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公爷谬赞了。”钱渊神色淡淡,挥手让侍从退下,拿起茶盏先喝了几口,才说:“年许未至南京,园林尚未完工?”
  徐鹏举愣了下,笑呵呵道:“实在是囊中羞涩啊。”
  “囊中羞涩?”钱渊看了眼唯一被徐鹏举带进来的徐邦宁,挑眉道:“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国公爷上疏,倭寇连年扰乱,兵船不足用,请改沙船,并增造两百艘。”
  看了眼脸色渐渐淡下来的徐鹏举,钱渊轻笑一声,“如今东南沿海官军兵船,唯有台州、松江兵船各数十艘,那两百艘沙船呢?”
  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有名的是福船,但实际上沙船的数量才是最多的,这种船只多桅多帆,吃水浅,阻力小,能在海上快速航行,载重也不算太小,一般在四千石到六千石,约莫后世的五百吨到八百吨。
  因为郑和下西洋的船只大部分都是在南京打制的,所以此地一向是朝廷打造兵船的主要基地,徐鹏举上疏改沙船,增造两百艘……名义上是为了剿倭,但暗地里另有目的。
  徐鹏举眼珠子转了转,迟疑的低声问:“展才,可是陛下……”
  “和陛下无关。”钱渊干脆利索的说:“欲开海禁通商,国公爷助我一臂之力。”
  “老弟这是在开玩笑了。”徐鹏举老神在在的靠在椅背上,“禁海乃是祖制,你要老哥拿魏国公这块牌子陪着你冲锋陷阵?”
  钱渊冷笑一声,起身道:“南京应有沙船四百艘,但实际只有百余艘,还都在操江提督麾下,调拨至松江、嘉兴、杭州百余艘,剩下还有百艘……国公爷想必也不会蠢到全将银子吞进肚子了。”
  “倒是有件事很奇怪,操江提督高渐卿曾经提过,麾下那百余艘沙船都是嘉靖三十二年到嘉靖三十三年拨付的,但之前南京还有两百艘沙船,哪儿去了?”
  “国公爷,开海禁通商是何等大事,你觉得我钱某人会随随便便上门求助?”
  徐鹏举的脸唰一下变得惨白惨白,咽了口唾沫将徐邦宁赶出去,起身走到钱渊身边,“老弟这话……倒是不太听得懂。”
  “嘉靖三十一年,沥港尚未被毁,海贸旺盛。”钱渊有点不耐烦了,直接点题道:“宁波、台州、绍兴突然有几家海商不知从哪儿弄来沙船出海,赚的盆满钵满,当然了,沥港之战后,这些沙船大都不见踪影。”
  看了眼松了口气的徐鹏举,钱渊哼了声,“不过如若国公爷信得过,钱某人可以找回来……说不定那些船主还是宁波、台州的那些海商呢。”
  对比起其他人,钱渊获知消息的渠道太多了,他能遍览旧日公文,能从谭维、父兄那打探,自身还是个穿越者,对信息的归纳总结能力也超越了这个时代。
  其实事情很简单,徐鹏举上疏朝廷增设两百沙船,那时候还处于汪直和浙江沿海官员的蜜月期内,他从南京原有的沙船中调拨了一部分去做海贸,然后再用朝廷拨付的银两打制新的沙船拨付给操江提督。
  但是很快,一声霹雳,时任浙江巡抚的王民应掀起大战,沥港被毁,大量海商沦为倭寇,那些沙船也大都落入倭寇手中,如果这件事被捅出去……魏国公这个爵位未必会怎么着,但徐鹏举本人必定要倒大霉。
  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徐鹏举既贪且蠢……钱渊早在今年七八月份就有所怀疑,入京后又详加打探,有了把握才会在年关将近的时候,特地绕路来了趟南京。
  “老弟……”徐鹏举一屁股坐下,双目无神道:“老哥哥我也是没办法啊……”
  上一代魏国公徐俌是徐鹏举的爷爷,长子就是徐鹏举的父亲徐璧奎,但幼子徐天赐最得徐俌的宠爱……看看这名字就知道了。
  徐天赐掌管魏国公府庶务数十年,将大量财物、房屋、田地都抢了去……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从祖宗徐达时就传下的太傅园。
  这太傅园占地约270亩,其中水面约70亩,是南京规模最大的私人园林……后世也是南京著名的景点之一,不过换了个名字,叫白鹭洲公园。
  其实刚刚袭爵时期徐鹏举过的挺难的,直到嘉靖十五年,徐天赐为了将太傅园彻底抢走,将堂侄徐鹏举拉进了海贸生意。
  从那之后,尝到了甜头的徐鹏举的身家开始急速攀升,刚开始还真是送货而已,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魏国公府的田地、庄园非普通豪族能比,产出极多。
  嘉靖三十年前后,徐鹏举开始不满于只做走私这条线的上游,而实际参与到走私中……直到倭寇开始祸及大半个东南,到现在外面的园子也没修完,就是因为海贸断绝,银子不够使了。
  “两件事。”钱渊竖起食指,“第一,南京这边船厂打造沙船,立即拨付台州、宁波,国公爷不会告诉钱某人没银子吧?”
  徐鹏举咬着牙狠狠点头,他倒是想不答应,但去年倭寇险些侵扰南京,嘉靖帝看他非常不顺眼,而钱渊是嘉靖帝宠臣,又和裕王交好。
  “第二,开海禁通商,助我一臂之力。”钱渊竖起中指。
  “绝不可能。”徐鹏举阴着脸立即摇头,他虽然蠢,但也知道身为勋臣绝不能搅进这种事。
  “国公爷也应该知道,朝中财用大乏,户部仓库的老鼠都要出去讨饭,而东南抗倭需要大批银两,胡汝贞截留两淮盐税半数弥补军费之用,但绝不能持久,否则不说满朝皆言杀,就是陛下也不会点头。”
  钱渊细细道:“所以如今只有两法,一是继续加派提编,南直隶半数府洲、浙江、湖广大半、江西都已经行提编法,有的府洲都已经提编到嘉靖四十年,此法有利有弊。”
  “其二,开海禁通商,以关税弥补军费不足。”
  钱渊看了眼默不作声的徐鹏举,“国公爷可以放心,钱某绝不是为要挟而来。”
  徐鹏举心里大骂,不要挟我……进了门第一件事就是翻那些陈年旧账!


第423章 猜错了
  徐鹏举是个草包,这是确凿无疑的,贪财以至于将守备南京的沙船拿去走私,胆怯到数十倭寇侵袭南京不敢迎敌,那自然也不会贸贸然答应钱渊的要求,即使钱渊抓住了他的小辫子。
  不过,钱渊既然敢来,自然是准备完全。
  “十月初,户部尚书砺庵公面圣,提议开海禁通商,国公爷可知晓?”
  “知道,真难为这老头了。”徐鹏举嘿了声,“据说他放出话,要么开海禁通商,要么允他致仕。”
  方钝嘉靖二十八年陆续历任南京户部左右侍郎,徐鹏举对其并不陌生。
  “陛下训斥砺庵公不知礼,但并未明言训斥其提议开海禁通商。”
  看了眼若有所思的徐鹏举,钱渊继续道:“去岁入京面圣,钱某不止一次在陛下面前提议开海禁通商,即使半个月前面圣亦如此,但陛下钦点钱某巡按浙江。”
  “只要不运粮出海,余者无虑。”钱渊轻声道:“绸缎,布匹,瓷器,茶叶……记得魏国公府还有好几座茶山?”
  “这么多产出,不卖给海商……还有谁能收那么多?”
  “而这些货物都是东南产出,水路皆便捷。”
  钱渊抬手阻止徐鹏举开口,继续说:“袭爵国公,自然要小心谨慎,钱某不会让国公爷冲锋陷阵……只需要魏国公府出货。”
  徐鹏举眼睛一亮,这倒是个主意,能赚银子却不用担责任……铁匠铺里还卖剪刀呢,别人买了去杀了人还能怪铁匠?
  一说到银子,徐鹏举的智商立即往下跌……不过钱渊也没骗他,一来魏国公府有着充足的货物,二来很多勋臣、世家都是要看魏国公府的眼色的。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徐鹏举是有能力,也有资格直接插手南京船厂的。
  “老弟放心,船厂那边的主事还是我魏国公府门下出身!”徐鹏举拍着胸脯保证道:“台州、绍兴,半年之后,至少可以拨去四十艘沙船!”
  钱渊点点头,在心里盘算了下,还是有点不放心,低声道:“此事高新郑是知情的。”
  “真的?!”徐鹏举大喜,“老弟,这可不能开玩笑!”
  “全天下都缺银子,户部缺银子,胡汝贞缺银子,陛下缺银子……”钱渊加重语气道:“高新郑也缺银子啊。”
  这里的高新郑自然指的是裕王,徐鹏举的嘴都笑的咧开了,心里打定主意晚上就把船厂那厮叫来合计合计。
  钱渊和徐鹏举对视一眼,各自移开视线,心里都有数。
  本朝至今,皇帝在位就没超过四十年的,如嘉靖帝一样年少登基的倒是有,明武宗十五登基,在位十六年崩,明宣宗二十六登基,更惨,在位十年崩。
  当然最惨的是朱允炆,二十一岁登基,四年后就挂了。
  虽然嘉靖帝十四岁登基,但已经在位三十五年了,而且十多年修道炼丹……自古就没有长寿的求仙问道的君王。
  同样是点头允许开海禁通商,在徐鹏举心目中,嘉靖帝是没有裕王的分量重的。
  事情谈妥了,钱渊和徐鹏举都各有所得,前者其实目前最主要的需求不是开海禁通商,而是目前沿海府洲急缺的兵船,而后者在断绝海贸三年多之后又看到了前方的银子,而且这次还不用冒什么风险,也不用出什么成本……徐鹏举可不会用口袋里的银子去修沙船的。
  不过徐鹏举还有一点疑问,开海禁通商首要的一点其实不在于朝廷,而在于倭寇。
  “放心,一年之内,扫平徐海。”钱渊傲然道:“之后组建船队出海,若有损失,都算在我钱某人身上。”
  拒绝了徐鹏举的留宴,钱渊立即出门,借了几十匹马赶往码头,魏国公府在南京势力庞大,徐邦宁出面调拨了一只官船,一行人启程赶往浙江,眼看着没几天就要过年了。
  从镇江转入南北运河,一路南下过常州、苏州,在嘉兴府桐乡县顿足一日,接上养伤的十几个护卫,再启程南下抵达杭州。
  巡按这个职务是很特殊的,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朝廷掺的沙子,但钱渊在浙江,特别是在杭州,拥有不低于胡宗宪的名望,短短一日,虽然钱渊没有下船,但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夫山先生。”钱渊施了一礼,虽然几个月前第一次见面闹得很不愉快,但何心隐甘冒奇险潜行崇德报信,之后桐乡县外一战,身先士卒,两人早已化敌为友。
  “展才。”何心隐眼神有些躲闪,“急着回台州?”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古怪,马上过年了,就连倭寇也要过年,钱渊家人在台州,怎么可能不回去?
  不过钱渊如今巡按浙江,说起来军务在身,也是有理由不回去的。
  “怎么?”钱渊笑道:“难不成汝贞兄还在杭州城为钱某人准备好了衙门?”
  巡按一般是流动的,很少固定在一个地方,一般来说是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的。
  同时来拜访的吴百朋轻声道:“浙江总兵俞大猷驻守嘉兴,浙江副总兵戚继光调宁波……总督府刚刚发出调令,卢斌率兵移驻台州。”
  “卢斌?”钱渊有些意外。
  “虽卢子鸣兵败下狱,但卢斌长水镇、桐乡两战皆有功,总督大人为其请功,兵部公文前日方至,卢斌升任宁绍台参将。”吴百朋想了想补充道:“侯继高调浙江都司佥事,任游击将军,为卢斌副手。”
  这话一出,何心隐神色更是尴尬,倒不是说胡汝贞之前许诺让卢斌、侯继高驻守嘉兴,如今却反悔……兵力调配本就不是说说就算的,俞大猷转浙江总兵官驻守嘉兴是理所应当。
  关键是胡汝贞如此调配兵力,这是在暗示,你钱展才就留在台州,别捣乱,看看,给你配了老搭档卢斌、侯继高呢。
  何心隐是如此想的,所以神色尴尬,吴百朋也是如此想的,所以此行是想劝钱渊以大局为重,勿要和总督府起隙。
  但钱渊并不这么想,他笑着问:“夫山先生,之前在崇德县内,晚辈大骂……阮应荐无能,胡汝贞无量,他知晓了?”
  没等何心隐开口,钱渊摇摇头,“无所谓,在他胡汝贞面前,也是这几句话,在陛下面前,也是这几句话。”
  吴百朋还好,但听了这话,何心隐脸色变了,他是知道钱渊和胡汝贞一个多月在桐乡县隐秘交易的。
  这句话什么意思?
  是说你钱渊在背后给胡宗宪穿小鞋,说小话?
  看了眼何心隐,钱渊随口道:“原话转于汝贞兄就是,告诉他,我在台州等他。”
  这次何心隐和吴百朋真的猜错了,从体制来说,东南抗倭文武官员中只有钱渊这个浙江巡按不是他胡宗宪的下属。
  奉天巡按,什么都能插一手,什么地方都能去,风闻奏事,他胡宗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把钱渊摁在台州?
  更何况钱渊简在帝心,和严党关系又不错,还与裕王交好,胡宗宪虽然量窄,却不是个蠢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