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4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两人张四维和林燫,一个背后是杨博,一个背后是李默……在李默大发神威,甚至昨日被陛下许轮值直庐的情况下,张四维必然能得高拱更多的重视。
  原因很简单,李默能如此快速入阁,必然遭高拱的排斥。
  张四维对高拱的性情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只要在他之前的,都是对手,甚至是敌人。
  在高拱的蓝图里,在裕王登基之前,他就应该入阁或者上任礼部尚书做好入阁的准备,等裕王登基,他就能立即执掌朝政,开始他一系列的计划。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
  在这样的蓝图中,吕本不足为虑,吴山碌碌无为,但徐阶会是敌人,性烈如火的李默一旦入阁,也会是敌人。
  但杨博不会成为高拱的敌人,不历翰林,不入詹事,长期在外统兵,别说循规蹈矩的裕王,就是不太讲规矩的嘉靖帝都不会让杨博入阁。
  昏暗的油灯下,心情不太好的高拱看着张四维恭敬的行礼,勉强笑道:“子维为何不告登门?”
  “身处翰林,消息闭塞,直到今日黄昏才得知李时言轮值直庐。”张四维苦笑道。
  “石斋公名重一时,又勇于任事,别说轮值直庐,入阁也在情理之中。”高拱面无表情。
  张四维听得出高拱的言外之意,一旦李默入阁,留下来的礼部尚书怎么办?
  董份因科场舞弊案闲住,孙升两度上书请求致仕,林庭机、李春芳、袁炜、严纳等人资历尚浅,高拱只要再熬上一年左右,很有可能接任礼部尚书。
  但如果李默迅速入阁,留下来的礼部尚书这个位置……高拱未必能抢得到手。
  “对了,中玄公,今日听得一则消息。”张四维轻声道:“林家与钱家即将定亲。”
  “林家?”高拱紧绷着的脸有点涣散的迹象,“林燫的那个新科进士的弟弟?”
  张四维点点头,“林烃林贞耀,母子二人去年得钱家相救,后入京赶考途中在镇海盘桓……”
  高拱扶着额头感觉有点晕眩,年初举荐林燫入裕王府后不久,他就听说了这事儿,当时就有点后悔,现在好了……
  张居正毕竟是徐阶的女婿……不是每个女婿都是钱展才的!
  林家又和钱渊成为姻亲……被自己一手引入裕王府的三人,也就面前的张四维靠得住了!
  这个念头刚在高拱脑海中闪过,他突然开口问道:“此等事,老夫尚不知,子维枯坐翰林,如何知晓?”
  张四维坦然直言,“展才告知,其实月余前,晚辈与展才就有一晤。”
  直视高拱狐疑的视线,张四维叹道:“当日,展才曾言,愿不入翰林。”
  “什么时候?”高拱立即问出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李时言入京之前。”张四维给出了个不太准确但已经足够的答案。
  李默入京后第一时间坚拒钱渊重回翰林院,所以什么时间对高拱来说是能做出准确判断的。
  高拱这下全明白了,张四维是来给钱渊说项的。
  “展才虽桀骜不驯,但开海禁乃其执念,陕西孙丕扬曾言,助则为友,逆即为敌。”张四维劝道:“但展才其人,并无攀附之心。”
  高拱默然无语,眯着眼睛细细打量着张四维。
  让张四维前来说项,这一行为的本身就显示出某些意味,他钱渊不愿低头,不会退缩,更不会将随园拱手相让。
  否则说项一事,也算随园中人的潘晟能来,就算拉不下脸皮还有诸大绶……这两人如今还是日讲官,与高拱、裕王都有往来。
  而张四维肯接下这个任务,应该和钱渊私下达成了协议,高拱略一思索就猜到了,毕竟张家是晋商中的翘楚,而东南通商几乎是钱渊一手造就。
  高拱又联想起张四维刚才那句话,李默入京之前钱渊就说了不入翰林,但为何张四维直到今日才登门?
  无非是李默上位,轮值直庐,有入阁之兆,林家又和钱家定亲,张四维借此事一表心迹……他们都靠不住,而我或者我舅父杨博是靠得住的。
  高拱也懒得说穿这一点,但心里有深深的疲倦感,年初将张四维、张居正、林燫引入裕王府,想的是有朝一日能借其力。
  但不过半年时光,朝中局势变化之快让高拱瞠目结舌,徐阶是大胜亦大败,李默得以起复即将入阁,林家与钱家定亲,钱渊呆在都察院一副不求进取的模样。
  对于钱渊,高拱实在有点看不透,这个人似乎没有其他官员或家财万贯或手掌大权的欲望,用他三年前一次闲谈的话来说,像一条咸鱼。
  但咸鱼能有钱渊如今在朝中的分量吗?
  入京两个多月了,钱渊没通过自己去拜会裕王,但也没有直接登门,只让诸大绶拜会裕王,这说明他不想和自己撕破脸……但今日突然让张四维来说项。
  的确是突然,因为张四维今日是没递过名帖,直接上门的。
  高拱沉思良久,“展才入京良久,何日拜会殿下?”
  “明日。”
  “明日?”
  张四维苦笑道:“今日黄昏,陛下召展才觐见,出了西苑展才就让人送了口信过来。”
  高拱面沉如水,知道自己再也拦不住了,也没法拦,其实仅仅就裕王的态度,自己也拦不住……如果没有张四维登门,自己也会通过钱铮或潘晟传个口信过去。
  最早应该是钱渊入京之前,殿下几度盼其回京一见,后来……大概是半个月前,殿下又突然提起了钱渊,话里话外隐隐有着抱怨。
  虽然话里是在指责钱渊,但话外却是对高拱,甚至高拱能感觉得到,这半个月来,殿下对自己的态度有些冷淡。
  毕竟三年前钱渊是得到陛下允许出入裕王府的,换句话说,他是陛下塞进来的,从某种角度上代表着嘉靖帝。
  高拱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将诸大绶……至少是潘晟引入裕王府,也不至于弄成如今状况。
  长长的叹息声响起,高拱在心里想,毕竟是皇子,虽久不见陛下,但帝王心术,不学而通。
  如果黄锦听到高拱的心声,一定笑得肚子疼……半个月前,就是他去了趟裕王府,名义上是代为赏赐墨宝,但实际上私下颇有交代。


第771章 真正的原因
  入京两月又十六天后,钱渊终于在三年多后,再一次踏入这座裕王府。
  笑吟吟的裕王毫无架子的站在正厅门口,高拱和陈以勤两位资历最老的分居左右两侧,张居正、张四维、林燫、胡正蒙、殷士儋依次排开,给足了钱渊脸面。
  最关键的是,高拱现身了……其实他如今已经不再是裕王府的属官。
  努力摆出一张欣喜脸庞的张居正细细看去,不由叹了口气,那厮还是那德行,一点不肯退让人后。
  钱渊左侧是极得裕王赏识的诸大绶,右侧是随园中地位仅次于徐渭的孙鑨,潘晟、陶大临分居两侧,再往后是垂手肃立的梁生、彭峰和四名护卫。
  “钱渊拜见殿下。”
  钱渊只做了个样子,裕王亲自下台阶将其扶起,笑道:“展才何来之迟也。”
  “入京两月,未来相拜,实是钱某之过。”
  一问一答只片刻工夫,已经有好几道视线瞥见高拱脸色有点僵硬了。
  钱渊仿佛什么都没感觉到,定睛看了看裕王,“三年未见,殿下愈发精神了。”
  裕王大笑,“那就托展才福语了!”
  周围响起一阵轻轻的笑声,如陈以勤、胡正蒙都知道这个梗,三年前景王生子,钱渊一句话后……景王子就夭折了,裕王无子,钱渊一句话后……裕王妃就怀孕了。
  其实钱渊说的只是客套话,细细看了几眼,三年后的裕王似乎脸色有点苍白……再联想一下,据说历史上的隆庆帝纵情花丛,才会早早离世。
  “端甫、虞臣……”
  “拜见殿下。”
  至今未发一语的高拱敏感的发现,今天的裕王特别的主动,对来访的随园士子尽皆一一闲叙几句。
  “展才,这就是你赖之平倭的钱家护卫吧?”裕王笑着指指梁生和彭峰。
  “殿下说笑了,平倭之功首在胡绩溪,次在戚元敬、俞志辅。”钱渊婉转道:“此二人皆护卫队头目,嘉兴、山阴、上虞几战均为先锋,骁勇无双,刀下倭寇亡魂数以百计。”
  “可惜不入军伍。”裕王叹道:“如此忠烈,他日应授世职。”
  梁生和彭峰知道这种场合自己没说话的余地,只垂头不语,钱渊笑着含糊几句……如果有个世袭的闲职,对护卫队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一行人进了正厅,裕王细细问起东南诸事,张居正和张四维两位在旁不停补充。
  钱渊简略却又详尽的从各个方面将东南如今的局面分析了一遍,并偷偷给裕王递了个眼神……别急啊,是你的总归是你的!
  两个月前诸大绶拜会裕王带了话回来……殿下问东南那支船队呢!
  三年前,钱渊在裕王面前拍着胸脯承诺,南下为皇室组建一支船队……盼银子盼的眼睛都绿了的裕王一直眼巴巴的等着,最终这种船队的利润全都送进内承运库了。
  对此,钱渊也没辙啊,有本事你去找你老爹要银子……就怕你见都见不到!
  也正是这个原因,钱渊才将应星糖铺转给了裕王,没办法,太穷了……钱渊入京后看过刘洪整理出来的账本,钱家酒楼挂账最多的就是裕王。
  “对了,据说杨朝阳快要回京了?”张四维换了个话题,“坚守宜黄,力挫贼军,整理后勤,勤政不懈,有展才之风。”
  高拱低低的向裕王解释,“杨铨,字朝阳,松江府华亭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随园一员,选官江西宜黄知县。”
  “说起这事就来气!”钱渊一放茶盏,“再过两个月就是秋收,红薯洋芋试种在江西就是选宜黄县官田,这时候召其回京,也不知道接任是哪个家伙?!”
  张居正笑吟吟道:“还有谁敢摘你随园的桃子?”
  “谁知道!”钱渊哼了声,“据说邹应龙那厮被逼不过,要外放知县,可别是他!”
  一听到这个名字,林燫的脸色就阴沉下来,他脸上的三道血痕就是被邹应龙的九阴白骨爪抓的。
  “贞恒兄,叔孝兄替你报过仇了。”钱渊眼神一闪,笑道:“再说了,那厮现在惨的很。”
  张居正苦笑道:“那日云卿也不过是被卷进去的……”
  “谁都是被卷进去的。”钱渊打个哈哈,“叔大兄也是被卷进去的嘛,所以小弟今日特地没把与成带来。”
  张居正无语了,真是牙尖嘴利啊……就是陆树德给他后脑勺来了一下狠的。
  一直沉默的陈以勤笑着岔开话题,“展才南下三年,于国有功,杨朝阳于赣地亦有战功,文长青词得陛下爱重,随园中真是人才济济。”
  “何止于此?”殷士儋不阴不阳的接道:“翰林诸端甫、陶虞臣、孙文中无不名声在外,六科冼博茂,风宪陆子直、孙叔孝均刚直敢劾,户部陈登之组建宁波清吏司一时权重,兵部吴君泽得三任大司马赞誉。”
  和张居正、张四维、林燫这些新瓜蛋子不同,陈以勤和殷士儋两个老人早就看清了高拱刻意排斥钱渊的真正用意所在。
  的确,高拱的确不希望裕王和钱渊走得太近,从而影响到自己在裕王心目中地位。
  但与此同时,高拱还有更深的一层用意。
  随园之所以在三年内名声大噪,并不仅仅只是因为钱渊和徐渭,其余人或走亲民官路线,或走储相路线,或为风宪,或入六部,才华能力有目共睹。
  不过三年多的时光,外放的陆一鹏、孙丕扬调入都察院;杨铨立下大功很可能也会调入都察院,甚至会入六部直提郎中;孙铤南下接任镇海知县,税银稳中有升。
  六科的冼烔频频上书弹劾,已小有名气,有可能在一两年内升任都给事中。
  户部的陈有年如今是以员外郎的身份主持宁波清吏司……原本应该是个郎中来负责的,也就是说陈有年很快就能升任郎中。
  兵部的吴兑更是因为对宣府防御频频有真知灼见,得兵部尚书杨博几度赞誉……就在前不久破格提拔为兵部职方司郎中。
  翰林院的徐渭就不说了,都是侍读学士了,诸大绶是裕王旧臣,仍任日讲官,陶大临任重录《永乐大典》的分校官,孙鑨如今也得以参与,即使范围往前移三科九年,他们在储相这条路上也比绝大多数人走得远。
  这些人无不是治世良臣,哪一个都有可能是日后朝中重臣……事实上,随园中,历史上有四个尚书,两个侍郎,两个国子监祭酒,两个掌翰林院事!
  说得简单点,高拱就是想一脚将钱渊踹飞,然后将随园众杰揽入怀中。
  很难吗?
  其实真的不难,随园在朝中地位非常特殊,严嵩、徐阶、李默斗得那么狠,随园也不掺和进去,原因并不仅仅是钱渊、徐渭得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