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的官员都是守望相助。
还有学派或者持同一种治政理念的,比如东林书院出身的官员,或者是维护福王朱常洵这一派的。
当然还有由于自己的座师是同一个人,也就是出师同门,就此结成一伙的。
这些官员集团大大小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的结构松散,有的却是勾连紧密。
套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朝堂其实也就是一个江湖的缩影。
他们中间合纵连横,互相打压拆台,有的时候又会因为某些事在一起合作。
至于某些官员因为对自己的地位不满,改投向别的阵营,甚至是投向阉党的情况也有。
就像是在历史上,距离此时十五年之后的天启五年,朝堂上盛传的一本《东林点将录》一样。
举个例子就知道朝廷上拉帮结伙的氛围是怎么样了,这里边排名靠前的有这样几位:天魁星及时雨宋江……大学士叶向高,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吏部尚书赵南星,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左谕德缪昌期。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全都是东林一党,被人用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名号编成了一本册子,由此可见这时候朝堂上拉帮结伙的氛围,多浓厚了。手机用户看大明第一狂士请浏览,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第1715章 才俊如林堵着你、混也不过、拖不下去
这时的首辅叶向高看到人来得差不多了,自己的弟子们人也在下面忙活得不亦乐乎,于是他咳嗽了一声,示意朝会开始。
在这之后,他把广州的形势和天子的意思跟大家说了一遍……基本上他所说的内容,下边的人刚刚在会议前吹风的过程中全都知道了。
因此这个消息也算得到了缓冲,可这满堂朝臣还是对沈渊如此狠辣的手段,暗自吃惊。
话说这可是大明朝很少发生的情况,即便是某位官员有沈渊这样的本事和权限,他又哪有这样的决心,把一省的高官来个连窝儿端?
可是再怎么说,如今翻案是翻不过来了,沈渊收集的证据十分齐整。
而且天子也为这件案子定了性,剩下的就是他们怎么选派官员充实广州官场的事。
这可是国家大事,不做当然是不行的,至于做起来怎么进行,这位首辅叶向高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于是当叶向高沉声向大家询问,让他们推荐一些年轻才俊去往广州任职时,整个朝房里都是鸦雀无声。
要知道在座的全都是高官,地位远远高于知府,所以这次选人派到广州去,屋里这些官员是没份儿的。
至于推举官员……这些高官的门人弟子就算再怎么亲近,多少也要亲自询问一下人家的意见吧?
至于自己的子侄,倒是不用回家去问,不过谁愿意把儿子往广州送啊?
再加上之前叶向高的表态非常明显,所以朝堂里一时间就冷了场。
这时的叶向高心里冷笑了一声,之后他却语重心长地向大伙慢吞吞地说道:“其实老朽也知道,广州比不上江南其他的地方好。”
“不过此地虽然偏远,却是大有所为,这次临危受命,更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咱们家中若是有青年才俊,能胜任这次广东之行的,还请诸位同僚不要犹豫,只管向老朽明言便是。”
等到他这番话说出来,下面依旧是一片鸦雀无声。
叶向高见状,叹了口气说道:“这可如何是好?”
“刚刚天子召内阁过去,说是日落之前就要把名单拿出来,可你看现在……唉!”
“看来这急切之间,只怕是难以凑齐天子所要的人数,这广州那边又是急如星火!这可让老朽如何向圣上复命啊?”
此时的叶向高满面愁容,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自己却是清清楚楚!这位叶首辅此时正在肚子里暗自冷笑,心说如此一来,这个拖字诀就算是奏效了。
一会儿散会之后,我只需向天子回报,说派去广州的官员数量严重不足,需要从长计议,到时候我们就有了足够的准备时间!当叶向高想到这里,正要匆匆结束这次议事时,他却忽然看到下面吏部那边,有一位官员站了起来。
此人好像是吏部考功清吏司的,是姓沈吧?
此时的叶向高一看到这个人,联想到他的姓氏,他长长的白眉立刻就是一颤!就见这位考功清吏司侍郎嘴角含笑,向着叶向高说道:“阁老问及此事,我吏部倒有一批人选,可供叶阁老参详。”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册子,展开之后向着叶向高说道:“这里边有四十二位官员,品级多是四品到七品的,在我考功司连年磨堪之下,得评都是上中、上上这样的优等。”
“我大明正在用人之际,考功司也幸好早有准备,这批年轻官员都可派往广东,也免得天子忧虑,广州无人可用。”
这位沈侍郎说完,就上前把册子放到了叶向高的桌子上。
而叶向高将册子打开之后才扫了一眼,就看见满眼都是“沈”字!殊不知现在的叶首辅,就对这个沈字儿过敏,虽然自古就有“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样的话,可是这位首辅大人还是气得两眼一闭!在这之后,叶向高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他笑着让这位沈侍郎回座,他还满面欣喜地说道:“还得说是吏部专管官员任免,沈大人平时勤于王事,在这关键时刻果然是不负众望!”
“这批年轻才俊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了!可是……”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叶向高停顿了一下,然后满脸遗憾地说道:“这名单上只有四十二位,奈何广州需要的官员,可不止这些啊!”
“按照被布政使沈大人处置的官员数目,这里面至少还有三十人以上的缺口……唉!”
“你们看现在人数不足,是不是先让圣上等两天?
咱们再收集一批青年官员,凑足了人数之后再上报?”
只见叶向高长叹了一声说道:“大家都是做官的,谁还不知道买瓜的时候先挑是筐帽,后挑是筐底儿?”
“若是把这四十二个人先派过去,广州剩下的职位就更是等而下之,到时候再想收集年轻官员,只怕比现在还要难上十倍!”
这个叶首辅说得倒也是人之常情,虽然这里的明眼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个借口而已。
他口口声声说的是想要公平,但实际上却是为了替自己打算,不过他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别人也无法辩驳。“既然如此……”只见叶向高收起了这个册子,正要让大家散会,却忽然见到另一位官员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首辅!”
就见这位户部华侍中,向着叶向高恭谨地施礼道:“下官这里倒是还有一些人选要推荐……有三十五个。”
在这一刻,叶向高的脑袋“嗡”的一声,眼前顿时就是一黑!他死死地咬着后槽牙,眼睛却依然看着这位华侍中从怀里掏出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册子。
这下人数都快超过八十了,他再想推搪拖延下去,也是没有了任何理由!……众目睽睽之下,此时的叶向高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难为他一个在官场上无往不利的老臣,居然这次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弄得他狼狈不堪!其实以叶向高的水准能力,本来绝不至于弄到这样的地步,但是只要一考虑到和他对阵的选手,就知道他输得其实一点都不冤枉!这里边有行动犹如雷鸣电闪一般的沈渊,有一心配合沈渊行动的万历天子。
有沈渊速度飞快的传讯系统,还有江南华家与沈家两大家族!手机用户看大明第一狂士请浏览,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第1716章 京师犹在尘嚣里、大国工业、谈何容易
要说朝堂上别的势力,想要派出这些年轻官员还真不容易,可华家和沈家都是地处江南,实际上广东距离淮扬一带也没有京师那么远。
另外这些子弟都是商人出身,这次到广州去,他们身上同样也负担着为家族开拓岭南市场的重任。
更何况别人把沈渊当成杀人魔王,但在这两大家族的心中,沈渊却已经隐隐有了成为他们领袖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拿出七八十个人来去广州上任,又能算得了什么?
因此提前得到通知的华家和沈家,飞快地划定了人选,并且在这次朝会上果断地推出了自己的青年官员团。
这一下叶向高相当于猝不及防之下被两头堵死,他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灵了!而这一次,万历天子办事的动作也是出奇的迅速。
他为了沈渊调派人手方便,甚至没有对这张官员名单上作出批示,比如说任命谁为哪一部门的官员之类,而是让沈渊自行任命处置。
黄昏时分,这两册官员名单在送到了皇宫之后,传信的太监还没等坐稳当,圣旨就发下来了!七十七名年轻官员,不是姓沈就是姓华,一律去往广东就任,官职暂由广东承宣布政使沈渊指定委派,即日启程出发!这一天里就决定了将近八十名官员的去向,这在大明的朝堂上最近这一百年,也没有过这么高的效率啊!不过这桩离奇事件,还是在沈渊的谋划下飞快的完成了。
这回沈渊有了大批的基层官员可以用……而且还都是自己人!并且好消息还不仅如此,天子在刘若愚的提醒下,还连夜会见了两名年轻官员……华潜和柳如青。
结果就是:华潜担任新的广州知府,也就是卫明阳当初的职位。
而柳如青则是广州省新任臬台……负责整个广东省的司法。
这样一来广东省三驾马车,除了控制整个广东军力的都指挥使司这个位置,没有被换上沈渊的人,其他的全都是沈渊的班底!也由此可见,万历虽然对沈渊十分信任和倚重,但是对咱们这位沈少爷还是暗自留了一手儿。
……这真是惊心动魄的一天,虽然尘埃落定,但整个京师还处在余震中久久未能恢复。
在各方势力纷纷商讨谈论着广州城即将变成沈渊的天下之际,这时的首辅叶向高却在干什么呢?
叶首辅正在自己家的庭院里,用了晚饭后他换上了常服,坐在竹椅上久久不言。
如今沈渊在广州已经站稳了脚跟,接下来就是双方的博弈,叶向高毫不怀疑,接下来的博弈一定是血淋淋的生死之战!沈渊看似获得了第一战的胜利,但他同时给自己也埋下了许多败亡的种子,这小子虽然极其聪明,但他的动作太快,也实在太激进了!因此他还远远谈不到大获全胜,只要自己用心谋划,广州的局势也并非不可逆转。
叶向高久久地倾听着庭院里蛐蛐声,慢慢的让自己的心境平静下来。
在这之后一张错综复杂,包含着山川地势、官场财富、道路兵力的地图,慢慢地浮现在他脑海中。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哼……沈渊!这次我倒要看看,最终的胜利者,究竟是谁!……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广东,随着城内的鸡鸣此起彼伏,清晨的阳光慢慢洒进了广州城。
沈渊这些日子以来,并不像之前那么忙了。
基建上有刘穷理在负责,扶胥港码头建设得一天一个样儿,商业上有蓝姑娘在操办,眼看着全新的商业秩序已经建立起来。
至于布政司衙门里的日常事务,则是青夫人在办理……就以青夫人的才能,用绣花的间隙时间处理这些政务,都能够完全胜任。
韶关那边的工厂搬迁,有他在京师拐来的好手老罗在管。
科技研发则是有小郭满和吕子旺负责……这个吕子旺就是当年在扬州,自己在家里研发救火水龙的那个机械人才。
最近吕子旺研制的蒸汽动力很有成效……蒸汽机实际上原理并不复杂,难点其实在精密的加工工艺上。
这段时间,吕子旺正在沈渊的帮助下设计水动力的大型镗床,专门用于制作实验型蒸汽机的气缸。
等到这个镗床设计生产出来,加工工艺一下子就能跃上一个台阶。
除此之外蒸汽锅炉的压力表、安全阀之类的附属配件,他们也在研究开发中……这个过程自然是十分艰难。
沈渊抽空去了一次韶关工厂搬迁的地点,到了那里之后,他的心情很复杂。
以沈渊的眼光看来,说实话这里简直就像个地下兵工厂!而且还是抗战时期的。
虽然他可以正大光明地建设厂房,制造设备,而且沈渊不遗余力的往里下本钱,以至于整个工厂里人多钱多,各个研发机构也是五脏俱全。
但是没奈何这个工厂设备简陋,而且还处处透着一股农村作坊的土气。
机床还行,但是没有蒸汽动力,化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蒸馏原油,还有三酸两碱的程度。
但是水力带动的锻锤和含碳量调质的钢铁,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尖端……虽然如此,沈渊却硬是高兴不起来。
几百万两银子数千人手砸下去,弄出的这个玩意儿,说实话真是谁看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