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嘴!”
“好胆!”
前者是董一奎的训斥,后者是卢斌、梁生同时的厉喝声,身后的亲兵、护卫齐齐拔刀出鞘。
“马不知脸长!”梁生冷笑道:“不过小小参将,居然敢坐在马上说话!”
呃,梁生这两年跟着钱渊在京中见识多了,西苑、皇宫都去了不少次,自然是看不上个区区参将的。
董一元脸色铁青,他长相着急了点,但其实才二十多岁,只看得到鲁鹏双膝跪地被折辱,还想着能不能借此让鲁鹏和钱渊决裂,却看不到在钱渊现身之后,其实一切的纠纷都已经宣告结束。
鲁鹏双膝跪地显然也是看清楚了的,钱龙泉绝不会在没有名义的情况突然南下,收拢大军。
卢斌身为东南兵力最强,兼管水路的将领,也是因为钱渊的南下才最终下定决心,交出投名状重归钱渊门下。
察觉到怨毒的视线,卢斌面无表情的转头看去,是咬牙切齿的王本固。
当然恨之入骨,王本固将卢斌视为最重要的砝码,却没想到人家两面三刀,朝秦暮楚,又投入钱渊门下,使得自己满盘皆输。
虽然王本固内心深处也知道,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钱渊,必定是钱渊说动了陛下或高新郑,秘密出京南下……但有的人啊,总会将失败的理由归结到自己最恨的人身上。
在这一刻,王本固最恨的不是钱渊,而是卢斌。
第1030章 跋扈
当周泽双手高举,绣着“钱”字的大旗随风飘扬的时候,甬江南岸的小山上,岳浦河和张元勋放下了望远镜,对视一眼后,没有说话,同时举步下山,居然是钱展才亲至。
大旗竖起后,杨文、张三、侯继高、戚继美是最早赶过来的,张元勋、岳浦河渡江而来,适才或并肩观战,或稳坐船舱,或明火执仗火并的诸人汇集一堂。
“少爷……”
“嗯?”
“末将张一山拜见龙泉公。”张三委屈的拜倒,利索的起身走到钱渊身后。
梁生递过去一个警告的眼神,少爷已经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回头有你的好处!
张三无所谓的耸耸肩,自己今天可是立了大功的!
“拜见龙泉公。”
“拜见龙泉公。”
脸色灰败的董一奎看着一员员将领对着马上的青年俯首帖耳,甚至如张元勋、岳浦河身边的副将都毕恭毕敬,他知道钱渊在东南名望颇高,但直到此刻,他才知道,自己还是远远低估了对方在东南的分量。
钱渊冷冷的看着诸人一一来拜,神情淡漠只微微颔首,心里在不停盘算,整个浙江,除了汤克宽、葛浩、李超之外,其余略有实力的将领都已经到齐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浙江巡抚侯汝谅在场,王本固倒是帮了不少忙。
放下马鞭,钱渊微微侧身,在马上再次抽出苗刀,指着将王本固砸落马的册子,低喝道:“捡起来!”
“展才。”身后传来郑若曾的声音,显然是在提醒钱渊不要太过跋扈,毕竟那是浙江巡按。
但不折辱这厮,如何能解钱渊心头怒火呢,逼的汪直逃窜,将钱家护卫头领洪厚下狱,将父亲钱锐扣在手中,而且就在半个时辰前得知,二舅谭七指受刑重伤,随从中两名钱家护卫均伤重不治。
虽然期间有不少的巧合、意外,但王本固的心思是最主观的缘由,钱渊后悔的都想一刀砍了这厮,几个月前心慈手软留下王本固,不料这是条毒蛇。
钱渊手中苗刀挑着王本固的下巴,“念!”
满身土迹,脸上还带着一条鞭痕的王本固脸色惨白的打开册子,“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钱渊,加兵部侍郎衔,巡视东南海疆……”
周围竖着耳朵的众人都闭气凝神,胡应嘉微垫脚尖细看,王本固手中的是一本邸报。
侯汝谅咽了口唾沫,自己和胡应嘉、王本固都是徐阶门下,居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算算路程,再考虑到戚继美、卢斌同时抵达镇海,钱渊应该在六七日之前就已经启程南下。
侯汝谅怜惜的看了眼王本固,怕是这厮弹劾靖海伯的奏折惹出来的祸事。
王本固显然也想到了,但他没办法解释,自己最初的计划并不是要逼反汪直……
周围一片寂静,有的人心如死灰,以兵部侍郎衔巡视东南海疆,在朝廷没有更换人选之前,是能压倒浙江巡抚侯汝谅节制诸军的,董一奎、董一元在想如何将黑锅扔到王本固、胡应嘉身上。
有的人内心雀跃,节制诸军,意味着接下来的事都不是事,以钱渊和汪直的关系,理应能够言和,胡应嘉、侯汝谅已经开始考虑什么时候能恢复通商了。
但接下来发生的让众人都心里一紧,钱渊趋马上前,抬起挂在马镫上的右脚,狠狠一脚踹在王本固的脸面上。
一声闷哼,鼻血长流,王本固一跤跌倒,昏迷不醒……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昏过去了。
“内斗个个都是高手,所以一门心思只想着眼前这点事。”钱渊转头看向侯汝谅,“太平县遭倭患,巡抚衙门可知实情?”
明面上,侯汝谅是唯一能和钱渊讨价还价的人,他眼角余光瞄了瞄躺在地上脸色微变的王本固,毫不犹豫的说:“两伙海商在近海厮杀,其中一股逃窜,另一股上岸请见太平知县,恰巧浙江巡按御史王子民巡视台州府太平县,以此弹劾靖海伯部下复叛侵袭太平。”
钱渊深深的看了眼侯汝谅,冷笑了声,挥手示意,靠岸的一艘船只上,两个护卫夹着一位中年人上了岸。
侯汝谅不由自主撩起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珠,那是台州知府方逢时。
还好自己见机得快,立即转舵,不然自个儿也得掉进坑里。
方逢时前些日子一直在宁海,昨日被葛浩邀上船带到舟山北侧,今日卢斌接手径直带到了镇海,一直忿忿,但现在看到地上昏迷不醒的王本固,不由得脸色剧变。
“今年二月,海盗侵袭太平、沿海,参将侯龙泉与游击张一山率军进剿,此后再无倭患。”方逢时高声道:“谭七指负伤上岸,麾下不过数十人,无扰民之举,后被巡按御史王子民密捕……”
好吧,个个都是转风的好手,调个头如行云流水一般看不出一点停滞。
独自端坐马上的钱渊侧头看去,眼神犀利,“何人动手?”
董一奎打了个激灵,立即上前一步,“舍弟董一元奉王御史之命搜捕谭七指,但之后审问诸事均是王御史亲力亲为。”
董一元也反应过来了,“谭七指绝无侵扰沿海之举,王御史下令拷打,以此……”
自从六月一日汪直被搜捕以至于逃窜出海后,一直存在诸人心里的谜团总算解开了。
谭七指很可能是贩货途中遇上了海盗,交手负伤上岸,结果正巧撞上了王本固,后者将今年太平县曾经遭倭患和谭七指联系到一起,以此弹劾靖海伯复叛,甚至想搜捕汪直,结果关键时刻事泄导致汪直逃窜。
地上的王本固身子在微微颤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似乎是在考虑是不是要醒过来,只不过想装昏过去别太丢人而已,一个个立即改换门庭,你们的脸呢?!
站在一旁的梁生抬头看了眼少爷的脸色,嘿嘿笑着蹲下来,一巴掌拍在王本固的肩膀上,这厮一个激灵条件发射的张开嘴,梁生眼疾手快将一块破布塞进王本固嘴里。
“已经算是客气的了,刑部郎中搜捕靖海伯世子,被打落六颗牙,重伤不起。”
钱渊懒得理会这些小事,今日诸将均在,对自己而言,是收复诸军,手掌兵权的最好机会,但同时也会留下漏洞。
“方知府,与谭七指交战者何许人?”
方逢时是嘉靖二十年进士,历史上在隆庆年间担任辽东巡抚,但这一世仕途坎坷的很,至今还只是个知府,面对盛名一时的钱渊,姿态倒是摆的低,“不知何许人,还请少司马示下。”
钱渊趋马缓缓踱步,视线在杨文、张一山、戚继美、张元勋、岳浦河诸将身上打转,“当年上虞大捷后,也历经一年,才彻底扫平两浙倭患。”
“这几年来,风平浪静,磨钝了你们手中的刀,就连眼睛都花了吗?”
说一下
有些话想和大家唠唠,不吐不快。
首先今天要请假一天,收尾实在有点难。
第二,这本书计划三个月前就收尾了,但一直没收住,也有读者点出,主角这么折腾,其实都是在体制内,不破不立,这些会在番外里提一笔。
第三,计划三个月前开新书,都和责编商量好了,已经催了好几次,但看这架势,这个月肯定收尾不了,下个月才能正式结束。
我写书很少有番外,但这本书会有些番外篇,毕竟这种开海禁的历史转折起效果是需要很长时间酝酿的,不过下个月的更新可能会不太稳定。
第四,即将开新书,这次不跳了,老老实实写历史分类的。
从都市到仙侠,再到体育,再到历史……不能再跳了。
三年多前,第一次正式动笔写网文,完全是因为兴趣,出去玩太费钱了,身体也不太吃得消,再加上看的小说太监烂尾,一怒之下才动笔的,那时候的稿费连工资的零头都不到。
一年之后,发现写小说不错,省钱,还能赚点外快,从第二本书开始就有了补贴家用的想法。
但在去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疫情对外贸行业的冲击太大,工作的公司主要是做进口的,本身规模就不大,裁员、削减补贴福利,奖金取消,工资也有一定幅度的缩减,总之一句话,收入锐减。
从去年到今年,头发大把大把的掉,愁的啊,而稿费已经成了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所以,希望下本书的成绩能稍微好点,请大家有条件的能支持一下。
第1031章 调配
南下这些天,钱渊水陆并行,但也不能日夜兼程,总是要休息的,但除了合眼的短暂时间内,他的脑子一直在飞快的转动,每一天都会收到大量的信息。
派出去的护卫通向各个方向,遍及大半个东南,别说苏松、宁波、绍兴、杭州,就是台州、温州、处州的消息也时刻不停的汇集而来,甚至就连福建那边也有消息传来。
钱渊南下途中知道了很多事,除了王本固逼的汪直逃窜之外,他最为愤怒的其实是另一件事。
自从徐海授首,汪直来降,再到戚继光、俞大猷先后入闽粤剿倭,东南沿海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成规模的海盗组织了,汪直为了维护其在海上的威慑力,也不会允许成型的海盗组织。
而谭七指久历战事,麾下船只超过二十艘,身边又有钱家护卫和当年老兵,战力不算弱,结果被海盗一路追杀到台州沿海,身边只剩下几十个手下,几近全军覆没。
哪里来的这么强的海盗?
能将谭七指打的这么惨,绝不是普通的海盗。
而且太平县那边过来的消息,对方也是汉人,并不是西洋人。
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汪直养寇自重,试图以此来维系自己在东南海疆的分量,但考虑到汪直在镇海县城内被搜捕,这种可能性实在不大。
当然了,最关键在于一方面就算是汪直养寇自重,也不应该对谭七指下手,东南少有人知,但汪直是知道谭七指麾下船队是什么来头的。
另一方面父亲钱锐没有一点察觉,这种事即使是汪直存心隐瞒,也很难瞒过内部人。
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了,那就是有外来者的入侵。
钱渊愤怒的根源在于,王本固包括侯汝谅、董一奎这些人只看得到眼前这些,只看得到汪直的复叛可能,以及复叛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而看不到外来入侵者的损害。
钱渊在南下途中,汇总了大量信息,已经隐隐能确定入侵者的身份和来路。
就在不久前,华亭徐氏的船队在南洋遭到抢劫,损失极大,而那群海盗据说也是流落南洋的明人。
所以,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两点。
其一是安抚汪直,尽快使通商顺畅,这是钱渊南下首要任务,完成的快,完成的好,随园在京中才能站得稳,背后的隆庆帝才有足够的借口支持钱渊。
如果和汪直开战,无论胜败,考虑到钱渊和汪直之间的关系,即使隆庆帝愿意,朝臣也会异口同声的否决钱渊主持东南战事……虽然在胡宗宪罢官,谭纶丁忧的情况下,钱渊其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甚至也同样有资格的福建巡抚吴百朋也有可能因为钱渊的干系被否决……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钱渊决不允许出现那样的事。
其二是捍卫海疆,很显然,在吃掉华亭徐氏船队之后,那些尝到了甜头的入侵者并没有饱腹感,试图从东南海疆再啃下几块肥肉。
因为不仅仅是因为谭七指,今日在船上,钱渊派去福建的护卫回程,带来了吴百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