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时代确实有人能夜观星象,再结合一点日常事情,可以判断出是否会下雨。但徐庶显然不会,只是安慰人而已。
 不久后,徐庶便告辞离去了。随从人员都已经喝了水,此去房陵县城已经不远,可以一口气赶到。
 待傍晚的时候,徐庶率领家人们一起到达了房陵县城外。
 “自刘备开始,新野一脉的人都擅长修筑城池啊。”徐庶抬头望向房陵城,面对雄城,发出了一声感慨。
 新野他也去过,当真是一座雄城,大城。没想到关平来到房陵之后,在这深山之中,也是修筑了这么一座坚固的城池。
 修城狂人。
 徐庶这一次来房陵之前,先给伊籍写了一封信,但没有说自己什么时候回到,之前也没有派人先来房陵告知。
 所以伊籍不知徐庶已经来了。徐庶入城之后,按照伊籍在书信中提供的地址,才到了伊籍的宅邸外,伊籍这才惊觉好朋友徐庶居然来了。
 伊籍本在吃饭,连忙放下碗筷前往迎接徐庶,先一通埋怨,埋怨徐庶为什么不先派人通知他,他好出城迎接。
 徐庶笑了笑,道歉一二。
 其实徐庶却是故意这么做的,伊籍乃是主簿,郡中大吏,事务繁多。虽然好朋友出城迎接他他会很开心,但如果为此耽搁了工作实在没必要。
 伊籍早为徐庶安排好了住所,是一座两进的宅院,就在伊籍宅邸的不远处。伊籍先安排了徐庶家眷入住,然后邀请徐庶前来自家家中喝酒。
 后院凉亭内,徐庶,伊籍共用一张案几,案几上摆着酒菜。
 今夜明月当空,星汉灿烂。
 凉亭内点着秘制的香,驱散蚊虫。伊籍为徐庶倒酒,问道:“元直,孔明怎么没来?”
 “孔明念头不能通达。”徐庶与诸葛亮乃是好朋友,甚至说二人的关系,要比诸葛亮与孟建,石韬要好。
 这从孟建,石韬返回北方,徐庶,诸葛亮留在荆州,便可以看出一二了。
 徐庶自然是知道诸葛亮眷顾汉室,而直到关家所图甚大,恐怕不是兴复汉室之人,但偏偏整个天下,都找不到值得辅佐的姓刘诸侯了。
 于是诸葛亮便有些郁闷。
 但徐庶知道自己那好朋友会想通的,这天下需要一统,需要好朋友的才干。
 再则,昔日每日苦读,钻研学问。春夏秋悬梁刺股,冬天点燃火盆烤火看书,学得一身本事,岂可埋入黄土?
 此生必是要来世上走一遭,来个惊天地泣鬼神的。
 伊籍与徐庶,诸葛亮等人是后来认识的,但也依稀知道诸葛亮念头不通达指的是什么,便叹息一声,不再言语。
 “元直既然来了,我明日便启禀太守,引荐元直。只是元直虽然大才,但现在郡中大吏已经齐备,元直恐怕先只能做个宾客,随从谈论了。”
 伊籍端起酒杯,递给徐庶道。
 徐庶谢过,端起酒杯小饮一口,然后说道:“我初来乍到,能做个宾客随从谈论已经不错了。等时间日久,我相信必能获得太守重用。”
 徐庶很自信。
 “好。”伊籍笑道。
 这晚伊籍与徐庶没有与各自的妻子睡,而是好朋友同塌而眠。次日一早用了早膳,伊籍便去郡守府,没有去自己办公房上班,而是来寻关平。
 不巧的是关平昨晚上有些劳累,今天起来的晚。不过听闻伊籍来找,关平还是匆匆起床洗漱,到书房来见伊籍。
 双方见过之后,关平来到主位上坐下,便问道:“何事让先生如此匆忙?”
 “很重要的事。”伊籍严肃以对道。
 关平这才惊讶,敛容道:“难道是曹军南下?”
'194。第194章 霸王贤佐'
 理论上来说,这是可能的。
 虽然关平知道曹操乃是建安十三年南下,但现在历史发生了很多变化,三巨头备备都病故了,发生什么事情都不意外。
 想到这里,关平就有点坐不住了。
 理论上来说,新野乃是一座雄城,又上下一心。粮草可供给二十万军民吃用三年,物资,兵器无数。
 曹军虽二十万大军来争,也敢守一守。
 再加上他在房陵也不是吃素的,目前有兵马三四万人,一半是训练了一年半的老卒,一半是训练了半年的新卒。
 委实不敢与曹军野战,但是屯扎在汉水北岸,虚张声势,吸引曹军分兵来防备,减轻新野的压力还是可以的。
 总而言之,关平是有信心防住曹老板这一波的。但问题是,就算防守住了,恐怕也会损失惨重。
 而他本来是打算先汉中,占据汉中之后,便有了真正的基业。因为汉中平原土地肥沃,有人口五十万。
 加上房陵,新野的人口,已经不下百万。便是长久战,持久战,也可以不怕曹操。更别说,曹操也不可能连年攻打新野。趁着曹老板还有内部问题,还有马腾,韩遂等问题的时候,可以时不时的出兵巴蜀,蚕食刘璋。
 更加壮大。
 关平的计划是如此的,但若是现在曹操南下,那可真的是要了老命了。
 关平有点坐不住,蠢蠢欲动想要站起来背负双手,来回踱步。想开口询问,如之奈何。
 说到底关平就是个普通人,涵养功夫还是差了一点。
 幸好伊籍惊讶的看了一眼关平,心想,这位太守大人的脑子果然与常人不同,怎么就想到曹军南下这种事情上了?
 惊讶之后,伊籍连忙说道:“太守大人却是误会了,不是曹军南下。而是我一位好朋友徐庶徐元直来投奔大人,此人才兼文武,明秀绝人。所以我才一大早来见太守大人。”
 关平闻言呆了呆,原来不是曹操南下啊,害得我白担心一场。随即,关平便喜悦起来。
 身为蜀汉党,不可能不知道荆楚群贤的。先不说前往北方的孟建,石韬,便说剩下的徐庶,诸葛亮,庞统,蒋琬,这些人绝对是了不起的。
 乃是一国宗臣,霸王贤佐。
 而说起徐庶此人,没有演义上说的那么离奇,至于能力,那也是没有真正的展现过。
 历史上是这样的。
 备备屯扎在新野,徐庶前往投奔,二人见面之后,刘备非常器重徐庶。
 备备是什么人?乃是阅人无数,久经沙场,号称是火眼金睛的人,他器重徐庶,徐庶显然是很有才能的。
 之后徐庶举荐诸葛亮,后来有三顾茅庐。再之后曹军南下,备备败绩,退往南方,徐庶诸葛亮等人跟随。
 不巧的是徐庶的老母在乱军中走失,并被曹军掳走,于是徐庶辞别刘备,前往寻回老母。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
 徐庶选择老母,不可以指责,于是备备与徐庶涕泪而别。后来徐庶在曹丕时期,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都不是什么要职,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但是从诸葛亮的评价之中,也可以侧面的猜测一下徐庶的才能。
 曾经诸葛亮对徐庶,孟建,石韬等人说道:“你们这些人可以做到郡守,刺史。”徐庶等人则反问诸葛亮,你呢?
 诸葛亮笑而不语。
 这在诸葛亮看来,徐庶做个刺史不是问题,那已经很了不起了。天下才十几个刺史而已。
 但后来又不一样了,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听说孟建做到了凉州此事,听到了徐庶做到了右中郎将,却又叹息二人怀才不遇,不见重用。
 关平对这段历史很了解,往上有人讨论这件事情。猜测可能是,诸葛亮对徐庶,孟建能做到刺史郡守的评价是初期评价。
 后来大家交情日深,徐庶,孟建随着学问加深,才能愈发出众,诸葛亮才知道,二人不仅仅是可以做到刺史,郡守的人。
 可能还是霸王贤佐。
 诸葛亮这才有了在北伐时期,那一番感叹。
 总而言之,徐庶是历史上没有证明过自己,但是从刘备,诸葛亮,以及现在伊籍口中就能知道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人。
 也就是“才兼文武,明秀绝人”。
 还有一件事情。
 历史上诸葛亮能与备备勾搭上,乃是因为徐庶的举荐,关平猜测徐庶,诸葛亮两个人本就十分看好刘备,所以两个人商量了一下,让徐庶打前哨来见刘备,然后再举荐诸葛亮。
 而现在徐庶已经来了,那丞相亮亮,还远吗?
 关平立刻兴奋了起来。
 诸葛亮亮就不必说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后来历代帝王都有加封,认为是忠臣楷模。
 当然后来网络水军也有人轻视诸葛亮亮。
 认为诸葛亮亮是个权臣。
 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但是身为蜀汉党,关平绝对支持诸葛亮亮。正所谓齐桓公用管仲,得以九合诸侯。
 刘禅用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诸葛亮亮自比管仲乐毅,绝非吹牛皮,而是实锤。
 若能得此人,不说别的。只要进入了巴蜀,便可以保数十年平安无事。
 别激动,别激动。
 现在要接待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徐庶。再说了,咱现在是房陵郡守,杨武中郎将。
 如今天下疲敝,群雄并起,北方已为曹孟德所有,能与之抗衡的便只剩下孙权,还有我们父子了。
 我们现在是香饽饽,不用太过妄自菲薄。
 关平暗自吸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说道:“既然是机伯先生举荐的人,自然不是俗人。此人现在在何处?我当亲自去见。”
 伊籍倒是有点小惊喜,徐庶虽然有才,但名声不显。他为了引荐徐庶,已经准备好了许多说辞,一定要让徐庶在关平面前留下好印象。
 待如此之后,再派人去请徐庶过来郡守府。没想到关平居然这么给面子,要亲自去见。
 这当然是有面子的事情,本地郡守父母官亲自去见贤才。
 也是一件雅事。伊籍深呼吸了一口气,拱手回答道:“回禀太守大人,目前徐元直正在我家中。”
 “走,去见见。”关平爽气道。于是关平与伊籍一起出了府,伊籍坐着辇车,关平为防备被人弩箭刺杀,只能坐有车厢的马车,二人在周雄以及亲兵的保护下,来到了伊籍的宅邸外。
 伊籍先请关平来到书房小坐,然后去请徐庶。不久后,徐庶与伊籍来到书房,双方见过之后,关平请徐庶坐下。
 关平暗中打量徐庶,徐庶英武雄壮,又带佩剑,顾盼间英气十足。关平不由暗自点头,虽然不能以貌取人,但是气质也是由内而发的。
 管中窥豹,这徐庶当真是英雄。
 不愧是当年仗剑横行乡里的游侠。
 徐庶当然也对关平品头论足了一番,难道只准你看我,还不准我看你不成?
 关平容貌不差,长期练武,身强力壮,有一股刚猛的气息。自从备备死后,关平开始挑大梁,脸上也经常挂着爽笑。
 俗称人模狗样儿,着实能迷倒不少无知少女。
 徐庶当然不是无知少女,但久闻关平大名,初入房陵,便也知道关平得人心,此刻便是赞叹。
 好一位俊杰。
 二人各自对彼此品头论足一番之后,便说了一些客气话。主要是关平说,我这个太守无德无才,先生前来投奔,实在是惊喜。
 一旦关平如此说,徐庶就客气一番。说是太守仁德声名传播四海,却能屈就来见在下,在下实在是受宠若惊。
 总而言之一番客套,客套之后就是干货了。
 人嘛就是这样,需得有前戏。
 而干货也是必须的。
 关平虽然知道徐庶是个有才能的,非同小可啊。但不能一见面,没说上什么话,没来得及上干货,就匆匆对徐庶任命官职,并且口称先生大才什么什么的。
 这会让人家轻视,也显得你太过突兀了。
 就算以后诸葛亮来投奔,这个事情还是两说,关平也不确定那诸葛亮是怎么想的,就先当诸葛亮会来投奔吧。
 若是未来诸葛亮来投奔,关平也不会立刻委以重任,而得先做个郡守,一步步提拔之。
 那样显得稳重。
 想远了,回到当前。关平将手放在膝盖上,上干货道:“而今汉室疲敝,曹操挟持天子,号令天下,托名汉臣,实为逆贼。我父子乃汉室之臣,欲兴兵讨伐曹操,兴复汉室。欲南图荆,益二州,集合兵马粮草,缓缓图之。此刻盘踞在房陵,只能东取襄阳,西取汉中,不知先生以为,我该如何择取?”
 这便是干货。
 而其实关平早有定计,取汉中。这件事情只有马谡,李飞知道,其他人不知道。关平拿出来只是问一下徐庶。
 该怎么做。
 这就像是一份试卷给徐庶,徐庶答对了,便证明徐庶是有才能的。关平便可以趁势授予徐庶官职,加以重用。
 这是彼此尊重。
 不能因为知道徐庶是大才,什么话都不说,就要引为重臣,这会让徐庶轻视他。
 徐庶果然认真考虑了一下,然后说道:“当然是西取汉中。”
 关平脸上露出少许笑容,答案完美。然后关平又与徐庶谈论许久,终究是一声,“元直真乃大才也。”
 并任命了徐庶为参军,与马谡一起参赞军事,参加到对汉中的谍战之中。
 顺水推舟。
 既尊重徐庶,又尊重自己。
'195。第195章 廖化犯错误了'
 房陵城城北军事区域。
 也就是关平的右司马李飞,参军马谡所在的地方。在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