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也不算工作,只是顺手接触一下,主要的工作还是得到纽约去谈!”莫奈辩解道。
事实证明,山姆说的很对,在得知莫奈打算投资自己兄弟公司之后,哈里立刻从好莱坞赶了过来。
在签订合同之后,莫奈觉得自己可以给他们一些真正的建议了,于是在喝酒庆祝的时候向山姆问道:“山姆,你有没有想过拍摄有声电影?”
山姆毫不迟疑的点头答道:“当然想了,可惜现在的技术不允许啊!”
莫奈提议道:“我听说贝尔实验室好像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改天我可以带你去贝尔实验室看看,然后谈一下技术合作,我相信如果咱们华纳兄弟能够制作出有声电影,那么一定会力压所有电影公司!”
“贝尔实验室?就是发明电话的亚历山大……贝尔先生?”山姆一脸惊喜的问道。
“没错就是贝尔先生,其实除了电话,贝尔先生还研究了很多东西,比如最早的X光机、可以载人的巨型风筝,还改良了留声机。。。。。。”
还没等莫奈把话说完,山姆就连声答应道:“这个我知道,贝尔先生可以说是我的偶像,能有机会到他的实验室是我的荣幸!”
PS:在新书榜上看到了一本《遮天之重生庞博》,可能是因为我没看过遮天(我对玄幻不感兴趣),而且很喜欢脱口秀演员庞博,所以看到这个书名觉得莫名的搞笑。。。。。。
………………………………
第一百五十章 《排日法案》
“托尼,最新一期的《时代》你看了么?”这天,陈远琪来到办公室向莫奈问道。
虽然在穿越之前莫奈就知道《时代》的大名,但对这类杂志他还真就没什么兴趣,于是摇摇头答道:“没看,怎么了、上面有什么大事儿么?”
“当然有大事了,因为这一期《时代》的封面是中国人!”陈远琪得意的答道。
听到是中国人,莫奈顿时大感兴趣“中国人?谁啊?”说着,伸手去拿陈远琪手上的杂志。
但拿过来一看,却忍不住皱着眉头低呼道:“吴佩孚?”
陈远琪在一边附和道:“对啊、就是吴佩孚将军,据说他是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人物!”
莫奈则撇撇嘴道:“他能统一全国?”
“怎么你不相信?”陈远琪质疑道。
莫奈心道,除非我记忆中的历史出现偏差,否则他过一段的第二次直奉大战之后就该一蹶不振了,一边想着一边随后翻看了一下,莫奈这才弄明白为什么《时代》上会给与吴佩孚这么高的评价。
因为在1922年的直奉大战上,吴佩孚将张作霖打得全面崩溃,如果不是郭松龄和张学良在山海关冒死狙击,张作霖能不能活着回到奉天都不好说,经此一战、吴佩孚名扬天下,因此被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很多欧美人士视为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不过吴佩孚这个人也不是全无优点,在感情上还是很值得称道的,而且后来土肥原贤二他们那么威逼利诱,他也没当汉奸,最后好像还因此死于土肥原贤二的谋杀。
虽然莫奈知道《时代》的判断肯定是错误的,但也不会因此而嘲笑他们,毕竟他们不像自己能够开上帝视角,受限于资料和眼界,做出这种判断也正常。
这个时候陈远琪又问道:“托尼,那你觉得谁有能力统一全国?”
莫奈很想直接回答我党,但这个时候我党刚刚成立、力量还小,于是只得随口答道:“目前还看不出来,不过现在出名的这些人肯定都不行,按照中国人的话来说,他们其实都是军阀!”
“哎、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祖国独立富强起来。”陈远琪长叹一声道。
《控卫在此》
“放心,肯定有这一天!”莫奈拍了拍他的肩膀信心满满的说道。
虽然莫奈说的的确是实话,等到四九年他陈远琪也就不到五十岁,所以肯定能看到,但陈远琪却以为莫奈这是在安慰他。。。。。。
随后换了个话题道:“对了,最近的《排日法案》你看了吧?”
这回莫奈点点头答道:“这个我看了,其实这事儿都已经闹腾很久了。”
陈远琪所说的《排日法案》其实指的是在1924年颁布的《移民法》又称作约翰逊……里德法案。
之所以会被叫做《排日法案》,是因为里面很多条目的的确确就是针对日本人制定的。
竒 書 蛧 W W ω 。 q í s ú W à N G 。 c o M
其实这也不是美国第一次制定《排日法案》,早在1893年加利福尼亚州就发布了《东洋人学童隔离案》,其委员会说:“和蒙古利亚人接触,会传染给白人儿童恶劣的影响,蒙古利亚人学童必须强制到指定的东洋学校读书。”
但实际上当时的加州移民中日本人最多,中国人因为《排华法案》已经无法入美,所以《东洋人学童隔离案》实际目的就是在隔离日本学童,所以此案也称为《日本学童隔离案》。此案一出,旧金山的日本移民瞬间义愤填膺,坚决反对。
为什么日本人会这么大的火呢?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执行的是“脸面外交”(《排日移民法と日米関係》),即只要面子上过得去,日本不会过多的和列强争执。而《学童隔离案》恰恰伤了日本人的面子。在日本人的逻辑里,因为美国人对中国人有《排华法案》,而现在隔离日本人,美国就是把日本人和战败的清国人(中国人)同等对待,这是对日本的极度侮辱,所以学童隔离事件使得日本自尊心受损,是日本绝对不能容忍的问题。
当时的旧金山总领事珍田舍己积极行动,他抓住了该案的一个漏洞,即该案没明确说排日,只说排蒙古利亚人,那么只要证明日本人不是蒙古利亚人种就可以了。这个逻辑没问题,但是在所有人的印象包括日本人一般百姓自己的印象中都认为,日本人是或者至少含有蒙古利亚人的血统。可珍田就抓住这个BUG大肆宣传,最终《学童隔离案》在旧金山委员会投票的时候被否决了,虽然《隔离案》的否决引来了加州排日媒体的一致叫骂,但第一次排日风潮算是平息下来。
但在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之后,加州政界借口用地紧张,成功通过了《学童隔离案》。而且还通过了《排日土地法》,彻底禁止日本移民在加州的购买土地,这意味着断绝了在美日本人的归化权,即因为日本人没有不动产,无法取得美国国籍,在一定时间后无美国国籍的日本人将被遣送回国。
经历20年的发展,到1923年排日运动终于上升到中央了。1923年美国联邦议会商讨了新《移民法》,以加州为代表的排日势力积极运动,最终出台了1924年《移民法》,该法案的最主要一条是彻底禁止日裔移民获取公民资格,因此1924《移民法》也称《排日移民法》、《排日法》。
对此陈远琪是觉得非常痛快:“这帮小鬼子也有今天,平时他们比美国人还瞧不起我们中国人!”
“可是美国政府也不是因为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制定的这个排日法案啊!”莫奈有些哭笑不得道。
陈远琪苦笑道:“这个我当然知道,不过这不起码也能痛快一点么!”
PS:《叛逆者》怎么越到后面越没有逻辑啊?明明前面情节很紧凑很好看的,怎么到了后面就感觉好像是换了编剧似的?如果不是为了看朱珠和王志文的话,我都想弃剧了。。。。。。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谣言
“托尼,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好朋友尼科尔斯,最近市面上特别受欢迎的仿纹家具就是他生产的!”这天在伊雷内的酒会上,伊雷内帮莫奈介绍道。
听到“尼科尔斯”和“仿纹家具”这两个词,莫奈的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向尼科尔斯问道:“尼科尔斯先生,我问一下您是因为家中失火然后才得到的仿纹家具的灵感么?”
之所以莫奈会这么问,是因为他想起了高中时候写作文的时候经常用的一个论据就是跟这位尼科尔斯先生有关。
“1924年,美国家具商尼科尔斯家突然失火。大火把家里的一切烧个精光,连同他准备出售的家具。
火灾之后,面对满地狼藉,心有不甘的尼科尔斯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一块已被烧焦的红松木。他的目光,长久地注视着那块木头独特的形状和漂亮的木纹。
随后尼科尔斯找来一块碎玻璃片,小心翼翼地刮去红松木上的沉灰,接着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又在上面涂了一层清漆。一番打理之后,那块烧焦的红松木呈现出一种温暖的光泽和特别清晰的木纹。
尼科尔斯灵机一动,若是将这种光泽与木纹应用到家具的制作上,生产出“仿纹家具,效果应该不错吧?
灵感突至的尼科尔斯,立刻着手制作仿纹家具。果然,这种仿纹家具一问世,就受到了顾客的热烈欢迎。大家争相购买,尼科尔斯生意也就越做越好。如今,尼科尔斯创造出的第一套仿纹家具,还收藏在纽约州博物院。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有灾难猝不及防地降临到我们的面前。但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希望,我们就能发现灾难下的生机,也就能找到一条新的人生之路。那条路,其实正是灾难馈赠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没想到尼科尔斯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却是一愣,反问道:“莫奈先生,您这是听谁说的?”
“啊?难道没有这回事么?”莫奈有些发蒙的问道。
“当然没有了,这是谁造的谣?”尼科尔斯不悦的问道。
因为一时没有想好什么借口,于是莫奈只得将这篇作文材料复述了一下,尼科尔斯听后哭笑不得的答道:“这、这也太可笑了,到底是谁编出来的?这种仿纹家具我们已经研究很久了,怎么可能是受到市民火灾之后的松木启发?”
但随后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乍一听居然还挺有哲理。。。。。。”
听到这里,莫奈就知道自己又被忽悠了,其实这种情况真的不少,很多名人轶事或者我们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的小故事,根本就是编的或者是以讹传讹,比如华盛顿的斧子、爱迪生七岁用镜子聚光帮助医生给妈妈做手术、爱因斯坦数学不及格以及青岛德国下水道这些经典谣言。。。。。。(国内这种情况也很多,比如梁山伯其实是明朝清官、祝英台是北魏女侠,这俩上哪化蝶去?陈世美武大郎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
“莫奈先生,您又说出什么有哲理的话了?”这个时候从身后传来一把熟悉的娇媚女声。
莫奈回头一看,原来是当初跟《花花公子》合作过的女明星梅……韦斯特,于是笑着招呼道:“好久不见,韦斯特小姐!”
随后解释道:“其实刚才我在跟尼科尔斯先生说了一件跟他有关的谣言。”
“哎,其实尼科尔斯您这还算是幸运的,起码这个谣言是正面的!”韦斯特长叹一声道。
“我家都被烧了还幸运?”尼科尔斯苦笑着反驳道。
“那也总比我强啊,你知道他们都在传我的什么谣言么?”韦斯特转过头幽幽的说道。
虽然莫奈没有听说过关于韦斯特的谣言,但想来也知道肯定跟男女之事有关,毕竟韦斯特在舞台上经常饰演荡妇,这肯定会导致一些没有素质的观众和看客瞎想。
就在莫奈想着该怎么安慰韦斯特的时候,韦斯特似乎已经调整好了情绪,话题一转道:“正好今天遇到了莫奈先生,本来我还想去找您帮忙呢。”
“哦?什么事儿啊?”莫奈好奇的问道。
没想到一项豪爽开放的韦斯特此刻居然有些扭捏的答道:“额、我写了一本书,想请莫奈先生您帮我指点一下!”
说实话莫奈是真没想到韦斯特居然会写书,于是有些意外的随口道:“我还以为韦斯特小姐你的会是剧本呢!”
没想到韦斯特居然点头附和道:“我的确想过把他改编成剧本,不过我希望能够先出版这本,这样大家在看剧的时候就会对这个故事有一个基本印象和期待,看起来的感觉会更好!”
虽然大部分的改编剧都是因为原著火了、为了借助原著热度才进行的改编拍摄,但像韦斯特所说的为了演出效果更好而先出的情况也的确存在,不过这个时候好像还没有,所以莫奈称赞道:“韦斯特小姐您的这个想法非常的有创意,因为受限于演出时长和舞台效果,所以在舞台上有些比较曲折复杂的剧情就不适合演出,而如果观众提前对剧情和人物有一定了解的话,那就可以避免这些缺点了。这样明天您看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