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4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钱渊微微点头,张溶笑道:“难怪呢,提前缴纳银两换取出海通关文书,宁海、泉州都是如此,但泉州那边早就结束了,这是?”
  “漳州。”钱渊轻声道:“暂时一省两处出海口岸,广东那边虽战事已歇,但仍有零星倭寇来犯。”
  实际上这就是历史上隆庆开关的选择地,漳州府海澄县,也就是后世的厦门。
  “二十万两白银不可免,但出海文书能转让。”钱渊挥手道:“诸位应该都心里有数。”
  对面的英国公张溶、成国公都点头默认,出海文书能转让,这意味着提前付出去的银两肯定能回本,但其他人面有难色,这里一共十来家,有的府邸还真掏不出多少银子。
  “二十万两白银,难道诸位想一口吞完?”钱渊随口道:“只要有银子就行。”
  实在已经说的够露骨了,对面的兴安伯当年不受长辈宠爱,常年亲自打理庶务,轻轻拍着桌子低声说:“没门路的商贾难道还少吗?”
  其他人也纷纷明白过来了,说到底这和后世差不多,买卖配额而已。
  应下两万两银子的份额,然后将其中一部分出海文书转让出去,立即就能回本……甚至那两万两银子都可以让想买出海文书的商贾来出。
  对面议论纷纷,人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钱渊懒散的靠在椅子上,这帮勋贵都是只肯吃肉,甚至肉不在嘴边,他们连口水都懒得分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把肉喂到他们嘴边,他们也是愿意啃骨头的。
  将勋贵拉进海贸中,这是钱渊早就想做的事,不然当年也不会第一时间将魏国公府拉进来,只是京城这帮勋贵太不懂事,才一直拖到现在。
  拖到现在也好,正好能帮自己解决一个小麻烦。
  那边英国公张溶已经安排宴席了,还拿钱家酒楼开玩笑。
  “太贵,太贵,上次母亲过寿,去买了一筐黄金棒,喜庆啊。”襄城伯苦着脸说:“但后面半个月,我都是吃素的!”
  “以后日子就好过了,钱龙泉在东南可是被誉为财神下凡呢!”
  钱渊笑着没插嘴,等他们说完才开口道:“出海贩货,也是要讲究风险的,正如之前英国公所言,一个不好就是船毁人亡。”
  “当然了,东南多有人常年奔波海上,会观看气候预警,类似之祸少有发生。”
  “但海盗倭寇……虽然不敢登陆,但海上还是难免有厮杀的。”
  周围已经安静下来,钱渊从容的说:“其一,这些年浙江一直在打造兵船,南赣总兵俞大猷、福建总兵戚继光、台州指挥使葛浩、温金处参将张元勋,均出海征战,颇有战功。”
  “其二,但凡从镇海、宁海出关的海船,均挂五峰旗号,东洋畅通无阻,南洋也少有人胆敢冒犯。”
  成国公捋须笑道:“所以展才当年一力招抚汪直。”
  “汪五峰于钱某也是老交情了。”钱渊哈哈笑道:“当年还是钱某将他从狱中抢出来的嘛。”
  当年钱渊兵围巡抚衙门,浙江官场是知情的,朝中这边虽然不讨论,但也不是什么隐秘事。
  “说起来,当年朝中亦有人想摘桃子呢。”钱渊口中笑声不绝,“不过,汪五峰此人,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义!”
  啧啧,自古义不行贾,说汪直看中义气……实在是太扯了点。
  其他人都听的懵懵懂懂,只有英国公张溶听出了点味道,还没等他开口,钱渊就长叹一声,脸上笑意顿失。
  “却没想到,五峰独子入京,竟被殴至重伤,钱某实在是对不住靖海伯,日后都没脸再回镇海!”
  厅内寂静无声,众人哑口无言。
  人家已经将话说到这了,大家都听懂了……已经有人在心里嘀咕,面前这位还真不负睚眦必报的美名呢!
  给了自己这帮勋贵这么多好处,又点出了他和汪直之间极为密切的关系,最后又提到海船出海,是要挂五峰旗号的……
  成国公朱希忠咳嗽两声,“早就看那厮不顺眼了……”
  又安静了片刻后,英国公轻叹一声,“犹记得当年……子孙不孝啊!”
  手捧茶盏的钱渊安坐如素,似乎什么都不在乎。
  当天晚上,钱渊就接到护卫报信,锦衣卫指挥同知,故京山侯崔元与永康大长公主之子崔芹,在青楼嬉戏,与人发生冲突,被打断双腿。


第841章 复杂朝局
  寺庙中。
  钱鸿跪在地上向谭氏问安,黄氏抱着儿子站在一边,泪水滚滚而下,钱渊很是无聊的坐在椅子上,一只脚还在一翘一翘。
  “真的不行。”钱渊随口应付着黄氏,“大哥只是肤色黑了些,又不是去整容……叔父能看不出来吗?”
  “即使在京中,也需深居简出。”钱鸿起身道:“前几天陪着汪逸出门,好悬和充庵撞个正着。”
  这指的是随园士子潘允端,钱渊也摸摸脑袋,自己当年在松江府名声不算太好,后来组建随园,上门的几个松江士子,如潘允端、杨铨、陆一鹏都是和钱家长相往来的,也都认识钱鸿……更别说陆树德了。
  “对了,将姓崔的两条腿都打断了,不会惹麻烦吧?”
  “又不是我动的手。”钱渊嗤笑道:“成国公已经执掌锦衣卫指挥使,他崔芹有本事上门去找事。”
  “小弟你可真够能耐的。”钱鸿撇撇嘴,“去年随园在京中殴斗,消息传到镇海,父亲大发雷霆。”
  “不对啊,那次我没动手……”
  “但京中传闻,是你怂恿的。”
  钱渊还想解释什么,外间传来刻意加重的脚步声。
  “少爷。”
  听到周泽的声音,钱渊叹了口气,高声应了句,低声道:“母亲,回去吧,大哥短时间内不会离京,虽然随园人多眼杂,但孩儿会挑选宅院,时时相见。”
  钱鸿抱起还懵懵懂懂的儿子,用力亲了口,“走吧,孩儿是陪同汪逸入京,出来时辰长了也会遭人怀疑。”
  一刻钟后,钱渊趋马回了随园,如今他仍在都察院,但并不去点卯,平日在随园,每隔一两日隆庆帝都会召他入西苑。
  如今新帝登基,六部事务繁忙,吴兑、陈有年、杨铨等人都忙着,听到消息来随园相聚的都是翰林士子,诸大绶、陶大临、徐渭、孙鑨。
  “陛下决断,停睿宗明堂配享之礼,罢斋醮,停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撤西苑内大高玄殿、国明等阁、玉熙等宫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
  往日往随园带消息的都是徐渭,如今轮到了诸大绶,他是裕王府旧臣,出入西苑的次数比钱渊还要多。
  听到这几句话,众人面面相觑,罢斋醮、停采买、撤宫殿匾额,这都是小事,但居然……停睿宗明堂配享之礼!
  当年大礼议事件闹得那么凶,从杨廷和一路闹到张璁、夏言,直到嘉靖十七年,嘉靖帝定亲生父亲兴献王庙号为“睿宗”,嘉靖二十七年才奉睿宗于太庙之左第四。
  现在隆庆帝居然停了明堂配享之礼……什么意思?
  老子不认,现在都不想认祖父了?
  再或者,是给大礼仪事件翻案?
  啧啧,隆庆帝有点狠啊……没办法,他是没有父爱的人,偏偏父子又不是天南地北相隔万里,但一年都未必能见一次面。
  沉默了一阵儿后,徐渭问:“还有什么消息?”
  “高新郑免兼掌国子监事,免太常寺卿,仍为礼部侍郎,但加翰林学士,掌翰林院事。”诸大绶缓缓道:“陈逸甫升翰林侍讲学士,迁太常寺卿,兼管国子监事。”
  这是隆庆帝给高拱铺平入阁之路,走储相路线必由礼部尚书入阁,而且还得加翰林学士。
  高拱空出来的位置,由裕王府中资历仅次于高供的陈以勤接手。
  高拱如今已经轮值直庐,什么时候入阁……这要看内阁李默和徐阶斗到什么地步,也要看礼部尚书孙升的去留,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看高拱的心态。
  “家父决意致仕。”孙鑨轻声道:“高拱已然迫不及待。”
  “世叔去留,自然世叔自行做主。”钱渊点头道:“裕王府其余人?”
  “均尚无安排。”诸大绶低声道:“张叔大、林贞恒均为国子监司业,殷正甫为司经局洗马,入六部都是侍郎级别,要看陛下如何考量。”
  和原时空不同,裕王登基的时候,旧臣的储相之路都没走太长时间,高拱勉强能用,但因为之前嘉靖帝病重……本来都快到手的礼部尚书变成了礼部侍郎,剩下的人都很难立即派上用场。
  储相路线,最关键的一步是跳入詹事府,但最重要的一步是从詹事府跳入礼部,可能是礼部尚书,也可能是礼部侍郎,后者轮转之后也能入阁……比如陈以勤、殷士儋、张居正历史上都是这样入阁的。
  而原时空中,嘉靖帝驾崩之前,高拱已经入阁,陈以勤、殷士儋都已经入礼部轮值礼部侍郎,而这一世,只有高拱一个人。
  如果隆庆帝希望旧臣尽快身登高位,接下来应该动作不断……钱渊在心里猜测,高拱上位礼部尚书是不用说了,能腾出个位置给其他人,但林庭机是李默的人,陛下应该不会赶走。
  而且还有吴山的门生高仪,翰林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兼南京国子监祭酒……对了,还有徐阶,这厮门下也有拿得出手的人选。
  情况有点复杂啊,钱渊按了按太阳穴,关键还是要看隆庆帝的心思……身为上位者,只要不傻,玩弄人心权术还是有先天优势的。
  “少爷。”厅外王义躬身行礼。
  “何事?”钱渊直截了当的问,王义没有做手势,显然是不需要密谈的。
  “城固来信,有人试图请老夫人一行入京。”
  在座的几人中,徐渭和孙鑨虽然不知道王义的身份,但对曾铣遗孀之事是知情的。
  “看来徐华亭还是不死心啊。”徐渭冷笑了声。
  一旁的孙鑨向诸大绶、陶大临解释了几句,笑道:“倒是省了手脚。”
  钱渊笑道:“那就如他意好了,散出人手,盯紧点。”
  在心里犹豫了会儿,钱渊又扬声道:“去唤贞耀来。”
  徐渭补充道:“还有张子维。”
  “当日答应给李时言、高新郑送一份礼,虽然是一礼送双方。”
  徐渭摇头道:“高新郑尚未入阁,和李时言之间还算融洽。”
  “也是,这份礼……分量有点重啊。”
  “此消彼长,他们必定会满意。”


第842章 李春芳
  裕王府的旧臣熬了那么久,围绕在裕王身边,无非是为了鸡犬升天的那一日,但就目前而言,除了高拱加翰林学士,陈以勤升任太常寺卿兼管国子监事,其他人都没什么变动。
  这主要在于张居正、林燫、张四维这些人位置稍微低了点,一般来说,太常寺卿兼管国子监事,下一步跳到礼部也不过是侍郎而已,历史上的陈以勤就是从太常寺卿跳到礼部侍郎。
  高拱当时很有机会直接上位礼部尚书一方面是因为人选较少,另一方面在于他是裕王最尊重的讲师的身份。
  所以,张居正、林燫、殷士儋目前最稳妥的目标是礼部侍郎,能跳到礼部侍郎就意味着能正式开启入阁之路,最关键的是高拱会空出个礼部侍郎的身份。
  裕王府的旧臣们眼睛都盼绿了,而隆庆帝也不愧历史上宽宏的评价,很快就有动作了。
  登基半个多月后,隆庆帝提拔礼部尚书孙升入阁为东阁大学士,高拱上位礼部尚书,仍轮值直庐。
  张居正、林燫虽然仍为国子监司业,但詹事府的职位也有升迁,而钱渊也得到了正式任命,的确没回翰林院,但入詹事府为左春坊左谕德,从五品。
  这个……实在有点古怪,钱渊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般来说,在詹事府任职都是兼翰林院官职的,专门用以翰林官迁转之阶,只有詹事府,没有翰林院……瘸了条腿啊。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与此同时,还有工部尚书赵文华第四次上书请求致仕,内阁的吕本和刚刚入阁的孙升也上书请致仕。
  此外,刚刚升任太常寺卿兼管国子监事的陈以勤悲剧的接到父亲病亡的丧报,上书请丁忧守孝,隆庆帝赠墨宝并遣派侍卫护送陈以勤归乡,另钦点司经局洗马殷士儋任国子监祭酒。
  陈以勤也是苦啊,他是嘉靖二十年进士,熬了快二十年终于熬出头,结果老爹挂了……裕王府旧臣中,除了随园,他是唯一勉强抗衡高拱的人,也是和随园关系最好的那个人。
  各种消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视,但最让人意外的却是一条让裕王府旧臣都觉得委屈的消息。
  高拱升任礼部尚书,最可能跳到礼部侍郎位置的陈以勤丁忧守孝,空出来的这个礼部侍郎位置……理论上,张居正、殷士儋、林燫虽然正常情况下够不着,但身为今上潜邸旧臣,还是有资格想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