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制作精美的银币,仅凭古代工艺的铸造法是绝对难以仿制的,做出来也会被人看出一眼假。
在这之后银币通过简单的滚边,也就是边缘的那一圈齿,同样也可以让那些打算把银子挫下来一点儿卖钱,还不影响银币币值的家伙望而却步。
沈渊在打算铸造银币的时候,还需要把它按照面值大小分别做成几类,以方便使用的人随时找零。
最后……这件事还不能让朝廷知道。
因为私铸钱币罪同谋反,抓住是要杀头的,沈渊绝不可以授人口实。
因此新铸的银币上绝不能写“天元票号”或者是“广东发行”之类的字样,不过幸好在这个时代,外国已经有大量银币流入大明,沈渊铸币的时候只要假托别的国家名义就行。
此外这种新的银币还有另一个职能,就是它会成为沈渊将来发行纸币的过渡货币。
一万两银子的银票和一万两银子的银币,哪个更方便携带,自然是不言而喻。但是发行纸币的时候,让人毫无顾虑地接受纸币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但对于沈渊来说,发行了银币之后,再发行纸币就并不困难了。
因为他只要能够把自己的银币和新发行的纸币挂钩,纸币的信用就可以飞快的建立起来。
当他向蓝姐姐交代这件事的时候,说实话即便蓝夫人现在已经是天下最大的财阀之一,在钱财流动方面的知识堪称权威,她还是被沈渊的知识储备再次震慑了一回。
广州刚刚招收的士兵随即被拉出军营,换了个地方继续训练……这一点对于那些刚刚参军入伍的年轻人来说,几乎不用考虑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毕竟给朝廷当兵是什么样?用那些广东乡亲的话来说,衰的都不能再衰了……而沈渊麾下的队伍却是面目一新。
不但待遇好得不像话,而且这段时间的思想工作,也让这些年轻士兵的心里充满了自信和自尊。
在广州一带,新的布政使还没派过来,而下属的官员都是沈渊的朋友和族中兄弟,自然在处置政务上,还是绝对听从沈少爷的话。
至于江南一带的泉州和江宁两大市舶司,朝廷是一定会派出官员过来接任的,不过他们在江宁和泉州会有多大作为,那也是可想而知。
毕竟连老祖宗这样的人,都能控制住朝廷派来监控市舶司的官员,沈渊又有什么不能的?
现如今江南三大市舶司里,全都是沈渊的门生弟子在办公不说。而且老账被烧,新账在名义上还没建立起来,朝廷就是派来个神仙他也没办法。
这些官员讲理讲不过,玩硬的那就更是开玩笑了。所以沈渊实际上权力一点没下滑,只不过表面上暂时停止了扩张而已。
可是这一切,朝廷里的君臣却并不清楚。
……
大明京师,沈渊接旨之后,万历算是去了一块心病,之前沈渊带给他的压迫感也随即消失了。
那个沈渊去往广州一年,就给这位皇帝收回了江南三大市舶司,将来的国用也可以宽裕一些,这让万历也觉得自己下了一招妙棋。
至于那个沈渊……就让他在江南受受挫折也好!万历这些日子以来每每想到沈渊,他就在心中暗自盘算:这小子有能力,有狠劲,就是太年轻太楞。当上了封疆大吏之后,就开始不把皇帝看在眼里,所以他是一把双锋之剑。
现在把沈渊按住不让他冒头,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先磨他个十几二十年再说吧!
等到将来他这位皇帝还想对付什么人,却束手无策的时候,到那时沈渊的性子也就该被磨平了。自己启用他这个罪臣之后,这小子还不立马感激涕零?
说不定将来还有用到他的一天……可现在一定得把他先踩下去!
万历但心里其实很清楚,那些朝臣绝对不会让沈渊舒舒服服的在广州待着,哪怕是个有名无实的江南巡阅使也不行!
他们一定会继续参奏沈渊,无数双大脚会拼命往沈渊的头上踩,针对沈渊的风暴很快就会愈演愈烈。
自己只要把控好处罚的程度,留他一条命就行了……其实就算不留,那也没什么关系。
……
就像万历预料的那样,很快针对沈渊的第二波攻击就到了。
在朝臣的煽动和支持下,被沈渊处置掉的那些贪官的家族势力,纷纷在地方上开始发难。而正在逐渐兴起的东林党人,也在对这件事推波助澜。
此时的东林书院已经设立了整整六年,几位文坛宗师讲学的同时也不断议政,影响力正在慢慢扩大之中。
他们在政治上有很大的抱负,每年一两次的大会、每月一次的小会都在针砭时弊,对朝廷的做法指摘错误,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些人都是做学问的,自然以刚正不阿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他们针对的不是权臣就是阉党,打击的不是外戚就是贪官,声望也在逐渐扩大。
说实话这些人的言论很有迷惑性,但是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们是一群什么人……在他们背后,其实是江南一带巨大的经济势力推动下,新兴起来的一批商人官员势力。
因此他们需要话语权,不想自己成为被宰割的肥猪,同时他们的眼界和能力,还有操守和品德都很成问题!
到后来东林党党同伐异,谁不是我这一伙的谁就是奸臣,只要是我的人,就连放屁都是对的!
他们对任何财政和政治上的改革,都当作异端来打击,这是一群公认的既无远见、也无才能的家伙。
把大明江山搞得一片稀烂的正是这伙人,后来投靠女真的也是这伙人……所谓清流,不过如此!
而现在正因为沈渊在江南的商业整顿,使得他们的特权身份和垄断地位受到了威胁,甚至有很多不法商人,已经死在了沈渊的手下。
所以他们这些东林党人就打着“与民争利”的大旗,鼓噪着向沈渊,发起了攻击!
第1850章 谁家隐隐丝竹声、血海潮涌、轻歌满庭
这些东林党一方面在朝廷中崭露头角,一方面又在江南树大根深,因此消息灵便行动迅速,在反对沈渊这件事上也成了急先锋。
如今的朝堂上,就数他们上蹿下跳蹦得欢,而江南一带的富绅地主也在“倒沈”这件事上积极异常。
……
此时就在广西丹阳镇,正有一波人在密谋商讨对付沈渊的事。
黄家园林里一过晌午就是大排宴席,黄老爷带着几位家中的兄弟,正在和本地名士欢聚一堂,吃酒听戏。
在台上唱戏的是丹阳镇本地的艺人,名叫双保,生得一张巧嘴,就见他在台上唱念做打,嗓音如穿云裂石一般。
“冬走山路夏行船,人心难测在中间,江南灵秀无双地,来了个贼子名叫沈渊……”
这家伙倒会讨巧!黄老爷听了一笑,知道双保这小子是投其所好,故意唱这个让老爷们高兴的,他笑了笑让下人看赏。
一串铜钱扔到台上去,双保拱手谢赏,之后果然唱得越发起劲了。
……
“县里十几个说书的,每天最少两场都是说沈渊的书。”这时在黄老爷的身边,一位中年文士笑道:“小侄写的本子还不错,只可惜……”
“只可惜太过香艳,有辱斯文不好署名,倒是耽误了黄疏兄扬名天下了。”这时旁边的人接了一句,顿时说得满座哄堂大笑。
那位黄疏兄,其实是黄老爷的一位亲属,县里那些说书的都是由他负责联络,说的段子也是他写的。
这小子看来倒是真有这方面的才能,把那些黄段子写得活灵活现,弄得他这些族中兄弟一提起这件事来,都忍不住开口笑话他。
“还不是为了对付沈渊那个奸贼?”这时的黄疏被众人笑话了一番,脸上也有些挂不住,气哼哼地辩解了一句。
“别听他们开玩笑,这是正事!”黄老爷见孩子们闹得不像话,随即安慰了黄疏一句。
在这之后他们把说书卖唱的唱词、印发的小书,还有各种散布消息的大事小情全都安排周全,商量妥当,黄老爷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他一边看着戏台,一边冷冷地说道:“我儿惨死在沈渊手上,此仇不共戴天!”
“昨日京师里已经来了传闻,说是对付沈渊的忠臣义士正越来越多。可惜我黄家根基都在广西,离那广州府路途遥远,也只能做些煽风点火的勾当……可恨呐!”
见到黄老爷如此咬牙切齿的表情,这时黄疏想了想,凑过去在黄老爷耳边说道:“伯父倒是无须烦恼,孩儿这边正在构思一部大书。”
“这次可不同于以前那些小打小闹的唱本儿,我这回写一个流传千古的!”
“他让咱难过一时,咱让他遗臭万年!这沈渊必留一个千载骂名,您就瞧好吧!”
“那就好!”这时的黄老爷满意地看了看自己这位侄子,不管他有没有这份才华,好歹心意是在的。
只要江南的读书人和商人官员上下齐心,一起跟沈渊对着干,还怕他不身败名裂?呵呵呵……
正在黄老爷心满意足,抚着胡子暗笑之际,忽然就见园子里角门那边急匆匆地走进来一个人。
这人正是黄家的家丁头目黄胜,就见他弯下腰皱着眉说道:“城门那边出事了……”
“嗯?”黄老爷顿时就是一愣,心说城门出事了,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家又不是管城门的!
黄胜又接着说道:“早上有五十官军从镇里出发,去云门村那边剿匪来着……听说那边有老爷的一个亲戚黄经,家里被穷棒子给抢了,黄经也是下落不明。”
“嗯,我知道,这些官军是我让镇里派去的。”黄老爷见到黄胜说得七拐八拐也说不到正题,一时间有些不耐烦。
“那些兵早上出去,这不中午时分就回来了,就剩下二十来个人!”黄胜压低了声音说道:“看来是败了。”
“有这种事?”黄老爷一皱眉道:“那可是五十多名官军!就凭云门村那几个穷棒子?”
“胜哥!”就在他们俩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忽然从院子外又跑进来一个人,一看衣服就知道是黄家的家丁。
只见那个家丁满脸惊慌,一上来都来不及向老爷行礼,就抓住黄胜的胳膊说道:“败回来那些官军都是假的,就一个军头是真的,他被贼人挟持了!”
“这些假官军一进城门就开始大杀大砍,看来真是贼人假冒的,他们现在已经进城了!”
“啊?贼人进城了?”听家丁这么一说,黄老爷的脸色就变了!
他突然站了起来,听到戏台上还吱吱呀呀唱得心烦,黄老爷一怒抄起桌上的茶壶,一家伙摔在了戏台上。
那唱戏的双保顿时就没了动静,大家也都惊讶的向着黄老爷这边看,只见黄老爷大声说道:
“集合家丁准备兵刃,收拾细软,把院子先把守起来!”
“你!去探探进城那些贼人的动向,”黄老爷一指刚才报信的家丁,又转头向着黄胜说道:“带人把园子的门都关上!”
“是!”这些人一看见黄老爷脸上青筋都蹦起来了,就知道事态紧急,连忙拔腿就跑!
……
他们有的跑到自己家里,让媳妇收拾金银细软,准备见势不妙的时候往外跑。有的一边狂奔一边琢磨,黄家大院到底能不能守住。
家丁头目黄胜安排四下里关门……他们黄家当初修园子的时候可没想到这一点。家中的园林占地宽大,前后左右好多扇门,这也没法守啊!家里总共才七八十个家丁!
就在他们帮忙收拾好东西,随后在家中的大院子里集合在一块之后,黄胜也终于带人把所有的门全都关严把守住了。
百十来位黄家的人都在家主的院子里集合,一时之间鲜艳异常颜色各异的包袱皮儿,背在这些人身上,就像院子里爬满了瓢虫一样,看得人直发晕……
听到女眷传来了哭哭啼啼的声音,还有人抱着古琴香炉什么的,黄老爷就是心中暗怒。
……这帮没用的官军!连几个穷棒子都打不过,现在连城门都失守了!
第1851章 神王东君沈郎封、要啥有啥、百战百胜
……不对啊!这种诈开城门的手法,好像那些贼人会点兵法啊!
黄老爷在院子里等着打探消息的家丁回来,越等越心慌,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他差不多就问了六七遍:“刚才那个打探消息的回来没有?”
“还没回来?没用的东西!黄胜!再派个人去查探!”
“不用了!回来了!”这时院子大门那边有人答了一句。
随即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被人扔了进来!
……
时间回到两个时辰以前,那时丹阳镇的官军才刚刚出发走出城门。
这些官军一路走来,可谓是兴致勃勃,因为今天的差事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一件肥差。
因为云门村那么大点的小地方,即便是出了什么贼寇,也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