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就连世子和蓝姑娘再加上秦玉虎,也都加入了听故事的行列。
夜行的航船上,船帆吃饱了风,帆索在风中阵阵地嘶嘶作响。
大家合衣躺在床铺上,听着运河滑过船底时的水声,在沈渊的故事中渐渐地睡着了。
……
第二天一大早,沈渊令人停下了船。他一个人顺着跳板窜到岸上,在岸边的田地里练了趟八八八十一路乱披风刀法……砍回了一大捆青蚕豆。
他把一串铜钱放到了一片狼藉的蚕豆地里,然后回来跟大家一起把蚕豆摘下来放在锅里,加上盐和五香八角煮熟。
之后他们剥着蚕豆一边吃,一边看着清晨运河两岸的风景。
天气已经开始凉爽,用不了多久运河两岸的一线青翠,就会变成色彩斑斓的枯黄和火红。
朱常津谢绝了侍卫的帮忙,一个人连剥带吃,跟蚕豆拼杀得不亦乐乎。
看他脸上的神情,虽然沈渊带着他还什么也没干,但仅仅就此时的乐趣,已经是让他开心得不行了。
远处河汊里面,坐着木盆的少女,红裙若隐若现。一阵清脆的歌声断断续续地传来……
在这夏秋之际,和风清爽,天际高旷,沈渊用脚掌和着采菱女的歌声,一下一下轻轻打着拍子。
“歌采菱,心未怡。翳罗袖,望所思……”
来到大明已经几个月了,这大运河就像是大明躯体里滔滔不尽的血脉。沈渊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真正融入到了这片大明朝的天地之中。
……
日上三竿时分,客船也由大运河拐到了高邮湖之中,前方再向前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水面。
远处波涛的尽头,有一片清脆的绿杨垂柳,慢慢的越来越近。
此处就是甓社湖,在船头指向的湖岸上,矗立着一座造型玲珑的亭子。这就是文人雅士到此玩赏山水,顺便观看甓社明珠奇景的所在,名叫“玩珠亭”。
听蓝姑娘介绍了这个亭子的来历,眼看着船行到岸边,沈渊站在船头犹如狮子吼一般,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一个长长的懒腰伸完之后,沈渊笑着说道:“一打饱嗝一股蚕豆味儿,来!咱们到那个宝珠山庄,好好吃他一顿再说!”
昨天晚上,蓝姑娘究竟还是把这宝珠山庄的来历介绍给了沈渊听。原来此处还真不是那个山陕商会会长秦列的庄园,而是另有一位庄主。
据说这位庄主虽然没有官职,但是修建了这样一处宝珠山庄,不但风景绝佳,而且他本人也是极为好客。
因此扬州官场上的那些官员们,这座宝珠山庄也是他们常来游玩流连之地。
此处不光是风景诱人,据说此间庄主招待客人的饮食也是极尽精美,而且他家中的舞娘歌姬也是色艺双绝。
所以扬州府那些有头有脸的官员,富得流油的富商常年来往于此,弄得这山庄几乎是每日欢宴,没个清闲时候。听到这里时,沈渊的心中暗笑,他已经知道这个宝珠山庄是个什么所在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这叫做权利寻租,终归大明朝这些官员又不是和尚,他们手里掌握着举足轻重的大权,自然要用它来换取相应的银钱和好处。
而这个宝珠山庄的主人,估计就是在其中,起到了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
若是谁有求于官府,却拎着猪头找不着庙门,自然就可以来找这位山庄庄主。而庄主也能通过和官员良好的关系,让这些有钱人和官员都满意而归。
当然在这其中,这位庄主也会获得极大的好处!
同时这座山庄远离扬州城,又离高邮等重镇不远,既方便那些官员们找到隐秘的地方享乐,又没有任何来往的人员而被打扰。
所以这个地方堪称是官商勾结的集散地,贪赃枉法的大本营,在这清秀悠远的湖光山色之中,不知道有多少见不得光的交易,在暗地里成交!
第138章 大明法度成交易、湖山丘壑、勾结之地
“能做得起这样的生意,此间的庄主绝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沈渊想到这里,感慨地说了一句。
旁边的蓝姑娘也点头表示同意道:“此间的主人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大家都叫他青先生。此人据说眼光精准,手段豪阔,行事也很令人佩服。”
“数年来他经营着这座宝珠山庄,现在已经是跺跺脚,整个扬州府都乱颤的人物了。”
“也不知道咱们那个苏州来的江苏巡抚赵宏图大人,有没有到这座山庄里来游玩一下?要是让他结交上了巡抚,估计这位青先生,扬州城都该装不下他了!”
这时的蓝姑娘看着沈渊心道,这座宝珠山庄的内情,也不知这位沈大少爷听明白了没有?
毕竟沈渊这个年轻人虽然聪明绝顶,离奇怪诞的思路层出不穷。但是在官场这方面,别说是沈渊了,连他爹沈玉亭都未必知道,宝珠山庄这样的去处意味着什么。
所以蓝姑娘对沈渊有没有搞清楚青先生的地位,心里还是有些吃不准。
不过她却不知道,沈渊其实对于宝珠山庄青先生这样的人,是再了解不过的了。
甚至可以说,对于这位庄主如何在官场上运作,怎么两头赚钱,其中又需要怎样的手腕。说起这些,沈渊甚至比那些成天泡在宝珠山庄里的大明官员,还要懂得的多!
不过他们这一行人,这次的身份其实是秦烈的客人,跟人家庄主却是关系不大。
想来是秦烈在这山庄里常来常往,知道这里饮食精美,所以才在这里来招待沈渊的。
所以沈渊心中暗自想着:那个青先生,不管他是什么底细,终归也用不着自己费心,甚至他能不能见到这位主人,都两说着呢!
他们一路下了船,还在玩珠亭里活动筋骨,逗留了一会儿。毕竟他们和秦烈约的是在中午,现在时间还早着呢。
没过多久,就有宝珠山庄的庄丁过来询问。等沈渊派秦玉虎过去说明了来意之后,他们随即就被带进了山庄……其实他们上岸的时候,就已经在山庄里面了。
这一路上修竹红梅,绿草如茵,十步一景,百步一亭。沈渊也没想到这座山庄,竟然宽阔到了这样的程度!
还不如叫宝珠森林公园呢……沈渊一边嘀咕着,他们一路走到了内院。
到了里面景色更加精致,此处又是一片园林风景,虽是人工雕琢,却是更显匠心。
原本他们一行人,是要去往山陕商会会长秦烈预定好的水阁。未成想半路上却有一位侍女过来,说是时间没到,秦先生还没来。
倒是此间的庄主青先生听说,自己庄中来了客人,想请几位过去先用早饭。
秦玉虎听说有饭吃,不由得暗自懊悔……他早上结结实实吃了一肚子蚕豆。
而那位小王爷却收起了脸上的笑容,郑重其事地和其他人站在一起,正式装成了护卫的模样。
看来世子真是要一本正经地扮成沈渊的跟班,好看看这位沈先生如何行事的。
没奈何,既然主人相邀,沈渊他们自然也就跟着那位侍女,一路分花拂柳,向着庄主所在的院落走去。
离得还挺远,沈渊就听到远处鸡鸣犬吠,竟然是一派农家风光。
围绕着这座小院子的,是半人高的青竹篱笆,编织得十分细致。院子里外跑着几只小鸡还有一只半大的土狗。这小家伙正仰面朝天,躺在太阳底下,眯着眼睛大大方方地晒着自己的肚子和全套武器。
再往里看,隔着篱笆是一幢修建得齐齐整整的草堂。虽然用的是稻草为顶,本色原木为柱,可却盖得宽敞明亮,居然很有先秦时的风貌。
这草堂既端庄又有野趣,和周围的雕梁画栋、绝佳的园林相衬,竟然是卓尔不群,显然住在此处的,必是个胸有丘壑的高人!
从沈渊他们一进院子,就见一个身穿便装的男人,笑呵呵地从草堂里迎了出来。
……此人一身布衣却是熨烫平整,打扮得十分得体。他身量不高,圆圆的脸蛋上也未见有什么棱角。倒是唇上的两撇小胡子,打理得既精致又整齐。
在他的脚底下,穿着一双圆口青布鞋,露着刚纳好的雪白千层底儿,显得干净利落之极。
看到他的样子,沈渊心中暗自想道:就这身衣服,虽然看起来并不奢华,但是一天要不换上三回,上边肯定全是褶子……
这家伙看起来虽然朴素自然,但是可也真够折腾的!
沈渊一看他的样子,就知道此人一定是此间的庄主,青先生了。
这位庄主,看来似乎并不知道沈渊他们是由王府来的,而是把他们当成了山陕会馆秦烈的客人。
他出来之后笑着招呼了一下,随后就请几位客人堂上叙话用饭。
不管怎么说人家是主人,沈渊也跟这位青先生客气了一番,但是很明显双方都没怎么走心。
等到进了草堂之后,大家用净水洗了手。沈渊的四名保镖在外面伺候,苏小棠姑娘和秦玉虎也躲了出去。
只有蓝姑娘,外加那个死皮赖脸,怎么也不肯走的护卫朱常津,随侍在沈渊的一左一右。
青先生脸上带着笑意,大家在一条长桌上坐下。用过茶之后,随即青先生就吩咐人传上了酒饭来。
在这期间他打量着沈渊,时间一长,青先生心里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有点越看越有意思的味道。
因为秦烈在此地招待的客人通常都是非富即贵。这位山陕商会会长的座上宾,若不是扬州府的顶级官员,也得是和秦烈身份相当的富商才对。
可是你看这年轻人,从衣着打扮到年龄、从谈吐到气质,肯定都和官员或富商这两个身份沾不上边儿。
可他虽然看似一个年轻学子,甚至面庞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是他坐在那里居然是不温不火,不骄不躁,看起来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这种安之若素、处变不惊的态度,使得阅人无数的青先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对这个年轻人重视了起来。
第139章 宫弦一声绿杨里、琴音古韵、暗藏玄机
而咱们这位沈大少爷正在座位上该想什么想什么,该发愣就发愣,心情却是随便得多。
非但如此,他和此间主人青先生的对话也是兴之所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什么湖光山色,这茶不错,今天的天气,呵呵呵呵……
可是偏偏他的言辞出口却是极为合体,丝毫没有突兀之处!
这边的青先生暗自心惊,可是沈渊旁边的蓝姑娘和世子朱常津,却是早已对沈渊习以为常了。
毕竟他们伺候的这位沈大少爷,哪怕就是见了喷涌而出的死尸或是新老两代王爷,人家都没怯场变过脸色,更何况这么一庄主了!
等到传上饭来,庄主青先生招了招手,随即从外面走进来了一位身着轻纱的女子。
看她怀中抱着一张古琴,原来是给沈渊他们吃饭时伴奏的。
“我这琴娘在琴艺上倒也还来得,不知几位贵客想听什么曲子?”这时的庄主青先生让人传上饭来,然后饶有兴致地向沈渊问道。
这琴娘一进草堂,沈渊就闻得一阵幽香隐隐,这股香味温暖而轻盈,似乎带着阳光下花草的气息,于是他抬起头向着那位琴娘脸上看了一眼……
霍!好一位美人!
沈渊一见之下,也不由得心中一颤!
这位琴娘骨骼清奇,气质绝伦。甚至不需要看她的脸,光看这体态分明就是一首清雅高远的古曲。
更何况这位姑娘的脸上,眉目五官无一不是精致之极,是那种让人盯住了某一处,便越看越难以移开目光的绝色女子!
看这位琴娘也就大约二十岁上下,她目不斜视,身子端正,轻轻把古琴放在琴桌上,之后用手微微一抚琴弦,随即就放下了皓腕。
显然刚才的轻轻一抚,她已经确定了琴弦是准的。
沈渊欣赏了一阵这位琴娘的体态,转过头笑着对青先生说道:“既然咱们在扬州,那就《广陵散》吧。”
“好!”青先生笑着答应了一声,随即看向了那位琴娘。
琴娘向沈渊他们微微颔首为礼,手指在古琴上按捺弹拨,把这一曲《广陵散》从《刺韩》那一段,开始演奏起来。
其实广陵就是扬州,沈渊点的这个曲子也算是应时应景。世人都说嵇康死后,广陵散从此绝迹,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广陵散的原名叫做《聂政刺韩傀曲》,其实是一首慷慨激跃的古曲。当年金庸先生选择它作为笑傲江湖的主题,就是因为在这首曲子当中,自有一番慷慨豪侠之气的缘故。
现存的广陵散曲谱,出自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此时沈渊细细听来,其中“刺韩”、“冲冠”、“发怒”、“报剑”几段,无一不是动人心魄,使人听之如在危崖,却是豪气盈胸。
这位琴娘,还真的把慷慨勇烈的聂政心中,那股豪气化作琴音演奏了出来!一曲未尽,上菜的仆人已经排成一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