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六月份的天,即使是北方的京城也酷热难当,明朝的皇帝可没有后世那些辫子皇帝还能去避暑山庄。
  大一统朝代的皇帝,大都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皇宫中度过,离开京城去逛逛的非常少,嘉靖帝自从正德十五年入京后,只在前十年离京返乡,之后就一直在京城,只是从皇宫搬到了西苑。
  万寿宫后殿空旷的很,但前后不通风,即使太监们搬来冰块,也难解暑意,虽然身边黄锦不停摇扇,嘉靖帝也心中烦躁,端起桌上的汤碗一饮而尽。
  “论撰写青词,还是得严东楼、徐文长啊……”嘉靖帝看着桌案上的青词叹了口气。
  严世蕃为父亲严嵩代笔青词十多年前就遍传京城,嘉靖帝怎么可能不知道。
  虽先后招李春芳、郭朴、袁炜等翰林入西苑,但嘉靖帝还是最喜严世蕃撰写的青词,去年董份献上的那份青词其实也是严世蕃代笔的。
  不过自从徐渭入西苑之后,别说李春芳、袁炜等人了,就是严世蕃在这方面也渐渐失势。
  以至于严世蕃不得不写了封信给东南的钱渊,最终达成协议,压制李春芳、袁炜等人不论,但徐渭要留出部分份额给严世蕃。
  对臣子们玩的这些小猫腻,嘉靖帝也不在乎,转头问道:“文长今日入直?”
  “是,已派人传唤。”黄锦谨慎的没有多说一句话。
  昨日朝中有科道言官上书弹劾招抚汪直一事,如今朝中严党、徐党对此事都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评论……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东南亦成了分宜、华亭相争的战场。
  胡宗宪攀附严党得势,钱渊是徐阶的长孙女婿,两人为东南抗倭巨头,合作无间,以至于取得上虞大捷。
  所以在严嵩、徐阶都没有表态之前,虽然东南欲招抚汪直的消息已传入京中,但少有人议论此事。
  而这位冒冒失失的都察院御史……将浙直总督、浙江巡抚、浙江巡按三位全都告了,虽然奏折中基本上全是揣测,但已经在朝中引得暗流汹涌。
  嘉靖帝是无所谓这些的,做好做坏都是胡宗宪、钱渊的事,做好了他不吝封赏,做坏了……虽然很欣赏钱渊,但也不得不丢出去。
  但嘉靖帝关心的是,如果能顺利的招抚汪直,浙江、苏松何时能输送财赋入中枢……户部尚书方钝昨日觐见,直言已经发不出京官俸禄了。
  而这些信息,从兵部的军报中是看不出的,从锦衣卫的密报中也很难看出,但嘉靖帝相信,能够从钱渊的密信中端详一二。
  等了好一会儿,小太监才引徐渭进殿。
  “拜见陛下。”徐渭脸上赤红一片,显然被午后的烈日晒的不轻。
  “起来吧。”嘉靖帝指指对面的圆凳,“黄伴。”
  黄锦端了个汤碗过去,“文长这是去哪儿了,先歇歇。”
  “冰沙啊。”徐渭笑道:“这是绿豆冰沙,酒楼里供不应求。”
  “银子也大把大把的赚!”嘉靖帝都有点眼红,熬制的绿豆汤在深井中冰镇一个时辰,再加入磨成小颗粒的冰屑,一口进去,暑意全消。
  这种好东西一经推出,自然是供不应求,据说连续三次涨价,但还是不够卖。
  “去年展才挖了深窖藏冰?黄锦好奇问。
  “当然没有。”徐渭两三口喝完,“展才有制冰秘法,前年寒冬腊月就提过。”
  这话要是让钱渊知道,得惭愧死,让小七知道,得笑死……钱渊前年倒是提了句硝制冰法,但他到现在都没折腾出来,人家徐渭倒是钻研出来了。
  嘉靖帝看了眼一旁的小太监,“这是从哪儿来?”
  小太监头也不敢抬,“直庐。”
  嘉靖帝眉头一皱,入直西苑撰写青词的诸位翰林中,只有徐渭会去内阁办公场所直庐,这是得到嘉靖帝默许的,因为在东南战局上,钱渊的密信和徐渭的解释在嘉靖帝心中颇具分量。
  “展才有信来?”嘉靖帝立即问了这句,徐渭不会莫名其妙跑去直庐,而兵部并无军报,只可能是钱渊密信送来消息。
  “是,昨日护卫送信入京。”徐渭露出个苦涩的笑容,“臣这是去帮人跑官呢。”
  “跑官?”嘉靖帝眉头皱的更紧了,不屑道:“展才是想回京了?”
  “这般没长性,能干什么大事!”
  “东南尚未平定,回来做什么?”
  “原本朕还想赏他个侍读学士,真是不堪造就!”
  其实嘉靖帝是希望钱渊在东南折腾的,至少这个臣子的折腾是让局势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至少,在招抚汪直还是开战这个选项上,嘉靖帝其实是赞同钱渊的选择,招抚汪直。
  只不过,嘉靖帝不会公然承认……万一以后汪直叛乱,这个黑锅难道让嘉靖帝来背?
  当然是钱渊来背。
  等嘉靖帝一连串的话骂完,徐渭才摸摸脸颊,眨眨眼轻声道:“是替展才跑官,不过不是他自己。”
  嘉靖帝两眼一瞪,你不知道一次性把话说完?不知道抢在前面说清楚?现在尴尬了不是!
  这时候黄锦只能挺身而出,“展才这是替谁跑官呢?”
  “台州同知唐荆川,绍兴府镇海县令宋继祖。”徐渭看了眼嘉靖帝的脸色,小声说:“展才信中明言,招抚一事已定,接下来是……”
  “开海禁通商。”嘉靖帝哼了声,“这厮就是念念不忘开海禁通商,此事哪有那般容易!”
  “展才也是为国财着想。”徐渭顿了顿,补充道:“当然了,也不是没有私心的。”
  “还有私心?”黄锦好奇问。
  徐渭两手一摊,“辣椒就是海商带到杭州一带,展才无意购下,这才……”
  “就是个吃货!”嘉靖帝骂道。
  “人生大事啊。”徐渭笑嘻嘻道:“展才还吹嘘,海外有一种作物,耐旱易活,可代五谷,比稻谷亩产多出数倍。”
  嘉靖帝大笑道:“不知所谓……你告诉他,如真有此事,朕赏他个爵位!”
  “要真有此事,能活万民,回信中臣明言,徐文长给他磕头都肯。”徐渭显然也不信此事。
  黄锦看看嘉靖帝的神色,才出口问道:“文长,展才跑官所为何事?”
  “黄伴,还没听出来吗?”嘉靖帝斜斜靠在榻侧,“自然是为了开海禁通商。”
  “不敢说开海禁,只是通商,即使是通商,也是能做不能说。”徐渭苦笑着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将折叠起的地图铺在金砖上。
  “展才选在宁波府镇海县侯涛山。”徐渭熟练的接过黄锦递来的如意,虚虚指在地图上,“此地扼甬江之咽喉,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此兵家的必争之地。”
  嘉靖帝微微皱眉,“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展才选在侯涛山顶建城,以精兵驻守。”徐渭解释道:“此城与镇海县互为依仗,倭寇来袭,难以破解,在此庇护之下,通商方能无碍。”
  嘉靖帝在心里盘算了下,才微微点头,“他倒是想的周到。”
  “行此事如若踏索虚行,哪里能不谨慎万分。”徐渭低声道:“展才信中提到,如若无碍,这两日就有船队出海。”
  嘉靖帝没吭声,黄锦突然插口问道:“缴纳税银了?”
  “噗嗤。”嘉靖帝没忍住笑出来了,“看看,第一个麻烦来了,黄伴要来抢银子了。”
  “还不是为了皇爷着想……”
  “缴纳税银……现在也没个名义啊。”徐渭笑道:“再说了,这也不是展才第一个麻烦。”
  “噢?”
  “第一个麻烦是,侯涛山要建城,还要建码头、库房,平整道路……展才一个巡按御史,哪里有银子?”
  “那……”
  “用展才信里的话说,这叫空手套白狼。”
  徐渭略略解释了下,对着无奈的黄锦说:“黄公公,税银怕是一时半会儿没戏,不过多少有点……绍兴知府代为收缴。”
  黄锦还没想那么多,嘉靖帝已然冷笑道:“那展才跑官的那两人……谁升绍兴知府?”
  绍兴知府代收,这是一个信号,代表着文官系统有意取代内宦,正式接手海贸关税。


第546章 后手
  天下名士多了,东南更是名士扎堆,但如唐顺之这种牛逼的名士还是很少的,即使是久居西苑的嘉靖帝也听过其名。
  论科考,唐顺之虽是二甲进士,却是会试头名,时文为天下士子所赞,而且还是第一个有御批的二甲考生,嘉靖帝当年御批“条论精详殆尽”。
  论文,唐顺之师法唐宋,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就是他提出的,“嘉靖八子”早就名扬天下。
  论武,唐顺之早年就在兵部任职,后起复在台州和谭纶并肩抗倭,多有战功。
  这是个六艺皆精的牛人,后人赞其“顺之于学无所不窥。自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极原委。”
  本就是个传奇人物,经过专心研究说书技艺的徐渭之口,嘉靖帝和黄锦都听得津津有味。
  “当日在崇德县,倭寇偷城,展才亦不能阻,恰逢荆川公在侧,一杆长枪神出鬼没,刺翻了十余个倭寇……”
  “荆川公还擅算学,打得一手好算盘,户部诸多主事吏员无人可及……收取税银,正需一个擅算学的上官,展才这才想举荐荆川公转宁波知府。”
  “而荆川公两袖清风……”
  “好了,好了。”嘉靖帝挥挥袖袍,“吏部不许,你就去直庐找严东楼了?”
  “呃……”徐渭烦恼的摸摸脑袋,“其实是胡汝贞举荐……”
  “嘿,展才真是个滑不留手的,让胡汝贞去顶锅!”嘉靖帝笑骂道:“但惟中是条老狐狸,严东楼也是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谁能瞒得过谁啊?!”
  看徐渭一脸茫然,嘉靖帝噗嗤笑道:“文长啊文长,虽聪明绝顶,但鬼心眼可没你那生死之交多……黄伴,说说吧。”
  黄锦嘴角抽搐了下,“嘉靖十八年,唐荆川上《东宫朝贺疏》请求朝见……”
  当年唐顺之就是为此事触怒嘉靖帝,被一撸到底赶回老家去教学的。
  徐渭两眼无神,嘴巴微微张开,做无限惊恐状,“陛下……”
  “此事准了,黄伴待会儿去趟直庐吩咐一声。”
  嘉靖帝突如其来的转弯,让徐渭猛烈的咳嗽起来,咳的脸色发青,撕心裂肺……
  当年的东宫太子是庄敬太子朱载壡,嘉靖二十八年病逝,那一年嘉靖帝四十二岁,身强力壮,才开始修道炼丹,而如今已经年过五十,渐感身体不支。
  如今的嘉靖帝对唐顺之并没有什么恶感,严嵩、严世蕃对唐顺之升任宁波知府,也不过是怕引起嘉靖帝的不满而已。
  徐渭在心里盘算,唐顺之升任宁波知府,那接下来的两个人就好安排了。
  钱渊在信中提到另两个人,一个是镇海县令宋继祖,另一个是上虞县令孙丕扬,前者升宁波同知,后者调镇海知县。
  宋继祖长于筹算,有实干之才,又心细如发,是辅佐唐顺之的好帮手。
  孙丕扬于军略一道颇有见解,行事干脆利索,秉性刚强,镇海县这几年定然不会太安静,此人镇守正合适。
  “孙丕扬?”嘉靖帝有点印象。
  “上虞大捷之后,浙东参将刘显无力阻徐海北窜,孙丕扬大骂……被胡汝贞训斥驱逐。”徐渭赞道:“展才信中两次提起此人,言去年有眼无珠,不意同年有如此人杰。”
  “展才眼高于顶,没想到也有服气的时候?”嘉靖帝笑道:“呃,又是同年,想必随园要再添新人了。”
  这句话徐渭真不知道怎么答……在此之前,朝中还没出现过这种以京中宅院为名号的政治团体。
  黄锦看徐渭一脸的呐呐,适时插口道:“文长,如若汪直来降,东南倭乱大抵平定?”
  徐渭犹豫着要不要说出口,这方面他和钱渊有着一致的判断,但显然,这不是嘉靖帝希望听到的答复。
  “说吧,展才可不是只喜鹊,算是半只乌鸦。”嘉靖帝面无表情道:“去年信中提到,东南编练新军,只怕不能一战功成……结果嘉兴、湖州糜烂不堪……”
  徐渭舔了舔嘴唇,轻声道:“招抚一事已定,汪直献上徐海首级,后胡汝贞、展才亲登沥港,汪直亲至镇海侯涛山,只要通商一事顺畅无阻,再无大股倭寇烧杀劫掠之举。
  浙江总兵俞大猷、副总兵戚继光,再有吴百朋、卢镗、谭纶、孙丕扬、戚继美等文武官员轮番出战,半年之后,浙江、苏松倭患将息。”
  嘉靖帝脸上没什么表情,他知道徐渭话还没说完。
  果然,接下来徐渭苦笑道:“如今浙江、苏松两地兵强马壮,又有汪直来降……倭寇有可能会北上南下。”
  “北上南下?”
  “江北的通州乃至山东,浙江以南的福建乃至广东。”徐渭摊手道:“倭寇之间亦是以地盘划分势力,福建、广东的海商、海盗未必会歇手。”
  其实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