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摆着棋子酒食,酒是西域葡萄和荔枝浸的甜酒,还有时鲜果子点心。沈渊正在和苏小棠打双陆,一见青姑娘上来,沈渊就笑个不停。
“这孩子手脚冰凉,外面雨还没停?”蓝姐姐一边把青姑娘塞进沈渊杯子里暖着,一边笑着看双陆棋盘。
“一场秋雨一场寒”青姑娘把脚丫勾起来抵在沈渊热乎乎的腿上,一边靠在沈渊的身上,裹了被子就露出一张俏脸道:“……谁赢了?”
“看来小酥糖又要罚酒……要不要来一盘?”沈渊一边笑一边抓来个枕头,给青姑娘头下垫好。
“我不行,一喝酒全身都是红的,”青姑娘一看苏小棠也示意她来,于是赶紧嘟着小嘴摇头。
“不让你吃酒,输了就要你这个当赌注!”这时苏小棠也知道自己赢不了,于是也不顾棋盘,伸手就把青姑娘粉颈上的银链子一提,把那个小小的水晶琴露了出来。
“这琴真好看,”苏小棠一边说笑,一边还顺势在青姑娘的水晶琴下捏了捏。
以苏小糖的擒拿手法,青姑娘又怎么可能躲得过?这一下被捏的全身酥软,连忙又往后缩,这下整个人缩到了沈渊的怀里。
“琴也好……琴桌也好!”苏小棠笑着举起手指闻了闻,不怀好意的又要动手。
青姑娘被她说得满脸羞红,索性翻山越岭,顺着被子里爬到沈渊身后去了。
然后他们几个又是抹骨牌,打双陆,猜棋子,一边儿玩一边吃酒。沈渊教给她们真心话大冒险之后,蓝姑娘和苏小棠随即又不怀好意的瞄准了青丫头。
这些日子以来,沈少爷和青姑娘越发亲昵,但是次次浅尝,却没有真的一醉方休。
倒是这几日沈渊清闲之后,他们几个天天这样玩耍,让大家都觉得有意思,于是就当作习惯保留了下来。
此时的蓝姐姐身上穿着一件薄丝织的白色睡裙,柔滑的丝绸衬着窈窕的腰肢,线条堪称完美。
而苏小棠则是套着沈少爷的白棉睡衣的上衣,宽大的衣服也遮不住腰腿的青春柔美。
青丫头被剥得只剩小衣,躲在沈渊的身后,还在用指甲戳郎君的后背。沈渊一边看着苏丫头和蓝姐姐猜拳比输赢,一边在被子里把手往后伸……
“这博览会,以后少爷打算就这么一直经营下去?”蓝姑娘连赢两场,在苏小棠的鼻子上刮了两回,苏小棠的鼻梁已有发红的趋势。“激流勇进之后,我也该功成身退了。”沈渊这边笑着说话,却觉得身后的青丫头推拒不得之际,呼吸开始紊乱。
“要撤了?”这时的苏小棠气呼呼的又出拳……还是输!
“当然了,没好处啊!”沈渊笑道:“在那博览会里不但闪展腾挪不得,进退都有阻碍,还要被人家四面攻打。”
背后青丫头开始掐自己了……这指甲,可真是爽!
“咱现在是该赚的钱也赚了,收获也够了,这时候再不退出来,很容易失陷在里头拔不出来的……是不是青姑娘?”
沈渊说着,居然还问了身后的青姑娘一句,把青姑娘弄得又羞又气的哼了一声。
“可是这博览会落在别人的手里,不得越干越完蛋啊?”这时的苏小棠不解地向沈渊问道:“那郎君的一番心血,不就白费了吗?”
“你不明白!”此时的沈渊叹了口气道:“咱们的心血,在上面那些人的心里,又能算得了什么?”
“要知道这世上从来都是先有尧舜之君,后有尧舜之臣!”
第1199章 霸业岂在虫蚁中、江河奔流、顺势而行
“如今的大明,皇帝不是个成事儿的皇帝,朝廷不是个做事的朝廷,此刻也不是振兴国力的最好时机。”
“所以咱们累死都没用,不但成不了任何功业,还许把自个儿给搭进去……你还不知道吧?”
沈渊向着蓝姐姐淡淡地说道:“今天朱常浩送来了消息,那一百五十万两关宁军火铳银子,被天子下令修宫殿了。”
“啊?”此时的蓝姐姐和苏小棠闻言,同时都是一惊!
而这时沈渊背后的青丫头却是娇躯一颤……当然跟这个消息一点关系都没有。
“个狗屁朝廷!”这时的苏小棠这才明白过来,她皱着秀眉怒道:
“郎君如此尽心竭力,他怎么能这样糟蹋?我还帮着抓过飞贼呢!”
“所以啊,”沈渊摇头说道:“我这么干,就算累死我,得到的结果还不是给大明朝廷的脸皮上,多贴几张金箔而已?”
“宫殿修得再好又有什么用?里面还不是根子都烂透了?”
此时的蓝姑娘闻言,也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道:
“郎君做得对,他们一点儿都指望不上。这破博览会,咱不给他干了!”
“哎?青丫头你怎么半天不说话啊?”
这时的青姑娘闻言,这才从沈渊身后探出头来。
大家就见她乌云般的青丝笼罩下,是一张满带娇红的俏脸。
“沈郎这次的决定,我也赞成。”
青姑娘一边竭力的平复着呼吸,一边微微娇喘道:“沈郎生就一飞冲天之姿,谁能让他一生匍匐,形如虫蚁?”
“看来沈郎这次是抓住了重点啊……”这时的蓝姐姐看到青丫头脸上的红晕,她也似笑非笑的说道:“郎君的手段从来都是这么精彩,是不是?”
这时青丫头知道自己被人发现了,一时间俏脸更红,她“嗖”的一下缩了回去。
蓝姐姐却和沈渊相视之际,面带默契的笑意。
只有天真的苏小棠,一双大眼睛在沈少爷和蓝姐姐之间看来看去,却怎么也猜不出他们打的是什么哑谜。
……
其实沈渊心里也是暗中愤怒,他早就知道大明天子朝臣都指望不上,可是看着自己所做的一切就这样付之东流,他的心里也是难以平静。
一个王朝堕落到这样的程度,就像一辆顺着下坡,越跑越快的沉重马车。
这已经不是一个两个才智之士、忠臣良将能拦住它的了。沈渊知道自己非但拉不住,你要是强行拉住它,后果甚至会把自己也卷在车轮下碾死。
所以,就任凭他江河而下吧!就让他一去不回!
终归一切还是要靠自己,沈渊在这一刻已经做出了决定。
大明百姓他势必要救,但是大明朝廷这个沉重之极的包袱,他也完全没必要继续背着。
他得让自己强大起来,以一人之力,对抗这天下大势!
……
“郎君看过驯鹰吗?”这时的青丫头在沈渊身后,裹在被子里娇声说道:“大明天下同样也是如此。”
“一旦你驯服了什么,就要对她负责……永远负责!”
……
就这样,沈渊他们在戏闹了半夜之后,终于还是睡了。
三位姑娘睡并排,而沈少爷则是在脚下打横儿……这个时代富贵人家的床长度绝对足够,因为在冬天的时候,脚底下通常还要躺一个丫鬟用来暖脚。
主人睡觉的时候,脚就放在丫鬟的身上取暖。话说这件事儿听起来可能挺有意思,但只要仔细一想知道,这绝对不那么好玩。
想想就能明白,如果你睡觉的时候脚底下有个东西时不时动一下,你会是什么感受?
所以那个暖脚丫鬟,她要躺在那里整夜都不能动,以免惊扰了主人睡觉……可以想象那个丫鬟会有多难受和煎熬。
好在沈渊躺在那个地方倒是没什么问题,除了睡觉不老实的苏小棠时不常蹬他一脚之外,沈少爷倒是舒服的很。
……
很快万国博览会运营了一个月,沈渊写的奏折也递送到了万历天子的案头。
当然这封奏折还是通过内阁送上来的,但是内阁却没有写出任何票拟……也就是概括出沈渊这封奏折的中心思想,而是原封不动就把奏折送到了御书房。
对于沈渊的奏章,不写票拟似乎已经成了内阁的习惯。原先那些内阁大臣们是因为沈渊写来的奏章言简意赅,原本就五六句话的事儿,也没必要再让他们总结一遍,
而这次的奏章没写票拟,却是因为那几个内阁大臣,有些地方根本看不明白!
为了防止露怯,他们根本没敢写票拟,而是原封不动递了上去。不过沈渊这份奏章里有些重要内容,还是被这几位内阁大臣记在了心里。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博览会运营一个月,收取的税金数额……那真是让人看了心惊肉跳!
……
万历天子拿到这封奏章之后,他也随即从头至尾仔细看来。
奏章开头,说的是万历博览会筹备期间花费的银两。
虽然这些银子一两都没用万历自己出,可是当他看到那上面的巨额花销,他还是暗自挑了挑眉。
在这之后他看到博览会筹备结束后,直到正式开始营业,从商户认购商铺那里得来的银两。
除了支付给自己这边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修宫殿之外,还结余了二十五万两作为运营费用。
居然剩了这么多!万历看到这里,又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之后他又看到博览会开业以来,获得的各项成就……沈渊首先就在奏章里说,这个博览会给民间提供了多少个工作。
这倒是让人耳目一新,当万历看奏章的时候,可从来没看见过朝臣向他汇报工作时,把民间工作岗位的事率先说出来的。
不过万历却明白这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这上边每多一个人,就意味着一个没有收入的京师百姓,在万国博览会做事,获得了可以养家的薪酬!
在这之后除了万国博览会雇用的员工以外,沈渊又罗列了在博览会周围开办的饭庄,经营的骡马行,还有挑夫脚夫等等。
第1200章 至此天风起青萍、涓滴长河、尽在心中
这说明在万国博览会的周围,还有一大帮百姓在依靠博览城讨生活,这当然也是一桩好事。
在这之后沈渊又提到通州那边的运河码头仓库区,那里虽然是私人产业,并不与隶属于万国博览会。
但新改造的仓储区,依然让运河码头的风貌更加整齐可观,吞吐货物的运输能力也成倍加大了。
之后就是深渊开始利用万国博览会收益的资金,一段一段的修整京师内的道路……大部分都是博览会通往各个城门之间的大道。
这些道路年久失修,但是沈渊说他可以逐步利用博览会的资金,一段一段的它们修整成平整坚实的大道。
这都是万国博览会带给京师百姓直接的好处,然后就是博览会经营的情况。
这里沈渊用表格罗列了博览会里四百五十家商户,各自属于哪个地区,还有他们的大致运营情况。
万历仔细看了一眼这个表格的最上面,发现外邦各国在这里开办的商铺数量超过了三十家,
他回想了一下自己在万国博览会私访时的情况……那时候因为担心各国使者把自己出来认出来,所以那些外邦商铺,万历都没怎么进去。
现在看来,根据沈渊的汇报,他们的生意也做得不错。
在这之后就是沈渊制定的,各种进口出口商品的税率。
万历仔细一看才发现,沈渊居然把这些商品分成了四大类,而且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物产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税率。
在这张表格上,对于每种产品为什么会这样定税,沈渊还做出了详细说明。
比如说像大明出口到外邦的商品,万历就注意到沈渊渊的说明里提到,日本硫磺的产量颇多,但是硝石却很少。
这些大明硝石被运往日本,是要用做火药原料的。所以对这类可以增长对方军队实力的物品,沈渊定下的税率就更高一些。
反而是进口的琉球皮革,因为可以让大明工部制作甲胄,所以沈渊确定的税率就比正常的更低,以便让大明的军械采购更省钱。
万历一边看一边点头,听说沈渊这个主意打得确实不错。他能看得出沈渊对于增强大明实力,确实是用了很多心思。
在这之后还有桑蚕之类的出口物品,沈渊说如果税率定得低了,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国内丝绸的织造生产,所以税率也要相应调高。
还有精品陶瓷一类价值很高,但是原料成本很低的……陶瓷的原料是泥土,沈渊也下调了税率。
他在说明中解释,这可以让大明的陶瓷销量更大,陶瓷业者更加赚钱。同时这些奢侈品对于外邦的国力也是毫无帮助。之后还有一些转口的商品,比如说安南来的白糖和黑糖(就是红糖),这些东西要是在大明国内加工成冰糖,就要用税率的调节,来保证外邦人大量到大明这里来购买。
因为这意味着糖类加工的工人会越来越多,这个产业也能养活更多的大明百姓。
看到这里的时候,等万历再往下看,就有很多东西要仔细琢磨才能明白沈渊的用意,有些他却是压根儿摸不着门儿!
其实万历还不知道,这还是沈渊尽量深入浅出讲解的结果。像是剪刀差、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