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第四百六十四章 无耻之徒
“忽必烈,谁啊?”丁武诧异的问道。
“稿城那个蒙古王爷,蒙哥,你应该知道吧?”
丁武点了点头。
“他们同胞兄弟有四人,最小的是一直在稿城的阿里不哥,排行老二的便是忽必烈排。之前小舅一直有交待我仔细查探此人的信息,只是似乎没什么人知道此人,更不知道他现在是在中原,还是在漠北或是西域。也不知道小舅为什么会这么惦记着他。
忽必烈手下的这俩人跟着王鹗等人,我便跟着他们,一直来到辽阳。前两天我又发现这俩,似乎准备跟张靖派出的人接头。”
“就是盯着你的那个人?”
“应该是的,还好……”陈耀咧了咧嘴,突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自己被人盯着,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
“窝阔台死后,蒙古人现在正在都在集中力量争夺汗王之位,倒是辽阳府的这位也速不花显得很超脱,老早就申明自己会保持中立态度,而且还特别申明,欢迎所有愿意到辽阳府定居的客商,只要有利于辽阳府发展的,他都会予以支持。因此,最近这段时间,四方客商纷纷汇集在这,很多势力也趁机向此渗透。”
“石忽酒楼,就是南京府渗透的结果?”
“这酒楼,倒不算是渗透,而是公开合作的结果。南京府出钱出人并进行培训、也速不花出地、负责酒楼建造,列维的犹太人负责酒楼运营,酒则由沈州的洪福源提供。”
丁武点了点头,辽阳这座石忽酒楼,显然是照搬稿城石忽酒楼模式,最大可能的实现多方的共赢。
陈耀往嘴里扔了两颗豆子,接着说道:“对于辽阳府的现状,大家当时的估计都有些不足,因此派过来的人手严重不足,酒楼里有几个伙伴是在南京府经过专门的培训后,预先安排至此。只是酒楼运营还没进入正常化,人手抽调很困难。这些天,可把我累惨了。难怪啊……”
“难怪什么?”丁武忍不住问道。
“难怪小舅总是说,这活,不适合我干。他在年前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叫做特别行动组。这个组权力很大,四处巡逻为主,有生杀予夺之权,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最关键的是,以后如果咱们把石忽酒楼开遍中原的话,那酒楼都要归这个部门管理。喝酒,那可是想喝多少,都有了。”
丁武警惕地看着陈耀,并不接话。不过心里不免砰然而动。
此次离开稿城,虽然是有加入南京府的心思。但丁武很明白自己,大字不识几个,并非是个领兵作战的合适将领。只是也不可能千里迢迢跑到南京府,去当个大头兵吧。
因此丁武一路上其实也很纠结,他也做好了心里准备,如果南京府不适合自己呆下去的话,从此便四海为家,浪迹天下,其实也不错。
陈耀看着半天不言不语的丁武,到底有些沉不住气了,不满地说道:“丁大哥,我说了半天,你倒是给个意见啊!”
“你小子,挖坑的本事跟小权比起来,还差得太远了。想让我干什么,直说啊,干嘛要绕这么大个弯?”
“呵呵”陈耀心里的小九九被丁武直接点破,也不其在意。“我希望丁大哥,这些天能帮我下,一个是搞清楚那两个蒙古与色目人的具体身份与意图;第二是确认下跟踪我的人是不是张靖手下。然后,咱们就一起陪着几个老家伙,去趟南京府。”
丁武琢磨了会,点头允下。相对于领兵上阵,他还真的更愿意做这些单打独斗的活。一个人行动,只要对自己负责就行。带着一群人行动,单单考虑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自己都觉得会被逼疯。而且还总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误,很可能就会连累到其他的兄弟。
至于这些鸡鸣狗盗之术,十个陈耀加起来自然都不是丁武一人的对手。
只花了两个晚上,丁武就把那俩人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
那两人的确都是忽必烈派出来的,年龄都不到二十。色目人名为廉希宪'x1',不仅身手了得,竟然还精通儒学,被人称为“廉孟子”。这在色目人中,简直就是个异数。
蒙古人名为谒只里,是忽必烈的贴身侍卫。感觉上他似乎跟忽必烈更亲近些,但两人的行动,却以廉希宪为首。
令这两个人感兴趣的,一个是姚枢,另一个是赵复。听他们的意思,一是搞清楚这几个到底是被谁邀请到辽东,另外是在想办法把这两人劝到漠北去见忽必烈,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很可能要动手除掉这两人。
两个人到辽阳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准备跟张靖见面,但张靖此时应该没在辽阳,很可能已经去了漠北,只是不知道是去投奔忽必烈,或是其他的蒙古王公。
“人呢?现在哪?”陈耀问道。
“那个蒙古人已经死了,跑了廉希宪跟另外二个随从。估计此时已经离开辽阳了。”丁武淡淡地说道。
陈耀一怔,随后哈着嘴,眼睛眯着说道:“太好了,丁大哥!这样的话,你明天就可以帮忙护送那几个老夫子去南京府了。”
“等等!什么叫做我明天就可以……?”丁武听着不对劲,不由的有些急了。
陈耀却耷拉下眼皮,苦着脸说道:“你不知道啊,丁大哥,我命苦着呢!此次出来,不仅仅是要接这四个老夫子,我还得去救两个人。”
丁武满眼不信任的神色盯着陈耀。
“南京府的大将军你知道吧?”
丁武点了点头。
“他有个儿子,叫大岩桓,你知道不?”
丁武摇了摇头。
“他儿子有个老婆,名为杨氏。”
丁武眼中疑惑更甚。
“杨氏的父亲原来在锦州,我得想办法去找到他们,然后看是不是要接去南京府。”
“大将军的儿子的老婆的父母?”丁武一字一顿。
陈耀猛地点着肥脑门。
“关你什么事!”丁武却是一声大喝。
“哎呀,丁大哥,我真的没蒙你。你要不信我,到了南京府问我小舅去。”陈耀有些急了。
“你别坑我!”
“你是我的老大啊!我哪里敢坑你?——你帮个忙,回南京府后让我叫你叔都成。”
“你现在就叫!”
“丁——叔叔……”陈耀毫不含糊的脱口而出,一张肥脸上荡漾一付很纯真的笑意。
“无耻之徒……”
'x1'历史上的廉希宪,西域人,忽必烈心腹幕僚,人称“廉孟子”。
蒙哥登上汗位后,曾为忽必烈出任京兆封地的安抚使。
后为忽必烈主持佛道辩论会,在其支持下,藏传佛教获得对道教的压倒性胜利。
权宋天下
第四百六十五章 宴请
被彻底击败的丁武,第二天只好肩负起护送四个老夫子去南京府的责任。但是临行前,除去这四人,却多了一个不太老的夫子,那个王栖梧听说他们要去南京府,无论如何都要跟着,没有人能摁得住。
不过陈耀还算有点良心,侍候几个人的活他全部交待给了承仁。承仁也干的利索,直接买了辆马车,又雇了两辆马车与十个仆役。两辆给几个老夫子坐着,一辆装行李与食物。
既然与姚枢相识,丁武免不得去跟几位夫子见了个面。这才知道,自窝阔台汗去世后,姚枢受其顶头上司、燕京断事官牙鲁瓦赤排挤,心灰意料之下已经挂职而去。
姚枢原为营州柳城人氏,生长于洛阳,算是半个辽东人。他曾任金国许州录事判官。许州被蒙古攻破之后,被迫出逃至燕京,投靠了窝阔台的义子杨惟中。受其推荐,姚枢曾跟随在窝阔台身边数年时间。后随皇子阔出南征宋国,一路求访儒、道、释、医、卜、酒工、乐工等类能人,在这场战争中救人无数。
四人之中的另外一个人,就是蒙军攻破德安屠城之前,被姚枢救下的宋人赵复。姚枢将赵复护送至燕京后,安置在杨惟中刚刚建成的太极书院之中,开始讲授程朱理学。
不久前,侍其轴从南京府给王鹗与元好问去信,邀他们往辽东一行。元好问便拉上已经辞官准备寻地归隐的好友姚枢,而姚枢则带上了赵复。四人因此结伴,一路相谈甚欢。
而同样是辽东人氏的王栖梧,虽然因其家学深厚而声名在外,与王鹗算是旧识却并未深交。
一行十数人,起程往南京府而去。
对于这些儒士,丁武实在没有什么交谈的兴趣,也不知道该如何跟这些人交谈。只是远远地跟在后头,以防有人继续暗地跟踪。几个夫子,见到有丁武护卫,又有承仁的尽心照料,也安心了许多,一路之上,吟诗作对,不绝于途。
偶尔没事时,权承仁也会跑过来找丁武,或跟他聊聊天,或跟他请教一些手脚功夫。对于这个年方十岁的孩子,丁武也是喜欢的很。
权承仁名义上是赵权的弟弟,所有人都知道,权氏几个兄弟,是被赵权当作亲信来培养的。因此,地位相对比较特殊。
几个之中,承仁年龄最大,待人接物,进退有据,好学而不自傲,嘴巴很甜,但又不让人觉得是在故意讨好拍马。
承仁肯问,丁武当然也不藏私。不过看着承仁年纪尚小,因此只是教些腾挪小巧、近身博击技术。一路之上,倒也并不无聊。
近一个月之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南京府。
赵权与侍其轴,已经在城门处等候。
赵权先跟丁武来了个非常狠的拥抱,然后把他交给李勇诚与王铠。这才恭身将诸夫子迎接入城,安置在副万府内一个单独的院落之中。
当晚,大乌泰出面盛宴款待,南京府的主要人物几乎悉数到场。
宴席由侍其轴全程安排主持,夜色未至,他便让人在大操场中间燃起一堆大篝火,各人席位围着篝火而设。
时于八月下旬,辽东天气早凉,但是篝火一起,即使是坐在户外,也让元好问等人查觉不到一丝寒意。
对于南京府的情况,侍其轴虽然在信中有略提一二,但其实并不是很清楚,他们此行更多抱的是过来一观的目的,而未必就要做出什么决断。
见到坐在主位上的大乌泰,众人只是进行了礼节性的问候。而对于一直面带微笑,并无太多言语的赵权,诸人知道这不是个互叙详情的场合,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宴席相当丰盛,酒自是管够,但大伙儿都没敢多喝,都知道石忽酒易醉,要是在这种场合被灌倒,那可是有些失礼。
对于各自桌前堆如小山的羊肉,众人的兴趣也不是很大。羊肉虽好,但吃多了也受不了。
最吸引几个人兴趣的,其中一道是饺子。嚼劲十足的皮,里面包的是羊肉崧菜。每人还有一碗醋碟,里面和着蒜末与葱丝,沾上一些,一口咬下,满嘴肉香,肥而不腻。
另一道是羊油拌饭,粉白剔透而颗颗分明的米粒、橘红色的胡萝卜丁,加上淡黄色的些许羊油。闻之却没有任何羊肉的腥膻之味,令在座诸人无不食指大动。
“这两份主食,是权总管为了迎接各位,亲自下厨准备。”侍其轴左手端着饺子,右手端着羊油拌饭,满面红光地站在席前说道。
王鹗与元好问倒也罢了,他们素知赵权喜欢钻研吃食,犹其是在吃喝之上总会有层出不穷的花招。
对于姚枢与赵复来讲,却是感觉各异。
一个在南京府已经执掌实权的总管,亲自下厨为自己准备餐食,这自然显示主人对自己的重视。因此,姚枢对着赵权举杯示意,眼中露出的是真诚的感动。
“君子远疱厨,一个上位者岂能做此卑微之事。”边上的赵复脸上露出的,却是不以为然的神色。
吃的最开心的,则是落于末座的王栖梧,酒到即干,桌上如山的羊肉已被他消灭大半,饺子与拌饭更是瞬间盘空。他脸色早已通红一片,抬起衣袖,擦了擦满脸的腻油,站起身,端起酒杯,对着大乌泰,正准备些什么。
突然之间,王栖梧一个饱嗝打出,人软软倒下,哈着嘴趴在桌子上,露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
大操场上的宴席在夜色降临时便结束了。
辛邦杰另设小宴,带着原渐丁队一批人,将丁武拥去胡闹。
赵权则与侍其轴、李治一起,在小院中烹茗以待元好问四人。
院内习习凉风,几人围坐桌前,静静地看着肃然而坐的赵权。赵权已换了一袭青衫,头束方巾,手边一座黄泥炭炉,上架一铁壶在冒着丝丝烟气。
在他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方木雕茶盘,茶盘上有一盏磁白盖碗杯,边上围着八个磁白小杯。
权宋天下
第四百六十六章 茗茶
赵权先拎起炉铁壶,倒出已经滚开的水,将盖碗与小杯一一烫过。再用一木勺从一茶罐中轻轻铲出一勺茶叶,放入盖碗。冲入开水,沥干,一股悠悠茶香便漂入众人鼻中,让人神气为之一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