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仅是汉中,房陵,新野,江夏全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关平本就是个大宅男,自从进入汉中之后,为了不劳累亲兵,也是不想步了孙策后尘,便是极少出府。
 这一次关平难得出了一趟门,带上了杨武将军幕府,郡守府的大吏们,在周雄的保护下,来到了城外一处农田。
 这处农田本属于杨柏,关平杀入汉中之后,便将杨柏当粮食给秋收了,这田亩赏赐给了王平。
 本来给杨柏种田的奴婢,便转而给王平种田了。此刻闲杂人等都下去了,关平带着大吏们在田埂上行走,时不时的捏一捏谷粒,一粒粒都非常饱满。
 今年绝对是个大丰收啊。
 “民以食为天,军以食为刃。民没有食便会生乱,军没有食,便会不战自灭。我初入汉中,正打算与刘璋争夺巴蜀。第一年便有丰收,乃是大吉。”关平笑而对身侧的大吏们说道。
 “主公仁德,上苍自会庇佑主公。不仅今年,明年,后年必定也是风调雨顺。”功曹王勉小小的拍了一个马屁。关平哈哈一笑,说道:“谢王功曹吉言。”
 关平与诸大吏巡视了一下,然后众人拿起镰刀,象征性的给王平割了一亩田,以示对农耕的重视,然后便率领众人离开了。
 而别看关平犹如往常,经常笑语,但其实心里头还是很牵挂一件事情的。
 须知今年已经是建安十二年秋了。明年这个时候,便是曹操打到新野了。关家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
 便是新野,江夏没了,还有汉中,房陵可以支撑。
 但是关平还是希望新野守得住。
 若曹操攻入新野,再南下荆州,便是大患啊。
'237。第237章 开始'
 五斗米教的影响力被大大的削弱了,所以关平以为秋收之后,局势便会平静下来。只需要养精蓄锐,等待建安十三年大战爆发就行了。
 对了,对于这大战会不会爆发,关平其实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因为历史改变了,赤壁之战已经没有了。没准曹操会不南下了呢?当然,按照曹孟德的雄气,如果不南下,也不会停止征讨。
 没准转而向西,先解关西诸侯马超,韩遂等人也说不定。
 关平希望是那样的,那样的话,关平便有时间攻入巴蜀,以巴蜀为基业,便可以与曹操干了。
 往死里干。
 总而言之,大战还没爆发,事情接踵而至,先来事儿的乃是房陵。
 却说关平从新野招募了马射,廖明等人组成文学馆之后,马射便开始招募士人,为文学馆治下的老师。
 房陵郡守府供给俸禄,命老师们学习拼音,字典,编撰的课本,统一洛阳官话。
 第一批老师,已经学成了。这个时代能成为士人可不简单,每一个都是聪明脑瓜,又有洛阳官话的口音,系统学习一下,当一个老师不成问题的。
 第一批速成班的老师,足有四百七十二人。
 要说关平在房陵财帛不足,哪怕是新野方面供给了许多的金银财帛,仍然财帛不足,这些财帛都去哪里了。
 花销在老师们身上,便是大头。
 给士人的待遇可不能太低,至少得养活一家老少吧。光养活也不行,一年四季需得有吃有喝,穿着比较体面的衣裳吧?
 养一个老师,差不多等于养一个骑兵了。
 索性糜氏酒源源不断的产生利润,加上织布厂的生意,关平才能支撑住,才能支撑这个梦想。
 在汉代普及洛阳官话,统一口音。
 扫除文盲,开创真正的文明。
 什么是文明?
 炎黄固然是四大文明古国,但却被欧洲人给超越了。问什么?便是因为教育的问题啊。
 成天之乎者也,能有好事?
 关平既然来了,那便要做大,做强。只单纯做个皇帝,然后几百年一个轮回,所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个屁的意思。
 关平要的,便是汉邦横行亚洲啊。
 当然以后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啊。曹孟德,孙仲谋毕竟也不是吃素的。如果实在没办法,关平就不打天下了呗。
 通过云贵高原,咱们打南亚行不行?
 关平现在是尽量做事,把现有的地盘建设好,提高识字率,使民知之,使民知之啊。
 关平对于教育的投入,那是非常非常庞大的。
 这个天下再也找不到关平这样热情的诸侯了,或者说在别的诸侯眼中,关平是一个笨蛋也说不定。
 哈哈。
 房陵的文学馆设置在房陵县境内的一处山脚下,专门选了下土地,建造建筑。乃是一处小城规模的建筑。
 不城镇也不行啊,许多士人来当老师,都是拖家带口而来的。需要一个城镇规模,也需要处理生活杂物的人员。
 这座下城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文学乡。
 文学乡内有文学馆,文学馆便是文学馆的博士们教授士人们,洛阳口音的地方。
 这日傍晚,老师们都下课了。文学馆馆主马射召集了祭酒,博士一起,来到一处房间内商议。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马射当年是随伊籍,殷观一起前往新野投奔刘备的,而现在伊籍为关平麾下重要的官属,而殷观乃是关羽的谋主。
 马射的儿子都是关平的重要官属。
 马射,廖明却成了教书先生,各有职分,其乐融融。马射喜欢教书,喜欢教书育人的感觉。
 所以在座的十五位文学馆的成员,一个个都是面色红润,看着极健康。
 “再过一个月,第一批老师的学业便要完成了。关杨武养了这四百七十二位老师,这是一股极强的力量。未来可能会教出四万,四十万的士人。此事事关重大,我需得前往汉中,当面询问关杨武,询问建立学校的事情。我走之后,这文学馆内的事情,便交给诸位来负责了。”
 马射意气风发,拱手说道。
 “馆主放心,这里的事情交给我们了。”文学馆内的四个祭酒,博士们纷纷说道。
 马射闻言放下心来了,一夜无话,第二天马射便启程前往汉水,乘船从虎城登陆,跋山涉水来到了南郑城内,来见关平。
 关平本在后院内与张雨厮混,真是天高皇帝远,房事自由自在,爽的很。闻得马射先生来了,只得放下张雨,整理衣冠仪容,道貌岸然一本正经的来到前院书房来见马射。
 双方见过后,关平关切道:“先生怎么忽而来到南郑?可是文学馆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关平可是很关心自己种下的小小种子的哟。
 “没甚不妥当,只是老师们学业将成。特此来向明将军请教,该如何建立学校,如何行事。”
 马射笑着拱拱手,中气十足。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虽然长途跋涉旅途不短,但是马射仍然精神奕奕。
 关平闻言一愣,随即感怀。
 料不到时光冉冉啊,当初种下的种子,终于已经发芽了吗?
 “我记得是四百多名老师吧?”关平问道。
 “是四百七十二人。”马射纠正道。
 关平闻言摇了摇头啊,才四百七十二人啊,房陵郡有多少人?三十多万人啊。有多少未满十八岁的小孩?
 三十万都不止吧。
 女孩先不算,既计算男孩,也该至少有十五万。
 不是关平重男轻女,在目前的情况系,先提高男性的识字率比较有利。待以后国家体系完善了,再考虑男女平等问题不迟。
 四百七十二个老师,要教学至少十五万孩子,那简直是不可能。
 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慢慢来了。
 首先嘛,先教愿意来学的孩子,慢慢的展开义务教育。
 “这四百七十二人,可以先建立四十个学堂,按照房陵九县人口多少,分别设置在九县。”
 关平先做了基本分配,随即问道:“那些老师,能够在一年之内学会洛阳官话,拼音,课程吗?”
 “时间短了一些,但努力一下还可以。”马射想了一下,说道。
 “我记得课程是十年课程吧?只要童子们学了这十年课程,便至少能识文断字,算学管账了。”关平又问道。
 “明将军明鉴,我觉得十年太长了,缩短至六年。”马射回答道。
 关平挠了挠头,他之前制定了教材,分做十年,被马射给削了四年。不过算了,差不多差不多,只要能培养人才就行了。
 六年完成课程,更好,更好。
 “我知道了。立刻在汉中,房陵,荆州招募二千个士人。待遇如之前的四百七十二位老师一样。先一年内学习完课程,第二年便可以成为老师了。对了,也可以适当招募一下懂得巴语,氐语的士人,或者让士人学习一下巴语,氐语,不管是汉夷,需要一视同仁。一年又一年,我都会加大投入。如果未来我占据巴蜀,我希望我能有五万老师。”关平说道。
 马射很吃惊,因为这个投入实在是太大了。养一个老师等于是养一个骑兵,五万个老师????
 以前从来没有官府干过这种事情。
 便是连皇帝都没有干过这种事情。而且未来关家若是得了巴蜀,为什么不组建五万铁骑去取凉州呢?
 而用养五万骑兵的钱,去养五万老师?
 而且至少是五万。
 马射本以为有五六千个老师就不错了,巴蜀,汉中,房陵加起来,汉夷四百万人总有吧?
 他们的儿子总有二百万吧?
 我们弄个七八十万的士人就已经很牛逼了好不好?
 组建万万人的老师,这是要让所有人都成为士人吗?
 马射有些晕眩,感觉关平这是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大棋。但这样下棋,真的很容易让自己崩溃的。
 马射虽然很喜欢教书育人,但也不希望关家因此而灭亡了。马射小心翼翼的问道:“明将军,五万人是否太多了?”
 关平闻言看了一眼马射,便知道马射在想什么了。笑眯眯道:“无碍。先生难道忘了?我惯会商贾之道。我未来会维持兵力,也会增加老师的力量。绝不会因为投入太多的财力到教书上,而导致关氏败亡的。”
 这个就是关平的自信。
 得到地盘越多,人口就越多,财政就会越充足,赚钱的花样就会越来越多。
 关平打算在汉中也建造织布厂,若未来得了巴蜀,便可以控制绢布,蜀锦的出口,赚取外汇收入。
 丝绸物与西方的羌族,南方的蛮族交易,换取宝石,黄金,银子。如果未来能够控制凉州,掌控丝绸之路。
 关平别说是养五万老师了,养十万都养得起。
 马射闻言便放下心来了,眼前这位明将军,真的是非常会赚钱。已经是天下公认的事情,没必要怀疑。
 随即,关平便与马射商议了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说要在房陵建造四十个学堂,每个学堂有十个老师,多出来的七十二人留在文学馆,等培养新一批老师。
 一个老师管四十个人没问题吧?
 也就是说关平的官方学校,第一批要招募一万六千个学生。不过这个事情真的很繁杂,首先的难关便是竹简了。
 这个问题关平没办法解决了,可恶的万能马胜这一次没用了,连好纸都没有研究出来,真是大失孤望。
'238。第238章 顶级人才'
 关平留了马射在南郑住了几天,让马射与马谡,马良聚聚。说起来马射也够可怜的,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三个儿子在新野,两个儿子在汉中,马射在房陵。
 未来别说是养儿防老了,如果有个头痛脑热,还需得靠下人与同僚出力了。
 五天后,关平亲自送走了马射。与此同时,关平以杨武将军这个职位,对房陵,汉中发布了命令,招募二千士人,前往房陵学习。
 关照会懂得汉语的氐族,巴族的人,或者是懂巴语,氐语的士人。
 二郡的士人们闻得这个消息,自然是懵逼的。派人去学习算什么?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报名。
 因为待遇优厚啊。
 这时代有很多寒门士人,真的是没去处,能养活自己也很不错的。再则了,也有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官员培训班什么的。
 比如说学习完毕之后,便可以出来做官?
 汉中关杨武版本太学?
 总而言之,关平在汉中,房陵二郡招募二千士人为老师的事情,做的极为快速。一眨眼功夫,事情办完了。
 至于江夏,新野。
 目前还是算了。那两个倒霉催的地方实在是太前线了,打仗打起来后,很多工作都铺展不开了。
 等以后关平占了荆州,才考虑在那两个地方开展教育问题。
 扯远了,关平现在的目标还是先抵抗住曹操可能会出现的南下侵略,以及占据巴蜀,其他的事情,都是以后再说。
 却说关平在秋收之后,事情就变多了起来。房陵教育的问题,只是其中之一。阎圃以郡守的名义,发布了关平崇信道教,招募有道之士,不管是名盛名寡,只要来投奔,便可以待遇从优。
 汉中是没有别的道士了,但是秦岭上,大巴山上,或是巴蜀地区,却是有大批的道士在。
 这些道士得知,天下竟然还有崇信道教的诸侯之后,一个个都欢喜的仿佛要娶媳妇一般,大包小包,带着弟子一起,前往汉中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