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这个世界是何等之大吗,强国林立,弱国沦为殖民地,有些势力隐藏暗处,几百年、几千年,控制着世界的走向,数百亿的人类沦为他们手的筹码,生杀予夺,而我吕龙,如今却要和他们斗一斗,能决定这个世界未来的,还有咱们g人。”
看着远处岸边忙碌的身影,张静江一脸深思之色,曾几何时,他不就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自己的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吗?
他听着吕龙的话,看着这位呼风唤雨的人物,让他无奈的是,g怎么会出现他这种人物,看着他一路走来,所有的手段就一个字:硬,但是他知道吕龙有这样的实力,他不得不承认,当今的g,他是唯一能够替代蒋j石的强人。
………………………………
第一百四十九章 灾民(六)
张静江曾经不但经济上支持革命,而且还资助革命者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1906年6月创办《世纪》周刊,积极宣传无政府主义即为一例。
他被世人称为“革命圣人”,央党内地位很高,但是与蒋j石的关系近五年之却每况愈下。
双方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双方对建国之后国家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存分歧。张静江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按照孙z山的建国方略,把被革命破坏的生产重建设起来,使国家变得富强,以成为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摆脱鸦片战争以来的弱国被欺的局面。
而蒋j石则想一心一意“剿…共”,进而武力“统一全国”,确立自己全国的统治地位。蒋j石的内战政策,使经济建设缺乏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对于张静江所主持的建设委员会而言,无疑是个不利的因素。况且以蒋j石为核心的“四大家族”的崛起对张静江所主持的建设委员会也存排挤之意。
因为虽然张静江的建设委员会已经按照计划成立,但是,国民政府并没有按时为其拨付建设的经费,仅仅其成立的时候,一次拨付10万元了事,直到建设委员会裁撤。
由于张静江与蒋j石两人“剿…共”和建设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张静江于1929年3月央党三大上便被排挤出央执行委员会,三十年代后期渐渐地离开了央政治的核心。
自然其所管辖下的建设委员会也随着其权力的下降而国民政府的地位逐渐变得微弱,以至于后来仅仅管理属于自己的几个附属企业,如淮南矿路局、首都电厂、戚墅堰电厂等。虽然名义上还管理着全国的电力工业,可是也只是发发电厂的营业执照而已,别的也就没有什么建设事业可言。
如果历史的轨迹没有因为吕龙的出现而发生改变的话,历史上的张静江,抗日战争爆发后,先避居汉口,后经香港赴瑞士、美国,寓居纽约。张静江的后半生,一直吃斋念佛打发时日,于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纽约。
而且具吕龙所知,当年蒋j石还未发迹之时,张静江对蒋j石曾一度提携,不但对其的政治前途多方提携,对其婚姻大事也颇为关心。为值得一提的是,蒋j石和陈洁如之间的婚姻,张静江可谓关怀备至。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该婚姻之“合”乃张静江所为,“离”亦是张静江所劝。当然张静江为其婚姻的劝说“合”“离”的苦心也是为了其盟弟蒋j石政治上的迅速崛起。
对待这样一个人生仕途起伏跌宕、且内心怀着极大抱负的人来说,吕龙没有因为他是央党资深革命者,而疏远他,而是予以重用,高居上海市副市长一职,而且多方照顾,比如此番随同吕龙一起的高官,几乎全是吕龙的铁杆支持者,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吕龙的事业越来越大,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可是对于张静江吕龙面前的表现,四周有心者眼,却是乏善可陈,甚至说有些不识好歹,大家眼的张静江似乎有些自视清高了。
清高,这两个字如今的官场上,尤其是上海兴华党把持的市政府里,早就被扔进了黄浦江,随波葬送进了太平洋海底。
兴华党施行的高…薪…养…廉,监管制度非常至严格,可是像张静江这样职位的高官,一月的工资一千二百多美金左右,差不多近三千银元,而且只要是上海市政府官员,政府给予高档住宅,提供专用汽车,给予子女亲人的医疗学习各方面帮助,可以说兴华党的官,乃是一群**于大众的特权阶级。
这样算算,只要管制达到了并不是很高的级别,就能一次性拿到政府给予的补助,方方面面加起来,近十万银元之多。
如今的上海,十万银元绝对是一笔巨款,上海市场上,土豆每斤01元(银元),猪肉04元,排骨03元,牛肉08元,蔬菜01…02元,粮食如大米005元一斤,面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鸡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
房租价格:上海的石库门一层楼,有电灯、自来水,月租10块钱;住客栈,每一铺位3角5至6角;纱厂宿舍,月租2到5元不等,两层楼可住10人,自来水由厂方提供,有的还供电,带家眷者,两家分租一层,费用不过1元多;好的宿舍,为砖瓦结构,铺地板,长宽500立方尺,容积5000立方尺,有厨房、路灯和下水道,月租6至9元;此外,工人也可租地,结庐而住,半亩地年租金200元,21户人家分摊,平均下来每户每月8毛钱,当然,环境极差。
因此黄石这些人看来,兴华党施行的高…薪…养…廉,政府官员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清高一说,而且他感觉,自命清高的人,往往是为了窃取大的利益时刻准备着。
“吕先生忧国忧民,乃是我辈的榜样,先生的大国观念,是发人深省,可是g积贫积弱了近一个世纪,你不觉得,一旦和英法美这些老牌帝国争雄起来,是得不偿失吗?”张静江似乎对吕龙的话不置可否,但是他也没有直接说吕龙不自量力,而是提醒道。
而吕龙一直都看着岸边码头上的繁忙之景,此刻闻言,却是一笑,内心却思量着张静江这个人的观点,因为他感觉,像张静江的这种观点,g的精英层,绝对代表着大多数人的这种想法。
这一瞬间,吕龙感觉到,这些一直以来将自己的国家定位弱国的层次,而吕龙看来,这个时代,弱国代表的则是狗尾乞怜,甚至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主宰。
而且让吕龙感触深的则是,这样一群人代表着g世界上的地位和层次,未来会给他的强势崛起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让他深刻的意识到,他对像张静江这些人的重用,需要一定的尺度,意味的放任自流是不可取的,因为他们没有了勇往直前的冲劲,没有舍我其谁的气魄,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吕龙的势力一定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之一,到了那个时候,也许g依然很贫弱,但是地位绝对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g一旦参与角逐世界的政治舞台,像张静江这样的一些人物,他们似乎无法胜任。
“世界因我而变,因此这个时代注定了不会平静,而我的敌人,也许就是那两三个。”
吕龙笑了笑,内心如此想到,却没再对张静江多说什么,他突然意识到,这些人和他不是一路人,彼此的思想上,也许永远也不会得到统一,既然如此,吕龙又何必这些人的身上多花废心思呢。
“也许我能改变这个世界,能够影响世界未来的走向,但是却不能改变每一个坚定革命者的意志。”吕龙看着对岸那些忙碌的人流,此刻她们挥汗如雨,此刻她们为暂时的得到而满足,此刻她们为活下去而奋斗着,这一切是如此纯朴简单,得到和付出之间,没有一丝的杂质参杂其。
“也许我要改变的并不是g的上层精英人物,而是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劳苦大众,因为和那些上层精英比较起来,这些平凡而普通的国民,他们才是构筑国家和民族的基石,而且容易改变。”
吕龙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眼神出奇的明亮,就像是黑夜之的星星一样,那黑夜之释放出光辉。
“英法美这些国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一点儿上,无论是普通的国民,还是国家的统治者,前者是因为见识不足,后者则是知道而不愿意去改变和努力,静江先生,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我就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美国的教育,也许你对这个不甚了解,但是黄老板是从美国发家的,他可是个美国通,此的众位,没有一个人能和他比,烦请黄老板将美之间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吕龙对张静江笑了笑,却对旁边的黄石说道。
“先生高抬我了,不过先生的这句话可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国家之兴旺与否,教育是关键,17世纪至**前,美国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后至南北战争,美国各地广泛开展公立学校运动;南北战争至今,教育地方分权严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一直下功夫发展教育,现美国一个州的大学,无论是质量上,还是规模上,就算是咱们国内五家大学加起来,也很难和人家比,学生数量,教授、老师的数量,相差很大。”黄石向大家说道。
而吕龙看了一眼黄石,见大家对此无多少关注,心里不由有些失望,不过他也知道,这些人国内多关注的还是政治,教育虽然他们也觉得很重要,但是真正能下定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则很少。
于是吕龙说道:“美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宗教教育、公立学校运动、教育地方分权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美国及民众都以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站世界的角度,从美国人民与国家的切身利益出发,以人的综合发展为目标,设计和推行详细的改革方案和行动计划,形成了美国所独有的人才聚集和培养模式,成功地支撑着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
第一百五十章 灾民(七)
对于这个时期g教育,吕龙感叹的同时,不得不拍手称赞,可以说民国至今,g教育一直走世界的前沿,这一点儿是谁也不能抹去的。
教育乃千秋之大业,民国办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吕龙曾经听闻这样一个趣闻,民国时期有军阀曾经颁过命令: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修得好,县长就地正…法!
比如说教育法规。华民国成立后,孙z山立即强调g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毛z东就是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的。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宪法》,定位准确,要求明细,兹列举几条:“教育化应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化水平。”等等。
“听闻这位先生的话,似乎对g的教育抱着非常大的意见,但是我觉得,先生好了解一下民国当今的情况,以国内的状况,依然能够兴办教育事业,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举措,我不觉得美国教育就比g教育好。”
吕龙惊讶的看着近处的这位姑娘,她看上去不过二十年华,似乎不经意间闯入了这个圈子,又不经意间听到了吕龙的话。
此时这个姑娘神情似乎有些紧张,尤其是当她现眼前这些人的身份不同寻常,而且大家似乎都很诧异的看着她,这让她感到一阵压力。
“呵呵,你说的很对,g教育并不比美国教育差,而且我也有理由相信这一点儿,据我了解,g教育经费这一项,《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化事业,得由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化之经费,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
“地方政府能有这样的举措,实乃国之大兴,至此一点儿,就不能说g教育比美国差,这位姑娘的话提醒了我,一切结论都需要从实际出,而不能想当然的去下结论,不过这位姑娘你看着很面生啊,我似乎从来没有见过你?”
吕龙一边看着那个女孩,一边向众人说着,这份数据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不过对于其真实,他一直保留意见,毕竟g官场上,上面的政策方针虽然很好,可是下面的人怎么去落实,就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变数。
而对于这个大胆的女孩子,吕龙则是奇怪她的身份,虽然与会者很多,但是这些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