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封给汪道昆的信,张居正吩咐下人明日送出,心里在琢磨今日又有多名科道言官弹劾钱渊。
十日前,科道言官群起弹劾钱渊,即使徐阶私下弹压也无济于事,当时张居正就觉得有点古怪,特别是弹劾钱渊违背祖制开海禁通商一事。
张居正很清楚钱渊对海贸的重视,十日了,科道言官上了多少弹劾奏本,而钱渊无动于衷……就连随园那边也没什么动静。
甚至徐渭还领着随园众人在六科撕闹了一场,惹出了更多的弹劾奏本。
有点古怪……张居正手指头不住搓着,心想侯涛山一战的消息送入京中,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远不能奠定胜局,他到底准备了什么后手?
同样的问题在徐阶的脑海中盘旋,他能确定,侯涛山一战不是钱渊的后手。
原因很简单,侯涛山一战斩杀千余盗匪,就算陛下知情,都察院那帮御史也不会轻易放过。
而张居正早就提起,如今徐阶也能看清,远在镇海的钱渊心心念着的是正式开海禁通商。
侯涛山一战为报私仇,为剿灭余寇,为缉私海事,但对开海禁通商没什么用处。
他到底准备了什么后手?
徐阶这些日子多加打探,知道钱渊送入内承运库不少奇珍异宝,但那些玩意能有什么用?
“老爷,这钱家子又垒京观,其名能止小儿夜啼,啧啧,杀孽太重。”张氏随口道:“还好当年没有……说不定不得好死呢。”
徐阶嗤之以鼻,“张维静来信,东南沿海,从松江、苏州,到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台州,每个州府都有钱公祠,如山阴会稽,上虞,余姚等地,一个县都有几座,香火鼎盛,万家生佛。”
张维静即张时彻,东海三司马之一,宁波府鄞县人,徐阶的同年,他可不知道徐阶和钱渊的间隙,几次来信都赞誉钱渊。
那是当然,鄞县张家是宁波府望族,张时彻致仕后默许子侄参与海贸,这一年多不知道捞了多少银子,哪里能不说钱渊的好话。
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徐阶还在想这个问题,他隐隐有着不详的预感。
此刻的随园中,徐渭正和钱铮相向而坐。
“严东楼那边已经通过气了……不不,他不知道详情。”徐渭低声道:“最关键的地方其实是汪直,只要能洗脱汪直身上的贼名,开海禁通商才能顺理成章。”
钱铮叹道:“其实朝中用度不足,不开海禁通商……实在已经无以为继。”
“所以户部是最支持展才的。”徐渭低头看了眼早就和钱渊合计的条文,“就选在明日,黄昏后护卫已来报,荆川公奏折已至通州。”
第624章 剧本和表演(上)
虽然尚未到花甲之年,但也五十有六了,又因这些年心中愁闷,徐阶向来觉不长,凌晨时分便已起床。
嘉靖帝移居西苑,近二十年未上朝议事了,很多资历不深的京官起的都晚,还有如钱渊那种几乎天天迟到的奇葩,不过徐阶向来守时。
净脸后,徐阶没有先用早餐,而是在院子里慢悠悠的转了圈活动一下,再回去吃完早餐,在躺椅上小憩片刻养养神。
他现在的目标是,尽量比乌龟活的还长!
虽然这些天基本没听到什么好消息,塞到浙江的老友赵贞吉甚至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上,但仅仅沮丧了一个夜晚,徐阶重振旗鼓……只要自己撑得住,总能熬死严分宜!
诸葛亮冠绝当世,还不是被司马懿熬死……谁熬到最后,才是赢家!
一切都准备妥当,天也大亮了,毕竟夏天,天亮的早。
坐进轿子慢悠悠的去了西苑,徐阶没有直接去直庐,那是内阁首辅的专权,严嵩是老迈不堪,但不是还有小阁老嘛。
小阁老虽然有个小字,但排列是在徐阶、吕本之前的。
徐阶随意挑了个地方兜了一圈,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才去直庐,刚进去就是一愣,除了严世藩、吕本之外,户部尚书方钝居然也在。
打了个招呼,徐阶坐下翻看送来的奏折,心里盘算方钝今日来意……前些日子方钝倒是常来直庐窜门,户部太仓库空空如也,但如今宁波税银入库,还在作甚?
过了会儿,徐阶开始感觉不对劲了,通政使钱铮也出现了,这是个他一度非常厌烦的家伙……虽然已经过了十年,但夏言、聂豹留下的政治遗产,至今还有一部分在这个人身上。
最让徐阶警惕的是,钱铮是钱渊的叔父。
毕竟是同乡,徐阶正准备上前寒暄几句,又有人来了。
工部尚书赵文华恭敬的向严嵩、严世藩行礼,对钱铮也颇为礼遇。
徐阶向比自己先到的同僚吕本投去询问的视线,但吕本面无表情的转过脸去。
不过,不用徐阶猜测了,徐渭板着脸走进,“诸位,陛下召见。”
“咦,今日怎么是文长?”赵文华笑吟吟问:“黄公公呢?”
徐渭对赵文华颇为不屑,但他却知道此人和钱渊私下有来往,勉强答道:“适才陛下御览青词,召下官觐见,听闻通政使钱大人请见,陛下吩咐下官来一趟。”
严世藩翻了个白眼,“费什么口舌啊,你徐文长就住在随园!”
徐阶的视线落在了似乎有些紧张的钱铮脸上,回京近三年,他还是第一次觐见,却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徐阶很确定,背后应该是钱渊。
诸人动身前往万寿殿,唯独严世藩留在直庐,一方面直庐需留人,另一方面严世藩身为工部侍郎,非九卿阁老,非翰林近臣,是没有觐见资格的。
嘉靖帝这两天心情不太好,东南那边倒是无所谓,但北边都被俺答打烂了……天晓得会不会哪天又杀到京城来撒野。
嘉靖帝在心里琢磨,边军似乎还没有浙江编练的新军战力强,展才和文长都几次提到,俞大猷、戚继光都一时名将,吴百朋、谭纶均有统帅之才,等东南倭乱平定,倒是可以南军北调。
其实嘉靖帝对军事属于那种半懂不懂的,浙江新军打了胜战,所以战力强,边军被俺答打得大败,所以战力弱。
不过这次他蒙对了,事实的确如此,历史中戚家军北调蓟门,九门阅兵,震慑边军,被誉为天下强军,后又有李成梁冒出头,嘉靖一朝从头闹到尾的俺答终于安静了下来。
嘉靖帝也知道,如此强军,是需要银子来养军的……也不知道宁波府那边每年能缴纳入库多少税银。
这时候,群臣觐见,嘉靖帝随口问:“又几个月了,宁波府税银每月几何?”
徐阶心里有点打鼓,直截了当问起税银……陛下这是要作甚?
方钝出列道:“启禀陛下,宁波府尚未递交四月至六月的账册,今日已是七月十二日……不过,通政司今日恰收到宁波知府唐顺之奏折。”
钱铮出列道:“宁波知府唐顺之奏折中言明,四月至六月的账册已然押送启程……”
“有多少?”方钝追问道:“总不会比前三个月少吧?”
徐渭咳嗽两声,“前三个月,共收取税银十八万两,四月税银八万六千两,五月税银七万三千两,六月税银五万五千两,共计二十一万四千两白银。”
毕竟不是正式的朝堂觐见,方钝这老头立即追问道:“一个月比一个月少……钱展才捣什么鬼!”
钱铮面无表情的说:“砺庵公,这是宁波知府唐顺之的奏折,和浙江巡按御史钱渊无关。”
方钝被堵的胸闷,回头看向嘉靖帝,“陛下,户部当选派官员长驻镇海。”
嘉靖帝瞥了眼从头到尾都不吭声的严嵩、徐阶,要知道开海禁通商到目前为止从来就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那以什么理由长驻镇海去查账?
徐渭在边上劝道:“砺庵公,估摸着后面三个月税银能恢复八万两以上。”
“为何?”
“当然是堆积在侯涛山码头处的京观。”赵文华笑道:“钱展才尽歼千余盗匪,实则缉私海商,还有哪家敢把脑袋放到钱展才刀下一试?”
方钝这下终于听懂了,想了会儿才悻悻回列。
嘉靖帝倒是不在乎这些,账册他手上没有,但是相关数据钱渊早就写在密信中了,而且钱渊也提及税银下降的原因,设下埋伏尽歼八家海商的原因。
看方钝这个执拗的老头终于安分了,嘉靖帝冲着钱铮努努下巴,“通政使何事觐见?”
“宁波知府唐顺之奏折入京,臣不敢耽搁,立亲送至内阁……”
钱铮的话说到这顿了顿,严嵩接口道:“事关重大,老臣不敢擅专,内阁众议,使通政使觐见,再告知户部、工部。”
听到“内阁众议”四个字,徐阶一阵牙酸,娘的我现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嘉靖帝饶有兴致的靠在榻上,狮猫从他膝头跃下,昂首阔步的走到中央,盯着正准备开口的钱铮。
徐渭赶紧弯腰一把抱起狮猫,快走几步递给黄锦。
钱铮这才开口道:“宁波知府唐顺之进献三百根巨木。”
早就得到消息的嘉靖帝脱口而出,“不是一百……”
徐渭的脸有些扭曲,陛下啊,您这戏演的穿帮了!
真不能怪嘉靖帝,钱渊早间密信中提到,只有一百根巨木。
嘉靖帝咳嗽两声,若无其事的问:“宁波地处东南,何来巨木?”
赵文华和方钝都是先是一喜,然后哭笑不得。
而徐阶心里一寒,这就是钱渊的后手……他自然想得到这三百根巨木会用到什么地方。
钱铮从袖中取出奏折,朗声应道:“民间海商所献。”
“民间海商?”
“南直隶徽州汪直,浙江宁波府毛海峰,台州府谭隆,听闻三大殿失火焚毁,云贵四川各地难筹巨木,遂于海外采购巨木进献,望早日重修三大殿。”
顿了顿,钱铮补充道:“三百根巨木均合规永乐年间神木,且均为楠木。”
工部尚书赵文华倒吸一口凉气,三百根楠木已是难比登天,更何况是符合永乐三大殿规格的神木。
嘉靖帝这次按照剧本笑问道:“汪直?朕有点印象,此何人?”
站在左侧第二位的徐阶身子有些摇晃,他无所谓钱渊进献巨木试图开海禁通商,但却难以忍受……钱渊将汪直带进来。
第625章 剧本和表演(下)
按照剧本,这时候应答的应该是钱铮,略略提几句,然后徐渭再行补充,但没想到意外情况出现了。
就坐在徐阶身边的严嵩笑吟吟道:“陛下,此人是浙直总督胡汝贞同乡,早年出海贩货,后于沥港设施通商,时任浙江巡抚王民应破沥港,汪直扬帆出海去了倭国。”
“噢噢,朕记得此人是和徐海齐名的倭寇头目?”
“内情绝非如此,汪直不同于徐海,从未入寇,胡宗宪念其守法,意欲招抚,汪直立即献上徐海首级,旋即来降,又送来如许多巨木,以解君忧,可见有忠君之心。”
嘉靖帝伸指点了点严嵩,笑骂道:“你个老货,就知道事后卖乖!”
严嵩那张干瘦的老脸挤出个委屈的表情,“老臣也没想到海外有如许多巨木,看来通商亦有好处,犹记得永乐年间……”
“好了好了!”嘉靖帝打断道:“你个老货,还想顺着杆子往上爬?”
严嵩笑着闭上了嘴巴,今天的剧本他事前并不知道,但却临场发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表演功力实在深厚!
严嵩当然看得出来,外朝多在弹劾钱渊违背祖制开海禁通商,而陛下是有意赞同的。
不过严嵩也在心里佩服钱渊……小小年纪,媚上的功力不弱,最关键的是,钱渊能借势,却没有瞒着嘉靖帝。
如果钱渊瞒着嘉靖帝,也能借海商进献三百根巨木以解此围,但嘉靖帝这种心思深沉,非常难侍候的皇帝难免会觉得自己被当枪使了。
而钱渊将一切向嘉靖帝和盘托出,这叫什么?
这叫纯臣!
严嵩在心里啧啧称奇,钱渊年纪轻轻,却将陛下的心思看的透透彻彻,真是难以想象。
的确,嘉靖帝最满意的,就在这个地方……当然了,也有小小不满,一百根巨木变成三百根,也不提前说清楚!
嘉靖帝看向赵文华,“三百根巨木,工部何时能动工?”
赵文华略一沉吟,“工部立即选调工匠,十日后即可动工,等巨木入京,搭建框架,三百根巨木,绰绰有余。”
三百根巨木,嘉靖帝心里舒坦了,严嵩和赵文华、方钝都松了口气,毕竟一年多了,陛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亲询采办巨木之事。
吕本进殿的唯一目的是做摆设,徐渭、钱铮都是知情人,只有徐阶像个木头似的傻傻站在那……他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棍敲的有点晕。
巨木是汪直领头进献的,奏折是宁波知府唐顺之上奏的,觐见陛下言明此事的是通政使钱铮,但徐阶知道,一切的背后都是自己那个孙女婿。
三大殿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