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狂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第一狂士- 第5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在大明种植的棉花,是从印度引进的短绒棉,这种棉花纤维太短,不但织造不易,而且织成布的成本还高。
  好在美洲大陆已经在百年前就被人发现了,在南美洲的秘鲁,长绒棉也已经开始种植,还在向着全世界各地引进扩散。
  这种长绒棉的棉纤维级长,用来纺织不但技术简单,而且成本还低。所以沈渊在海贸的时候,还要记得想办法引进这种棉花的种子。
  当然光有种子还不行,棉花要大量的光照和水分才能长好!
  所以沈渊现在要提前做准备的事儿还真不少,跟随海贸一起要引进大明朝的,还有美洲的很多作物。
  比如说至关重要的橡胶树和经济作物辣椒……烟草就算了,最好别弄得大明朝满地烟民。
  然后在沈渊的心目中,更重要的还有玉米和马铃薯。
  这两种作物可以让农田的产量,尤其是干旱地区的产量成倍增加……这个也是他必须引进的。
  因为小冰河期正在越来越严重,到了四五十年后的崇祯时期,就会到达高峰。
  在那之前,沈渊必须将这些高产作物推广开来,这些完全可以当做主食的马铃薯,到时候说不定会救下多少大明百姓的性命!


第1215章 再问名花风倾矣、风羊火锅、京师秋雨
  沈渊之前已经让小贝去专门负责这件事,小贝也把沈渊的这些要求,和英格兰使者约翰卡特说过了。
  一听说这是沈爵爷要的东西,那位被沈渊赠送了大笔资财的英格兰军官自然是郑重表示,他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将这些东西收集起来,交到沈爵爷的面前。
  所以沈渊现在就等着英格兰的船回来,到时候他需要的这些美洲作物,估计起码能搞到一部分。
  在他用重金悬赏之后,想必其它他想要的种类,也能快速地运来了。
  ……
  现在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正好一百年多一点,地理大发现带来的经济作物,正好可以为沈渊所用。
  当然橡胶和棉花这类的作物可不那么简单,它们都要放在合适的地方种植才行。
  棉花要在叶尔羌种植……这个沈渊可以用贸易推动,想办法让当地的牧民种棉花,这个问题还不算大。
  可是橡胶的产地却有些难办了,好在这次万国博览会里,也来了苏禄国的使臣和商人在此经营。
  沈渊也和他们聊过一次,据说苏禄国正在和红毛鬼……沈渊估计是西班牙人,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反侵略之战。
  所以沈渊觉得等橡胶苗运到之后,他就可以用出口刀枪这类军器的方式,让苏禄国在他们国内种植橡胶……当然橡胶树苗现在还一点影子都没有呢。
  提起这件事来沈渊就头疼,要知道橡胶苗种下之后,最少要七年时间才能开始切割生产橡胶。
  所以最起码在七年之内,沈渊需要橡胶的话还要从南美进口。当然这些橡胶的用途主要是工业密封。如果沈渊不把它用在轮胎上,数量也无需太多,纯进口他也能负担得起。
  ……
  话说这样的事儿,沈渊需要操心的可实在是不少。而且每一样不是从汪洋大海上来回,就是需要长期的推广,还要大量的砸钱才能做到。
  但沈渊却像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财主一样,不断的把自己的资产投资在这些看似遥遥无期,甚至有些是要在数十年之后才能见效的项目中。
  用科技的实力碾压全世界,这对沈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等到它开花结果的那天,也是一股足以横扫世界的力量。
  沈渊记得蒸汽机的出现,曾经让英国的纺织业产量在短时间内,就提高了五倍。在原本的历史上,蒸汽机会在二百年后用于船舶……就是他小学时学过的那个“富尔敦的蠢物”。
  然后蒸汽船就迅速统制了海洋,火车也以极快的速度,统治了陆地!
  ……
  现在沈渊通过之前的投入,扬州那边已经能炼出少量合格的钢铁,所以开发工重工业,研究机械的条件也开始慢慢成熟。
  咱们的沈少爷不但赚钱的时候下手极狠,花钱的时候出手更重。下一步他就要用自己的财富和知识,在大明朝的江南,打造出这件所向无敌的国之重器!
  ……
  京城十月,寒风渐起。
  在京城,一年通常会刮两季风。
  春季的大风由于野草枯黄,植被稀疏,所以会把京郊一带的灰尘全都扬起来。刮到遮天蔽日,犹如一片混沌的黄风世界。
  而秋季的风则是清澈迅猛,忽缓忽急,每一次吹起都会扬飞漫天黄叶。
  这样的季节,在北方叫做“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风带来的冷雨,让所有人都不想出门。
  而在梁园里,咱们沈少爷,整天都在琢磨吃啥……
  凛冬将至,吃食当然首选是火锅,滋补身体的牛羊肉吃它个几次,一整个冬天都不会觉得冷。
  更何况在大风天躲在屋子里,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和沙砾打在窗户纸上的噼啪作响,众人围在一起吃火锅,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
  京师的风羊火锅十分有名,所用的羊肉是在深秋之际宰杀完以后,把整羊剥皮之后挂在风口上吹干做成的。
  这样的羊肉滋味鲜美,入口肥嫩,而且吃下去之后长力气、补身体,也特别好下酒。
  沈渊一大早就让柳小智给博览会那边的姑娘们送去十腔风羊,改善伙食,然后一家人就准备午间的火锅宴。
  炭是银霜炭,火锅是纯银打制好的,除了京城里能买到的时新菜蔬之外,还有扬州那边运来的鲜笋可以吃。
  沈渊看到柳小智正要出发,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带着人亲自去博览会那边看看。沈少爷也不免有些担心,那些姑娘们会不会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另外顺便还可以去把朱常浩捎回来,叫上他一起吃火锅。
  等到他们出发的时候,沈渊还看到风倾野对厨房里,往马车上搬运风羊的厨子说。韭菜花等会儿他会买回来,用不着到街上去买了。
  ……
  沈渊听见这话就有些奇怪,他的目光朝左右一看,就见柳小智和霍老四正用力控制脸上的表情,显然是在憋着笑。
  “啥意思?”沈渊向柳小智挑了挑眉毛,露出了一个询问的表情。
  话说这位老野兄铁骨铮铮一个汉子,啥时候关心过厨房里韭菜花的事儿了?沈渊都不用问元芳就知道,这件事里必有蹊跷。
  随即柳小智就凑过来,小声儿向沈少爷三言两语,说清楚了之前的缘由。
  原来风倾野在博览城里那家店铺,开得是崇王府朱羽棋县主的兰花店,老野也因此认识了店里的女掌柜南宫燕姑娘。
  不过老野不认识兰花,始终以为那家店是卖韭菜的……所以今天他陪着沈少爷去万国博览会,肯定也是想捎两罐韭菜花回来吃吃。
  ……至于其中有没有别的意思,那就难说了。
  “哦!”
  这一下沈渊算是明白了,不过他在心里想了想,还是觉得这事自己先不要掺和的为好。
  毕竟南宫燕姑娘和他们风倾野大哥,俩人是不是能看对上眼还不一定呢。如果俩人之间要是相互有好感,他到时候在旁边推波助澜也来得及。
  最近沈少爷好像一直都对这种事感兴趣,颇有些变身媒婆,撮合上一对儿是一对儿的感觉。


第1216章 一腔心事向谁语、风羊火锅、京师秋雨
  实际上沈少爷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毕竟他这些兄弟们青春年少,除了龙小羽之外基本上也都到了成家的年纪。
  这帮人现在成天都在沈渊的家里,沈少爷也有一种大家长的责任感,生怕大家把大好年华给耽误了。
  于是沈渊他们到了博览会之后,就有意把风倾野单独打发走,让他去买韭菜花。
  而沈渊则是带队去找朱常浩,顺便让柳小智把风羊直接送到姑娘们集体宿舍的厨房里。
  ……
  万国博览城里依旧热闹,虽然顾客密度比开业那时的火爆场面差了一些,但看得出来人气依然高涨,商家的生意也都很红火。
  等沈渊一路到了博览会管理处,在走廊上离着老远,他就听到里边有人正在大声说话。
  听声音似乎是两个商家产生了矛盾,而朱常浩正在居中调解。沈渊走到门口的时候,就听见里面两伙人说话都是南腔北调。
  沈渊到了门外,听里面说得热闹就索性没进去,而是靠在了管理处门外边走廊的墙壁上,一边点烟一边听着里边朱常浩如何处理这件事。
  他身后的众人也跟着沈渊一起停了下来,随即就听到里边儿俩人正在争辩。
  ……
  其中一个人是广东口音,沈渊听得出来那是一个潮州来的客商,他经营的是潮州“水东窑”出的青瓷。
  这哥们儿大明官话说得极差,当初沈渊招商的时候,跟他交流也是干着急听不明白。说实话沈渊英语都没问题,但是潮州话对他来说,显然比英语还难懂。
  而另一边说话的则是东瀛使者井上道笠,现在道笠兄已经不是东瀛使者了,而是带领整个商团的团队首领。
  “花样!花样懂咩?那是点染上去的花样,不系次品!”
  办公室里那个潮州大叔扯着脖子说道:“那系铁锈斑啦!很漂浪的!”
  站在外面的沈渊把烟点着了之后,一听到他这话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由得直想笑。
  那位广东阿叔说的是“水东窑”的“釉下点褐彩瓷器”,其中有一种是在瓷釉下点染的一种铁褐色花纹。
  显然日本商人不识货,买了这瓷器以后,以为那上边是烧窑的时候粘上了脏东西。
  实际上那根本就是往瓷器表面点染上去的花纹,这是潮州水东窑的特色,非但不难看,而且还漂亮得很。
  “脏了!不行滴!”这时的井上道笠显然没听明白广东大叔说得是什么,说实话就连沈渊刚才也是半猜半蒙的才听了个大概其……于是井上执拗地觉得自己上了当。
  这时的朱常浩显然知道,双方之间是出现了误解,他立刻向着双方安抚道:“都给我回去坐着好好说!慢慢来!”
  “一个两个的嘴里像塞了鞋垫儿似的,你就别说你俩了,我都听不明白。你!给我慢慢地讲!”
  显然朱常浩是在说那个广东大叔,这时沈渊就听见那位仁兄耐心地说着,而井上道笠也在一边拼命猜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花样!”“上炕?”
  “花样!”“发浪。”
  “点染!”“挨干?”
  “釉下彩!”“肉蛋奶?”
  “不系次品!”“我去细品?”
  “我去!”沈渊在外边听得这个开心,简直是笑得直打跌。而这时的朱常浩也在屋里大声感叹道:
  “就你这耳朵,估计你能跟我奶奶唠一宿!”
  “……嗯?”随即朱常浩听见了走廊里的笑声,又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烟草味儿。于是他大声向着外边说道:“是不是沈兄来了?赶紧的!”
  沈渊也一边往里走,一边笑一个不停。
  等到井上道笠和那位广东大叔一见到沈渊,连忙过来行礼,朱常浩也要往起站,却被沈渊一把按住了肩头。
  随后沈渊笑着给他们俩解释了一番,那位广东大叔听得连连点头。
  看他那表情分明是在说:你看看人家沈寺卿不就听懂了?我刚才这官话说得多标准!
  沈渊向井上道笠解释起这件事来却是十分简单……这也是因为沈渊对日本文化十分了解的缘故。
  东瀛由于地震多发,所以始终都很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这体现在艺术审美上,尤其是陶瓷上面,他们也不喜欢太过完美和光洁的东西。
  所以经常会有那些好好的酒壶,日本人制造的时候非要捏个手印儿,或者是你会发现他们的碗碟杯子并不太圆的情况。
  所以,沈渊两句话就把水东窑铁锈斑的事解释清楚了,这俩人也就自然没有什么争议。
  之后,井上道笠还请沈渊有时间到他们的官驿去赴宴。沈渊笑着答应一定去之后,他又拍着那位广东大叔的肩膀问道:“生意做得不错……知道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吗?”
  “母鸡啊!(不知道)”广东大叔楞了一下,连忙想沈寺卿请教。
  “投资和投机……要是广东人说出来的话,那就一点儿没区别。”没想到沈渊来了这么一句,又把一屋子人,弄得笑个不停!
  ……
  之后井上道笠心悦诚服,广东大叔也是乐不可支,他们俩的事处理完,也总算是走了。
  沈渊在朱常浩的办公室里翻看了报表,还有朱常浩写的工作日志。
  咱沈少爷今天的心情也确实好,看什么都想笑。等他翻开一篇,就见上面写着:“十月四日夜,管理处檐角风铃无故脱落……”
  “看你这工作日志写的!像特么鬼故事!”
  沈渊一边笑一边没好气的把这个大本子往边上一扔,招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