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5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金棒,自己都在那座小岛上看到过,都是方先生亲手培育而成。
  最关键的是,汪直是个商人,讲究一个无利不起早,之前漂泊海上那是没办法,但定居镇海之后,这位方先生一不置地,二不收银,三不纳妾,比传统的士大夫还要士大夫。
  这如何不然汪直起疑呢?
  当然,汪直也清楚一件事,自己在京中最大的助力,最稳固的盟友便是随园。
  所以,虽然猜到了什么,但汪直不准备戳穿。
  一个晚上,钱锐都没睡好,辗转反侧直到半夜,模模糊糊之间,还在想着远在京中的家人。
  幼女前年末就出阁了,林烃那小子是否良配?
  长子钱鸿入京也一年多了,几次来信都是通过汪直这边的渠道,不敢提起他事,倒是次子钱渊来信隐隐提了几句。
  信中还提到谭氏三番两次要启程南下回镇海,但如今东南有纷乱之像,钱锐也赞同妻子暂留京中。
  对了,二儿媳生了个大胖小子,多哥儿,只取了个小名,次子来信让自己取大名,但犹豫了好久写下几十个名字,钱锐总觉得不够尽善尽美。
  迷迷糊糊间,钱锐终于沉沉睡去,但好像还没过一会儿,外间响起的砰砰砰敲门声将他惊醒。
  “方老爷,是毛头领来了。”外间有杂役在门外禀报。
  钱锐揉着朦胧睡眼刚坐起来,看见毛海峰径直冲进卧室,登时心里一个激灵,漂泊海上这些年,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但这时候死……东南必然大乱。
  钱锐脑子飞速的转动,还没来得及想个大概,毛海峰急不可耐的冲到床边,单手抓起挂在一旁衣架上的衣衫,“方先生,甬江真的被截断了!”
  “什么?!”钱锐猛地站起来,楞在原地,敢真的截断甬江商道,那个新任浙江巡按御史是不想过日子了?
  钱锐对这次的事一无所知,但两年前倒是听儿子和张三都提起过,当年就是钱渊抢了王本固的浙江巡按。
  抢过衣衫随便裹了裹,钱锐随口问:“什么时辰了?”
  “都快午时了!”毛海峰无语的推开窗户让阳光照进来,“平日里不是辰时就起床了吗?刚才义父问你在哪儿,到处都找不到人,居然还在床上……”
  “少废话!”钱锐大步往外走,“倒要看看,那个新任巡按御史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这边这边……方先生,义父在金鸡山上呢。”
  王本固没吃过熊心,更没吃过豹子胆,自然是不敢干出截断甬江这种大事的,事实上,这是董家闹出来的破事,说的更明白一点,是小人作祟。


第920章 火并(上)
  自从元宵纵火一事,随园畏缩,以至于案犯毫发无损,边军气焰愈加嚣张,这次来了镇海,又得王本固之命四处散播流言,更是跋扈非常。
  当年设市通商,钱渊汇同唐顺之、吴百朋、孙丕扬等人详尽的分解海贸各个环节,每个部门每个管事都是专职专责,说的简单点一个词,井井有条。
  而这些向来没规矩的军汉堪称肆无忌惮,在城内到处惹是生非,居然跑到码头去撒野。
  码头处来往货船数不胜数,各种货物琳琅满目,一旁的草市中多有客商将货物摆出来让客户挑选……别看都是几个麻袋铺在地上,说不定人家库房里堆得高高的。
  一个军汉看中了一位南京客商摆出来的丝绸,那是大名鼎鼎的云锦,上去摸了几把被训斥了几句……这下好了,转头就将董一奎的小舅子,也就是杭州钱塘纵火的那位给叫来了。
  烧了酒楼,烧了民房,烧伤了人,甚至烧死了人都能平安无事,这位小舅子自然是百无忌惮,人狠话不多,丢了几个铜板拿着云锦就要走人。
  开玩笑,这种云锦虽然不算顶级,但一匹市价也将近二十两银子,如果卖到南洋,至少能翻三个跟斗,那位南京客商之所以在草市摆出来,无非是想借助海商多赚一点……现在人家只丢了五六个铜板,自然是要扯着小舅子不肯放手。
  这下好了,那位南京客商被爆锤了一顿,摊子被砸了,货物全都被抢了,一旁正在和客商议价的海商看不过去,只说了几句也被裹挟进来,一棍下去头破血流。
  草市的管事是戚继美的旧部,当年上虞大捷时重伤,被钱渊要来安置在这儿,类似的情况在宁绍台各地数不胜数。
  管事也不顶用啊,右手少了三根手指头,左腿走路还一瘸一拐的,还没说几句就被捶的爬不起来。
  事情彻底闹大了,宁波推官吴成器都到场了,但小舅子完全不放在眼里,还放出话来,今儿我要是不痛快,你们以后都别想痛快……不给你们发放通关文书,以后你们都得喝西北风!
  场面为之一静,关于此事的流言蜚语昨天就已经传遍镇海,难道是真的?
  难道真的要截断甬江?
  消息灵通的海商已经知道新任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昨日抵达镇海。
  但赶过来的钱家护卫可不管,谁敢在镇海闹事,收拾你没商量!
  北京勋贵、朝中大佬的子侄在镇海闹事,轻则杖责,重则……反正前年京山侯族人在镇海闹事,还弄出一条人命,最终那厮消失的无影无踪,京山侯长子在京中还被打断了腿。
  对了,还有当年以青词见宠嘉靖帝的袁炜,慈溪袁家三番两次,先是以势相逼,以位压人,之后厚礼相贿,软言相求,可惜钱渊软硬不吃……如今袁家倒是有资格出海,可惜他们已经没这心思了。
  就在正月间,历史上曾经入阁的袁炜在北京病逝,官至刑部侍郎,赵贞吉也是因此调任刑部,陆树声这才回京入户部……如今慈溪袁家争家产闹成一锅乱粥。
  一阵嘈杂声中,齐齐举起长棍的钱家护卫将十几个军汉打的落花流水,那位小舅子还挨了两个巴掌,脸上火辣辣的疼。
  “闹出如此乱局,只两个巴掌了事?”人群外的郭远心不甘情不愿。
  一旁的刘洪轻声道:“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少爷说的。”
  郭远咬牙切齿,“刘哥你先进城,小弟再看看,倒不信在镇海,董家人也敢那般跋扈!”
  刘洪和郭远刚刚抵达镇海,开始着手组建商号,不以随园命名,不以钱家命名,而是取了个“四通”的俗名。
  不是钱渊要银子,实在是耗费太大,括苍山那边的作坊研发费用太高,再加上准备将北边将门扯进来,也要给南边的旧部点好处……四通商号并不仅仅只有钱家。
  刘洪径直入城,郭远就站在码头边,找了个高处细看。
  那位吃了亏的小舅子不肯善罢甘休,摸着屁股一溜烟的跑远,没过一会儿,就有七八艘兵船横在了甬江上截断了商道,数百边军聚集而来,持刀拿枪,凶神恶煞,驱赶码头、草市的围观人群。
  赶来的洪厚昨日就得孙铤嘱咐,自然不会示弱,一声令下,数十钱家护卫直面边军。
  钱渊在东南始终向下延伸的影响力在这一刻展露无遗,只有数十个护卫站在前头,后面手持棍棒的壮汉多达数百。
  码头、草市的大大小小管事大都是军中出身,甚至是钱家护卫出身,每一个要么是钱渊的旧部,要么是戚继光、戚继美、侯继高的旧部,每一个人钱渊都认识,叫得出名字,聊过天,喝过酒。
  董一奎、董一元还在城内和王本固在一起苦苦等着唐顺之的出现,哪里想得到自家小舅子在外面惹出这么大的破事。
  金鸡山上,听徐碧溪将事情叙述了一遍,钱锐思索片刻,看向汪直,“此事实属意外,应该很快就平息,老船主之意?”
  汪直幽幽叹道:“董家如此肆无忌惮,嚣张跋扈,至此唐荆川、孙文和均未现身,看来随园在京中真的势微了。”
  钱锐沉默了会儿,勉强笑道:“狗咬狗一嘴毛,反正和咱们无关。”
  “哈哈哈,的确如此。”汪直大笑着挥手让诸人散开,转头目光炯炯盯着钱锐,“但对方先生来说,未必无关吧?”
  察觉到身边最信任的谋士和钱渊暗中有来往,汪直解开了很多谜团,为什么当年实力雄厚的徐海最终败北,为什么当年受招抚和钱渊商议通商事,会那么契合……好像干菜烈火,一碰即燃。
  但汪直并不准备将此事彻底捅穿,毕竟自己和钱渊的盟约仍在,那位青年依旧是自己最坚实的盟友。
  “自嘉靖三十二年,就听闻钱龙泉之名,后在沥港初见,实在是天下少有的俊杰,又目光长远,料事如神,当年还以为虚言,不料三年之后真的得赏靖海伯的爵位。”汪直摇头道:“老夫不信,如此局面,钱龙泉无能为力。”
  钱锐心中略安,突然眼神一闪,指着远处,“老船主看,那是谁的旗帜?”


第921章 火并(下)
  最前面是三十多匹高头大马,身着铁甲,背上负刀,马上还携带着长枪。
  后面跟着的数百步行士卒,以三十人为一队排列整齐,手持狼牙筅、长枪、鸟铳,人人背负短矛。
  一旁的甬江上,十几艘兵船已然缓缓驶近,甲板上还放置着虎蹲炮,炮口直指横在江面上的船只。
  慌忙赶出城的董一奎低声道:“是杨文。”
  “钱家护卫出身,对钱渊俯首帖耳。”王本固点点头,“事已至此,先不动。”
  看董一奎有些犹豫,王本固骂道:“束家不齐,闹到这个地步,上次元宵走水闹得还不够大吗?”
  顿了顿,王本固又补充道:“已然犯众怒了,但势不可泄,正好逼唐荆川出面。”
  在王本固想来,孙挺已经知道自己来意,唐顺之至今不肯出面,倒是有点意思……虽然事情有点不太好收拾,但王本固觉得,成功的几率更大了。
  虽然王本固坚持势不可泄,但局势不是以他的意愿而转移的,随着隆隆炮声,那七八艘横在江面上的兵船逃之夭夭,甚至还有两艘撞在一起,十几个士卒失足落水,狼狈不堪。
  郭远手搭凉棚眺望,不是船上的炮,而是威远城的铁炮。
  岸边聚集在一起的数百边军抽刀在手,但随着杨文的高声叱喝,士卒们手持狼牙筅、盾牌依次上前,隐隐半包围将边军围在中间。
  一场火拼眼看着就要发生了。
  杨文麾下都是老兵,最早随其参加长水镇、桐乡大捷,大部分都经历过山阴大捷、上虞大捷,这些年战必胜,攻必克,心有傲气。
  而边军向来自视天下强军所在,从不将南人放在眼里,说的夸张点,类似的火拼他们见得多了。
  王本固左顾右盼,看到面无表情的吴成器往人群中退去,看到钱家护卫头领洪厚手持一柄鸟铳瞄着边军,看到城门口的孙铤正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幕。
  真要火拼?
  王本固有点头大,本来顺风顺水的事,怎么就闹到这一步了?
  “住手!”王本固喝了声。
  不出面不行啊,截断甬江以至商路断绝,这个锅唐顺之未必背得起,而王本固是肯定背不起的……陛下、高拱肯定会大怒,徐阶倒未必会怪责,但很可能会换一个浙江巡按御史。
  闹到最后,唐顺之、孙铤、杨文肯定都讨不了好,说不定通商一事就此改弦易辙,从此牢牢控于朝廷之手……但王本固本人,下场堪忧。
  王本固如何愿意看到这一幕,如何甘心自己成为牺牲品?
  城门口的孙铤悄然走进,听见了王本固的喊声,笑着说:“子民兄,大点声,蚊子嗡嗡,谁听得见啊?!”
  这话说的在理,虽然王本固说了住手,但前面一点反应都没有……没办法,在场那么多人呢,你那嗓子哼哼谁听得见?
  王本固狠狠瞪了眼孙铤,推开拦在身前的下人,大步走上去。
  孙铤双手笼在袖中,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闹成这样的确是意外,但意外成为试探,结果和郑先生预料的分毫不差。
  王本固这个人,对自身的建功立业之心远远高于对朝廷,对徐阶的忠心……说得简单点,此人私心重于公心。
  一直坚持钱渊计划太过弄险的孙铤直到这时候才松了口气,按照王本固这性子,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能提高不少。
  士卒们已经手持鸟铳排列成行,将不远处的边军牢牢锁定,火绳正在燃烧,场面安静了下来,这时候王本固声嘶力竭到破了嗓子的吼声才传来。
  “住手!”
  “都住手!”
  王本固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身后的董一奎、董一元神色有些惴惴,这般南蛮子居然玩真的啊?!
  转过头的杨文冷漠的看过来,微微挥手示意,身边小校高声传令,鸟铳手们没有射击,但依旧手持鸟铳瞄着边军。
  缓缓趋马而来,杨文看了眼远远眺望的孙铤,才翻身下马,拱手行礼,“游击杨文见过总兵大人。”
  董一奎脸色相当的难看,带了这么多年的部下被对方如此轻易的围起来,太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