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吧厂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袭吧厂狗-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映的眼睛里精光闪闪:“能动就好,能动就好呀!”
  其他几个人都对杨不凡的忽悠技术彻底服气了,脑电义肢在全世界都没有真正实现过,过去就是个概念,到底患者需要多久才能学习训练好,更是一点经验都没有,结果杨总张口就来。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那就是三天五天时间赵映都做不到控制,估计她也不会太着急。
  毕竟杨总都说了,一般需要半个月的训练才行呢。
  陈院士也明白了这个问题,知道赵映需要加强脑电的控制,算法和程序也需要匹配,这些都不能着急。
  于是陈院士也笑呵呵地说道:“杨总果然专业,说的很对!赵映你姑娘,你能够这么短时间就做到控制,已经非常强了!这说明你的脑电波比较活跃,并且你的精神容易集中,加油吧,不用着急!”
  听到院士都这么说了,赵映当然深信不疑了,信心也有了,重新开始慢慢尝试了起来。
  这一次的进度,直接让大家大吃一惊。
  只用了不到五分钟,赵映的智能手臂就完成了抬起来的动作。
  只不过抬起来之后,这手臂就放不下去了,一直悬停在半空中。
  即便如此,大家依然非常兴奋,整个实验室里都鼓起掌来。
  虽然仅仅是一个动作,但大家都明白这其中的意义是多么重大!
  这说明这项研究是靠谱的,更是成功的!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和算法,都成功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慢慢磨合和改进,直到越来越完美就行了!
  而赵映要做的,就是不断配合加深自己的脑电波习惯性和稳定性,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如臂使指,就是宣告彻底成功的时刻。
  随着赵映的信心越来越强,抬起来的手臂又放了下去,而时间仅仅过去了几分钟。
  又过了一分钟,赵映已经可以比较顺畅地完成抬起和放下手臂的动作了。
  然后赵映开始在陈院士的指导下训练手臂弯曲动作。
  这个动作难度系数肯定要比抬起放下这种简单的动作难多了,大家以为今天赵映能够完成就算可以了。
  没有想到,仅仅过去了半个小时,这个动作也完成了!
  此时大家还想继续研究,陈院士却发现赵映有些透支精力了。
  毕竟她在练习的过程中是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的,这造成赵映很容易就会疲倦,在这种状态下继续练习,也是事倍功半。
  想到这里,陈院士摆了摆手:“上午先到这里吧,大家吃个午饭,然后赵映听听音乐睡个午觉,下午我们再练习一会!大家不要着急,慢慢来,一步一步来!”
  赵映此时却摇了摇头:“陈老,我觉得我不累,我还可以再练一会!”
  显然,赵映此时是非常兴奋的,拥有了手臂的满足心理让她各种激素狂飙,哪里还能感觉到累。
  杨不凡也看出来额这一点,直接咳嗽了一声:“马上到饭点了,听我的,都吃饭吧。赵映你想吃什么,我让食堂送过来。”
  赵映看到杨总都这么说了,也不再坚持,只是笑着说道:“猪脚饭啊,吃什么补什么!”
  赵映果然是个脱口秀演员的料子,简单的一句话就把经历了一上午紧张工作的研究员们全都逗笑了。
  陈院士听了也很神往:“那我也去吃猪脚饭,哈哈!”
  杨不凡也跟着起哄:“同去同去!以后我让大厨每天多备点猪脚,最近猪脚都不够用了,我都想投资建个生猪养殖基地了。”
  这么不靠谱的想法刚刚说出来,大家就都无奈了。
  但没有想到陈院士竟然非常认真地赞同了:“我觉得可以!不但可以建生猪养殖基地,还可以种菜种地啊,一切食材都是原生态的,那兴邦食堂就彻底圆满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杨不凡直接在厂狗系统里打开了备忘录,默默将这个点子记了下来。


第408章 杨总又双叒叕开始撒币了!
  吃过了一顿猪脚饭,陈院士让赵映好好休息一下,甚至直接要求她必须睡个午觉,然后下午才能再继续试验。
  赵映推脱不过,只能选择听话,不过今天她在这种极度兴奋的情绪当中怎么可能睡着,最终也只是把手臂搭在了自己肚子上闭目养神,即便这个时候,她的脸上依然都是满足的笑意。
  这两个小时,陈院士和卢佳颖这种工作狂当然不会放过,他们直接开了一个会开始研究。
  这次他们并没有避讳杨不凡在场,因为杨不凡有时候说出来的话很靠谱,再加上大家都知道最初始的技术架构就是来自杨不凡的,对他保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了,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杨不凡是金主。
  金主想听无聊的研究会,大家还能拦着不成。
  不过大家以为杨不凡在凑热闹,杨不凡自己却不这样认为。
  通过一上午的观察,他觉得智能义肢的程序有问题!
  这款智能义肢是脑电波控制的产品,是凌驾于整个世界科技水平的。
  这里说的是这款智能义肢的整体发明和架构!
  而不是说的程序,程序是属于后面陈院士整个研究团队自己开发的。
  从硬件角度来说,陈院士他们已经尽可能地将现有阶段能够实现的技术全部应用上了。
  所以哪怕还有一些瑕疵,也不伤大雅。
  但是现在杨不凡对程序交互这块感觉很不满意。
  这些搞义肢研究的当然很专业,但他们的软件交互和程序控制功能,都是基于过去普通智能义肢产品的,甚至有些套路和技巧是在套用肌电义肢的。
  这是杨不凡认为这是最大的问题。
  带着这种想法,杨不凡要求直接看一看交互软件。
  卢佳颖正在和陈院士讨论下一步的试验,也没有多想就把笔记本推给了杨不凡,上面整套程序都有。
  杨不凡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一行行代码去看。
  自从认识到软件和数字化技术的巨大需求,杨不凡就已经开始自学这些内容了,现在他的能力一部分来自他的自我学习,更大一部分来自于厂狗系统能力的兑换。
  现在的杨不凡看到各种代码,就像看到普通汉字一样,自然而然就能够看明白,还能快速找到问题。
  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杨不凡就看完了整套程序,然后他摇了摇头。
  怎么说呢,这套软件太过于中规中矩了,使用的还是肌电那一套,反正就是义肢上的微型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什么生物电会进行分析,分析出来后会让义肢进行什么动作。
  原理也很简单,是通过记录不同人体测试者在执行简单动作时的脑电图来收集数据,这些动作可以是抓握,也可以是抬手落下,也可以是手指头伸出拿回等。
  所以这些测试要按不同的场景对数据集进行分类,然后会进行准确率预测,进而建立模型,然后利用模型非常准确地预测同一个人在没见过的场景中的意图。
  这种技术看上去已经非常先进了,因为这是一套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建模的软件。
  但是问题还是有的,而且很致命。
  那就是如果训练不够多样,那么与新的测试人员进行同样的训练会很困难。
  不同动作的训练可能会多么多样呢?
  普通人可能会觉得一只手臂而已,能有多少种动作变化呢,让测试者每种动作都做一次不就好了。
  但事实是如果真想做出一款可以媲美真实手臂的智能义肢,动作变化会相当的多。
  首先是手臂的动作变化,这里面包括了各种角度和力度,比如普通举起手臂和用手臂抵住重物,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作,脑电波的差别将是巨大的。
  然后是手掌的动作变化,手掌可以进行托,推,拍,握,按等一系列的动作,每个动作的力度和角度是千变万化的,想要让测试者一点点进行训练和尝试,这会相当的困难。
  最可怕的是手指头!
  现代社会当中,需要五根手指头进行配合来进行的动作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如果是一般的智能义肢,可能会直接放弃手指头的大部分动作,先保证手臂和手掌的动作优先级,但也相当于放弃了手部的大部分功能。
  但是陈院士研究的这款超级义肢,从硬件控制角度已经趋近于完美了,五根手指头的灵活度高到令人发指,如果使用得当甚至可能普通人的手指灵活度。
  这是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一个残障人士只要拥有了这款超级义肢,甚至可能会完成普通人都不能完成的事情!
  仅仅以打字为例,普通人的打字速度一般为50…100字每分钟,一些手速快的人可能达到更高。
  但人的手是有极限的,而机械没有!
  如果在脑电交互完美的情况下,机械义肢手臂这种不知道疲累,点击准确性极高,速度又极快的打字方式,直接就会碾压普通人类的码字速度!
  这种技术假如成熟了,那么以后不论是写软件的码农还是写小说的作家,都将迎来一次双手的解放。
  他们不用再被局限在电脑面前,他们甚至躺着用脑电意念码字,效率还会数倍提升。
  到时候反应一名作家能力的不再是手速,而是创意。
  如果仅仅拼手速,就算是老鹰吃小鸡这种大魔王也会甘拜下风的。
  但是这太困难了!
  因为每完成一个动作都要实际操作一遍,让软件捕捉到这段脑电波对应的动作意图。
  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是有钱又有闲残障人士倒也罢了,他们为了有双能用的义肢可以不在乎时间,只要最终能够实现功能,他们可以让义肢数据库一直收集,哪怕用一年两年的时间也可以。
  比如赵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如此。
  大家在帮助她一点一点试验,一点一点健全数据库,这耗费时间的根本无法用小时来计算,而需要用天,月甚至年来计算!
  这不是杨不凡想要的,因为这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赵映有最专业的陈院士还有卢佳颖带领的整个团队辅助,这相当于拥有了义肢领域的最强军团,交互速度一定不会太慢。
  但普通人呢?
  如果任何人使用这种智能义肢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成本就彻底上去了。
  因为时间成本也是成本。
  不仅仅是患者的时间,辅助医师的时间成本可能比设备还要高!
  这就与杨不凡搞慈善,让这套智能义肢只能在富人手里使用,自己让全国几百上千万残障人士有尊严地生活这个目标只会越来越远!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思考到了这里,杨不凡已经有了觉悟。
  那就是这套收集数据…建立模块…使用的套路根本无法匹配这款超级智能义肢的硬件!
  不,不能说是不匹配,而是暴殄天物。
  这种感觉就像是明明电脑装了八核处理器,超级显卡和内存,固态硬盘,水冷降温等一系列高端配件,结果系统装的是XP,玩的游戏是扫雷一样。
  想到这里,杨不凡终于按捺不住了,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原本正在热烈讨论试验进度问题的整个团队都被震住了,很多研究员虽然很尊重这位旁听的杨总,但都不认为他能听懂什么东西,他坐在这里也就是为了表达一个重视而已。
  但是听到杨不凡侃侃而谈,说出了这么多关键技术后,研究员们的下巴都快掉了,心里纷纷佩服起了杨总,这位老板简直根本就是个研究员,区别就是他比大家有钱而已。
  卢佳颖更是难以置信地看着杨不凡,没想到这个杨总竟然连软件都懂,程序拿过去不到一个小时,就让他看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漏洞。
  虽然这个漏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是漏洞了。
  义肢领域一直就是这么弄的啊,如果不这么弄,还能怎么弄?
  陈院士听到这里,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关键,眉头越皱越紧了。
  “杨……杨总,这个问题其实我想过,但是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这需要一整个软件编程团队,而我手底下的学生一般并不专长这个。而且我了解过,业内也并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主要原因是软件交互做那么好根本没有意义,硬件根本跟不上。”
  杨不凡看到陈院士说话了,笑了笑说道:“我觉得现在硬件已经跟上了,反而是软件方面成了短板了,一个水桶最终能装多少水还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板子啊。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慈善事业,如果做出来的产品需要大量金钱和时间才能使用,那如何推广呢?陈院士,我觉得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应该提上日程了!”
  杨不凡的话一针见血,甚至有点不讲情面了。
  在今天这种喜气洋洋欢庆研发成功的氛围中说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