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算,一年下来,税银能超过百万两,要知道去年户部一共才进账两百万两。
  对于正式开海禁通商,嘉靖帝会站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看着钱渊和那些跳出来的反对者对峙,不过他也不吝与一些小小的助力。
  比如这次,嘉靖帝顺水推舟的将方钝推给了徐渭。
  酒楼后的小院中,一桌精致的饭菜摆在那纹丝未动,方钝和徐渭在另一张桌上比比划划,还时不时的打着算盘。
  “展才之意,这次送上京的……直接定下分成规矩?”方钝迟疑道:“陛下知情吗?”
  “呃……”徐渭干笑着指指桌上,“这不是在定规矩吗?”
  方钝沉默片刻后指指徐渭,再反手指指自己,“就文长和老夫两人?”
  “当然不止。”徐渭小声说:“定下大略,黄公公过目,之后再密奏陛下。”
  方钝脸色阴了下来,“二十四监也要插手?”
  徐渭从一旁的箱子里取出另一叠略少的账册,“展才另选海船,出海贩货,获利均送入内承运库。”
  方钝这才释然,低头看了看账目,“六艘海船,每月获利约莫三万两……也不少了。”
  “至少能糊住那些太监的嘴。”徐渭咳嗽两声,“从去年七月中旬起,去年共收取税银十九万两,今年前三个月,共收取税银十八万两,宁波府分润两成,剩余的以每三个月一次,解送入太仓库。”
  地方和中央分成,这是之前就商议过的,方钝倒是不在意,只诧异道:“不是浙江一省吗?怎么是宁波府?”
  徐渭脸色一变却没作答。
  方钝也是久历宦海,立即想起去年浙江巡抚是吴惟锡,如今却是赵贞吉,不由捋须叹道:“展才也不容易啊。”
  方钝这句话意有所指,朝中重臣中,他是最支持开海禁通商的,其他人大都态度模糊,但徐阶曾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提起片板不得下海的祖制。
  拿过算盘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头发花白的老头眉开眼笑,“解压入太仓库应是二十九万三千六百四十三两七钱……算了,凑个整吧,就三十万两!”
  徐渭脸都黑了,“砺庵公,适才说的是十万两!”
  “文长,定好了规矩,那就不能反悔。”方钝殷殷劝道:“那么多银子在手,实在怕展才受其诱,老夫也是好心!”
  “砺庵公,如今两浙倭患渐息,但东南仍有战事,宁波、台州、嘉兴、处州均驻有重兵。”徐渭解释道:“其他的不说,宁波、台州、绍兴三府养兵都仰仗这点银子。”
  “胡汝贞提编数省,这是他的事!”方钝吹胡子瞪眼,“难不成展才还想养私兵不成?!”
  “砺庵公这说的哪里话!”徐渭现在学聪明了,咬着牙关说:“展才将账册都送上京了,还不够磊落?”
  “那他截留作甚?!”
  “总有用处的……”徐渭附在方钝耳边低声道:“比如陛下下令广东布政使司进贡的十六万两龙涎香。”
  “陛下已言暂缓!”
  徐渭擦擦额头泌出的汗珠,“砺庵公,若不得陛下许可,开海禁通商终为镜中水月!”
  纠缠了好久之后,方钝才不悦的下了结论,“二十九万两那就凑个整,二十万两,剩下的十万两三个月后一并解送。”
  徐渭无语了,这句话槽点有点多啊,咱们商量的难道不是十万两之外的?二十九万两扣掉二十万两难道是十万两?
  身为户部尚书的方钝太清楚多点银子能缓解多大的压力了,能多一两银子都是好事。
  徐渭急的满头大汗,咬着牙道:“这样吧,大同右卫的两万石米,均由宁波府拨付,但解送入太仓库的银两不得超过十万两,这总行了吧!”
  方钝好奇问:“浙江多山,两万石米……输送入京,耗费不小啊,老夫记得宁波府只有粮仓一处,有如许储备?”
  “海船出海贩货回程所购,唐荆川平价收购。”徐渭苦笑道:“不仅展才,荆川公也怕粮荒啊。”
  “唐荆川诚然目光长远。”方钝捋须点头,“那就十八万两吧,绕你两万两!”
  徐渭头痛欲裂,这老头怎么就这么难缠!
  这天晚上,院子里的灯到天色泛白才熄。


第596章 截留
  嘉靖三十七年的开头让嘉靖帝很烦。
  两浙倭患渐息,但福建那边闹起来了,而且还闹得挺大。
  北边俺答汗南下,将蓟门防线打的一塌糊涂,数座城池失陷,蓟辽总督、蓟门总兵都下狱论罪,而户部又拿不出什么钱粮抚恤、重建。
  但在四月初受到钱渊密报之后,嘉靖帝的心情才轻松起来,背负可能……不,是日后一定会被弹劾的责任,却在关键时刻解君父之忧,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不喜欢?
  “这就是黄金棒?”嘉靖帝好奇的看着碗里的小段玉米,“据说钱家酒楼卖的挺贵?”
  一旁服侍的黄锦啧啧道:“皇爷,就这么一段,一两银子!”
  “死要钱!”对面的徐渭不禁吐槽道:“前几日砺庵公都说了,真该展才来做大司农!”
  嘉靖帝忍俊不禁,指着徐渭笑道:“听黄伴说了,文长这次吃了不少亏?”
  徐渭黑着脸无言以对。
  “吃个教训也好,朝中议事弯弯绕绕,都是肚子里做文章,进退有度,这方面展才比你强。”嘉靖帝转头问:“解押入太仓库如今多少?”
  “十三万五千两纹银,并两万五千石米。”黄锦笑眯眯的说。
  嘉靖帝好笑的看着脸色灰败的徐渭,“如何分成?”
  “宁波府分润两成,剩余八成每三个月解押入太仓库,不在南京停留。”黄锦笑道:“老奴觉得……展才筹谋良久。”
  “那当然,几年前他在朕面前就念念不忘开海禁通商一事。”嘉靖帝顿了顿,“还真让他做成了……居然还真弄来船队!”
  早在嘉靖三十四年,钱渊就在嘉靖帝面前提过这个方案,出海通商税银交付户部,另组建船队专供皇室……当然了,这个皇室包括了那些太监。
  黄锦啧啧两声,“八艘海船,展才也小气了点。”
  徐渭横了眼过去,“一个半月一次来回,除去船队开支,每次利润约莫四五万两白银,这次解押入内承运库共计二十三万六千余两纹银,更有众多海外奇珍异宝……这也叫吝啬?”
  一听到二十三万六千余两这个数字,嘉靖帝眼睛都笑得眯成一条缝了……就在前几日,蓝神仙还在抱怨炼丹原料不足,品质也差,去年新纳的妃子还在嫌弃珍珠不够圆润……
  要知道运河八大钞关去年收取的商税也就四十六万两!
  “八艘海船真的不少了,除却汪直手下船队,能有八艘海船的船队还真不多。”徐渭解释道:“如沙船只能在近海,扬帆远去南洋,需大型海船,往往是数人甚至十数人凑一船货物出海。”
  黄锦好奇问:“那展才哪儿弄来的八艘海船?”
  “呃……徐海被杀后留下的。”徐渭忍笑道:“当日展才亲上沥港招抚汪直,密谈中勒索来的。”
  嘉靖帝笑骂道:“真是个土匪,招抚贼寇还主动索贿,对了,展才办事也是鲁莽,据说那八艘海船出海还要缴纳税银?”
  黄锦立即接口道:“这海船也算是皇店、皇庄了吧,居然还要缴纳税银?”
  徐渭眨眨眼,“展才一意孤行……”
  嘉靖帝和黄锦心里都有数,这是钱渊刻意为之的。
  如果皇家船队出海不需要缴纳税银,信不信那些太监会压低价格,让大量船只挂靠在皇家船队下面,这几乎和走私没什么区别,所以这个口子绝不能开。
  以后会演变成什么模样不好说,但至少刚开始的时候,钱渊不会让宦官插一手进去,在宦官势力衰弱的嘉靖朝,他还是有这个把握的。
  又聊了一阵,嘉靖帝才问起正事,“自去年七月起,镇海共收取税银三十七万两,理应解送太仓库近三十万两,展才为何截留?”
  徐渭正色道:“其一,宁波知府唐荆川恐商事大盛以至粮荒,遂使海商出海贩货回程在南洋各处购粮,以此抵消税银。
  宁波府以分润两成税银,大量平价购粮,不仅可在青黄不接之平浙江粮价,更能输送闽地以供军用,此次解送入京的两万五千石米就是如此来的。”
  “收的太多,银子不够用?”黄锦问道。
  “是,荆川公唯恐粮荒,仅镇海、慈溪、鄞县、定海四县,就修建粮仓多达十余处。”徐渭苦笑道:“所谓无农不稳,荆川公宁愿吃点亏,也怕粮荒……”
  黄锦连连点头,一旁的嘉靖帝撸着狮猫,笑骂道:“黄伴还真信……他们是怕出了粮荒,朝中那些科道言官非要用奏折将他们埋了不可,到那时候,朕都没脸说开海禁了!”
  徐渭干笑几声,接着说:“其二,展才拨付了大量银两正在造船。”
  黄锦眼中一亮,“这是好事,八艘太少!”
  “是兵船。”徐渭咧咧嘴,“黄公公有所不知,如今两浙倭患渐息,但海上还是不太平,海盗时常出没,镇海并不是每日均有商船出海,而是每十日集中出海,就是唯恐海盗来袭。”
  “所以展才欲组建船队以护航,若无兵船护卫,商船多有劫难……仅今年镇海出海的商船损六艘,沉没五艘。”
  看了眼嘉靖帝,徐渭小心翼翼的补充道:“如今福建倭患颇重,组建船队以击倭……亦能用在福建战事上。”
  嘉靖帝不做声,在心里默算了下,最后面无表情的问:“他截留了多少?”
  徐渭眼角动了动,答道:“十五万两纹银,其中小部助宁波府购粮,大部用在造船,此事浙直总督府令台州指挥使葛浩总理。”
  “九个月,至少一个月一万多两……”嘉靖帝叹了口气,“真够能花的……还说什么能出任大司农,他上任户部尚书,朝中只怕要饿死人!”
  徐渭沉默下来不再辩解什么,实际上钱渊在信中提到此事,出海贩货的海商,既然走这条路,那就要有富贵险中求的觉悟,而那支船队接下来很长时间内的任务只有一个,打击走私。
  出了西苑,徐渭没有直接回随园,而是去翰林院打了个转。
  刚进门,徐渭就听见里面兴高采烈的声音……都说翰林穷,还真不穷,毕竟中了举人就能接受土地投献了,但身在京中,花费极高,本身没什么油水,几个月甚至大半年都领不到俸禄,也实在够难熬的!
  一看到徐渭进门,孙鑨就将其拉到角落处,“户部那边放出消息,明日补足去年俸禄……是展才那边?”
  “嗯,不过是以苏松缴纳拖欠钱粮,以及南京户部存粮折色的名义。”徐渭低声道:“此事瞒不了多少人,但也无需张扬。”
  孙鑨应了声,看徐渭脸色不太痛快,低声问:“怎么了?”
  徐渭叹了口气摇摇头,原本想在科道言官弹劾钱渊的关键时刻,才拿出这笔银子……无奈户部那边撑不住了。
  如果科道言官弹劾钱渊贸然设市通商,但户部这边发放的俸禄却是镇海送来的税银……那就有点意思了。
  但这个计划钱渊在信中就说过不太看好,需要的条件太过苛刻,时机也很难把握,能起到的效果也很有限,那些科道言官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利索!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
  很快,一条震动天下的消息传入京城,不说内阁六部,但都察院、六科都炸了锅,钱渊、胡宗宪成为众矢之的,以至于徐渭这个已经放弃的计划居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597章 蓄谋已久
  自嘉靖三十二年起,钱渊组建护卫队,这么多年下来,阵亡者数以百计,先后三次补充。
  如今钱家护卫精锐甲于东南,名声遍传海内,多有随军,不仅俞龙戚虎,余者戚继美、卢斌、谭纶麾下比比皆是,甚至还有数人随吴百朋南下福建。
  最早王义为首,杨文、张三为辅,之后钱渊陆续提拔刘洪、周泽、周济等人,南下台州又得梁生、彭峰多人。
  但这么护卫头目中,最得外间赞誉,名气最大,地位最高,战功最为卓著,也最有天赋,最为刻苦的是同一个人,台州杨文。
  钱渊并不知道,自己多年前在宁波商市中为了一篮辣椒而收下的这个白脸汉子,却是历史上“台州抗倭六虎将”之一的杨文。
  历史上的台州六虎将,杨文是唯一的白身,小贩出身,但此人骁勇善战,虽不识字却懂些韬略,先后为谭纶、戚继光麾下大将,官至蓟门副总兵,为戚继光的副手。
  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无一不是天资卓越的人杰,杨文自入军后,先后在卢斌、戚继美麾下,数次独当一面,上虞大捷亦有军功,已然升任浙江都司游击将军。
  如今调任福建总兵官的戚继光已然南下,此次戚继美一并南下,浙东参将刘显远在处州,浙江总兵俞大猷分兵两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