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狂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第一狂士- 第7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渊笑着把银子赏给那些骡夫,让他们两伙人分了。这帮赶骡子的把银子拿到手之后,也是觉得人生际遇真是奇妙万分。
  他们第一次见到抢劫的山贼被人抢得裤衩子都不剩,也没想到自己被人抢劫后,还能有钱银子拿……你说这是不是太扯淡了?
  而这时的白凤举,则是对着沈渊千恩万谢。
  他当然知道要不是沈少爷,不但刚才自己所有的银钱货物都要被抢得干干净净,而且现在光着腚下梅岭的,就是他本人!
  这位白凤举心里也认定,结识了沈渊真是他的平生幸事,于是再跟沈少爷说话的时候,连态度都越发尊重了几分。
  然后就是沈河和沈清那两位,当他们踩着染满鲜血的山道向前出发的时候,他们俩是真服了!
  现在这俩人已经知道,沈渊这家伙看起来整天笑嘻嘻的,可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
  二十多条人命,在他看来就像是蝼蚁一般毫不在意,而他手下的那帮兄弟们也都是谈笑风生,杀得满地的人头乱滚,却跟没事人一样。
  反而沈河和沈清这两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看见了对方满脸的惊恐畏惧……这位族弟沈渊,以后他俩就啥也别想了,就老老实实伺候着吧!人家之前对自己那么客气,自己可别给脸不要脸!
  沈渊当然知道这两位心中是怎么想的,他们毕竟还是从徽商沈家大族里出来的,要说教养是肯定不错的,做生意和待人接物的水准也绝对不低。
  这样的人通常坏也坏不到哪儿去,沈渊觉得他们俩将来一定会派上用场,所以始终也对他们和和气气的。
  等他们顺着梅岭山道继续往下走的时候,下山的道路走起来,倒是分外轻松舒服了。
  ……
  沈渊看到韩月奴脸上兴奋得通红,顺着韩月奴的眼光一看,前边的大寨主正背着虎头钩昂然前行。
  显然这韩月奴嫁了一个如此英雄,自然也是对这位二狗哥倾心不已。
  沈渊心中一动,就把张二狗喊了过来,和自己并肩而行,然后他笑着向张二狗问道:
  “原本我看二哥跟敌人对阵的时候,都是大杀大砍招式利落,怎么如今也会使巧劲儿了?”
  沈渊说的,显然就是刚才张二狗拿人家鬼头刀头目当盾牌的事,话说张二狗对付敌人的招数,还确实是跟原先的风格有所不同了。
  只见张二狗说道:“我这武功粗浅,高深的功夫咱也搞不懂,刚才那一下子倒是我自己偷着练的。”
  “哦?”沈渊笑着问道:“你是怎么想出这样的招数的呢?”
  随即张二狗便坦然回答道:“有一次我在咱们梁园院子,里看见一只耗子,好家伙这么长!”
  “那大家伙是从水沟里钻出来的,浑身上下油光水滑。当时一个厨子一脚就把它踩在了脚底下,后来还是被它挣脱跑掉了。”
  “可是一转眼,它就被梁园里的一只猫逮了个正着,还按在爪子底下动弹不得。”
  张二狗说到这里时,笑着对沈渊挑了挑眉道:“当时我就觉得纳闷啊?”
  “那只大耗子一脚踩上去又软又滑,而且劲儿还挺大,一个百十斤重的厨子用脚踩着它都踩不住,可是那只五六斤重的小猫,是怎么把它给轻轻松松按住的?”
  “于是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那只小猫的爪子,爪子尖儿全都微微伸出来,勾进了大耗子的肉里。”“那耗子要是就一动不动,可能就是微微有些疼罢了,可是只要稍一挣扎,就会被猫爪子勾到肉里,立刻疼得要命!”


第1453章 一瞬百年南疆风、珠玑巷中、千里远行
  “所以猫能把耗子按住,实际上不在它有多大的力道。”沈渊听见这句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而是猫爪子十分巧妙地抓住了耗子的痛处,让它一动就会疼到受不了?”
  “所以让那只耗子挣脱不开的,实际上是它对疼痛的躲闪和回避……是不是?”
  “还是少爷厉害!”张二狗听见这话之后,憨厚地笑了一声说道:“一说您就明白!然后我就发觉我这虎头钩上,正好不是又带尖儿又带钩儿的吗?”
  “所以我就想,如果能在对战时控制住敌人,可能比把他们当场砍死,还更有用一些!”
  “你想得没错!我的二哥!”听见这句话,沈渊立刻笑着点了点头。
  此刻的沈渊心里未免有些感慨,他手下的这些兄弟,都在全力以赴地拼命提高自己的实力,希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己有了这样一群好兄弟,又何愁大事不成?
  这时沈渊一抬头,就见炼心道人也向这边看过来,脸上同样带着微微的笑意。
  显然刚才张二狗自己参悟出来的这路武学招式,也让炼心道人分外欣赏。
  老道的欣慰倒不是因为张二狗的感悟有多高深,而是张二狗一发现了某些道理,就想到可以将它运用在武功上,这样的态度也触动了炼心道人。
  沈渊向炼心道人使了个眼色,示意让他有机会也给张闯大寨主想想办法,将他的实力提升上来,炼心老道也笑着示意……没问题!
  ……
  一边下山,沈渊一边和那白凤举说,自己家中也有一些生意,要试试看看韶关那边是不是可以做起来。
  当白凤举问起沈渊家中是做什么买卖的时候,沈渊笑着把沈河和沈清这两位喊了过来。
  沈渊向白凤举笑着说道:“这是我家中的两位族兄,我家生意的事都由他们操持。要说经营的货物品类倒也不少,但是这其中肯定没有药物,决不会和白兄抢生意!”
  “瞧您说的!”这时的白凤举一边向着沈河和沈清拱手施礼,一边还朝沈渊顿足说道:“还说什么抢不抢生意的?在下这条命都是您救的!”
  “您就说吧,有什么事儿我能帮得上忙,在下必定全力以赴!”
  沈渊闻言也是笑了笑,说道:“白兄在这里查看市场的时候,麻烦你把我们这两位族兄带上。”
  “没别的意思,我就是想让他们跟着白兄长长见识,看看韶关这边风土人情如何,做生意有没有什么讲究和门道。”
  “你也不用管他们,就带着他们私下里走走看看就行,就是我也想时不时和白兄走走,学学您在生意上的窍门和经验。”
  “没问题!和沈兄一起去谈生意,那肯定痛快啊!”这位白凤举倒也爽快,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他当然明白,沈家这样的大家族,如果要是到一个地方开拓市场,想必要把那里的上下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沈少爷这次应该就是想借着自己到韶关买药材的机会,在旁边查看一番的。
  而沈河和沈清心里也暗自想道:“看来沈渊少爷是想通过我们俩,把韶关的情况摸清楚……难道他也要在韶关这里经商?”
  不过这也很有可能,沈氏家族里的人都知道,沈渊可不仅仅是个读书做官厉害那么简单,要论起经营方面的水准,想想万国博览你会就知道了!
  ……
  这边白凤举和沈河沈清略一攀谈,立刻就放下了心,这两位还真是扎扎实实的生意人。
  什么粮米铁器,布匹丝绸,各样的生意他们不但都做过,而且稍稍一询问,那些生意经就被他们说得头头是道。
  于是白凤举的心里也毫无芥蒂,这件事也就此敲定了下来。
  ……
  在这之后,他们经过了一整天的跋涉,终于还是在日落时分下了梅岭,赶到了南雄州。
  到了南雄州的城里,正好是落日融金一般夕阳西下。沈渊走在这个小小山城中的街巷里,一抬头就看见前方立着一个古朴陈旧的牌楼。
  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珠玑巷”!
  “原来是这里啊!”
  沈渊见到这条长长的下坡街道都由青石板砌筑而成,两边商铺林立,繁华而又宽敞,这一刻他不由得心中暗自感叹。
  “珠玑巷怎么了?”这时青姑娘在沈渊旁边,笑着轻声问道:“这里有什么讲究吗?”
  “这里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啊!”只见沈渊指着这条向着斜下延伸的长长街道,面上带着一片感慨之意道:
  “在唐朝张九龄开凿大庾岭之后,这里不但是兵家必争的兵道,也是老百姓南迁避乱的生命通道。翻越过梅岭之后,岭南珠玑巷这里是第一站。”
  “这里是咱们华夏文明开拓南疆的中转站,历史上有数十万人,就是在珠玑巷落足之后,继续向南进发的。”
  “从古至今不计其数的人经过这里,他们的足迹更是远远达到了琼崖和南洋。”
  “在这里驻足之后,继续向南开拓的有一百五十多个姓氏,八百多个家族,他们的后裔有四千万之众!”
  “就在这里,这珠玑巷……就是他们的起点!”
  ……
  沈少爷真不愧是目光独到,看问题的角度也和这时代的人截然不同。
  原本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可是被沈渊这么一说,大家就顿时觉得巷子里莫名的充满了厚重感。连他们行走在其中的时候,也像是走进了历史画卷中一样。
  在这里休息了一天,大家启程再度向南,又经过一天的路程,他们到了广东的北部重镇韶关。
  韶关因舜帝南巡奏“韶乐”而得名,到现在已经成了大明朝的韶州府。
  因为这里北靠梅岭,南依广东,正好处于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中间的分隔地带。所以所有南北通行的货物与商人,全都要在这里换乘车船,以至于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商业贸易中心。
  这里光是货物云集的大贸易市场就有九个之多:清平墟、南皋墟、皇中墟、长坪墟、大墨墟、上韶墟、文化墟、布贤墟、大风墟。
  各地来往经商的人络绎不绝,人称此处:“舟车辐辏,踵接肩摩”。


第1454章 首入天南第一招、激流怒潮、渐露暗礁
  在韶关这里,从北方运来的货物有丝绸、棉花、茶叶、烟丝、瓷器。南方北运的也有广盐、铜、铁、锡制品、香药、百货。岭南特产在这里汇聚交流,也带来了浪潮般如山如海的银子。
  同时商业运转带来的巨大利益,也使得本地的牙行、旅栈、银楼、布匹、典当、粮米、盐行、饮食、造纸、运输等行业发展得极为兴旺。
  在这里沈渊租下了一片小小的园林全家住下,准备休息和考察之后再继续南行。
  而沈河与沈清两位,则是跟随着那位白凤举先生而去,观察本地的商业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则和形势去了。
  ……
  沈渊租下的这个小院子位于城外,十分清净优雅,也比城里凉爽安静。大家住下之后都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修整路途上的疲惫。
  而沈渊的手下则是被他派了出去,观察本地的风土人情,吏治民风。
  其实到了这里,已经是属于沈渊的管辖区域。因为整个广东省的民政,都在布政司的权限范围之内。
  而这时的韶关内外,从上到下还不知道自己的大上司已经来到此处,正在暗处观察着这里的一切!
  ……
  沈河和沈清两个人从到达韶关那天开始,就一直在跟着白凤举,四处筹备在这里开店做生意的事。
  白凤举先是考察了本地的药材市场,把各个生药铺从卖价到进货价,从进货渠道到货物成色全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然后白凤举见到本地的市场大有可为,于是就四处选址,准备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开设店铺。
  除此之外,白凤举还在留心本地医生的资料,甚至连伙计的人选都在慢慢留心。
  这位白凤举一板一眼地做下去,每一项举措都是十分在行,这好几代开药铺的家学渊源,到底不是白来的。
  而沈河和沈清他们两位,也是每天都来向沈渊汇报,他们今天都做了什么,韶关市场上是什么情况。
  一切风平浪静,好像没什么事情发生,可是到了第六天上,慢慢的情况就有些不对劲了。
  ……
  这天早上大家照例分成几个组上街,观察风土民情,收集韶关的信息,实际上就是信马由缰地逛大街。
  他们每个组里都有一两个武功不错的人,然后还有心眼智谋够用的兄弟。这样的分组既可以保证安全,又能确保收集到消息。
  一大早程无鸢、龙小羽和柳小智他们这个组就出发到了韶关城内,满大街的瞎逛。
  城里的街面上熙熙攘攘,四处传来商贩的吆喝声,倒是热闹非常。
  逛了半晌后,程无鸢他们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在街上买了三碗糖不甩,蹲在街边上一边吃,一边兴致盎然地看着来往行人。
  这糖不甩是韶关本地有名的小吃,用糯米做成的,里边有馅儿,看起来十分像汤圆。
  跟汤圆不同的地方就是……这糖不甩是在滚烫的糖浆里煮熟的,味道清甜,十分可口。
  他们这几个人三口两口吃完了各自碗里的糖不甩,随后把碗还给了店家,正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