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让杭州前卫的兵丁打一场佯败的假战,当然了,其实这并不是假战。
  第二,不用毒,而是用泻药。
  地上沈南山已经虚脱的没力气动弹了,但怨毒的眼神死死盯着面前这个青衫书生,喃喃低语,“太缺德了,太缺德了!”
  “娘的你们杀人劫货不缺德!?”徐渭一脚踹过去,转头笑道:“胡知州那老乡还真有两下子,泻药挺好用。”
  “徽州府多有名医,享名江南的就有七八位,徐春甫通内、妇、儿等科,精于药理。”胡宗宪随口赞了几句,神色淡漠从容,但衣袖在微微颤抖,显然内心并不平静。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嘛。”
  这边说笑间,戚继美带着亲兵将村落里的倭寇绑着驱赶出来,倭寇们个个面如土色,两腿颤抖,时不时还能看到几个裤子都没的倭寇。
  王义也带着护卫拎着十几个倭寇首级赶了回来,一同前往的戚继光脸色有点不太好看,他带着的亲兵几乎没有动手的机会,钱家护卫布好阵型一拥而上,砍瓜切菜的剁下十几个脑袋。
  赵文华这位大爷也终于赶到了,他是骑着马一路疾驰而来,虽然两腿被磨得都破了皮,但脸上满是兴奋雀跃。
  不管怎么赢的,只要赢了这一战,自己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汝贞!”赵文华不顾礼仪的用力搂着胡宗宪,“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词是这么用的?
  胡宗宪咳嗽两声微微用力挣脱开,“倭寇以黄狗试毒,多亏展才提议用泻药,这才能一战功成。”
  “呃……”钱渊摸摸下巴,“晚辈只是随口一说而已,真正领军迎敌是戚元敬。”
  戚继光面无表情往后退了一步,“末将……什么都没做。”
  “都有功,都有功!”赵文华大笑。
  “怎么能这么说!”钱渊嗔道:“佯败那一战就演的挺像的。”
  戚继光不顾臭味扑鼻,深吸了口气,特么那是演的吗……要不是骑着马怕是没那帮家伙跑的快!


第154章 肥羊
  等待的日子很难熬,但在等到一个好的,而且是出其意料的好的结果后,之前的紧张情绪全都化为兴奋、喜悦。
  赵文华甚至不顾满地黄白之物亲自去村子里逛了一圈,胡宗宪跟着过去,而钱渊实在有点受不了……他虽然没什么洁癖,但这种场面接受不能。
  “都给我记住,是胡知州镇定自若,佯败赠敌毒酒,死数百人,乃有大功。”
  徐渭在边上无语的看着钱渊细细叮嘱,他倒是猜得到这厮的想法,杀倭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用这种手段杀倭,只怕日后……
  其实压根不是,钱渊只是不想别人提起自己的时候……
  噢噢,就是那个用泻药的!
  对对,就是倭寇都大骂他缺德的那个!
  虽然钱渊没有这个时代士人想留名青史的习惯,但绝不希望后人看到“钱渊巧用泻药,倭寇屁滚尿流”之类……
  在村子里逛了一圈,赵文华兴致愈发高了,还去了倭寇驻扎临平山附近的村落。
  村落里已无人烟,这股倭寇并没有掠夺人口,抢光了所有财物,将没跑掉的男丁都杀了干净,只留下几十个年轻女子……
  钱渊木然的看着悬挂在空中的几十具尸体,片刻后转头,他并不畏惧如此令人心悸的场景,只是不忍再看。
  “该死的倭寇。”王氏低低咒骂几句。
  久经战阵的王义也忍不住嘴唇微微颤抖,他之前击败留守的几十个倭寇解救出这些女子,将她们安排在这座宅院中。
  “明日让人去余杭买些棺木,别草席一裹就下葬。”钱渊轻声嘱咐,视线落在不远处的赵文华身上。
  虽然这些尸体给了赵文华不小的惊骇,但官僚的本性很快就压倒了这些情绪。
  赵文华寻人细细打听,附近几个村落里只出了一个进士、两个举人,而且都已经躲进余杭并没有遭难。
  在这个时代,士子的地位之高是后人难以想象的,如果有进士被杀,赵文华就算全歼倭寇也难免受人指责,如今他全然放下心了。
  在场的人表情不一,戚继光、王氏夫妇愤怒于倭寇的暴行,胡宗宪默然无语但攥紧了拳头。
  而钱渊面无表情,垂着头盯着地面,脚尖竖起戳着地面。
  “怎么样?”徐渭手扶长剑低声问。
  “不怎么样,想必他心里也有一团火。”钱渊看了眼胡宗宪握紧的拳头,“不是每个人都会变成这样。”
  徐渭的视线也落在胡宗宪身上,“用你的话……大多数人都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当年赵文华也是浙江出了名的才子,据说年轻时以品行高洁闻名,严分宜也一样……”
  这些日子钱渊和徐渭几次私下讨论过胡宗宪这个人,两人都一致认为胡宗宪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能力和魄力,问题在于他会不会变成下一个严嵩,下一个赵文华。
  徐渭有着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在他看来,品行依旧是判断的标准。
  而钱渊坚持认为,能力才是第一要素,特别是如今倭寇肆虐,东南沿海水深火热之时。
  赵文华志得意满的转了一圈后,胡宗宪实在没办法陪着他了,如今张经、李天宠都在嘉兴,他需要回杭州城主持大局。
  戚继光也要回去收拢那些已经跑散的杭州前卫兵丁,不过在他走之前特地找了趟钱渊。
  少年文武兼修,自小立下大志,戚继光虽然为人圆滑,但在某些领域,却有着自己的骄傲。
  但在今天,这种骄傲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无论是被指派领兵佯败,还是在对阵残留倭寇时被钱夹护卫抢了风头,都让戚继光黯然神伤。
  自从钱渊从松江府回到杭州后,戚继光并没有和他见过面,只听闻其虚报军功被聂双江痛斥……这是坊间流传的版本,砍下几十个倭寇首级,自身不损一人,这不是个正常的战绩。
  但今天,戚继光开始怀疑,那是事实。
  “对,就是这个。”钱渊招手叫来几个护卫,“我们称其为狼牙筅。”
  戚继光举起一支狼牙筅掂了掂分量,又挥舞着做了几个动作,“稍微重了点,移动不够灵活。”
  “这是用来遮挡护身的,两侧有盾牌手和长枪手。”王氏前些日子倒是对这个阵型很感兴趣,对狼牙筅的用途了解也颇多。
  戚继光点点头,他今天也见识过了,前面几根狼牙筅顶着,又有盾牌手护住狼筅兵。
  后面的长枪手胆气壮,站的住脚跟,再加上后阵的标枪、短矛,五六十个护卫对阵三四十个倭寇,后者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短时间内就被击溃。
  虽然阵型稍显混乱,配合并不默契,但不同兵种的配合却能起到神奇的效果。
  钱渊特地让杨文领着一队人马实地操练,一旁的戚继光看的两眼放光。
  不过戚继光也发现了问题,阵型需要重新提炼,兵器的选择还有余地,当然,最大的问题在于兵源,如果还是杭州前卫那些混混,一百年都练不出来。
  钱渊琢磨着要不要干脆将脑子里记得的鸳鸯阵拿出来,突然几匹快马奔来。
  往前凑了几步,钱渊看见赵文华脸上的表情由晴转阴,将军报递给胡宗宪。
  “怎么了?”钱渊主动走过去低声问。
  “大捷。”胡宗宪瞥了眼赵文华,才低声说:“王江泾大捷,狼兵凶悍不可敌,毙敌千余,倭寇被击溃,徐海不知所踪。”
  钱渊歪着头想了会儿才问:“万余倭寇才死了一成?”
  “千余倭寇……还是死的,这边活的倭寇都四百多了。”
  “狼兵……是田州狼兵还是归顺州?”
  赵文华的脸色稍微好看了点,“还不清楚,不过展才说得有理,万余倭寇被击溃,才杀了一成……”
  “张半洲……”
  赵文华仰头看天,冷笑道:“还指望聂双江……他自身都难保了!”
  胡宗宪咳嗽两声把钱渊拉到一边,“我马上回城,元敬要收拢残兵,这边就拜托展才了。”
  “呃?什么意思?”
  “咳咳,梅村公以前养尊处优,这次快马疾驰而来受了不少罪,一时半会儿动不了身。”
  “噢噢,懂,我懂。”钱渊笑着连连点头,转头看了眼还在摆造型的赵文华,像是看见了一头肥羊。


第155章 想赌一赌吗?
  这个世界上,如张居正、戚继光这般有着极高天赋,极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极度自信的天才是很少的,更多的人能够混出头凭借的或是资历,或是人脉,或是一点点自知之明。
  赵文华就是这种人,他很有自知之明。
  他很清楚自己没有军略之才,没有超人的胆气,所以他选择了胡宗宪作为帮手,但赵文华也有自己的强处,一支生花的妙笔。
  夜色渐浓,小小村落陷入一片黑暗,唯有书房里那两盏油灯倔强的放射光芒。
  聚精会神了两个时辰,来来回回打了五遍草稿,赵文华才正式动笔写下这篇奏折。
  将笔搁置在笔架上,复查一遍后,赵文华满意的点点头,虽然大局是干爹严嵩掌控,朝中由小阁老严世蕃操纵,但这本奏折却能够无风掀起三层浪。
  全盘计划已经拟定,甚至早在他南下督战之前就已经拟定,张经不愧是如今朝中资历最深,立下战功最多的名帅……
  赵文华在心里叹息了声,他也是浙江人,其实对平定倭乱的张经在内心深处也抱有一份感激,但朝中政争酷烈,哪里有喘息之机,更何况自己只不过是个工具,掌控这一切的是老迈但尤为精明的严嵩。
  略略等了等,纸上墨迹已经阴干,赵文华正准备取来信封,突然一只手突兀的从他身后伸出,轻轻抽走了那张纸。
  “哗啦。”
  赵文华猛地从座位上弹起,一脸惊恐的转头看见神色漠然的钱渊。
  “展才,你……”
  钱渊嘴角微微勾起一个弧度,口中轻声道:“总督养寇不战,闻朝中多有弹劾,方贸然出击,连遭败绩,苏松多有城池陷落,杭州、余杭遭倭寇围攻,幸有杭州知府胡宗宪率兵出击,杀贼千余,俘虏四百……”
  “有松江华亭生员钱渊出谋划策,又以信使告知双江,然双江严令俞大猷不得出击,后瓦氏土司愤而出战,西进嘉兴,于王江泾与胡宗宪、卢镗围剿倭寇……”
  声音越来越轻,钱渊终于停了口,但心里的疑虑却越来越浓,他紧锁眉头看向赵文华,“有用吗?”
  “……”
  “这封弹劾奏折……陛下会信?”钱渊扬扬信纸,“那位小阁老能做什么文章?天下人可不是傻子。”
  赵文华强自镇定,偷眼瞄了眼侧屋,“或许有用……”
  “别看了,侧屋没人。”钱渊摇摇头,“不可能,就算张半洲是因为朝中弹劾方才出战,就算张半洲真的连遭败绩,陛下也不会贸贸然处置。”
  “养寇不战……好大的罪名,但要知道这不是西南、西北,在东南养寇,江南士林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他张半洲,陛下不会相信的。”
  钱渊缓缓坐下,眯着眼睛打量惊恐的赵文华,“更别说是聂双江了。”
  “什么?”
  “梅村公三番两次提到,双江不足以畏惧,想必早已安排妥当……”钱渊冷笑道:“难道就靠这封狗屁不通的奏折?”
  书房内陷入一片沉默。
  这封信扭曲事实,诬告张经,同时将瓦氏土司、胡宗宪甚至钱渊捧出来,一旦送进京城,可能朝臣半信半疑,但嘉靖帝不会贸贸然处置封疆大吏中分量最重的浙直总督张经。
  吕本是浙江余姚人,徐阶是松江华亭人,聂豹又督战松江、苏州,都是可以咨询的对象,更别说浙江巡按吴百朋也是浙江人,而且还有单独上奏之权。
  最关键的是,这一朝的锦衣卫在陆炳的统帅下,成为了一支势力庞大,无孔不入的怪兽,别说这一战的真假,就是赵文华在哪儿写下的奏折,估摸陆炳都能差的清清楚楚。
  就算陆炳和严党关系匪浅,但这种大事,他绝不敢隐瞒事实,要知道他的地位来自于嘉靖的信任,并不来自和严嵩严世蕃的亲善。
  所以,钱渊绝不信,这份奏折能将张经、李天宠,甚至聂豹拉下马。
  最让钱渊不解的地方在于,不知道张经那边如何,但聂豹似乎有了些猜测,在接到一封京城来信之后,立即将自己驱逐出松江。
  钱渊相信,这一切应该有合理的解释。
  “展才,何必如此?”赵文华打破了沉默,声音微微有些发颤,“双江将你赶出松江,你还记挂不忘……”
  “张半洲可从来对你不闻不问,几次还冷言冷语说什么孺子安知大事……”
  “展才,你前程似锦何必执着这些事,要知道吏部考功司两次记录你守城功绩,一旦中了进士,立即提拔任用,日后有你一展宏图抱负的机会……”
  钱渊似乎什么都没听见,视线缓缓落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