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5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什么?
  因为在封建时代,论中央集权,没有比张居正执政时期更强的,这一切就是因为考成法。
  什么考察业绩,什么推行一条鞭法,都是虚的,都是幌子,这一切只为了一个目的。
  让内阁真正的操持整个天下。
  明朝惯例,科道言官是不受其他部门约束的,换句话说,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都是能绕过六部、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的。
  但在考成法推行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张居正以内阁控制六科、都察院,再以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六部控制各省抚按大员……一句话,任何事没有过内阁,那就没有任何效力。
  最有名的也是导致张居正被无数科道言官唾骂的那句话,“抚按稽迟者,部院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六科举之;六科不觉察,则阁臣举之。”
  万历皇帝在位的前十年,张居正是实实在在的权相,虽然不像高拱那样得到皇帝的全部信任,但在揽权方面更胜一筹。
  高拱、张居正都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走到现在的聪明人,太清楚了,如果手中没有实打实的权力,推行新政,就如镜中水月!
  所以,从隆庆帝登基开始,高拱、张居正做的最多的就是这件事,他们如今无法控制得住都察院、六科,于是先选择了六部……除了刑部、工部之外,高拱能拿捏得住兵部、吏部、礼部,如今户部也投降了。
  高拱对张居正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面前这位才三十五岁,自己今年四十八岁,持政二十载,年近七旬而致仕,张居正接班时也不过五十五岁,还能再保新政十五年。
  最重要的是,张居正没有其他的依靠,只能靠自己……高拱捋须笑着想,徐华亭虽然眼光精准,陆续挑中了钱渊、张居正,可惜留不住人。
  啧啧,高拱鄙夷徐阶留不住人才……要让钱渊知道,得笑的满地打滚。
  又聊了几句闲话后,张居正起身告辞,出了高府,上了轿子,脸上的笑容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揉着眉心在心里长吁短叹。
  “游七,游七!”
  外间的亲随小声说:“老爷,游管家去年就……”
  张居正身子一僵,放下帘子,“去别院。”
  “是。”
  一时心神恍惚,张居正都忘记了,去年西苑剧变后,游七就病重不起,没几日就一命呜呼……没办法,自己到底有没有将冯保密报告知随园,游七是一清二楚的,实在留不得。
  张居正没有回家,而是去了位于西城和北城交界处的别院,简单的洗漱后,他躺在床上,双目炯炯盯着漆黑一片的天花板。
  前段时日的朝争,看似徐阶意外的赢了,高拱意外的输了,但真正分出胜负……还早着呢。
  这是朝中绝大部分官员的共知,毕竟税银锐减,随园给南下的胡应嘉挖了个大坑。
  但张居正始终在疑惑一件事,他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察觉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在发现是随园放出流言蜚语之后,高拱第一时间判断是钱渊出手试图瓦解自己和徐阶的联盟。
  最终很难说钱渊得手与否,因为徐阶都心里有数,盟约是脆弱的,两人之间必有一战……而在流言蜚语出现后,目睹徐阶的沉默,高拱也已经有这样的觉悟,不然今天就不会说出何时京察的话题。
  但张居正第一时间判断,钱渊的目标一定是宁波知府,因为他知道钱渊对东南通商事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虽有张孟男的意外退却,但最终宁波知府落到了徐阶门生胡应嘉手中。
  最让张居正疑惑的是,钱渊捧出了陈有年,而且频频造势,甚至觐见陛下,使吏部荐宁波知府人选中列入了陈有年……但钱渊应该是心里有数的,陈有年不可能过内阁这一关。
  既然不可能,那为什么要推出陈有年?
  张居正本人就是个二五仔……虽然是被逼的,但他开始使用全新的方式去考量这些,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胡应嘉怕和随园有染。
  按理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当年随园闹六科,胡应嘉先被徐渭一拳放倒,之后又被孙铤打断了鼻梁,后来南下查验红薯事,听说被钱渊气得吐血……也正是这些原因,隐隐让徐阶更信任胡应嘉。
  张居正缓缓从床上起身,将窗户推开,一阵微风吹来,让他心头的烦躁为之一清。
  胡应嘉和钱渊的交集,应该是在当年的镇海县,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虽然张居正自己都觉得有点荒谬,但他有八成把握,这是那位自己当年好友埋下的伏笔,一来这是他惯用的伎俩,二来这次朝争,随园在沉寂半年后出手却几乎没有任何好处,这也显得不符合常理。
  抬头看着皎洁的明月,张居正突然想起,胡应嘉和钱渊还有一次交集,嘉靖三十八年,朝中使户部吏员、六科、都察院视察各地红薯、洋芋推广,当时去山西的就是胡应嘉和钱渊。
  努力回忆当时的场景,张居正苦笑一声,他记起来了,就是在山西汉中的城固县,是曾家二子并刘氏的流放地,当时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徐阶前期是以胡应嘉负责和曾家的联络。
  难怪后来徐阶使人接曾家回京昭雪,却被截胡……想必是胡应嘉做的手脚。
  对了,当时的城固知县是如今的户部员外郎周诗,也是个随园士子。
  张居正低头看着被月光照射的桌椅,一条条线索在他脑海中渐渐成型,连接在一起。
  想通这一切后,张居正首先庆幸,庆幸这次自己没有插手,否则肯定会跌进坑里。
  其次,张居正确认,此事需要秘而不宣,不是针对徐阶,而是针对高拱。
  这些年宦海沉浮,张居正知道,这是自己的资源,这是自己日后可能的交易筹码。


第972章 到任(上)
  镇海县外码头处,依旧人头耸动,来往穿行的人流如甬江之水一般从无停歇,虽然有厦门、泉州分流,虽然有东南大户抢夺资源,但镇海依旧是天下第一出海口。
  金鸡山半腰处,汪直背着手隔江眺望,笑道:“这位知府,汪某几年前还见过,和钱龙泉、陈登之、陆子直都不合,没想到却是他继任宁波知府。”
  “还有孙知县。”毛海峰嘿嘿笑着补充,“据说就是他一拳把胡知府的鼻子打破。”
  “还有这事?”
  “确有其事。”钱锐察觉到汪直投来的视线,无奈点头道:“也不是什么隐秘,嘉靖三十七年,随园士子大闹六科,多有给事中被殴伤,其中胡知府伤势最重。”
  “啧啧,了不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随园中人和钱龙泉一般,锐气十足。”汪直摇头大笑,“不过,赴任也有月余,倒是安静的很。”
  “不收贿赂,有龙泉之风。”钱锐接口道:“大都萧规曹随。”
  徐碧溪目露茫然,“萧规什么?”
  “你个憨货,让你多读点书!”毛海峰虽然看起来粗鄙,却是读过书的,现在逮到机会嘲讽道:“意思是唐荆川如何做,现在胡应嘉就如何。”
  “但也有不同处。”钱锐笑道:“比如发放通关文书,原先荆川公考核甚严,但胡知府颇为宽松。”
  汪直点点头,他当然知道是为什么,六个月税银锐减四十万两的消息散开后,身为徐阶门生,胡应嘉自然是要尽心竭力。
  其实董家联手东南大户走私,对汪直的贸易是没有影响的,毕竟汪直干这行这么多年了,复起之时又有钱渊铺桥搭路,他是不缺货源的……事实上,也正是汪直不缺货源,再加上东南大户抢购,才导致市面上货源缺乏。
  徐碧溪虽然不读书,但心思敏捷,皱眉问道:“那个浙江巡按不会再来了吧?”
  “浙江巡抚有发放通关文书之权,如今宁波知府也是元辅门下……”汪直瞥了眼钱锐,“不过胡知府到任月余,王子民先后巡视金华府、处州府,如今据说在台州。”
  “不会。”钱锐简短的应了句,现在的他已经从张三那儿全盘知晓前段时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王本固当日退却,而且留下了把柄,不动歪脑筋还好,一旦事有不协,随园很容易就能把他拉下马。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张三收到了钱渊的密信,告知钱锐,胡应嘉和随园之间的隐秘联系。
  沉默片刻后,汪直瞄见亲自登船查验的胡应嘉的身影,笑道:“平心而论,胡知府算是能吏。”
  胡应嘉赴任月余,能得到海商首领汪直这样的评价,是理所应当的,这一个月来,他秉承徐阶的指示,不惹事,不闹事,萧规曹随,除了放宽出海名额以保证税银有所增长之外,胡应嘉事事勤勉,从上到下亲力亲为,忙的经常吃饭都是在码头随意买些填填肚子。
  当然了,胡应嘉也明白,镇海知县孙铤那边和自己闹得有点僵,自己能这么顺利的掌控通商事,钱渊肯定是有所交代的……他在抵达镇海之后,和张三已经秘密见过两次面。
  别说消息灵通的人了,就是普通县人也知道,张三是钱家佃户子弟出身,是钱家护卫队第一任头领,最得钱渊信任。
  但今天,胡应嘉心情相当的不好,就在一刻钟前,他得到线报,出海贩货的船只估值有误,而且是收取贿赂导致。
  在来到宁波一个月的时日内,胡应嘉曾经一度惊叹,宁波吏治清明……他也知道原因,仅仅府衙县衙,三年内,钱渊砍下了不下十枚首级。
  但钱渊离开东南的时日也不短了,对吏员的管束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大幅度降低,胡应嘉在思虑良久之后决定借此事重整……但等他弄清楚缘由后,忍不住心底破口大骂!
  让船只停靠在码头角落处,胡应嘉下了船抓住来报信的叔父胡孝行,“叔父,怎么是钱塘高家!”
  胡孝行一头雾水,“克柔是元辅门下,钱塘高家和随园关系匪浅,难道不是好事?”
  胡应嘉闷哼一声,半响后才说,“南下赴任之前,元辅交代,以不起乱为先。”
  “这算什么起乱?”胡孝行笑道:“高家行贿,偷税漏税,此为当年钱龙泉明令所禁,这次必能给孙文和一个难堪,看他如何处置!”
  胡应嘉愣了下反应过来了,声音都有点抖,“叔父的意思是,收取贿赂的……”
  “当然是镇海县衙户房吏员!”胡孝行有点得意,他身为宁波知府的嫡亲叔父,这一个月来眼见侄儿忍气吞声,毫无往日锐气,自然是要想想办法……这事儿他还花了不少银子才打探出来的。
  胡应嘉转过头去,不让叔父看见自己铁青的脸庞,这叫什么事儿,还想着不要和孙铤闹得太僵,现在好了,就差撕破脸了!
  那边高家船只的领头人大大咧咧的走过来,“府尹大人,已然领取通关文书,又报备缴纳税银,为何阻拦?”
  “你一介小民,如何说话!”胡孝行戟指骂道:“还不跪下回话!”
  “我家老爷……”
  “当年严分宜权倾天下,工部尚书赵元质族人出海,亦要守规矩,当年袁懋中随侍帝侧,入直西苑,以青词见宠先帝,族人亦不能出海!”胡应嘉一字一句道:“当年袁懋中亦为礼部侍郎!”
  “他钱龙泉做得到,你以为我胡克柔就不能?!”
  那人不情不愿的跪在地上,微微偏头使了个眼色,立即有人绕过发足向城内奔去。
  胡应嘉苦笑着在心里叹息,但随即下定决心,即使和孙铤闹僵,将来也有和解的时候,但此事已然露了痕迹,围绕过来看热闹的人数以百计。
  不彻查此事,京中的钱渊必然大失所望,觉得有负重托,而胡应嘉自身在宁波府也必然大失威望,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类似的事情只怕不断。


第973章 到任(中)
  胡应嘉很清楚一点,不管自己是不是被坑得赴任宁波知府,但既然来了,那自己的功业必定会和通商事紧紧联系在一起。
  想到这,胡应嘉心意逾坚,但同时也暗骂远在京城的钱渊太不地道,我怎么也算半个自己人,连我都坑……半塞半送的将宁波知府这个位置丢过来,想跑都跑不掉。
  而今天,就是一次试探。
  如果孙铤出手维护高家,那意味着胡应嘉在镇海很难有所作为……除非让钱渊出面调解,但一旦钱渊出面,自己和随园之间的关系就算不大白于天下,也会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现在就要看孙铤能不能秉公而断。
  心里思绪万千,脸上一丝不露,胡应嘉就站在码头处等着,周围看热闹的人虽不敢凑过来,但远远的围成一个圈子。
  “是高家?”
  “哪个高家?”
  “嗨,还能有哪个高家,前几日的邸报没看?”
  “噢噢,杭州府钱塘县的那个高家!”
  “一报还一报啊,当年慈溪袁家船都被烧了,如今高家也被查了!”
  “这就不是一回事,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