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寻常看了看,没有特别关注,当然也没有特别精彩的地方。但是霍峻,傅彤毕竟是将才,二人的兵马精气神很足,并非乌合之众,显然是久于操练。
 关平很给霍峻,傅彤面子,也很程序化。若史书上记载,便是如此了。
 “关平大悦,乃授霍峻,傅彤兵马,官职。”
 却是关平露出喜色,当即任霍峻,傅彤兵马,当即写了委任状,盖上大印,并调遣霍峻,傅彤率领三百兵丁往房陵,去调集物资,再往襄阳,当阳一带去征兵。
 各自领兵马十军候,五千五百余人。
 当即霍峻,傅彤二人惊呆了,二人往来投奔关平,自然是打算一展所长,也期望能得明主重用。
 但这幸福来的太快了,授予校尉,领兵五千五百余人。
 需要知道这可是天大的兵权了,如江东之辈,昔日小将如吕蒙,也不过是领兵数百人而已。
 他们二人虽然有信心,有才能,但得个别部司马的官职,领兵二千人已经是满足了,想不到竟然得了十个军候的兵权。
 当即呆住,继而却是大喜过望。
 却都是军中老人了,哪里是矫情的人。这么大的官职落下,这么大的兵权落下,当然是紧紧抓住。
 “明将军大恩,我二人必殚精竭虑以报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霍峻,傅彤二人当即单膝跪下,躬身行礼,声音略带哽咽。
 虽说多少有些临场发挥,但却也是九成的感恩肺腑。
 却是蹉跎多年,一朝得遇明主,被授予大任,当真是铭感五内,激动异常。
 “我自是信二位将军。二位将军且快快去吧。当阳一带有江陵百姓十余万,襄阳百姓也有无数,却因为今年春耕荒废,多是闲汉。不乏兵源,而房陵多的是皮甲兵器辎重,二位快快上路,募兵练兵,数月后可能还来得赶上大战。”关平既是激励,又是意味深长道。
 却是廖化明白的事情,关平自然也明白。
 大战便在秋收之后啊。
 “诺。”倒是霍峻,傅彤却是消息不通,并不知道这其中玄妙,但也是获得兵权,官职,也是满腔热血,当是为明将军练好兵马,绝不负恩。轰然应诺一声,二人起来再躬身拜关平一次,便拿着委任状,翻身上马,带着六百兵马往房陵去了。
 “哈哈哈哈。”正经程序走完了,关平立刻哈哈大笑起来。一旁的周雄本想嘀咕一句,这二人来历不明,授予校尉,给予这么多兵权是不是太轻率了。
 但是见关平如此大笑,便也不敢多嘴。
 仔细一琢磨,乐呵不已。
 明将军可比我聪明多了,我都能想到,他能想不到?
 我这是瞎操心。
 却不说周雄这家伙的心理活动,便说霍峻,傅彤怀着火热的心情,雄赳赳气昂昂,精神抖擞的率兵前往房陵,往郡守李超那里,出示了关平的委任状,李超立刻配合,调遣辎重,民夫人手给霍峻,傅彤二人。
 二人带着人马辎重乘船往襄阳,正如关平所说,襄阳城外城中百姓因为春耕的原因,多的是闲汉。
 官府一发榜文征兵,参军之辈多如过江之鲫。
 霍峻,傅彤二人精选强壮之辈,在襄阳招募了五千余人,再南下往当阳,那江陵百姓所在之处,又得五六千人,将兵力目标达成,便遣送了房陵民夫回去房陵。
 房陵前后征召了许多男丁,民间实在缺少劳动力,现在又是农忙,这部分民夫乃是临时给霍峻,傅彤二人使用的。
 过后便还。
 然后霍峻,傅彤自在当阳一带训练人马不停。
 关家兵力,立刻增加了二十个军候,一万一千余人。
 就仿佛是系统叮一声悦耳。
 而当阳一带,却也是潜伏了一些人的。关羽亲自率领人马,都督张飞,甘宁等人南下,与周瑜,韩当等人对峙。
 霍峻,傅彤领兵在当阳闹腾,动静不小,关家可是气势很足啊。便是引起了那些人的注意。
 却说荆州动乱,不少人如庞德公,刘磐,霍峻,傅彤等人往荆山而去,深入山脉之中,开辟山田以躲避战乱。
 也有一些人并不想住在山上,而是寻了山脚下的偏僻之地躲避兵峰。若兵峰至,则也可以逃亡山中,若兵峰不至,则也是在山下安顿。
 这南北纵横的数百里的山脉,却也是潜伏了不少人。其中有一户,乃是全族人,族中人口加上奴婢僮客,也有上千人。
 还是马良的同县同乡,为首之辈乃是向朗字巨达,荆州帮这地缘政治帮派就不说了。
 历史上此人一是长寿,二是在诸葛亮外出的时候,也经常统留后事。三是此人乃是马谡父一辈,马谡兵败先是逃亡的,向朗知情没有举报,后来马谡还是被抓住了。
 向朗因此被诸葛亮免官还成都,后来就没有作为了。
 能力是有的,马谡逃亡知情不报,是个小污点,但也情有可原。子侄逃亡,大义灭亲的人少。
 除此之外,向朗还有个兄子,叫向宠。这人可比向朗都出名。却是夷陵之战的时候,向宠为小将,统帅一营人马。
 别的将军狼狈不堪,将军与士卒分离,谁也找不到谁。向宠却是将军士卒一起有序撤退,没有走丢多少士卒。
 刘备称赞“能”。后来便入了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经常北伐,向宠经常留任,统属军中之事,名为中领军其实是实质上的大司马。
 只可惜向宠后来讨伐蛮夷遇害,是个天大的意外。不然刘禅若是用向宠为将,而不是诸葛瞻,蜀汉未必亡国。
 暂且不说历史上如何如何,向朗一族既躲避战乱,也在观望局势。尽管现在江东人占据上风。
 但荆州人不帮江东人。
 向朗,向宠叔侄又与马良是同县人,而外人不知道马良现在去了五溪,以为马良在秭归,随着消息汇聚,向氏叔侄自然是蠢蠢欲动。
 这日中午,向氏聚集之地。
 山脚下的村庄样式布局。往外打探消息的向宠率领十余骑回来了,向家家族势力也是极强,有家族部曲百余人。
 向宠今年不过十六七岁,面容俊秀,肤色白皙,看似敦厚小君子,但带剑而行,常策马飞奔,弯弓田猎,乃是真英武少年。
 年纪轻轻,却为叔父向朗赞赏,时常做一些出门打探消息的事情,也在家族部曲之中,学着掌兵。
 向宠入得村庄之后,沿途不少向家叔伯亲戚打招呼,向宠一一还礼,不久后向宠来到了叔父向朗的草庐内。
 因是临时居所,因而村庄内的建筑都是草庐为主。向朗正在院子内修炼五禽戏,抬头见是向宠回来了,便笑道:“宠儿回来了。”
 “叔父。”向宠先是恭敬行礼,然后迫不及待待:“叔父。侄儿探得消息,左将军关公屯兵江陵城外与周瑜对峙。霍峻,傅彤二人本是刘表账下小将,往秭归去见了关杨武,便成了领兵大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刻正是风云际会之时,而我们比霍峻,傅彤却是深厚许多,毕竟马家大兄乃是关杨武麾下长史。此刻不如带上部曲,动身去见关杨武,好正式出仕。”
 霍峻,傅彤二人只是微末小将,无闻之人。向家叔侄之前并无交情,但一打探,自然是立刻打探出跟脚来了。
 向朗此人虽然也懂兵马,但对领兵其实没兴趣。但是向宠不一样,向宠却是有志向做个将军。
 闻得霍峻,傅彤这等无闻之人,都得了这么大的兵权,授予重任。
 便是有迫不及待之感。
 向朗也是心动,反正他们注定是要帮荆州人的,此时出山也是机缘到了。不过他看了一眼侄儿,见其人也是迫不及待。
 便提点道:“宠儿。那关杨武被臣下称为“明将军”,其人甚明。霍峻,傅彤虽然是无闻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又是久为小将。才被授予重任,而你年未及冠,十六而已。就算有才,关杨武也未必会重用你。多半授予几百人,做个司马军候之流。你要有心理准备。”
 “叔父放心,侄儿明白。侄儿会好生训练兵马,为关家征讨,一步步表现自己,最终获得关杨武重用。”向宠笑着说道。
 “好,真我家美玉啊。”向朗大笑,而后向朗将这片村庄土地交给族中人,然后与向宠一起,带上了五十余部曲,往投秭归去也。
'338。第338章 孙权的忧虑'
 向朗,向宠入城的时候与霍峻,傅彤的遭遇又不同,因为傅彤,霍峻率领六百人前来,披甲长矛,乃是军队。
 而向朗,向宠带着五十部曲,又推着辎重车辆,所以仿佛是寻常商队。
 向朗,向宠二人并没有引起守城士卒太大的警惕,但也是将之拦截下来,一番交谈之后,部曲被留下来了,只有向朗,向宠二人一起入城。
 关平仍是无所事事,成日在府中耍大刀,或是看书,闻得向朗,向宠来了,先是惊喜。然后得知向宠才十几岁,顿时嘀咕不止。
 却是向朗此人确实是有才能的,诸葛亮的丞相长史嘛,常留守后方。但总归没有蒋琬,费祎这些人厉害。
 虽然也是个精英官员。
 但是关平现在缺少的是将军啊。
 武将与文官孰轻孰重?
 正所谓的攻取者先兵权。只有兵马攻打下地盘,才需要足够多的文官来负责治理嘛。
 而向宠才十六岁。
 虽然说关平自己也才十八岁,赵统等人也是十几岁便领兵了。但那时候,赵统,张苞也都是军候,领五百余人而已。
 虽说向宠乃是记在了出师表上的人物,但关平却也不敢授予太多兵马。
 这情况与霍峻,傅彤不同。
 这二人有干小将的经验。
 所以只能给向宠干一个小将,做个军候或别部司马,领个几百上千人而已。虽然未来潜力大,但不是当打之年呐。
 不过总归也是贤才来投奔,关平还是保持了喜悦的心情,拿出了礼贤下士的态度。闻得向朗,向宠已经入府在大堂内小坐后,关平便洗漱穿衣一番,带着周雄去见向朗,向宠。这一次周雄留在门外把门。
 向朗跪坐在堂中,而向宠没有坐,按剑侍立而已。
 “向先生。”关平入得大堂之后,先行坐下,然后冲着向朗行礼。
 “关杨武。”向朗也顺之还礼,向宠躬身抱拳,没有出声。
 “我父子正与孙权争南郡,将帅乏人,文官短缺。常听闻马季常说起,宜城向先生,才高德厚,今日有幸见之先生,真是幸甚,幸甚。”关平先客气一番,随即便直言道:“我欲聘先生为幕府掾属,不知先生可愿否?”
 幕府掾属,属于中层官员。
 关平的幕府极大,大小官员数十人。前日关平接到主簿伊籍来信,说是掾属陈康病故,刚好空出位置,以安排向朗。
 而掾属是个中层官员,不算重用,也不用做什么考校,直接聘用便是了,直白。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以向朗之才,做个郡守,刺史绰绰有余,以后需得酌情提拔之。
 向朗叔侄闻言都是心中一动,感慨一声。“无愧于礼贤下士之风也。”
 却是关平直言,也是有直言的玄妙。
 不告而登门,是为恶客。庞统想要投奔关平,走的也是徐庶的路子。向朗叔侄与马良父子有旧,此来秭归主要是投奔马良,然后靠马良举荐之的。
 入得城中,向朗才知道马良不在。而他与南郡太守王许不熟,只得直接前来见关平,虽说结果是一样的,但是礼数差了一些。
 而现在关平一番话,便是抬高了向朗叔侄。
 久闻先生大名,在下求贤若渴,想聘用先生为幕府官员,可以吗?
 这与向朗直接来投奔又不一样。
 真乃深谙待客之道也。
 关平素有礼贤下士之名,但是百闻不如一见,向朗叔侄算是见识到了。也是释然。
 当然向朗也是深谙此道,投桃报李道:“久闻将军父子大名,匡扶汉室,忠勇绝人。明将军厚爱,我叔侄敢不效命?”
 事情便定下了。
 关平幕府内多了一个中层官员,就是有点特殊,这人叫向朗。
 随即君臣二人攀谈一番,关平没有主动询问其向宠,倒是向朗在意侄子向宠,便举荐道:“启禀明将军,小侄向宠,素擅骑射,熟读兵法。正所谓举贤不避亲,还请将军试用之。”
 向宠到底是少年,见终于轮到自己了,不由露出少许兴奋,期待之色。
 这正中关平心坎,他还琢磨着怎么提起呢。关平笑道:“先生乃敦厚君子,必不大言。我便试用之为别部司马,领兵二军候一千一百余人。待我写好公文,先生领着小向先生往见王南郡,取辎重粮草,便在秭归招募兵马。”
 关平仍是十分厚爱向朗的模样,当即取了笔墨,写好公文。抬手招向宠过来,向宠连忙过去,接过了公文。
 拽的很紧,终于啊,可以领兵了。
 先不提向宠的亢奋,向朗不得不感怀一声。当真是礼贤下士之主也。总而言之,向朗叔侄见到关平,便犹如如沐春风也。
 随即关平还让周雄找了一个随从幕府官员,带着向氏叔侄去见南郡太守王许,之后,让向朗上任,与幕府官员们熟悉一番。
 不过关平目前在秭归,而关平的幕府主要是统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