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5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一句口信,就想调用那么多银子?!”
  “谁知道你会不会带着银子远走高飞!”
  “嫂子,真是少爷吩咐的。”彭峰硬挤出一张笑脸,“反正有口信,让少夫人做主就是。”
  晴雯哼了声扭头就走,后面彭峰只能眼巴巴的等着,晴雯是少夫人的侍女,又是周泽的妻子,而彭峰当年入护卫队就是周泽手把手教出来的。
  晴雯进了后院侧屋,突然脚步加快,从小七手边抢过西瓜,“小姐,这瓜冰镇过的,你现在有身子呢,不能吃!”
  小七可怜兮兮的伸出手,“都切开了,再不吃要坏了……”
  “送给老夫人……实在不行,我帮小姐吃嘛。”晴雯笑嘻嘻的三两口啃完西瓜,扶着小七坐下,“彭峰回京了,带了个口信,要从账上调大笔银子南下,事太大……要不要去问问老夫人?”
  “什么口信?”
  “架非……架非猫……有这种猫吗?”
  “加菲猫啊。”小七歪着脑袋笑个不停,“行行行,让他调银子吧,不打紧。”
  这次的南下是一次意外,更让钱渊意外的是汪直遭部下叛乱,实力大损。
  钱渊临时将计划提前,现在他需要将自己的影响力或者说手伸的更远,埋的更深。
  想达到目的,一是人,二是钱。
  为此,他将大部分的护卫送了出去,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银两调拨南下。


第1066章 拜祭
  长达一个月的黄梅季节即将远去,持续了好些天的淅淅沥沥小雨已经不见踪影,隐隐带着海腥味的风儿刮来,将独自站在半山腰的那人的衣衫吹的一片凌乱。
  山脚处,有持刀盾的精悍武卒,有恭恭敬敬的诸多官员、吏员和管事,还有那些听闻消息凑过来的东南大户。
  “这要等到什么时候?”一位中年官员有些不耐烦了。
  “闭嘴!”
  低低而严厉的呵斥声在两个方向同时响起,一位是宁波推官海瑞,另一位是镇海知县孙铤。
  虽然这位是高拱的姻亲,但这两位完全不畏惧,一位背后有随园,另一位是著名的头铁。
  “郭知府稍安勿躁。”侯汝谅头也不回的轻声说了句。
  郭中,高拱姻亲,去年就任绍兴知府,虽然无甚才能,但也秉承高拱的意愿,并没有在今年连续发生的通商乱事中做什么手脚。
  郭中只是不忿,自己是科场前辈,和高拱都是平辈论交,却要在这儿等着山上那个小辈。
  还想说些什么,却瞥见不远处手摁刀柄的武将斜眼看来,目露凶光,郭中想起适才路上看到那座京观,登时打了个寒颤闭上了嘴巴,
  又是一阵沉默后,面带哀意的郑若曾轻声道:“嘉靖三十三年,展才在崇德县内与荆川公初识,再至台州、宁波,虽无甚私交,却肝胆相照……”
  遥想当年旧事,茅坤也不禁伤感,转头看向海瑞,“还请刚峰上山一劝。”
  今日拜祭唐顺之,虽然有浙江巡抚侯汝谅在场,但主祭者是宁波推官海瑞。
  在场的人都知道,唐顺之年初就是病逝在钱塘县衙后院,也是唐顺之遗书举荐海瑞出任宁波推官。
  海瑞眼中隐隐可见泪花,却沉默不语,适才隆重的拜祭仪式之后,诸人下山,唯有钱渊一人久久驻足墓前。
  “没想到,你会用海瑞,这可未必是个好选择。”
  钱渊双手负于身后,眯着眼直视墓碑,“此人确不同凡响,为科道能肃风气,守牧一方能政通人和。”
  “但,他拦不住我。”
  “谁也拦不住我。”
  “顺势而动,如泰山压顶,你要如何拦?”
  钱渊踱了几步,感慨道:“随园中多有人知晓,东南亦多有人知晓,但他们只知道我想做什么,但却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也不知道这条路会通向哪儿……”
  “只有你隐隐察觉到了什么……呵呵,当年南下台州,我可不是为了谭子理、戚元敬,而是为了你。”
  第一批参与到通商事中的官员有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之前和钱渊是没有太多交集的,但就因为通商事,他们就算不被视为随园一党,在朝官的眼中,也是带了随园背景的。
  前者如宁波同知宋继祖、镇海知县孙丕扬,后者如台州知府宋仪望、绍兴知府梅守德。
  这么多官员中,只有一个人始终和随园在政治上保持着距离,他就是宁波知府唐顺之。
  这位可能是这个时代明朝最为卓越的士子在接手通商事后,心中隐隐升腾一股带着恐惧的战栗感。
  “我还是要感谢你的。”钱渊突然笑了,“这个感谢是为了你之前的呕心沥血,也是为了你没有将事情闹大,虽然你将海瑞塞来了镇海,更是为了你的死。”
  如果你不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太难说了。
  虽然王本固未必有胆子祸乱东南,但我的计划也会向后推延而不可能提前。
  更别说在复杂的局势中,巧妙而运气的让胡应嘉出任宁波知府。
  钱渊个人对唐顺之有着极高的敬意,但也不得不庆幸唐顺之死的是时候。
  唐顺之虽然不能超越这个时代看清身前的迷雾,但他却察觉到变化可能带来的危险。
  所以,唐顺之选择让无数人诧异的没有归葬乡梓,而是躺在侯涛山上,静静的看着山下的甬江、码头、县城以及可眺望的出海口。
  “你问我,忠耶奸耶……”
  钱渊的眼神复杂难言,三分尊敬,五分无奈,以及两分坚定。
  都说历朝历代得国之正莫过于明,但也正是明朝在西方迅速发展的时候掉了链子,最终在种种因素下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拖下深渊。
  你为的是一家一国之天下,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
  钱渊最后看了眼墓碑,缓缓转身,大步下山,你想看,那就看着吧!
  或许很多年之后,你恨不得从黄泉中爬出来咬死我。
  但很多很多年之后,如果你还没有投胎转世,或许你会理解我。
  我不能保证太多,但至少,几艘军舰,架上几门大炮,就能恐吓一个历史悠久而伟大的民族的时刻,绝不会再次来临!
  发现前方有些骚动,个头矮小的郭中悄悄动了动,从缝隙中看见一个身材硕长的青年官员大步下山,侍立在山路两侧的精悍武卒随之而动,排列成队跟在身后,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郭中一直在南京任职,从没见过钱渊,今日也没赶上拜祭,抵达镇海后听闻消息才过来,看见这一幕,无数关于钱砍头、京观的传闻在脑海中闪过。
  “宁波知府胡克柔,同知宋继祖,推官海瑞,镇海知县孙文和。”
  “浙江游击杨文,张一山。”
  钱渊的视线在诸人脸上一一扫过,“荆川公呕心沥血,以至于病重身亡,方使通商事盛,朝中用度充盈。”
  “短短数月,落得如此境地,诸位有何话可说?”
  钱渊冷笑两声,“若汪直当日被搜捕,甚至身亡,今日东南已然倭患四起,诸位心中不愧吗?”
  “诸般罪过只在王子民一人之身?”
  侯汝谅、方逢时、郭中以及诸多东南大户子弟的视线都落在了一个人的身上,宁波知府胡应嘉。
  侯汝谅毕竟是浙江巡抚,任免是需要过内阁甚至皇帝手的,而王子民已经被扣押,董一奎早就滚回了杭州,其他适才被钱渊点出的人,只有胡应嘉一人是徐阶门下,其他人都是随园一党或者背后隐隐有随园身影。
  而且胡应嘉身为宁波知府,背这个锅……顺理成章,理所应当啊。


第1067章 群议
  察觉到无数同情的视线投来,胡应嘉心里暗骂了几句,出列拱手道:“下官抚地不力,当向元辅谢罪。”
  这是在说,就算我有责任,徐阶能管,轮不到你钱渊!
  众目睽睽之下,钱渊也没办法给胡应嘉递去抱歉的眼神,依旧用冷漠的口吻肆无忌惮的呵斥,“拿元辅来压本官?”
  “本官奉圣命巡视东南海疆,你胡克柔继任宁波知府不过数月,便闹得商路断绝,海商大散,你可知此当何罪?”
  王本固被扣押,侯汝谅、方逢时均束手,钱渊这是要拿胡应嘉开刀……旁观的众人都这么想。
  “如今京中纷乱,暂不与你计较。”钱渊话锋一转,“陛下命本官南下巡视海疆,重建通商路,宁波府衙有何异议?”
  胡应嘉沉默片刻后略略拱手,“无异议。”
  周围一阵骚动,但很快安静下来,胡应嘉南下任宁波知府,主管通商事,如今东南此等状况,钱渊自然要将通商主管权抢到手中,这对东南大户来说是个好消息。
  侯汝谅松了口气,丢了个王本固还好说,但胡应嘉一并被干掉,只怕京中元辅又要起幺蛾子……如果徐阶要动手,很难绕过侯汝谅,但侯汝谅实在不想再和钱渊起冲突。
  钱渊转头看向周围,有世家大族,有依靠海贸而富的豪商,也有常年漂泊海上的海商,还有很多遍及宁波各地的各类铺子的掌柜,也有听闻消息赶来的外地客商。
  今日七月十五群议海贸事,相关各地上至官员,下至商户,均云集镇海,消息散开后,整个东南都在翘首以盼。
  朝廷究竟有没有厉行海禁的想法?
  靖海伯汪直究竟有没有复叛?
  半个月来,无数真假混杂的信息在东南各处传开,即使是那些根脚深厚的官宦人家也弄不清楚真相……毕竟朝廷背信弃义不是第一次了。
  所以,钱渊在沉寂几日后的公开露面时,首先拜祭主持海贸通商的唐顺之,又公然训斥徐阶心腹门生胡应嘉。
  所以,在府衙大堂上,钱渊第一时间请出了靖海伯汪直,押出了被扣留多日的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
  “靖海伯汪五峰无辜遭浙江巡按王本固搜捕,无奈之下逃窜至舟山。”钱渊简明扼要的下了定论,眯着眼打量着下面众人。
  能进府衙大堂的人五花八门,但都不是普通人,其中为首的,也是地位最高的是前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
  “展才,王子民坏通商事,此确凿无疑。”张时彻瞄了眼面如死灰的王本固,“不过听闻靖海伯麾下谭七指侵袭台州府?”
  “绝无此事。”
  听到这句决然的否定,王本固都懒得去看台州知府方逢时了,那日在甬江边已经听过一次了。
  “谭七指出海贩货,路遭海盗,不敌上岸,却遭扣押,屈打成招。”方逢时信誓旦旦。
  郭中咳嗽两声,“听闻谭七指是徐海旧部?”
  “徐海旧部就一定劫掠成性?”
  乱哄哄的一片,钱渊冷笑着举起右手,下面立即安静下来。
  “王本固,你想不到为何钱某会这么快南下。”
  “原因很简单。”
  “谭七指虽曾是徐海旧部,又投五峰,但却绝不会失心疯沦为倭寇。”
  “钱某当年在先帝面前力承开海禁通商之益,但本朝市舶司不似唐宋,向来为内宦操持。”
  “钱某提议组建皇家船队,以供内承运库。”
  “而谭七指的船队就是那支皇家船队。”
  王本固抬头茫然的看着钱渊,心里只想,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只是找个理由而已,居然找到皇家船队身上。
  下面依旧安静,但无数视线在空中汇集碰撞,孙铤和郑若曾对视一眼……难怪那日杨文一口断定,谭七指绝不会沦为倭寇。
  胡应嘉手笼在袖子里暗算,上个月二十八日王本固奏折入京,钱渊应该是立即觐见,得陛下许可出京南下……可能还瞒过了徐阶和高拱,不然东南这边不会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下埋藏在所有人心中的疑惑都被解开了,侯汝谅忍不住向王本固投去同情的视线,这货太倒霉了。
  王本固想收复汪直为己用,所以才会提前递送弹劾谭七指侵袭太平县的奏折入京,然后再来找汪直摊牌……没想到汪直不知道从哪儿发现不对,突然逃窜出海。
  虽然不知道哪儿出了问题,但侯汝谅可以肯定是随园一党……不然钱家护卫不会那么巧控制城门,让汪直安然出城。
  更倒霉的是谭七指居然是统率皇家船队的主持,奏折入京,钱渊立即发现了问题,立即请命南下……
  算了,也是自作自受,侯汝谅移开了视线,反正这次的锅让这厮背,胡应嘉都能戴罪立功,自己应该不会受到牵连。
  钱渊缓缓起身,盯着一丁点儿生气都没有的王本固,“你王本固到底是怎么过的县试府试院试,怎么过的乡试会试殿试,脑子里都装了点什么?”
  “亲眼目睹谭七指被追杀逃入太平县城,你居然没有去探查那帮海盗的来历、去向!”
  “勇于内斗,耻于国事!”
  “追杀船队的是张琏。”钱渊指着一直沉默的汪直,“七日前,张琏袭舟山,靖海伯死里逃生,若张琏得手,你可知东南将会如何?!”
  张时彻大惊失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