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脸谱下的大明-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倭寇掳走,救回来还要审讯。”钱铮突然开口道:“这两年被倭寇掳走的百姓成千上万,难道日后都要一一审讯?”
  徐渭忍不住冷嘲热讽道:“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如钱家子助倭寇,那就是罪过。”赵贞吉冷冷道:“就算之前立功又如何,功不抵罪,倭寇横行数千里,杀戮百姓,焚毁村落……”
  “呸!”徐渭乖张的脾气上来了,不管不顾的狂喷道:“姓赵的,一个小小南京户部主事,还真当自己是个官了!”
  “徐文长!”
  “不就是和徐华亭穿一条裤子吗?”徐渭指着赵贞吉大骂,“真当天下人是傻子了!”
  “小小六品官,又从无领兵履历,怎么就这么多没有自知之明的蠢材!”
  “个个眼热跑来抢功,也不怕丢尽朝廷颜面!”
  董邦政忍不住往后退了一步,徐文长这张嘴……呃,真不比钱展才逊色,难怪能那般投契。
  赵贞吉的脸黑如锅底,又透着丝丝红色,徐渭这番话涵义颇深,他自然是听得懂的。
  赵贞吉的确是和徐阶穿一条裤子,但这次来太平府还真不是来抢功的,南京那帮大佬个个胆怯,将城中名望最高的赵贞吉丢出来,而他又勇于任事。
  不过赵贞吉对钱渊的确没什么好感,这要追溯到去年崇德一战了,当时钱渊以纵兵洗城要挟大户出银出粮,后来一状告到南京,赵贞吉对钱渊颇为鄙夷。
  强行忍着怒气,赵贞吉偏头懒得搭理徐渭,“倭寇当前,议事为重,将闲杂人等赶出去。”
  大堂内沉默了片刻。
  赵贞吉诧异的回头看去,曹邦辅双眼似开似闭,似乎什么都没听见;王崇古低着头看着地面,董邦政抬头看着天花板。
  赵贞吉和徐阶的关系太紧密了,曹邦辅前几个月被赵文华找过麻烦,自然不敢距离赵贞吉太近,真怕回头赵文华拿自己开刀。
  而且曹邦辅是得聂豹举荐升任应天巡抚的,他知道众人口中的钱展才和聂豹关系极为密切。
  而王崇古从常州兵备道副使转任权重的苏松兵备道,是胡宗宪推荐的,而且他和钱渊的老师陆树声是同年,关系非常好。
  董邦政就更不用说了,和钱渊是旧交,而且他这次赴南京,手下还有两百田洲狼兵呢。
  赵贞吉看着装傻的三人,又转头看了眼冷笑着的徐渭,一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候,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人狂奔而来,推开阻拦的下人冲入大堂。
  “杨头!”
  “怎么说?”
  来人伏在杨文耳边,“打探清楚了,王哥带人盯着。”
  杨文忍不住摸摸腰间的刀鞘,转头道:“走!”
  赵贞吉愣愣的看着,看着钱铮、徐渭、杨文、张三、钟南都迅速走出门,就连曹邦辅、董邦政也跟着出门,迟疑了会儿后,王崇古也跟了出去。
  刚才还喧闹的大堂内冷冷清清。


第196章 准备
  数十倭寇横行数千里,杀戮数千人,早已有了可止小儿夜啼的凶名,在马厂镇又一战击垮千余官兵,太平府上下皆战战兢兢,附近的村落更是一扫而空,全都跑光了。
  光着上身的李福嘀嘀咕咕的往厨房里探头,“太凶了还真不一定都是好事……辛苦兄弟了。”
  “现在才知道啊。”钱渊翻了个白眼,“不过也习惯了,就是烧饼、烙饼、面条之类的我不会做。”
  这一路上,钱渊担任的就是医务兵、炊事兵,到后期基本上就是后勤主任了。
  在这座不过数十民居的小村落里找到了不少食材,但可惜人都跑光了,钱渊只能亲身上阵。
  舀了一勺水高高的浇进锅里,钱渊吼了声,“王哥,抽两根,小火就行。”
  “好嘞!”坐在灶台后的王姓向导应了声,抽抽鼻子笑道:“还真有一手好厨艺,谭兄弟……”
  “哎哎哎,王哥叫我小谭就是,叫谭兄弟……”钱渊苦着脸说:“总觉得我应该姓王。”
  “哈哈哈……”王姓向导大笑,笑声突然戛然而止,厉喝道:“姓李的,要点脸!”
  抓了根鸡腿的李福赶紧一掀门帘出去了,惹得王姓向导大骂,钱渊窃窃偷笑。
  ……
  距离村子六七里处的小山丘上,杨文谨慎的低下身摸过去,一直拿着望远镜的王义警觉的回头看了眼,这才矮着身一同下去。
  “一直吊着,大约四十多人,看到少爷在搬运柴火,好像做了厨子……”王义一口气将情况说完,才接过张三递来的水囊大口灌着。
  “这天太热了,一丝儿风都没有!”杨文擦了把滚滚而下的汗珠,“曹邦辅、王崇古已经带援军赶到,对了,董邦政也到了,还带了两百田洲兵。”
  “现在人呢?”
  “和二老爷、徐渭都在二十里外。”
  王义琢磨了会儿,低声说:“望远镜到了夜间就没用……很难确定少爷的具体位置。”
  “不能再等了!”杨文咬牙切齿将之前发生的一幕低声说了一遍,“打了败战就想让少爷背黑锅……”
  “我在边关见得多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王义脸色发黑哼了声,虽然有所区别,但他又想起了当年天下皆道其冤的曾铣。
  “那就今晚动手,希望少爷能找个隐秘地方躲着点。”王义皱眉左顾右盼,“护卫还有多少没受伤的?”
  “四十多人吧。”
  “我这边再抽调六十人,凑个整数。”钟南握着苗刀主动说:“放心,都是刚从嘉兴府赶过来的,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
  “那好,就百人,宁缺毋滥。”王义转头叮嘱杨文,“等夜深人静之时再动手,你回去一趟,让他们挑一批人过来,人不用多,但一定要精锐,一旦杀进去就迅速补上。”
  ……
  钱渊还在厨房里挥舞锅铲,时不时和烧火的王姓向导聊几句,心里在一点一点的推算。
  “好了,好了,最后一道菜。”钱渊大声吆喝着让李福进来将菜盆端出去,顺手接过王姓向导递来的湿毛巾,“这鬼天气,娘的太热了!”
  “已经不错了,我坐在灶口上更热!”
  “那是因为王哥你胳膊受伤,其他事做不了……噢噢,说错了,说错了!”
  看着王姓向导掀开门帘出去,钱渊眼神闪烁不定,倭寇为了这人在松明山附近抓了好些医生、药行伙计,恐怕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熟知地理吧。
  这个人有问题,钱渊回想起那么多次倭寇冲阵,大部分时候李福都带着两个明人和王姓向导留在后面,似乎并不是在盯着自己,反倒可能是在保护王姓向导。
  舀了碗饭掀开门帘走出去,就在厨房不远处的空地上,乱七八糟放着十几张桌子,倭寇们正在狼吞虎咽,毕竟从早上就和官兵纠缠,中午击溃官兵,到现在才捞到一顿饭吃。
  钱渊忍不住有点想笑……前世他就是个嘴挑的吃货,在刑警大队太忙,后来被发配到宣传科坐冷板凳,没事干才练出了这手厨艺。
  事实证明,多学点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前世的钱渊刚刚下海的时候搞团建,好几次就是他亲自下厨做饭……手下人都吐槽,这算哪门子团建。
  这一世,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厨艺陆续征服了张居正、陆树声、俞大猷、瓦老夫人、吴百朋、俞大猷……呃,虽然只是征服了他们的味蕾。
  而在钱渊被倭寇裹挟的后期,担任后勤主任的他也征服了倭寇的味蕾,这是他迅速融入的一大因素。
  特别是今天,钱渊在马厂镇搜集了大批的调料,刚进村就放出话来,今天大家吃饭要小心点,别把舌头咬下来。
  看着“谭渊”蹲在角落处刨饭都不去夹菜,一个倭寇居然友善的将两盘菜端过来……
  远处山丘上的王义忍不住心里吐槽,用少爷您自己的话说就是,这社交能力杠杠的!
  但下一刻,那个倭寇瞪大了眼睛,嘴里叽里咕噜骂着什么,众人回头看来,倭寇首领走过来忍不住一巴掌拍在钱渊肩膀上,笑骂了几句。
  王姓向导伸长脖子看了看,笑道:“都说饥荒年也饿不死厨子……还真是!”
  李福看着钱渊碗里的鸡腿,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这家伙太贼了!”
  “这是好事,不然回海上,到哪儿都站不住脚。”王姓向导看了眼显得有些腼腆的钱渊,心里琢磨徽州还真出人才啊!
  先有许家四兄弟,后有汪直,又有徐海闹出好大声势,而这“谭渊”也不是个普通人物。
  这一路上王姓向导都是由钱渊照顾,他看得很清楚,这青年虽然脚力颇健,但没甚武力,胆子略微有点小,但打理杂事井井有条,什么都能想到前面。
  ……
  看到倭寇围住钱渊,王义和杨文都琢磨要不要提前动手了,直到倭寇散开,他们才放下心。
  “吓死个人!”
  王义抹了把汗,回头看见张三已经回来了,赶紧拉着杨文下山。
  “都安排妥当了。”张三详细解释道:“护卫四十人,田洲兵六十人,不带狼牙筅,只带盾牌、苗刀、匕首、长枪。”
  “后续是董邦政亲自带队,抽调四百亲兵,都是从苏州府、嘉兴府、松江府带来的,不是本地兵。”
  都是跟了钱渊一两年的老人,王义和杨文迅速在地上画了个草图。
  “这村落依山靠水,只有一个出口,倭寇安排了两个哨。”
  “我来负责。”钟南低声说:“带人抹掉,以前在广西干过。”
  王义略一思索点点头,“好,那就休息,等后半夜。”
  在心里反复盘点,王义知道准备工作已经做到了极致,现在只盼着有好的结果。
  不过,王义准备好了,但钱渊还没有。


第197章 绿豆汤
  还是在厨房里。
  钱渊从锅里舀起热水,细细看了看颜色,放到嘴边小心抿了口,然后从腰间取出一个小袋子。
  “明早就出发,不去休息,还要做什么?”
  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钱渊身子微微一僵,但手上动作不停,“天太热了,正好翻出了些绿豆,煮些绿豆汤去去暑气。”
  “那这是什么?”王姓向导凑上来看了眼那小袋子。
  “喏,洋糖呗。”钱渊将洋糖丢进锅里,用勺子慢慢搅和,“还放了些莲子……这家人倒是挺富裕的。”
  “啧啧,大户人家啊。”
  “可不是。”
  “我是说你……大户人家啊。”王姓向导摇摇头,“殷实人家也就煮些绿豆汤,你这又是莲子又是洋糖的。”
  钱渊脸色不变,笑道:“小时候家里还算有些钱,我不喜欢读书,但没办法每天都要去,不去父亲要揍我……”
  “挺远的,要走好长时间,父亲有时候送我,但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人……”
  “那时候我特别贪玩……”
  钱渊的思绪慢慢展开,一些已经算得上久远的记忆浮上心头。
  “特别是夏天,回家路上……下河去游泳,爬上树头去捉知了,经常玩到天黑才回家,母亲训斥,父亲赏我一顿竹笋炒肉丝。”
  王姓向导的脸上缓缓浮现出一些复杂的神色,有些柔和,有点恍惚。
  “后来,母亲每天中午煮一锅绿豆汤,放些莲子,冰镇着摆在那……”
  钱渊的声音越来越低,厨房里陷入一阵沉默。
  好一会儿之后,钱渊才回过神来,“可惜后来家道中落,再后来父兄在沥港……真想喝一碗绿豆汤啊。”
  似乎颇有感触的王姓向导拍拍钱渊肩膀,低头一看,“全放进去了?”
  “这么多人呢,这点还嫌不够。”
  “真是败家子。”王姓向导摇摇头,“回头得管着你,知道在海上一袋洋糖值多少银子?”
  看钱渊一脸茫然,王姓向导竖起两根指头,“至少两亩地,如果拿到倭国去,还要翻一倍。”
  “咱们可不是那位华亭钱家少爷,洋糖还是挺值钱的。”
  “你知道那人吧?”
  “对了,你不也是华亭的嘛。”
  “不认识。”钱渊手上勺子还在搅动绿豆汤,摇头道:“我不是华亭人,是青浦人,只听说过……是华亭出了名的少年才子,后来好像还打了几场战?”
  “那可是个狠角色。”王姓向导啧啧道:“嘉定一战斩杀萧显,崇德一战让徐海无功而返,临平山更是让沈南山气得吐血……”
  “据说是用了巴豆,这可是个不讲规矩的!”
  钱渊的手有点哆嗦。
  “处处和咱们作对,还偏偏每次都能占到上风,不说徐海,就是萧显和沈南山在海上也颇有些名声呢,如今嘉兴、松江、杭州都传闻这厮是咱们的克星!”
  “不过,也别说,如今钱渊这个名字在海上好大名气,徐海开出了三千两白银的悬赏,五峰船主都不准手下侵扰松江!”
  “嗯?”钱渊诧异回头。
  “真的。”王姓向导饶有兴致的说:“据说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