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用碳炉要小心,每次都出事。”林燫叮嘱道:“取暖提防炭毒,点火提防走水。”
  “尚书房昨日为父去看过了。”林庭机皱眉道:“都是嘉靖三十四年新建的号房。”
  “那就是木制的。”林燫咂咂嘴,三年前易房走水,烧伤了两个考生。
  这时候,老仆来报,随园那边送了考箱过来。
  “咱们已然买过了。”林燫牢骚一声,“非要贴上来……”
  连着几天,林燫在翰林院里躲着孙鑨、徐渭走呢。
  “咳咳。”林庭机咳嗽两声,递去一个闭嘴的眼神。
  片刻之后,父子三人围着一个精致的考箱啧啧赞叹,就连林燫都没话说了,太好用了。
  虽然不算大,但非常精巧,最下面放着一个小巧的煤炉,用纸张包起的长条煤块分列四角,上面用一张木板隔开,分装着肉粽、茶叶蛋、各式糕点和几个盒子。
  林燫打开看看,“这是八宝粥,炒面?”
  “足够三天用的了。”林烃喜不自禁,“这边是放笔墨纸砚的,那儿是放水壶,噢噢,还有个铜水壶呢!”
  “正好卡在里面,晃都晃不倒。”
  “蜡烛呢?”
  “没看见……肯定有……”
  “在这儿。”林燫从箱盖反面摸出一个格子,里面装着五根蜡烛和两根备用的毛笔。
  哪里是考箱,简直是百宝箱,林庭机心里刚转过这个念头就呸呸呸,百宝箱,还杜十娘呢!
  林燫凑到近处,轻声道:“钱家酒楼卖的最贵的也不如这个,只怕是随园所出,还真贴上来了……”
  “算了,算了。”林庭机喟然一叹,“无论此次中不中,都不能让他留在京中。”
  二月初九,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会试正式开始,朝气蓬勃的年轻士子,沉稳有度的中年举人,还有须发皆白的老举人,汇集一堂。
  会试主考官是礼部尚书吴山,点十八名资深翰林为同考官,如刑部侍郎董份,礼部侍郎袁炜,太常寺少卿李春芳,国子监司业张居正,日讲官潘晟、唐汝楫均在其列,虽任朝职,但仍是翰林。
  二月十八日,恰逢大雨,徐渭早早回了随园,孙鑨已然安排了护卫去接人,很快,精疲力尽的三人被接了回来,随便吃了点东西倒头就睡。
  “还不错。”徐渭看了三人出场后誊写的八股,“如若无污处,无犯讳,约莫七八成的把握。”
  钱铮对陆树德颇为关心,虽然年纪相差大,但那是他妻子的叔叔,“与成稍差了点。”
  “但如若上榜,说不定能选庶吉士,毕竟未满二十。”孙鑨笑道:“对了,世叔,听闻闽地大胜?”
  钱铮笑了笑,“文和消息倒是灵通,今日午后才收到奏报。”
  “是君泽午时提及的。”
  “噢噢,吴君泽在兵部颇得少司马重视。”钱铮点头道:“台州指挥使葛浩率战船近百,兵丁两千,南下入闽,与福建总兵戚元敬汇合,连战连胜,斩杀倭寇千余,收复岛屿十余座。”
  徐渭啧啧道:“展才在镇海耗费心血,修建战船,还真有用武之地。”
  其实徐渭是不太赞成钱渊打造水师的,太耗费银子了。
  “兵部流传消息,浙江水师,一船有火炮十余门,靠近岛屿,同时开炮,声震如雷,糜烂数里,倭寇溃散不敢挡。”孙鑨摇头道:“君泽已然写信南下……此等利器,兵部也想要啊,今年北边俺答只怕还要来闹腾。”
  钱铮突然开口道:“其实今天通政司快放衙的时候,还接到一份军报,一份弹劾奏章,江西巡按耿定向上奏,闽赣总督胡汝贞剿贼失利,贼首张琏于吉安府、赣州府、南安府交界处设伏,江西副总兵刘显、平江伯陈圭遭伏击,大败,将校战死十余名,损兵三千。”
  顿了顿,钱铮继续说:“至于弹劾奏章,内容差不多,是江西巡抚赵大洲所递。”
  正说话间,吴兑进来了,听了这话苦笑道:“只怕江西贼势再起,说起来京中都赞展才眼光老辣,果然如此。”
  徐渭忍不住笑着指指吴兑,“如此吹嘘,君泽也善谑。”
  外间都说钱渊眼光老辣……原因就是随园中这十多名进士,虽然入仕不过三年,但大都名声鹊起,颇有政绩。
  吴兑也忍不住笑,“展才曾言,刘显此人,胜未必能大胜,败必然大败,此次就是刘显冒进,遭伏击后又难以整军,最终溃散而逃,平江伯陈圭麾下亦被冲乱阵脚。”
  徐渭皱眉道:“南赣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美呢?”
  “这就是为何说展才眼光老辣的缘由了。”吴兑耸耸肩,“俞志辅、戚继美都被留在后军。”
  “弃而不用?”孙鑨声音尖锐起来,“展才曾斥绩溪量窄。”
  呃,得益于随园的宣传,胡宗宪如今给京官的印象,除了攀附严党陆续出任浙直总督、闽赣总督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钱渊的那句评价。
  量窄。


第712章 制衡
  孙鑨摇头斥道:“刘显虽这两年多有战功,平江伯算是勋贵中能领兵的,但如何能与俞志辅、戚继美相比!”
  “去年末分宜、新喻大捷后,多有贼兵四处肆掠,胡汝贞命俞志辅、戚继美两部在临江府、袁州府、吉安府穷追绞尽。”吴兑解释道:“江西如今局面……一个不好,大半个江西都要糜烂不堪。”
  “贼军九月入赣,行军颇速,攻城略地,劫掠民间,江西去年末已然粮荒,要不是展才输粮米入闽赣……”
  吴兑叹道:“春耕节早过,但遭贼军洗劫数府少有春耕,再加上散落民间的贼兵作乱……元宵节当夜,平江伯陈圭麾下一营兵丁闹出营啸,杀营将,与贼兵合流,洗劫城镇,江西巡按耿定向、江西巡抚赵贞吉均有弹劾。”
  “朝阳那边……”徐渭立即想到了宜黄知县杨铨。
  孙鑨犹豫片刻,“给展才去封信,红薯、洋芋可选江西宜黄试种?”
  “好。”徐渭点点头,
  正巧进来的陈有年叹道:“俞志辅一时名将,戚继美有攻坚之能,胡汝贞实在无识人之明。”
  徐渭黑着脸嗤笑道:“那是因为胡汝贞此人太贪!”
  孙鑨和钱铮对视一眼,他们俩是知道内情的,也知道徐渭这句话意有所指……从招抚汪直开始,胡宗宪就一直在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甚至为此自觉不自觉的排斥俞大猷、戚继美这两个和钱渊有着极深关系的将领。
  裕王府中。
  正在逗弄已经两岁儿子的裕王毫不避讳的让高拱直入后院,笑道:“高师傅,看。”
  婴儿睁着黑漆漆的眼珠,嘴角挂着口水,挣扎着一巴掌呼在凑过来的高拱脸上,惹得裕王一阵大笑。
  将孩子交给侍女,裕王请高拱在侧屋坐下,“高师傅,只有去年旧茶了,今年的明前茶还没到日子,算算时日,再过大半个月,展才那边能送明前龙井入京。”
  听到这个名字,高拱神色有些不自然,“殿下,王府讲官出缺,如今会试已毕,即将新选翰林,不能再拖了……”
  “噢噢,高师傅举荐张叔大,还有两个位置……”裕王挠挠头,这位王爷秉性算不上刚毅,但也不傻,也察觉得到高拱对随园有些警惕。
  裕王本人点出还在守孝的诸大绶,但显然,高拱并不赞同,甚至对曾经在裕王面前提到过的潘晟也不太感冒。
  “林燫,字贞恒,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擢修撰,嘉靖三十二年升侍读,为人端谨有方,学识渊博。”高拱轻声道:“其父即礼部侍郎林庭机,而林庭机的举主是前吏部天官李时言。”
  裕王一听就懂了,“据说李时言有可能起复?”
  “不错,陛下去年亲命林庭机兼重修《兴都志》副总裁官,而林燫又参与校录《永乐大典》。”高拱正色道:“即使不为李时言,林燫也足以担此重任。”
  “还有一个位置?”
  “张四维,山西人,字子维,嘉靖三十二年进士,第一名选庶吉士,次年授编修,因母丧归乡守孝,如今仍在翰林院。”高拱加重语气道:“其舅父是兵部尚书杨惟约。”
  裕王迟疑片刻,忍了又忍还是问道:“那诸端甫呢?”
  “诸端甫本为日讲官,除服起复回原职就是。”高拱轻描淡写道。
  裕王心里有些不满,但笑着点头道:“就依高师傅所言。”
  看着高拱满意离去的身影,裕王抱过儿子轻轻哼着,他不傻,相反,他很聪明。
  高拱此人有匡扶天下之志,权势心颇重,在那些担惊受怕的岁月里,裕王依靠高拱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
  但在生下儿子,储位已定的情况下,裕王觉得自己需要寻找一个能制衡高拱的人,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毕竟有嘉靖帝这种父皇,不用言传,但能身教。
  但陈以勤、殷士儋难以抗衡高拱,胡正蒙等人更是如若哑巴。
  所以,裕王挑中了随园,挑中了钱渊。
  出了裕王府,高拱有些闷闷不乐,他察觉到裕王有些不悦,但回了家精神一振,笑道:“叔大何以不告而来?”
  “此番是做了恶客。”张居正笑吟吟道:“听闻一事,欲与中玄公详谈。”
  “去书房吧。”高拱让老仆斟茶,“粗茶一杯,叔大莫要嫌弃。”
  “中玄公清廉若斯,何人敢嫌弃?”张居正笑道:“幼年有茶沫就不错了,谁像展才似的,非明前龙井不入口。”
  高拱大笑点头,钱渊只喝的惯明前龙井,此事早就传入京中了,去年末都察院几个御史看看今年工作量有点不够,就拿这事儿弹劾钱渊凑个数。
  张居正轻声道:“辽东巡抚来信,言辽东饥荒,请开山东登莱及天津二海道,运粮入辽东,并进呈所勘天津入辽路线。”
  高拱眼中喜色一闪而过,以海运代漕运,这是他早就想做的事。
  但看看张居正的神色,高拱迟疑问:“徐阁老如何看?”
  “暂且搁置。”
  高拱不屑嗤笑了声,“海道运粮,有利有弊,但只因本朝未有先例,便要搁置!”
  张居正神色不变,“中玄公,待得日后吧,至少……随园那边是赞同海运的。”
  高拱知道对方说的是随园,实指开海禁的钱渊,不由脱口而出道:“三年前,他曾言,海运代漕运,非至事不可为之时方可。”
  张居正在心里琢磨了下这句话,只笑笑没说什么。
  对张居正来说,虽然成为徐阶的女婿,转詹事府,升国子监司业,即将入裕王府……但是,随园的阴影始终盘旋在头顶。
  高拱对随园其实颇为垂诞,去年钱渊遭科道言官群起而攻之,他就有将随园揽入袖中的念头……可惜被钱铮、徐渭硬邦邦的顶了回去。
  而高拱也的确对钱渊颇为忌惮,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对手绝不是钱渊,而应该是陈以勤、殷士儋,甚至是坐在面前的张居正。
  但高拱也的确很赏识张居正,即使知道这个刚过三十的同僚是徐阶的女婿。
  枯坐翰林十余年,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却有大魄力,亦有任事之能,会是自己最好的助手,而且非常有自知之明。
  张居正在转詹事府之前,曾经担任过两年多的日讲官,是有大把大把的机会去接触裕王的,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老老实实,乖乖巧巧通过高拱……这对高拱来说,意味着张居正没有,至少现在没有越过自己的企图。
  啧啧,原时空中,迫不及待的张居正不惜联络内宦,背后一刀给高拱来个透心凉呢。
  但在高拱看来,钱渊虽然只入仕三年,资历尚浅,但却有着独特的魅力……不夸张的说,裕王几乎每隔一段日子就要念叨几句,展才何时才能回京?
  当然了,钱渊也频频有动作,裕王这两年的日子好过多了,手头也宽裕很多,应星糖铺都挂靠在裕王府呢。
  所以,在高拱心中,钱渊在裕王心目中的分量越重,这不是什么好消息,这意味着自己在裕王心目中的分量,就算不降低,比重也会降低。
  从官职上来看,高拱走的是储相路线,但他并没有詹事府的任职履历,而是通过裕王另辟蹊径,所以,高拱日后的权力大小很大程度上要看裕王登基后对其的态度。
  守着裕王七年了,高拱如何能忍受别人抢占自己在裕王心目中的地位?


第713章 林燫(上)
  一转眼已是三月,北地寒气不再,春暖花开,如丝春雨淅淅沥沥洒下,走出宫门的新科进士撑起了各式各样的竹伞。
  今日殿试,让这些新科进士有些失望的是,上一科亲临的嘉靖帝并没有出现。
  毕竟殿试的名次比会试重要的多,后者还有挽救的机会,而前者是盖棺定论……三年前嘉靖帝亲临考场,御览数卷,诸大绶被点为状元,徐文长被提为榜样。
  这也就罢了,但陛下看过钱渊考卷,虽未有提拔名次,但放榜后简拔入翰林院,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