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宋天下- 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说这也算是绝密的消息,在事情明朗之前应当绝对封锁,可是赵权却无所顾忌地在这么多人面前直接公布。
    丁武有些恼怒地看着陈耀,看来他是早就知道这个信息,才会跟着一起来南京府。而根本不是为了自己一直纠结的郭侃。
    陈耀两手一摊,无辜地眨了眨一双小眼睛。
    震惊之后,便是疑惑。
    “怎么死的?”
    “为什么会死?”
    “暴毙吗?”
    “死在哪了?”
    “汗位传给谁了?”
    会议室内,响着一阵阵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赵权静静地站了会,等着嗡嗡声略为平息之后,才接着说道:“目前能掌握到的消息是,一个月前,贵由汗率部西行叶密立,至横相乙儿一带,突发疾病,不治而亡。”
    “突发疾病?”
    “不可能啊,贵由汗今年才多大?四十吧?这不正是壮年吗!”
    “是啊,他又不像窝阔台汗那般喜欢酗酒,而且平日里也没听说他身患重疾。”
    “会不会,有问题啊……”
    “这当上汗王才几年啊?一年多时间!”
    会议室中,又响起一阵阵压抑的议论声。
    元好问、王鹗等人,却是面面相觑。
    这是一个皇帝啊,死了以后,没有人觉得应该悲伤一下吗?
    赵复神色却是更加复杂。
    作为敌国的汗王,暴毙而亡,他觉得自己应该高兴才对。
    可是,却没有丝毫这样的激动。
    似乎无喜无怒,才是最正常的情绪。
    正如站在会议桌主座之前,昂然而立的赵权一样。
    赵权并不急着安抚室内嘈杂的声音,他首先需要安抚的是,自己平静的外表之下,其实也是激荡起伏的内心。
    对于贵由,赵权是有怨恨或者说是委屈的。
    不管怎么说,没有自己的帮助,贵由都不可能那么顺利地让乃马真让出和林的掌控权。或者说,不可能这么快地夺得蒙古国的汗位。
    但赵权现在真的有些不明白,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完全地害了贵由。
    就像给了一个儿童一把极其漂亮的冲锋枪,拥有了这把枪,他能炫耀,也能肆意杀人。但迟早,他都会死于这把枪之下。
    可是赵权却没能力,也没这个魅力去教会这个儿童,如果合理地使用这把枪。
    帝王之位,所有人都向往,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坐在那的。
    古往今来,夭折其上的,不知几许。
    贵由不会是第一个,自然也绝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贵由的死,赵权心里多少已经有了准备,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让赵权有些难受的是,此人,毕竟是忽察的父亲。可想而知,忽察从此会开始卷入什么样的争斗。
    而这个争斗的战场,并不属于赵权。
    起码,现在不属于!
    待到室内声音渐渐平息,赵权一声清咳,终于让会议室又恢复了安静。
    “贵由汗的去世,和林到现在为止,并未发出任何公开的诏令。因此,对于此事,南京府上下,需要奉行以下几个准则:
    不公开议论、不公开追查、不举丧,但也不得有任何庆贺的行为发生!”
    这意思,所有人都听明白了。
    贵由汗虽然死了,但南京府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嘛的,就继续干嘛。
    这事,跟南京府没有关系。南京府也没打算与之发生关系。
    王鹗与元好问觉得有些不妥,两个看着李治,露出询问的眼色。
    李治轻轻地摇了摇头,王鹗与元好问只能同时叹了口气,保持继续的安静。
    这两人,现在南京府中,地位相当特殊。
    元好问诸事不管,尽情沉迷于学问之中,或是帮着学院编一些教材,或是寄情山水,发一些老年性的悠情。
    生活的惬意远远超过他前半生的想象。
    一套即将成书的《华夏渊源史略》,以及《金史》,不仅让他被赵权尊称为“南京府的瑰宝”,也使元好问隐然成为北地文人的执牛耳者。
    这样的身份与如今的地位,即使元好问觉得南京府此举于礼不合,也不愿出口反对。
    更何况,他从来对蒙古人就没有过好感。
    而作为海东学院山长的王鹗,如今虽然没有太多的权力,但是地位一样不低。谁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地打个招呼。
    山长,并非院长。
    对于海东学院的学子来说,院长自然是老大。但是对于文人学士来说,山长的称呼显然更加尊崇。
    只是,海东学院至今为止尚未任命正式的院长,梁申也只是挂一个代理院长职务,主要负责基建与后勤。
    对此,王鹗已经很满意了。
    而且,要不是北高丽战局尚未稳定,同时照顾自己的年纪,他随时都可以去北高丽就任“临时总督”。
    他现在主要的职责,不是给海东学院的学生设计课程、编辑教材。而是努力地四处搜罗中原的文人学士,一方面延请至南京府,或是进入海东学院,或是进入南京府的人才库,以备后用。
    有空时,给元好问打个下手,协助其编写史书。
    同时,王鹗还充分利用着自己与元好问在中原的影响力,将海东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各种名义推荐给现有的地方执政者。
    杨闵,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
    权宋天下

第六百八十四章 二五计划
    赵权朗声而言:
    “自南京府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至今,已近五年。
    这五年的艰辛,在座诸位,有目共睹。
    但是,无论是天灾或是人祸,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咱们全都熬了过去。
    这五年中,南京府控制的区域增长了十倍有余,拥有火罗、抚松、罗津、海参崴、长岭、合兰、丹东七个县级机构;旅顺、巴掌两个在建港口;从经济上,完全控制了开元、辽阳两府,沈州、锦州两州;
    辖下在册人口已经突破三十万,而且每一天,都在数以千计的增长之中。
    可以说,现在整个东北,都已经在南京府的掌控之下!”
    室内,传出咝咝惊叹的抽气声。
    赵权略作停顿,而后继续说道:
    “这些成就,来之非易。在此,赵权谨代表南京府临时管委会,感谢大将军绝对无私的信任与支持;感谢各位同仁的努力与拼搏;有了你们,才有南京府如今的成就!
    对于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幸福,不一样的身份同样也有不一样的期盼。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诸位,都能像过去的五年那样,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并一起享受南京府的未来。
    相信我,南京府未来的美好,将会超出你们每一个人的认识。
    即使你来不及看到这种美好,你的子孙也会因你们而得享荣光!
    前途很光明,道路却很曲折!
    因此,在未来的五年时间来,我将与诸君一起,继续奋斗。
    首先,南京府将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除了扩建海东学院与军事学院之外,将设立科技学院与医学院。并继续大力普及辖内民众的识字率,力争五年内将汉语推广成为整个东北区域的通用语言。
    其二,倾力加强水军建设,打造数支水陆两栖作战部队。同时,完善巴掌城、旅顺、丹东以及庙岛的港口设施,以形成对渤海的完全控制。
    其三,完成对北高丽的攻略以及消化与吸引。”
    这是赵权领导下南京府临时管委会未来的五年计划。
    前面两项也就罢了,后面一项,公然提出开始对高丽的征伐,又让众人开始纷纷议论。
    虽然此前南京府已经开始向高丽集结军队,但毕竟还只是在双方控制的边境线区域,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如今将此事摆上桌面,难免会引发外界的质疑。
    尤其是和林,会答应南京府这种事实上的扩张吗?
    “在下一个阶段,南京府将会以商业立府。以水军实力的增长作为最强后盾,发展与山东、日本、南高丽以及宋国的贸易往来。”
    赵权的语气转缓,室内果然又响起一片的质疑声。
    商业立府,实质上就是商业立国。
    有哪朝哪代会这样重视商业的,这简直是舍本逐末!
    士农工商,赵权之前强调农业与工匠的重要性,大家还能理解,可是把商人地位提到立国的位置,那就匪夷所思了。
    而且,在准备攻略北高丽的同时与南高丽展开商业往来,这种操作,会不会让别人怀疑,南京府有失信义?
    而宋国……除了绫罗绸缎,珠宝玉石,有什么东西会值得南京府去交易的?
    那些东西,只会让人玩物丧志,从而令南京府的上下将士,与宋人一样,懦弱畏前,只知偏安一隅,自得其乐。
    众人的疑虑,赵权已有预料。
    别说这么多人,他之前在预备会议中提及这个立府思路时,就是连侍其轴也不太理解。
    南京府现在的在册人口虽然已经突破三十万,但还是太少了,只堪堪比过一个泉州府。
    这样的人口基数,想对东北区域进行有效管制,都有些捉襟见肘,更别说高丽了。
    而至于中原,即使三十万人全化作士兵,也会被迅速淹没于汹汹人潮之中。
    在人为的控制上有目的地发展商贸,全面打击对方的经济体系,从而让这个区域无法保持经济上的独立。
    垄断、倾销、利用虹吸效应大量地吸引劳动力的外流,破坏其最根本的经济结构,让其失去经济上的自主能力。
    这,才是赵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粹所在。
    战争,终究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而要反抗这种经济上的渗透与侵略,最有效的办法,也许就是清末时的“闭关锁国”。可是即使如此,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麻烦,彼此间的差距终究会被越拉越大,从而崩溃。
    无论蒙古与中原,他们在军队的实力上远远超过南京府。但论经济体系的建设,实质上只是处于一个相当原始的阶段。
    没有统一的市场调度,缺乏各个区域间的经济协助,更没有一个能随时补缺补漏、并调动各方资源以应对经济打击的中央集权式机构。
    可以想象得到,在忽必烈正式掌权、建立远朝之前,中原是不可能出现一个与南京府相抗衡的经济体。
    至于像宋国这样,已经开始流行纸钞的金融体制,在赵权看来,想要将其破坏,可能更加轻松。
    宋国朝廷支付军队的俸禄与奖励,大多使用会子。而宋国的会子,目前显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只要加把火,加速其会子贬值的速度,从而引发整个支付体系的崩溃。
    这,并不算一件太难的事情。
    一旦会子变成废钞,数量巨大的宋国军队,转眼之间,就会变成一堆用废钞堆出的纸人,从而失去任何的战斗力。
    这样的军队,即使有一百万,赵权相信只要出动三、五万的东真军,也能将其轻松击溃。
    当然,赵权现在的目标,并不是宋国。
    这套经济制衡的理论,南京府在辽阳实际已经施行了数年,结果大获成功。
    年前也速不花的辽军,之所以被迅速击败。经济上的辗压,是个重要的因素。
    下一步,赵权想做的,就是在全面攻占北高丽之后,继续利用经济手段,将南高丽的整个经济结构彻底击溃。
    这种手段与方式,在南高丽如果能够得到可行的验证,那天下,就没有南京府攻不破的堡垒了。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南京府在军事上拥有足够的威慑力。
    尤其是拥有绝对实力的海军。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对高丽海域的围堵,切断他们与日本以及中原、宋国的所有贸易往来。将他们生生地圈在半岛以南,予取予夺。
    经济掠夺为目的,军事打击为手段。虽然可能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这样的接手过来的,将会是一个后遗症极小,而且可以迅速恢复实力的区域。
    而不是蒙古人那样,如蝗虫过境,草木不剩。
    权宋天下

第六百八十五章 郭侃的问题
    赵权很忙,是真的很忙。
    会议一结束,他就分波地跟人继续探讨、争论,以及不停的解说。
    他并不指望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一些思路与想法,但起码得打消过多人的反对心里。尤其是不能让一些人把这种不理解深埋在心底,而后慢慢地发酵成为无声的对抗。
    直到第三天,丁武才逮到了脸色疲惫的赵权。
    “郭将军的事,我知道了,你跟陈耀商量着处理吧。”赵权揉着额头,对丁武与陈耀说道。
    陈耀翻了个白眼眼。
    丁武却有些瞠目结舌。
    “我知道你的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赵权耐着心说道。
    “但是,你要明白,郭将军他本身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使用他的人!
    我之所以不想参与和林汗位的争夺,一直向蒙哥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