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说的这种情况,还真是完全可能发生的,沈渊的心里最清楚,资本要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那可是有排山倒海之势,甚至有覆灭一个王朝的力量!
可是与此同时,资本逐利又是他们的天性。
沈渊施加给他们所有的规范对于他们而言,都是让他们不能多赚钱的绊脚石,可是这些绊脚石又是必须要有的。
沈渊可不想让自己一心打造的工业大明,变成他前世欧洲十九世纪那些血汗工厂!
他不能让这那些工人日夜劳作却连饭都吃不饱,更不能让工人累死在机台上。所以他一开始就要给这匹威力绝伦的烈马,套上一个无比结实的缰绳!
而此刻沈渊面对这样的问题,却淡淡的一笑道:“你们的工厂里所有的机械设备都是我生产的,操作人员都是我培训的。”
“包括后续的维修和设备更新,新式织机和新式蒸汽机会不断地推出,同时也会把旧的设备慢慢淘汰。”
“所以说你们无论谁想自行其事,都跑不了多远,因为你们整个工厂的机器设备和工业技术,全都掌握在我的手里。”
“明说了就一句话,”沈渊笑着对这些工坊主说道:“你们这些人就算捆在一起,也对付不了我!”
“噗嗤”一声,说完了这句话沈渊自己也觉得好笑,他居然当着这些工坊主的面儿,失声笑了出来!
……
沈渊说到这里的时候,这些工坊主才明白,原来他们再怎么也逃不出沈大人的手心!
他们在心中暗自赞叹沈大人的心思竟是如此细腻,一早就定下了控制他们的办法,这些工坊主却根本不知道,这些知识其实是每个现代人心里都有数的。
在这个时代,机械行纺织行业是沈渊独此一家,而重工业更是他耗费巨资,硬生生用银子砸出来的,所以这些干纺织行业的工坊主,永远也翻不了天!
他们的机械设备需要工厂维修,锅炉和蒸汽机需要专人操作,甚至修理用的零配件,润滑机器所用的润滑油,清理锅炉用的添加剂,全都是人家沈渊的!
这还不说机器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必然要更新淘汰。所以他们只能听沈渊的命令,因为世上,就没有第二家能做蒸汽机的工厂!
……
话说到这个地步,所有的工坊主全都是心悦诚服,自然是回去筹备银两,准备购进沈大人为他们提供的纺织机械。
这一下老罗的机械工厂,之前疯狂赶工囤积下来的纺织机,立刻就会被销售一空。
而他们提前培训好的大量维修和操作工人,也终于在此时正式派上了用场,要知道这锅炉可不是买回去就能用的,他们这些工坊主真能把锅炉烧爆炸了给你瞧瞧。
按照沈渊的估计,用不了多久这些蒸汽机驱动的纺织机就会在广州全面开花,到时候旧式织机就真的没有一点生存空间了。
至此以后纺织工业将会从广州开始,逐渐向着广东省蔓延,直到覆盖整个江南。
沈渊也因此把一个新兴工业,彻底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哪怕对于当今世界而言,这都是一件威力绝伦的武器!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了,这么多织机在江南铺开,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多蚕茧,让他们纺织丝绸?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沈渊的纺织设备里不仅仅有纺织丝绸这一项,同时还有用棉花织成的棉布和帆布,用羊毛织成的毛料和呢绒,用亚麻织成的麻布。
这些产品只要一面世,就会展现出它们强大的竞争力,要知道用手工纺织的棉布和用机器织出来的棉布,中间的差别简直是太大了。
在沈渊所生活的现代,手工纺织的棉布被称为“家织布”,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曾经见过。其实手工纺织从第一道工序纺线开始,就注定了在质量上难以和机器纺成的纱线相提并论。
在民国时期,用机械纺织出来的棉布被称为“洋布”。那可真是一匹布织下来,上边连一个疵点都没有,不但光滑平整质地均匀,从外观上看起来也高档了许多。
而且机械织机还能将布匹织得更厚或者更薄,可以随意织成更柔软或者更结实的棉布,无论是穿着舒适还是手感外观,都比手工纺织的棉布要强上百倍。
纺织工业里还有其它的品类,比如说羊毛,在保暖性和面料的笔挺方面,绝对可以让这些古代人大开眼界。
更何况还有毛呢这样保暖性极强的产品,至于“大绒”这种绒布,被这个时代的欧洲称之为天鹅绒。一旦用机器织造出来,那价值可是高到离谱!
此外还有适用于江南一带穿着的亚麻布……在这个时代的手工麻布都是穷苦人穿的,说实话在质感和厚度上,怎么看怎么像是麻袋。
可是现代的亚麻布料是什么样?我想每个人都是心中有数。而且亚麻原料则是更容易获得,也是极其廉价。
再加上纺织的下游产品,成衣纽扣,设计销售,鞋袜帽子,头巾内衣,工业化的生产更是可以提供无数的工作机会!
沈渊的市场也不仅仅限于大明一地,这些纺织品,以后都将会被他倾销到世界各地。
到那时,凭着几匹棉布就从原住民手里换几个小岛这种事,就再也轮不到欧洲殖民者去做了。
那时候花着高昂的价格,穿着机器织出来的布料衣服的,将会是所有的欧洲人!
而这个庞大的产业却因为重工业的集中发展,让沈渊的手里有了最终控制权……这就叫工业布局!
第1965章 我心深处若天渊、处处开花、步步生莲
沈渊除了把蒸汽机用于轻工纺织,航海运输和火器制造以外,他还可以很快的把蒸汽机的力量用于其它的产业……比如说之前的陶瓷。
使用蒸汽机驱动的粉碎机和研磨机,可以将手工作坊式的陶瓷生产一下子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这个时代的陶瓷制作,只要是圆形器皿都是“旋制”的,也就是给瓷器做坯子的时候,托盘下面要有一个圆形的大石头饼子。陶工要用棍子把这个石头饼子转得飞快,然后才能完成上面的瓷器拉坯……一想就知道,这东西如果换上蒸汽机驱动,那速度得快出去多少倍?
此外还有陶瓷烧窑时用的鼓风机,研磨釉料……釉料就是瓷器外面那一层亮闪闪的坚硬物质。这些一旦使用蒸汽动力,就会让美不胜收的中华瓷器,以快到惊人的速度生产出来!
所以对于沈渊来说,蒸汽机真是个宝,用到哪里哪里就嗷嗷儿跑!
可以料想到在今后的日子里,沈渊所治理的江南,将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的向前飞奔。
当他那些敌人稍一不注意的功夫,江南就会成长为他们永远望尘莫及的工业巨兽!
沈渊从最初一个小小的研究所开始砸钱,直到后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重工业体系,慢慢涵盖到了事关民生的所有产业,到现在他的付出,终于要开花结果了!
而这一切就从今日开始,我想很多人都已经看得出来,沈渊的三大纺织厂,其实只是个鱼钩而已。
他用这个鱼钩钓上来的是整个江南的资金和民力,这些全被他引上了工业化的轨道。
沈渊的心里清清楚楚,一旦走上了这条路,发展的速度就慢不下来了。等到那些工坊主们赚了钱之后,江南所有的财阀和富商,还有他们手中掌握的资本,都会因此而疯狂!
当这些财阀为此大笔投入疯狂赚钱的时候,慢慢的这些人就会发现,他们不得不按照沈渊的规则行事。
因为工业的根基攥在沈渊的手里,对海贸外销产品的蒸汽船队,甚至是他们处在海外的原料产地,也一样掌握在沈渊的手里!
所以现在这一时刻,距离沈渊用巧妙绝伦的手段,绑架整个江南的上层人氏和海量资产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
沈渊处理完了工坊主的事之后,立刻就向青夫人询问,到底她去干啥了。
青夫人的回答也吓了他一跳,就在刚才这几个时辰之内,居然被这位绝顶女谋士一个突袭,就拿下了那个心腹大敌陆轻侯!
在这之后,沈渊立刻提审陆轻侯……话说他现在手上掌握的东西也不少。
……
审讯陆轻侯的过程很顺利,这小子从小到大都是养尊处优,自视高人一等,也没受过什么锤炼与煎熬。所以他这样的人心中没有信念,在刑讯之下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
很快陆轻侯的口供就送了上来,等到沈渊看了之后,说实话他的心里也有些吃惊。
首先第一件事:陆轻侯确实是首辅叶向高的私生子……这一点在这之前就经过了老祖宗叶鹰的证实。
第二件事就是:陆轻侯确实是被叶向高带领的朝臣集团派到江南,潜伏在这里暗算沈渊的。
其实沈渊也知道,像是京师内阁、朝臣集团这样的组织,他们绝不可能把陆轻侯的行动当做重要布局,而且对于陆轻侯的成败也说不上有多关心。
对于他们而言,这个姓陆的只不过是一个派来捣乱的家伙而已,要是能有所收获最好,就算是陆轻侯败亡于江南,朝臣集团也不会失去什么。
而他们对于沈渊的算计,应该处在更高的层面上,陆轻侯这样的小家伙,其实根本拿不上台面。
然后第三点:陆轻侯招认出了他自从到广州以来,采取的各项行动。
这些供词的前半部分,基本上和沈渊的推测完全能符合得上,比如说在茧市风波那次行动中,陆轻侯的做法就和沈渊的料想一点不差。
可是等他招认到最后却出现了问题……在这次的事件中,陆轻侯只做了两件事。
一件就是煽动所有工坊主,让他们带领自己工坊里的织工到纺织厂闹事,借以吸引沈渊的目光和注意力。
第二件事就是陆轻侯到海外,找到了附近最大的一伙倭寇海盗,当他把海量丝绸就囤积在扶胥港仓库的消息告诉海盗之后,还和海盗约定好了进攻的时间。
就在纺织厂门前织工闹事的当天,倭寇海盗大举杀进了扶胥港!
至于那件工厂破坏案子……就是造成了白少东两位娘子身亡的事件,陆轻侯却说,根本就不是他指使的。
后面陆轻侯还招认出了很多细碎的细节,包括他怎样买通了军队里贪财的战士,偷出了那颗手榴弹。还有他是如何掌握沈渊的军队驻扎、火炮分布的情况。
由此沈渊也清理出了军队中的几个叛徒……所以陆轻侯连这些都招了,那么之前破坏锅炉,险些酿成工厂大爆炸的事,如果真是他指使的,他也没有道理否认啊?
用沈渊的话说,整个人都掉井里了,就凭耳朵能挂得住一个人?所以现在的陆轻侯属于虱子多了不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炸锅炉的事有所隐瞒。
由此可见,那件事竟然是另一伙人做的!
……等到陆轻侯招认完了这一切后,这小子也就再没什么用了。沈渊命令人将他暂时收监……或许将来对叶向高的时候,这个小子还有用处。
至于沈渊自己,在肃清了军队中的叛徒之后,他也把陆轻侯这件事放到了一边。
倒是那位行知大师的事,让沈渊在心里细细琢磨了好久。
从紫烟姑娘出现在陆轻侯身边来判断,鬼佛行知肯定是一直在关注着沈渊这边的情况。
不过沈渊之前和行知接触的时候,发现这个人还不错,只不过是由于古代人的见识所限,所以在观念上难以和沈渊一致。
这次紫烟姑娘相当于帮了沈渊一个忙,而那位行知大师,居然是戚家军杨家枪的传授者,这也让沈渊对他又多了一些好感。
说实话这位行知大师智谋绝顶、布局深远,就算是沈渊也不愿意他这样的人和自己为敌。
不过将来双方是有机会合作,还是站在擂台上打个你死我活,还要看形势的变化。
那位鬼佛行知在武艺上只比炼心道人差了一线,在智谋方面更是稳压青夫人一头。像这样的对手真是让沈渊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头疼!
第1966章 行遍荆棘心谋算、海外宝藏、待我上前
等到忙完了手上的事,时间已经到了第三天,这时候港口上的洋商交易也接近完成了。
一千五百五十万两银子,从英格兰船队上卸了下来,而二十万匹机器织造的精品丝绸,也差不多装船完毕。
洋商船队就要回去了,他们要赶在六月的季风洋流到来之前取道马尼拉,返回欧洲。
沈渊这时正在赶往扶胥港……他倒不是去看这次交易的情况,那些东印度公司的人把银子都付过了,所以这次的丝绸交易也没有了任何风险。
沈渊这次去是看望程无鸢姑娘的,经过这两天的救治,程姑娘虽然还没度过危险期,但是暂时也没有伤口感染的迹象。看起来这条命能保住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一些。
……
等到沈渊从广州城里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