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谭纶避开青花瓷瓶,从地上满布的盆栽中找出一条羊肠小道,“要去镇海?”
  谭氏带着谭纶进了正屋,才点头道:“渊儿送信回来,一时半会儿不回来,索性就去镇海……都进门一年多了,到现在还没身子!”
  谭纶摸摸鼻子,“渊儿知晓吗?”
  “早上让外院派人去了。”谭氏笑道:“这两年多亏四哥照料……”
  “好了好了,都是自家人。”谭纶有点不安,谭维虽然相貌大改,又少了三根手指,但毕竟是谭氏的嫡亲哥哥,万一撞上了……
  犹豫了会儿后,谭纶劝道:“其实还不如留在镇海,渊儿未必会久驻宁波府。”
  “不不不,那样什么时候才能抱孙子?”谭氏一脸的不以为然。
  哎,谭纶怎么可能劝得动,人家不是为了抱孙子,也不是为了钱渊,而是想看看又是一年多没见的长子,还有已经分别多年,至今未见一面的丈夫。
  其实就算没有钱渊那封信,谭氏也准备启程去宁波了,钱鸿刚送来密信……呃,其实是钱渊一字一句教大哥写的,大意是朝廷招抚,转寇为商。
  谭氏听说官府于宁波府镇海县侯涛山设商市通商,就有意启程去宁波……她希望在那儿见到丈夫和长子。
  很快东西收拾好了,谭氏迫不及待的出门,一行人中只有抱着小黑的小七闷闷不乐,诊所那儿这下要荒废了,都没派上什么大用场呢。
  当然,这种想法是小七的自己的思路,而不代表其他人。
  虽然是临时决定启程前往镇海,但出城相送的百姓络绎不绝,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受了诊所恩惠的。
  彭峰前段日子一直在钱渊身边,三日前才南下送信,这次钱家迁居,他自然要担起重任。
  径直北上虽然路途较近,而且还能走海路,最多两日可抵达镇海,但毕竟沿海还不安宁,彭峰为安全考虑,选择走天台入绍兴府,再走姚江入宁波,甬江顺流而下直抵镇海。
  这条路距离海岸线较远,而且钱家护卫之前几个月都在绍兴府作战,对这儿颇为熟悉。
  当日黄昏抵达天台县外,小七好奇的看着不远处的小山上,多有妇人来往,半山腰上的庙观里香火鼎盛。
  “那是观音庙。”两个月前因为拯治伤兵来过天台的小七随口道。
  “送子观音?!”谭氏眼睛一亮,“你还不去拜拜!”
  虽然小七性子有点犟,但现在谭氏对这个儿媳妇还算满意,至少在今日诸多百姓相送得到的心里满足感之后……美中不足之处就是,也一年多了,还没身子!
  作为现代女性,小七对女人就是传宗接代工具的想法深恶痛绝,听到这话,懒癌发作,靠在马车壁上,小嘴翘的能挂油瓶了。
  谭氏没好气的瞪了眼,但左看看,右看看,名义上自己是寡妇,黄氏也是寡妇,女儿还没出嫁……都不合适陪着去。
  这时候,一个路过的妇人粗着嗓子道:“放心放心,拜了观音,你家男人必定无恙,明日一早就能生龙活虎!”
  年轻妇人连声感激,“多谢六婶,要不是六婶,都不知道这观音菩萨还管这儿……”
  “那是,观世音菩萨手中净瓶一洒,普降甘霖,什么伤什么病说好就好!”
  后面一辆马车上坐不住跳下来的晴雯好奇的问了几句……这下子马车里,谭氏闭上了嘴巴,小七和小妹捂着嘴巴笑个不停。
  外面那粗嗓门的妇人还在那喋喋不休的说着呢。
  “徐大学士的孙女那就是观世音菩萨下凡!”
  “可不是送子观音,那是普度众生,只要妙手一施,就算一只脚进了鬼门关,都能给拉回来!”
  旁边几个路过的百姓插嘴道:“那是钱大人的夫人,在南京大报恩寺随高僧学医,几个月前在天台县救了……”
  “狗屁!”妇人双手叉腰大骂道:“你们懂个屁,会稽山老道都说了,就是观世音下凡,千手观音呢!”
  “就是,钱砍头是扫帚星转世,杀孽太重,上天才让观世音下凡点化!”
  两个月前,钱渊在临海县外以数千倭寇首级垒成京观拜祭阵亡将士,此举轰传东南,“钱砍头”这个绰号已经隐隐压过“扫帚星”了。
  马车里的钱小妹听得乐不可支,抱着小七苦苦忍笑,“难怪二哥非要娶二嫂……原来是上天注定,观世音点化扫帚星……”
  “呸呸呸!”谭氏小声道:“到了镇海可要和渊儿好好说说,杀孽太重可不好。”
  “反正有我点化嘛。”小七嘴都歪了,用力撸了把怀里的小二黑,角落里的小黑不满的喵了一声,跳上来将儿子拱下去,舒舒服服躺在小七怀里。
  小妹掀起另一侧的车帘看了眼,“二嫂,你香火鼎盛呢,以后要回西天世界,可记得把小姑子也带上噢。”
  “带谁也不带你!”小七捏了把小姑子的脸。
  马车里闹腾成一片,外面还在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口口声声都在说,钱砍头运气真不错。


第553章 飞来一城
  自天台县外不远处东溪码头上船,向西北方向航行,河流汇入曹娥江,再向北直抵上虞县。
  一路都是顺江而下,船速颇快,昨夜又备了干粮,一行人没有下船歇息,转入姚江往宁波方向而去。
  掀开窗帘,正在啃今夏最后一波西瓜的小七冲着不远处的支流努努嘴,“那就是通明江了。”
  “噢噢,这就是通明江啊。”钱小妹感慨的探头往外看,虽然年幼未历战阵,但家中多有护卫,女眷中也多有议论此事。
  两个多月前,两百甲士自通明江而下,两刻钟击溃千余攻城倭寇,保上虞县城不失,这是上虞大捷中,无论战功还是传奇性都仅次于戚继光的一战。
  但这以钱家护卫为核心的两百甲士当场战死五十七人,伤重不治者二十一人,至残者十六人。
  已然近秋,江面上劲风拂过,吹的站在窗边的钱小妹打了个寒颤,她似乎看到了六七艘船只正和自己擦肩而过,船上满载身披铁甲,身负两刀的甲士,心怀必死之心,逼人杀气弥漫江面。
  自嘉靖三十二年钱渊于松江华亭组建护卫队以来,这是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战,即使小七亲赴上虞,也难挽救那么多重伤员。
  但此战也是东南这些年最为亮眼的一战,两百甲士在众目睽睽之下,击溃五倍以上的倭寇,斩首数百,大挫敌军锐气。
  赶到的戚继光乘势进击,方能短时间击溃徐海,取得上虞大捷,一战定下浙江沿海大势。
  谭氏、黄氏、钱小妹都是女眷,要么是寡妇,要么是未出阁的小姐,平日都待在内院,但毕竟钱渊时常领军上阵,免不了多加打听。
  看到这条通明江,不禁回忆起两个多月前,日日心忧,夜夜难眠的日子。
  小七倒没这种情绪,毕竟是医生嘛……虽然食人家烟火,难免七情六欲,但毕竟前世见惯了生死。
  呃,她正在仔仔细细的啃着西瓜,啃得瓜皮上一点红瓤都没有才丢下。
  这时代没冰箱,又没冷库,反季节水果那想都不要想,什么水果都是吃当季的,这个西瓜啃完,想吃就要等明年了……小七叹了口气,还不知道明年在不在东南呢,记得前年夏天在京城,可是没西瓜吃的。
  当日一行人沿姚江抵达余姚,次日启程,经慈溪抵鄞县,转入甬江,顺流而下,午后就到了镇海。
  “少奶奶,小心脚下。”袭人扶着小七,手上微微用力,低语道:“小姐啊,这么多人呢,别失了礼,回头少爷……”
  “他管我走路是跑是跳?”小七牢骚了句,但还是放缓了步子,指着前面两三里外密密麻麻的人群,“那是什么?”
  “那是码头。”可卿赶过来说:“刚才问过彭护卫了,现在码头只能停靠商船,客船只能在这儿下客,喏,后面也有艘,也是在这儿停靠的。”
  满头大汗的彭峰声嘶力竭的吼着,让早就等着的护卫带着下人将家具、箱子装上马车送进镇海县。
  “都仔细点,磕了碰了回头少爷不说,王头儿罚你们月钱,别指望我帮着说话!”
  “哎呦,现在抖起来了!”贺七指着彭峰,“还是老子手把手教你用刀的,王头儿罚月钱,老子就从你兜里掏!”
  周围响起一阵哄笑声,彭峰哭笑不得的说了几句软话,虽然现在护卫队王义为首,梁生其次,再次就是彭峰……周济回归才两个月又被钱渊打发去跟着谭维了。
  但贺七资历深,是华亭老人,去年桐乡大捷中左手被削去四指,退出护卫队,今年初在义乌做教习,算是彭峰的半个师傅。
  满载货物的马车、牛车沿着路缓缓向城内驶去,另有两辆马车停在码头外以供谭氏等女眷乘坐,好一会儿后才安排妥当。
  贺七瞄了眼前后跑个不停的彭峰,心想这厮刚入护卫队时,众人都说是走后门进来的,毕竟是彭溪镇人,没想到一年还没到,就能脱颖而出。
  这家伙武艺马马虎虎,但指挥上还有些能耐,可能和读过书有关,贺七在心里琢磨,自家那个小子也该送去读书了,上次少爷在家还说要开个私塾呢。
  这时候,不远处走来的一拨人引起了贺七的注意力,应该就是刚才一起停靠那艘船,个个身强体壮,不停转头四顾,视线在刚刚离去的钱家运货马车上打了个转。
  贺七双手笼起,驼着背原地转了个圈子,眼角余光一扫,立时心里一惊,好几个人腰间鼓鼓,或背着用布裹起的长条状物,显然是身怀利刃。
  “听说前段时间已经有船队回来了。”一个个头稍矮,但极为粗壮的汉子低声说:“光是这么一趟,赚翻了!”
  “是啊,这条甬江也该改改名字,叫银江才对!”
  一个瘦高个的汉子扯着嗓子道:“喏,看看那车队,不知道装了多少好东西!”
  一行人没有进镇海县,径直沿着江岸往侯涛山方向走去,却不知屁股后面跟上了尾巴。
  前面的码头上人头涌动,大大小小的船只有序的停靠在岸边。
  有乌蓬小船在江面上来回穿梭,船上有人不时举起旗帜高声指挥,载货的船只缓缓向码头方向靠拢,空船从另一个方向驶离。
  码头往内的虽然热闹,呵斥声,叫嚷声,还有牛马嘶鸣声不绝于耳,但井然有序。
  马鞭在空中挥舞,炸出个声花,满载货物的马车缓缓向着侯涛山方向驶去。
  路边的瘦高个瞄了眼马车,低声道:“都是瓷器。”
  “也不怕磕着碰着了。”粗壮汉子撇嘴骂道:“全都碎成渣才好!”
  “也不看看路面!”一直没说话的中年汉子哼了声,“全用如此碎石铺路,不知道耗了多少人工,不说平整,下雨都不会翻浆。”
  “真是大手笔。”瘦高个啧啧了两声,胳膊肘撞了撞一旁的年轻人,“小样,你不是镇海县人嘛,以前这儿没这么热闹吧?”
  那小杨看上去不到二十,还没蓄须,迷茫的左顾右盼,突然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排建筑物,“那是什么……”
  “原本那是歇脚的。”一旁的路人热心指点道:“后来大伙儿都懒得去镇海县了,下了船就在那儿看货,方便的紧,县衙放消息出来,说还要建好几排呢。”
  另有路人不屑道:“那是钱砍头折腾出来的,现在是不收银子……以后就难说了!”
  “就是,听说慈溪赵家,鄞县张家,都要把铺子设在那!”
  “不收银子?怎么可能!”
  “钱砍头石头都要榨出油来,库房存放都要收银子,铺子怎么可能不收?!”
  “哎,总是好事……再说了,修码头不要银子?”
  “就是,这条路不要银子?”
  “还有山顶那……还没完工呢!”
  路人越说越来劲,中年人笑着往外走,瞄了眼隐隐可见的山顶,“那就是威远城了?”
  小杨跟在后面,看着山脚处整整齐齐的屋子,都已经分出三条街了,再看看通畅的石子路,热闹的码头,甬江上往来不息的船队,不禁大发感慨。
  “不过一年未归乡梓,不意飞来一城!”
  一直跟在后面的彭峰急了,“一定是倭寇……前些日子来闹过两次!”
  “倭寇来这儿闹什么?”贺七诧异道。
  “客商云集,库房那么多货呢,倭寇这不想着来抢一把嘛。”彭峰从兜里掏出哨子就要吹,附近执勤的都是戚继美麾下。
  “别吹,再看看!”贺七一把抢过哨子,笑道:“放心,不是倭寇,旧相识。”
  “旧相识?”
  “嗯。”


第554章 越旺越好
  侯涛山顶,听到手下来报信,梁生大喜过望,强行让戚继美留下,立即叫了两个小队跟着下山。
  “上次就吃独食,这次也轮到我们了!”
  梁生嘴里嘀嘀咕咕,半个月前,有倭寇趁夜摸上码头想抢一把……但毛都没抢到,码头上只是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