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城中的大火看起来已经烧了一些时候,待到李泰赶到的时候,司水监的上下官员也早已经拉着水龙车赶了过来。一些宫殿的大火已经被扑灭,而最先起火的太极殿的火竟还未被扑灭。
在太极殿外见到李世民的时候,李泰忽然觉得那个在自己看来,一直都无所不能的父皇,是真的老了。
“四哥!”
守在李世民身边的李治是第一个看到李泰的,他开口喊了一声,随即便几步跑到了李泰身边,扯着李泰一阵上下打量,“四哥,你没事吧?”
李泰弯弯嘴角,“我不过是去抄个家,能有什么事儿?”
“青雀,”听到李治的声音后,李承乾也看到了李泰,他走到李泰身边,眼中满是怒气却依旧尽力压低声音说道:“十三和杨氏也太胆大妄为了些!竟然在宫中放火!”
李泰皱着眉头看了一会儿太极殿的方向,忽然问道:“太极殿的火怎么还灭不了?”
闻言,李承乾眼中怒火更胜,“方才已经神武军将士来报过了,说太极殿里里外外都被人洒了不少火油,所以火才不好灭。”
“混账!”听到李承乾这话,李泰终于大怒,“这个无父无君的混账!”
“大哥,青雀,为善,”就在三人说话的时候,迟一步进宫的李恪也赶了过来,“十三不见了。”
“什么?”
听到李恪所说的话,三人具是一惊,李泰往前几步说道:“我的人这几天一直守在赵王府,十三的一言一行都在他们眼皮子低下,怎么会突然不见了呢?”
李恪叹着气摇摇头,又道:“那只是个替身,早在半个月前十三便已经和那个替身换了身份。”
“那个替身可知道十三眼下在何处?”李泰厉声问道。
李恪神色凝重地看着面前的三个兄弟,说道:“那替身说,今天白天的时候,李福便已经出了长安城,带着人往吐蕃的方向去了。”
“吐蕃?”李泰有些不明白李福为何要在陈桥已经去了吐蕃的时候,还往吐蕃去,难道他不应该是去天竺吗?
“十三疑心很重,”李承乾见李泰一副诧异的表情,便解释道:“就算陈桥说了他要去吐蕃,十三都不一定会相信,何况先前两路黑龙军离京的时候,还都绕了个圈子,如此看来,十三去吐蕃便也不奇怪了。”
听到这里,在场几人竟都不合时宜地觉得有些可笑。
“既然是去了吐蕃,那自有陈桥去料理他。”李泰撇撇嘴说道。
“这么说来,眼下最要紧的便是启辉宫离得那位了?”李承乾问了一句。
不过还不等其他人开口回答他的问题,这几天来,一直率军守在宫城外的冷山便出现在了几人面前。
“回禀几位殿下,”冷山向几人行礼之后便说道:“宫外忽然出现大批蒙面人,神武军与羽林军的将士正在外面拼杀,还请几位殿下暂时莫要出宫去。”
闻言,李泰狠狠皱起眉头,问道:“将军府如何了?”
冷山又道:“魏王殿下放下,将军府一切安好,两位夫人与陈小姐眼下都在府中,并无危险。”
听到这话,李泰才算是放下心来。
又过去了约莫半个时辰,太极殿的大火才终于被扑灭,看着满目漆黑的断壁残垣,李世民没有发怒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话,只长长叹了一声便离开了。
李承乾兄弟四人站在原地,看着李世民在大太监的搀扶下越走越远,一时间也都不知该说些什么。
“几位殿下,宫城外的蒙面人已经被尽数剿灭,殿下们已经可以放心出宫了。”
李世民离开之后,冷山便又再一次来到几人面前回禀道。
几人皆点点头,又看了眼李世民离开的方向之后,兄弟四人便各自分头去做各自该做的事情了。
李承乾和李治一路朝着启辉宫的方向而去,先前虽说宫里四处都起了大火,可启辉宫的方向却是一排安静,连一点火星子都没有溅到。
来到启辉宫外,李承乾和理智对视一眼之后,便示意跟在他们身后的羽林君将士前去开门。
不了羽林君将士还未靠门启辉宫的大门,那两扇沉重的木门便已经被人从里面缓缓拉开了。
一华服女子从里面走了出来,光鲜亮丽得不像一个刚刚才从梦中被惊醒的人。
“贵妃娘娘。”
李承乾嘴角挂着冷笑看着,目光中带着讥诮看向杨氏。
“不知太子殿下与怀王殿下漏夜前来本宫的启辉宫,所为何事?”杨氏稍扬起些下巴,似乎全然没有看到李承乾眼中的讥诮,很是淡漠地问了一句。
李承乾与李治对视一眼,随后李承乾便又道:“难不成娘娘不知方才宫中起火的事情?”
“起火?”杨氏挑眉看了眼李治,最终目光停留在了李承乾的身上,笑声中带着一丝嘲讽,“当朝前后两位太子大驾光临,实在让本宫的启辉宫蓬荜生辉啊。”
杨氏这句话极尽挑拨之嫌,不过在场两人却度不会将她的这句话放在心上。
“既然蓬荜生辉,贵妃娘娘何不请我兄弟二人进去小坐片刻?”李承乾扯扯嘴角,淡淡然说道。
杨氏本想借着方才那句话,让面前这兄弟二人互生嫌隙,却不想这两个人竟都一副全然不在意的模样。
“没有陛下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擅闯本宫的启辉宫!”杨氏挡在门前,显然是打算将路让出来。
“贵妃娘娘应该知道,若本王要闯进去,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本王现在还愿意好言相劝便不过就是给父皇一个面子,娘娘若是不吃敬酒的话,那可怪不得本王与太子殿下不给娘娘留颜面了。”李承乾冷声冷气说完这番话,便抬起手来准备叫跟在他们身后的羽林君冲进去。
“圣旨到!圣旨到!”
跑得气喘吁吁的大太监举着圣旨来到几人面前,用帕子擦了擦汗,等气息稳定了下来之后,才打开了手中的明黄卷轴。
李承乾、李治还有站在他们对面的杨氏,以及在场所有羽林军将士和宫女太监都齐齐跪了下来。
“陛下有旨,褫夺贵妃杨氏的一应封号,即日起打入冷宫,钦此!”大太监念完圣旨之后,长长呼出一口气,对着已经站起来的李承乾和李治和气地笑笑,“接下来便辛苦太子殿下与怀王殿下了。”
“公公客气了。”
第680章 真是多亏了姨母
李承乾和李治送走大太监后,再看向杨氏的时候,便见杨氏原本一张明艳动人的脸霎时间便已经变得惨白起来。她苦笑两声,好不容易才站起身来便只觉得眼前一黑,若不是有贴身宫女在一旁小心扶着,只怕在听到圣旨的那一刻便已经跌坐在地了。
“杨氏,现在我兄弟二人可以进去了吗?”李承乾笑眯眯的问了一句。
杨氏眼神阴毒地看向两人,精心打扮过的模样在此刻落在旁人眼中,只觉得愈发可笑。
在李承乾示意宫女将杨氏扶到一旁后,羽林军便气势汹汹冲入了启辉宫之中。摇摇欲坠的杨氏靠在宫女身上,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却也只能无能为力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
很快,羽林军便退出了启辉宫,而在此期间,无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治都一直守在启辉宫外,并没有跟着羽林军一道进去搜查。
“可有搜到什么东西吗?”
李承乾开口问道。
左羽林军将领柴弘达上前行礼回禀道:“回怀王殿下的话,找到了杨氏与吐蕃王庭余孽的一些来往信件,先前吐蕃都护府的一众官员的身死,确实与杨氏还有赵王有关。”
“还有别的吗?”李治也开口问道。
柴弘达又朝着李治点点头,说道:“启辉宫的偏殿有一名身份十分可疑的黑衣男子,末将已经命人将他拿下,留待殿下审问。”
李治长舒一口气,沉吟片刻又道:“可有搜到宫中何处有纵火之物?”
柴弘达摇摇头,“启辉宫中并无任何疑似纵火之物。”
听到柴弘达的回答,李治扭头看了李承乾一眼,见李承乾冲他摇摇头,便没有再多问什么,只是挥挥手让柴弘达率领着羽林军的将士离开了启辉宫。
“送杨氏去冷宫吧。”
李承乾回头看了眼脸上已经颜色尽失的杨氏,未在多说什么,与李治也一道离开了此处。
“大哥……”宫中长长的甬道上,李治欲言又止地扭头看向李承乾。
“怎么了?”李承乾有些好笑地看了眼李治,又将目光投向了远处缀着点点繁星的夜幕。
李治沉默半晌,终究还是开口问道:“大哥是猜到父皇会下这道旨意了吗?”
李承乾失笑一声摇摇头,“这普天之下,只怕除了陈桥之外便没有人能够看透父皇的心思,我又如何猜得到父皇会下这样的旨意?”
“如此,大哥是从一开始便打定主意,无论杨氏是否答应,难不成咱们兄弟会怕了她一个贵妃不成?”李承乾挑眉看向李治。
听到李承乾这番话,李治先是一愣随即便笑出声来,“大哥说的是。”
“不过,父皇能够下一道这样的旨意,也确实是在我的意料之外。”李承乾长叹一声说道。
“大哥,你说父皇为何会下这样一道旨意?”李治又问道。
这次,李承乾没有再回答李治的问题,他只是轻叹一声之后摇了摇头,没有再开口。
本以为今日便是大局在定的日子,谁知竟会落到这样一个田地。杨氏由宫女搀扶着往前走去,越靠近冷宫的位置,她便只觉得身上愈发寒冷。她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竟会成为李福的一枚弃子。
真是亲生母子啊。
“哈哈哈哈哈……”
杨氏毫无征兆地发出了一阵凄厉的大笑,尖刻的笑声在甬道中回荡着。搀扶着她的宫女被这突如其来的笑声吓得脸色有些发白,可一向知道杨氏性子的她却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开口问些什么。
“啊!!!”
宫女忽然发出一声尖叫。
“瞎叫唤什么!”
被这声尖叫叫的耳朵生疼,杨氏一扭身便狠狠一个巴掌扇到了那宫女的脸上,本就受到惊吓的宫女被杨氏这用尽全力的一巴掌打得摔在了地上。
宫女一手捂住脸,一手颤颤巍巍地指向甬道尽头的方向。
一盏明明灭灭的的灯笼出现在了冷宫的方向,看到那盏灯笼之后,杨氏双眼倏然瞪大,一张原本便得已经脸色难看的脸也瞬间变得惨白起来。
“什、什么人!”杨氏一边后退,一边颤抖着声音问了一句。
随着灯笼距离众人越来越近,站在最前面的杨氏也终于看清了来人是谁。
“姨母。”
提着纸灯笼的李恪在距离杨氏十步开外的地方停了下来,他面无表情的看着面前衣着华贵的女人,声音甚是冷淡地开口道。
看清来人是谁之后,杨氏心中的恐惧散去了一些,脸上也重新挂起了不屑一顾的表情。
“原来是吴王殿下。”杨氏目光鄙夷地看向李恪,说话的语气也甚是讥诮,“陛下的好儿子,怎么私自来瞧我这个落魄的姨母了?”
李恪无奈笑着摇摇头,“父皇让我来瞧瞧你。”
“陛下?”听李恪提起李世民,杨氏看向李恪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怀疑,她上下打量李恪半晌又忽然笑出声来,“我竟忘了,你这些年对着李家父子还有那个陈桥摇尾乞怜,倒是好端端活到了现在,只可怜愔儿那可怜的孩子如今连尸骨都不知埋在了何处。”
说话间,杨氏看向李恪的目光又再次充满了鄙夷的神色。
跟着杨氏的一众太监宫女,在听到杨氏这大逆不道的一句话的时候,全部跪伏在了地上,战战兢兢大气也不敢出一个。杨氏看一眼跪在地上的这些人,面上显露出一丝厌恶的神情。
只是李恪看向杨氏的目光却一直古井无波,连一丝一毫的情绪波动都不曾出现。
“当年母妃和愔弟会落在那样的下场,姨母可以算是居功至伟了。”李恪面容冷峻地开口,语气也是从未有过的冰冷,一双平时总是目光温和的眼睛,此刻也只剩一片寒冰。
杨氏没想到李恪竟然会知道当年李愔谋反背后的真相,轻笑一声说道:“你母亲当年受尽父皇母后宠爱,可她竟然不知廉耻地甘愿入宫做李世民的妃子,”说话间,杨氏又上下打量了一眼李恪,嗤笑一声幽幽说道:“你这长相,比起李世民倒是更像我那不自知廉耻的妹妹。”
听到杨氏接二连三直呼李世民的名讳,那些原本就跪着的太监宫女,更是恨不得将头埋进坚硬的地砖之中,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我母妃再不自珍自爱,也是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