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5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斗嘴皮子?
  徐渭除了钱渊谁都不怕,同样冷笑道:“大学士五品官,徐某人侍讲学士亦五品官!”
  呃,徐渭这是不要脸了……听得隆庆帝好险笑出来。
  正儿八经的说,大学士还真是五品官,只不过入阁之后都要兼任尚书衔,而且还会加太师等头衔而显贵。
  这话将高拱堵得胸闷不已,暗骂难怪是钱渊那厮的知己,嘴巴真利索,自己再将太师、太子太师、礼部尚书、吏部尚书这些头衔丢出去压人,就显得有点落于下乘了。
  高拱正犹豫时,那边徐渭已经反攻倒算了。
  “钱展才两度南下,不惜抛储相之名,甘冒奇险,力挽狂澜,拯万民于水火之中,却遭朝中奸党妒恨,编织罪名,进献谗言,恨不得置其于死地!”
  “你高阁老如今手揽大权,其势更甚当年严分宜,但有何寸功于国?”
  “难道新郑高家祖籍非山西洪洞,而是从黄州迁居而来?!”
  徐渭戟指大骂,骂得高拱眼睛都要喷火了,黄州……那是秦桧的乡梓。
  一旁的陈洪是从内书堂熬出来的,偷偷看了眼隆庆帝……这位一脸茫然,估摸着没听懂。
  高拱铁青着脸没去反唇相讥,呃,他也知道,论嘴皮子,自己不是徐渭的对手。
  “陛下,钱渊以兵部侍郎衔南下巡视海疆,但东南多有其旧部,当另择良将……”
  “哈哈哈,元辅将心腹董一奎塞到浙江做总兵官,没想到高阁老也有心腹大将!”徐渭唾沫横飞,“就是不知道高阁老是不是要抢了浙江总兵官!”
  陈洪往后退了一步尽量不惹人注意,虽然自己被称为内相,但这种场面还真没资格掺和……听听徐渭那些话,句句带刀,字字钻心。
  高拱独揽大权,越徐阶执掌票拟,将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呼来喝去,礼部、吏部、兵部都是他的自留地,还要结交外地统兵大将……
  换成嘉靖帝,徐渭说的隐晦一点,说不定高拱今日就得下狱,隆庆帝倒是没怀疑高师傅,装模作样训了徐渭两句,才说:“高师傅,浙江巡按御史的奏折你也看了,说不定此时东南战事已起,展才当年以平倭而名声鹊起,兵部侍郎衔也合适……”
  高拱厉声道:“朝中多有贤臣良将,非他钱展才能平倭!”
  “那是自然,不过东南多山多水,少有地势平坦的平原,西北将门未必能适应。”徐渭还在戳刀子,“高阁老说说,您那位心腹大将何许人也?”
  “文长,统兵的应是文臣。”
  “对对对,陛下说的是。”徐渭恍然大悟,“前任浙江巡抚谭子理最为合适,可惜还丁忧守孝,不过即使在朝也不行,他是展才的小舅。”
  “对了,福建巡抚吴惟锡也合适,不过多年前他与尚是秀才的展才订交,来往频多,也难入高阁老眼中。”
  “噢噢噢,臣想起来了,宁夏巡抚王崇古肯定合意,当年曾任苏州兵备道、苏州知府,虽然击倭多遭败绩,但却是兵部尚书杨惟约的连襟!”
  隆庆帝咧着嘴忍笑,徐渭这张嘴真是锋锐如刀啊。


第1060章 唇枪舌剑(下)
  要不是怕影响自己在隆庆帝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高拱都要攥起拳头和徐渭开打了,你个王八蛋……就算想做手脚也不能这么公开做,还讲不讲规矩了!
  难怪是钱渊的生死之交,一丘之貉啊!
  的确,王崇古就是高拱挑选出来的第一人选,曾长期在东南任职,知兵事,又是杨博的连襟,心腹张四维的舅父。
  抬头看了眼隆庆帝,高拱从牙缝里崩出一句话,“臣询兵部,杨惟约有意举荐故浙直总督、闽赣总督胡宗宪起复,胡汝贞久历战事,曾扫平倭患,必能再立新功。”
  徐渭闭了嘴,侧头用诡异的视线打量着高拱……他曾经听钱渊说过,高拱对胡宗宪挺赏识的,而胡宗宪和东南诸事多有了解,亦知隐秘之处……所以,钱渊是做过手脚的,绝不能让胡宗宪起复。
  “胡宗宪?”隆庆帝目光一凝,猛地一拍桌子,“决不可!”
  殿内陷入一片寂静,这是隆庆帝第一次正面拒绝高供,而且是以毫无犹豫的姿态。
  高拱眼中一片茫然,随后脸色微白,有些不知所措……十年了,在裕王府中,高拱向来是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隆庆帝登基之后,对高拱依旧保持着原先的态度,就算要回绝高拱也会用婉转的手段,从没有如此当面断然回绝。
  一旁的徐渭在心里琢磨着,钱渊那厮给胡宗宪挖了什么坑……陛下居然大怒至此。
  要不是钱渊义正言辞,隆庆帝未必会默许让胡宗宪全身而退,但也绝不会再用胡宗宪。
  去年南宫中,随园为胡宗宪出头,最终力保其只罢官归乡,当日一言不发的高拱敏锐察觉到了其间有些诡异……事实上,高拱的学生和胡宗宪一直有书信来往,胡宗宪也有意借高拱起复。
  别人不知道,但胡宗宪心里是有数的,自己和钱渊间隙太大,绝不可能借随园起复……自己还未满五十岁,难道就此困居乡间?
  所以,在王本固弹劾奏折中提到汪直逃窜出海,东南倭患再起的时候,高拱先选中了王本固,又挑选了胡宗宪为备选。
  他哪里想得到,钱渊早就在大半年前在隆庆帝面前给胡宗宪挖了个坑,这次连着高拱一起摔了进去。
  隆庆帝强自摁耐心中的不满,轻声道:“高师傅,战报未至,临阵调驻将领实在不妥,更不知会不会开战,若是开战,展才久历战阵,当能稳住局面,此事稍后再议。”
  高拱知道今日情形有些不对,不敢再强行反对,只说:“钱展才虽提前离京,但未必来得及,王本固奏折提及,汪直六月一日逃窜离海,次日汇同浙江巡抚侯汝谅,议定召两浙诸军,调吴淞水师、两浙水师共同进剿,战报应很快抵京。”
  王本固、钱渊、侯汝谅……从这几个名字中,徐渭听出了点什么,转头看了眼高拱,两人对视一眼都若有所思。
  这两人都是文官集团出类拔萃的人物,比起来,隆庆帝差的太远。
  当年东南倭乱,连绵大战之下,官军不能制,朝廷设浙直总督,大量资源向东南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严嵩凭借胡宗宪牢牢的压制住了徐阶,在倭患平息之前,徐阶在党争期间几乎无还手之力。
  如果东南再陷入战火,高拱绝不会允许主导战事的权力落在徐阶、随园手中。
  “未必来不及。”徐渭突然开口,“若展才赶至浙江,以兵部侍郎的身份节制诸军,当能使大战不起。”
  “若展才如朝中奸党所进谗言一般有异心,当冷眼旁观,甚至等官军大败后再接手,更有甚者养贼自重。”
  “请陛下使锦衣卫密探宁波动向,若展才力挽狂澜,还请陛下为其正名。”
  什么奸党,什么谗言,什么正名……听得隆庆帝龇牙咧嘴,也听得高拱咬牙切齿。
  高拱这一年多来实际执掌朝政,又兼礼部尚书,兵部、吏部为其命是从,嚣张跋扈,少有人敢当面顶撞,今日却被徐渭三番两次的指桑骂槐,内心深处正在发狠,别被我抓到把柄,不然……
  这还没完呢,徐渭偏头看向高拱,“记得绍兴知府郭中是高家姻亲,高阁老也可以打听打听嘛。”
  隆庆帝微微颔首,不管怎么说,至少徐渭的言辞坦荡无私心,倒是高拱……
  不过隆庆帝就这性子,打圆场笑道:“前些日子,有言官又弹劾严嵩父子,严家进献《清明上河图》,高师傅和文长都是博学多才,不如一起品鉴一二?”
  高拱刻板的回绝了,却没有起身告退,而是沉默的等待着什么。
  隆庆帝有点不知所措,而徐渭死命咬着嘴唇就怕笑出来,高拱这是在怕什么……
  “咳咳,臣今日幸蒙陛下召见,倒是有兴致一赏《清明上河图》。”徐渭含笑道:“对了,待会儿陪陛下来两盘围棋?”
  “久闻文长圣手,可要手下留情。”
  “何敢称圣手,不过比展才的确强得多。”
  高拱脸黑如锅底的看着这一幕。
  徐渭是能拉的下脸做幸臣的,而高拱从来没想过走这条路。
  “三人弈棋,胜者继续,负者离席。”徐渭一边说着一边舀了碗绿豆汤,“高阁老,帮忙把盒子递过来,那是今日下官带来的冰沙……高阁老,别走啊!”
  高拱实在不放心徐渭和隆庆帝单独相处,但听到这话儿,不走也得走了……不然传出去,自己和徐渭一起媚上……徐阶或许忍得住,甚至愿意背这个锅,但高拱是不肯的。
  隆庆帝喝了两口绿豆汤,叹道:“说起来当年还是高师傅替朕引荐展才的,没想到两人如今势如水火……”
  “又不是展才一人,陈以勤、殷士儋、胡正蒙……哪个都和高新郑处不好。”徐渭嘀咕道:“也就张居正、张四维……总不能让展才并随园都投入高阁老门下,俯首帖耳吧?”
  隆庆帝咂咂嘴,“高师傅这脾气也实在是……”


第1061章 拈酸吃醋
  “文长啊文长!”
  隆庆帝哭笑不得的骂道:“回头高师傅找你麻烦,朕可是不帮你说清的。”
  “他高新郑找随园麻烦也不是一两天了。”徐渭添上冰沙递给隆庆帝,牢骚道:“就前几天,兵部员外郎吴君泽莫名其妙的被高阁老骂了一顿……还真把兵部、吏部当成自个儿家了!”
  隆庆帝虽然心思不够敏捷,处事不够果决,但也不傻,也看得出来高拱为什么至今还占着礼部尚书不肯挪位……其实隆庆帝也暗示两次,但高拱就当没听懂。
  高拱也是有理由的,如若礼部尚书出缺,最可能得手的是和随园亲近的高仪,以及投入徐阶门下的李春芳。
  隆庆帝计划在一到两年内让陈以勤、胡正蒙、殷士儋等资历老的旧臣陆续在礼部过一道后入阁,接下来才轮到张居正、张四维、林燫、诸大绶等人。
  但高拱霸占礼部尚书,导致那些潜邸旧臣无法转入六部,都是走典型储相路的翰林官,谁不想由礼部入阁,从其他尚书位上入阁,天然就弱了一筹。
  但隆庆帝有一个疑惑始终解不开,他将陈洪打发去取《清明上河图》,用隐晦的口吻向徐渭询问。
  隆庆帝早在裕王府的时候,就刻意的没有缓和高拱和钱渊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登基之后,甚至定下了以随园制衡高拱的长期谋划。
  从目前来看,随园中除了科道言官之外,在朝中分量相当不轻,虽然孙升致仕,但靠拢随园的侍郎级别的官员有黄懋官、潘晟、陆树声、高仪,其中三人都走的是储相路线,东南通商事虽频遭侵夺职权,但依旧凭借陆一鹏、孙丕扬掌控厦门、泉州两处口岸。
  更关键的是随园一党的凝聚力极强,既有如吴百朋、谭纶这样的大员,有多位侍郎级别的高官,更有大批年纪尚轻,但已经脱颖而出的俊杰,陈有年、吴兑、孙铤、孙鑨、诸大绶早就名扬京师,但这一年来,周诗、杨铨等人也陆续扬名。
  隆庆帝的疑惑在于,随园虽然实力不弱,但核心人物大都年轻,短时间内对高拱难以产生威胁,即使是有可能入阁的高仪、潘晟距离高拱也还有遥不可及的差距,为什么高拱对钱渊抱有这么大的敌意?
  甚至高拱对攀附随园上位礼部侍郎的高仪都没太大的敌意,反而是和钱渊处处针锋相对?
  更别说,早在几年之前,钱渊和高拱第一次起隙,前者在隆庆帝面前自陈不回翰林……所以隆庆帝登基之后只将钱渊放在詹事府,并没有兼职翰林院。
  不回翰林,几乎没有入阁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高师傅为什么还要针对钱渊呢?
  面对这个疑问,徐渭咂咂嘴,“陛下适才赞臣和展才是知己……”
  “说!”隆庆帝无语了,嘴巴太臭应该赞?
  徐渭支支吾吾的低声说了句话。
  “嗯?”
  “……”
  “说清楚!”
  “呃,臣是说……高阁老那模样倒是有点像拈酸吃醋。”
  隆庆帝愣了下后毫不犹豫的操起桌上的玉如意砸过去,“徐文长,你好大的胆子!”
  徐渭好悬的接住了玉如意,躬身弯腰,求饶话连番而出,偷眼去看隆庆帝脸上的表情……没太大的怒意,倒是有点脸红。
  咳咳,也就高拱那长相……如果是个长得俊的,徐渭难免要想歪了。
  徐渭在那边胡思乱想,隆庆帝却陷入沉思,继而恍然大悟。
  当年在裕王府,高师傅几乎任何事都要管,每日陪伴自己,即使是离开裕王府就任太常寺卿后,也每日登门,如若商量要事,也是一言而决。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钱渊横空出世。
  隆庆帝想起第一次见到钱渊,那句“气运护身,逢凶化吉”出口后,突然传来景王之子夭折的消息,再加上钱渊是父皇遣派出入裕王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