东青的印记。
    赵权一看,猛地站起身,惊喜地问道:“成了吗?”
    王显点了点头,“十几对海东青,这是第一只送到信的。只是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得去。”
    这些年,随着占据的海岛,南京府的势力不断向南扩张,依靠海东青的信息传递也随之在海上延伸。
    南京府距离泉州,实在太遥远了。正常行船,从旅顺到泉州,即使是顺风时,也得花上近一个月的时间。
    一年之内,能顺利往返一次,已属不易。
    信息传递的滞后,是赵权最为无法容忍之事。
    空中无敌的海东青,是解决远途信息传递的唯一手段。
    从旅顺经庙岛到巴掌城;从丹东经身弥岛到耽罗、对马岛。这两路的海东青传递已经基本上没有问题。
    去年南下时,顺道占据的浙东昌国桃花岛,离耽罗直张距离约千里,如今也训练出了一对可以送信的海东青。
    然而,桃花岛至浯州屿,1500里的海程,却终于拦住了南京府的海东青。
    也许是因为距离过远,也许是因为气候的严重不适应,直到今天,赵权才看到了一封被送到的信件。
    看来,从桃花岛到浯州屿之间,要想让海东青可以顺利送信,中间还得需要再占几个岛屿才行。
    王显又递来一个圆管,“这是通过快船,从桃花岛转送而来的信件。现在顺风,走了六天。”
    六天时间,加上南京府一直传递至桃花岛,差不多十天时间。往返不到一个月,勉勉强强也能接受了。
    权宋天下

第八百六十二章 何时归来
    一撂信件,不厚。但是每一张都写得密密码码。
    第一张的第一行,写着:“总管何时归来?”签名侍其轴。
    第二行写着“总管何时归来?”签名梁申。
    接下,全是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签名,一大堆。不过,没有大乌泰的。
    赵权不由苦笑,随手把这个信纸扔给了李勇诚。
    李勇诚很委屈:“为什么,就没人想要催我回去?是不是所有人都忘了,泉州的李勇诚还活着?”
    赵权没理他,对着承仁说道:“通知李毅中,让他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泉州。直接说,过来主持李勇诚的婚礼。”
    自己成亲时,可以没有父母兄长出席,但是李勇诚还是得给他安排一个。
    李勇诚脸色一喜,却期期艾艾地问道:“你的呢?准备让谁来?”
    见赵权还是不理睬,李勇诚只好把权承仁拉到一边,低声说道:“跟我哥说下,带点钱给我,我总得买点财礼啊什么给人家。还有人参珍珠鹿茸啥的,多弄些来,那些东西在泉州,还是比较好忽悠人的。”
    承仁朝赵权努了努嘴。
    李勇诚有些急了,“我成亲,他当然得花钱啊。可是我哥的钱,这时候不拿,以后就没机会了!”
    赵权冷冷说道:“你若不闭嘴,我就让毅中否了这门亲事!”
    李勇诚撇了撇嘴,终于没敢吭声。自己找了个角落,蹲下去继续嘟嘟囔囔。
    今年整个东北,雨水不算充足,但是南京府依然获得了不错的收成。
    受益于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与持续改良的稻种与麦种,水稻比去年增长了两成,麦子则有五成。
    棉花在北高丽的种植,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可以预见,未来棉花将成为南京府一个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茶!”赵权看着高兴,一声大吼。
    李勇诚左看看,右瞅瞅。茶厂内无论是管事的还是干杂活的,都已经被赶出去了,只好幽怨地开始煮水,给这位爷泡点茶。
    “承仁,记一下。”
    权承仁早已拿着纸笔在边上等着了。
    “棉花的种植面积与体量,要继续扩大,尤其是北高丽。除了朔州、合兰、宣州等已经初步成型的城池周边可以少量种些粮食之外,其他地方,全面推行棉花的种植。”
    “有这必要吗?”承仁一边记一边忍不住问道。
    “鼓励北高丽人,出来种植棉花,就可以快速地提高他们的收入与生活水平。让他们见识到最直接的好处,以接受我们的管治。
    同时,把粮食掌控在我们手中,就不用担心他们吃饱了闹事。没粮食的人,什么事都搞不成的。
    另外,北高丽既然不产粮了,就可以从南高丽大肆收购粮食,有多少收多少!南高丽,未来只允许有粮食生产存在。其他的手工业,必须用经济手段完全催毁!
    另外,告诉王栖梧,开春之后,必须全力推进石忽飞钱在北高丽的通行使用。并且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向南高丽渗透。”
    “好黑啊……”正煮着水的李勇诚忍不住嘀咕道。
    北高丽的管理,有些出乎赵权的意料。
    山民不断被收拢驱赶进城,听话的有饭吃,不听话的抓了扔进劳役营,更不听话的直接被消失。
    大棒与胡萝卜的结合,在王栖梧手中,发挥了巨大的效果。
    一些密林之中,依然有不少山匪,但是王栖梧并不着急清剿,而是将其留给轮训的辅兵与新兵。
    对于这些人来说,北高丽是一个绝佳的训练场。有危险,但程度又不算高。关键是在这里作战,不仅需要绝佳的体力与持久的耐力,作战部队之间,还必须得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与配合。
    丁武已经把他的特别行动组的训练基地迁至身弥岛,并正式改名为“踏白军”,军旗为一匹雄健的双翅飞马。这是南京府第二支正式建制的军团。
    军团兵力,已经从一百人,扩充到了千人。身弥岛,也成为了这支军队的驻营地。
    军团长由缉侦局局长丁武兼任。
    驻军代理参谋符旭,是海东军事学院的第一期最优秀毕业生,文武俱佳,受赐表字“辰北”。
    耽罗岛的贸易市场,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建设。招商开始进行,南京府不少商贾闻风跟进,南高丽、倭国以及山东、河北、燕京一带的商人,也有不少人前来实地考察。
    对马岛与壹岐岛,已经整肃完毕,正在派人对石见银山进行初步的探测。
    旅顺城,已经完全了全部的规划设计工作。开春以后,就可以准备动工了。
    自己虽然不在,但一切都很顺利,这让赵权感觉相当的惬意。
    当权者,不能既劳心又劳力。什么事都得自己上,真的会把自己累傻的!
    滋一口香滚的茶水,赵权继续翻阅信件。
    和林已经被蒙哥基本平定,虽然蒙古精锐尽出,但余下的反对者势力,或是被分化瓦解或是被充入西征、南征部队,已经掀不起太多的风浪了。
    西北的经营,不太顺利。
    阔端死前,成功地与到访的萨迦班智达师徒见了一次面。
    历史上,蒙元之所以能把雪区全部纳入统治的版图,阔端此人功不可没。
    在他出兵击穿雪区之后,各个分立的教派看到在军事上已经无法与蒙古军抗衡,不得不在表面上表示了屈服。
    阔端也明白,利用军事手段,可以击垮吐蕃人一时的反抗之心,却根本无法支持蒙古人对于雪区的长期统治。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降服藏传佛教,以让吐蕃人彻底臣服。
    因此,阔端要求吐蕃派出一位佛教领袖,到凉州与其见面。
    但是,前藏的几个主要势力,包括止贡噶举、蔡巴噶举、噶玛噶举等宗教首领,都畏惧不前,却怂恿位于乌斯藏(后藏)的萨加班智达前往凉州。
    此时的萨迦派在雪区,一直受到压制,班智达便想着借助蒙古人的军队,统一雪区,并可以趁机抬高萨迦派的地位。
    这事,还真的被他给干成了。
    权宋天下

第八百六十三章 绝不抛弃
    在后世的历史上,班智达死后,其徒弟八思巴与忽必烈一拍即合,一方奉上雪区的所有土地并服从忽必烈的统治;另一方则将所辖区域,包括中原与万里草原全部向藏传佛教全面开放。这使得中原王朝第一次将疆域覆盖了整个雪区,同时也使得藏传佛教第一次真正走出高原,成为传播最广的宗教之一。
    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汉传佛教。
    草原上的牧民,自那时起,也全成为了藏传佛教的信徒。
    八思巴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帝师”。不得不说,他与忽必烈,都是拥有极高政治智慧的两个人。
    当然,在赵权的这个历史上,这是不一定会发生的后话。
    萨迦的班智达在凉州已经停留了数年,而阔端因为和林数年来的不断动荡,终于在蒙哥上位之后,才有精力与其师徒会面。
    虽然双方已经大致达成了一些合作的协议,但是会面之后不久,班智达与阔端就先后病死。
    如今,已经成为萨迦派新一任教主的八思巴,正在等着蒙哥汗的召见。
    薛余到了凉州之后,也尝试着与八思巴师徒有过接触。然而,别说是和林,就是与阔端相比,南京府的影响也不足为班智达所重视。
    哪所是阔端死后,八思巴也依然不太看好南京府。对他来说,辽东太远,而且无法支撑他成为雪区领袖的企图。
    不过,通过凉州商会的努力,已经开通了从凉州直达逻些城(拉萨)的商路。虽然交易量还不大,而且路途太过遥远,根本没有太多的经济价值。但是,薛余却利用这条商路,终于联系到了前藏的一些势力。
    目前还处于试探性的接触阶段,找到一个取代萨迦的教派,成为南京府的合作对象,应该是有这个可能的。
    另外,在贺兰山中,薛余好不容易寻找到了梁家当年遗留下来的一个部族。男女老少加起来不到二百人,成年男子不过三十。
    虽然有所疑虑,但是年方四十五年却已老态龙钟的族长,决定相信薛余,并接受他的帮助。
    当护送着七八个年幼的孩子到南京府,并当面确认了梁申的身份之后,这支残留的部族终于成为了薛余开发大西北的最早班底。
    如今,他们也成为了凉州商会的主要力量。
    憨憨的史青,已经在阔端军中,成长为一个勇猛的百夫长。
    西北的消息,看得赵权有些沉重。
    不过好歹薛余已经站稳脚跟,接下去就是想办法如何将资源进行长距离的投放。
    中原方面,主要是以张氏车马行随着驿道的建设,铺出越多的驿站。网络已经渐渐形成,但现在还不会动用这支隐藏的力量。
    哪一天,当这些驿站可以将西北、中原与东北联成一体时,那才是它应当显示威力的时候。
    接下去的消息还有不少,赵权翻阅速度越来越快。
    山东的商业开发很顺利,巴掌城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留在太行山的齐福,在中原缉侦处赵贵的配合下,如今已经完全控制了太行山东西的商道。正在闷声发大财。
    麾下人马,已经增至千人。不是增加不了,而怕声势过大引起蒙古人的注意。多出的人马与家眷,全都被送往南京府。
    而且,自忽必烈离开中原之后,又开始源源不断地从太行山附近向东北迁移人口。
    榆林通道已经修建完毕,包括四个设施完善的小港口,还有三个随时可以运用的隐藏码头。
    翻到最后一份信件,赵权终于停了下来,怔怔地看着。
    “忽必烈在大理大捷,春后可能回归。”
    大理啊,一个国家就这么被忽必烈轻松给灭了!
    当然,可能不太轻松,但是前后还不到两年的时间。
    是大理太弱,还是忽必烈太强了?
    要知道,这可是忽必烈第一次领军啊!
    凭此大功,哪怕蒙哥再不喜欢忽必烈,也必定会给他大量的赏赐。此后,飞黄腾达,大权在握,潜龙升天?
    不行,得想办法把这货从天上拉下来!
    赵权的心,沉甸了半天,终于觉得自己不能继续在泉州安逸下去了。
    也许,自己就不配拥有这种安详舒适生活的权利。
    可是,在这种乱世之中,又哪里来的安详与舒适?
    “我可能无法给你一个安定的生活,也不能保证你此生不会颠沛流离。你甚至会因为我,远离故国、令家人伤心失望、与族人反目成仇。
    你,会后悔吗?”
    “你会抛弃我吗?”赵子矜没有回答,而是看着赵权,脸带痴然地问道。
    赵权微微一笑,“也许这是我现在,唯一可以对你保证的事,绝不抛弃!”
    “那,以后呢?”
    赵权虎着脸说道:“你要求不能太高,以后的事我哪知道!我只能答应你,有生之年,绝不抛弃!我死之后,随你改嫁!”
    赵子矜甜甜一笑,“如此,足矣!妾身生是赵家的人,死是赵家的鬼!”
    赵权两眼一翻,什么鬼?
    你本来就姓赵好不好?
    随即,心里又掠过一丝疑虑。莫非,她其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