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沈渊他们看现在时辰还早,犯不上挤进去和那些人前胸后背贴在一起,弄得一身臭汗,于是他们决定就在外围先等等再说。
当然大家也不能这么干站着等,沈渊就想在附近找个酒楼茶楼什么的坐下来……可是哪儿有啊?
临街所有的酒楼都要挤爆了,目力所及之处,所有的窗户那里都向外探着一丛丛长势喜人的脑袋……沈渊真怕窗户的括约肌失控,再把人凌空给喷出来!
第941章 考场奇趣喜相逢、六十学童、中流考棚
既然如此,就找个人少的地方站着吧……沈渊他们正在这么想的时候,却听到有人招手叫他们。这个正在一边喊沈兄一边招手的家伙,相貌倒是很熟,正是查楼上那仨山东学生……眼看着他们仨人正乐得眉飞色舞,坐在一片临街的茶摊上。
所谓茶摊,其实就是一个炉子,几张矮桌还有几个小板凳儿,即便是这样也都坐满了人。
等到沈渊他们过去,那三个山东学子便让他旁边的同乡帮忙腾出了几个座位,让沈渊他们四位坐下,风倾野和秦玉虎这些家丁身份就只好站着了。
这下终于有地方呆了,沈渊觉得这里也不错,大碗茶也正合他的胃口,于是也抱着膝盖,眉开眼笑的跟他们几个人寒暄。
这三位仁兄也知道,沈渊的名字要是叫出来,只怕是会引起一帮人侧目而视,于是只是叫沈少爷沈兄,却是省去了很多麻烦。
等到他们聊起天儿沈渊才发现,这片小茶摊儿里各地的学生都有,在那儿说得倒挺开心。
反正现在时间还早,就听他们聊呗,学生们在一起,说得自然是科考之类的话题。
这边沈涣和柳如青他们一边儿喝茶,一边儿也听得直乐。华潜少爷却是很少坐这样的小板凳,觉得自己把腿分开也不是,伸直了也不是,感觉颇有些别扭地直笑。
这时的沈渊又和那个山东学子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正在听旁边一个人讲着有关科场的趣事。
只见这个人眉飞色舞地说道:“自古以来童谣都是最准的,你就听着吧,有时候都吓死你!”
“知道不?正统戊辰科会试后,当时的京师就盛传童谣说:莫问知不知,状元是彭时。”
“结果呢?一发榜,彭时彭文宪果真中了状元!后来人家彭时不到三年,还就进了内阁。”
“然后天顺年的癸未科又传了童谣说:‘不因科场烧,那得状元焦?’然后焦芳就得了状元!厉害吧?”
一听这话,大家就知道这人是个极为迷信的家伙,大家也都跟着笑不去说他,对他所说的话也没怎么当真。
在这之后,又见一个学子也跟着笑道:“科场着火有什么可稀奇的?我是从两广来的,去年秋闱,你们知道两广科场出什么事了吗?”
大家听这个人说话的时候,果然带着广东一带的乡音,又见他眉飞色舞说得煞有其事,于是就有人催他赶紧往下讲。
就见这个广东学子一本正经地说道:“开试第二天就大雨不止,当时我也没当回事儿,心说只要别湿了卷子就行,然后水就越来越深……”
“结果到了下午……号舍漂起来了!”
“啊?”听到这话,大家都一起跟着笑,沈渊也“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想来南方的号舍肯定不像京师这里,是用砖石砌的,估计都是竹木做成的。就连考到一半,房子飘起来这种事儿居然都有,这也真太有意思了。
而这时旁边还有不怕事儿大的,听到这里笑着说道:“那要是房子顺着水流飘走,这位仁兄你岂不得一边儿趟水一边跑着答卷?”
听到这话,众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随即就见沈渊这一桌上,也有一个学生笑着说道:“说到有意思的事儿,我这边也有一个。”
“我家里的县学中有一个老学童,年逾六十胡子都白了,也没考上个童生。”
“然后,到了县学上学的时候,他生怕白胡子招人耻笑,于是用镊子一根一根往下拔,一边拔还一边儿发狠道:‘你不让我出头,我也不让你出头!’”
“当时……”本来大家都已经笑了出来,就见这个人接着说道:“这个老学童考童子试时为了怕自己太过显眼,于是也跟他县学的少年同窗一样,把头梳了个双发髻……”
听到这里,大家已经是乐不可支!
因为学童都是十来岁小孩的打扮,一个老头儿梳了个双发髻站在里头,这场面确实是有点滑稽。
只见这个人一本正经地说道:“在这之后,这场童子试上居然有人打架,差不多是县里的学童全都上了场。”
“本来打架时没有那个老学童的份儿,可是县尊大人说,参与打架的定然都是不懂事的蒙童,于是把所有梳双髻的一律打了四十板子……”
还没等他讲完,已经有人忍不住把茶水喷了出去,随即周围的这些人就是一通哄堂大笑!
这帮人你讲一段异闻,我讲一段趣事,时间到也过得飞快,眼看着就到了午时。
……
这时有人听到金榜那边似乎是有了动静,于是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瞪着眼睛向远处观看。
片刻之后,就听得正阳门上接连三声炮响……发榜了!
这就要说一下,古代人只要不是用作军事用途,放炮的时候用得那东西就不是火炮,而是号炮。
号炮这东西就是一根两尺长的木头擀面杖,前边安上一个铁筒子……有的时候也并排安上好几个。然后在里边填上火药,轰的一声放出去听个响儿。
所以这声音足以声震数里,可以起到信号的作用……这就是号炮。
听到了炮响,那自然就是发榜的信号。于是所有人都起身向着榜下那边快步而去,沈渊自然也带着人向前走。没走出多远,他们就到了人群前面。
眼看着前方人山人海,沈渊随即一拍风倾野的肩膀,到这时候就看出沈渊把老野带来的作用了。
咱们风倾野大哥一身神力,这帮弱得跟小鸡子似的考生,怎么可能挤得过他?
就见风倾野一边用力向前顶,一边俩手以各种姿势分开人群,沈渊带着众人紧紧地跟在老野的身后。
眼看着这个神力无比的家伙在人堆里一会儿蛙泳一会儿自由泳,两只胳膊所到之处,人群如水浪一般翻开,大家都被他拨拉得东倒西歪。
沈渊他们就这样势如破竹,一路杀到了榜下!
只见正阳门下方的城墙上,四位差人正手里举着一根丈余长的木杆,把明黄色绸帛制成的金榜往上挂……
眼看着榜文正在从上往下徐徐张开,这时榜下的千百双眼睛,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幅金榜。
第942章 沈郎金榜又题名、天下奇才、六元连中
甚至沈渊都能听到周围那些人,心脏嘣嘣嘣激烈跳动的声音……可就在这时,沈渊却在身边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啊?”沈渊做梦也没想到,这人居然会出现在这里……炼心道人!
“你怎么跑这儿来了?”沈渊揪着老道的胡子,把他的脸扯过来仔细看了一眼……还真是他!
只见老道哭笑不得地说道:“你以为我想进来的?妈的孙子才想进来呢!”
他这句话不知道骂了多少人,好在现在这样的时刻,根本没人跟他计较,就见老道咬牙切齿地说道:
“我有一件紧要的事要办,正从这里路过,结果他娘的一放炮人群就跟发大水似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把我往这边推,硬把我从大栅栏一直推到墙根儿底下!”
原来这老道是被人群给冲过来的,沈渊心里边一边觉得好笑,一边也来不及和他聊天……此刻的榜文已经打开了。
在这一刻,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写满了密密麻麻名字的金榜。而这时的沈渊一抬头,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一甲头名……沈渊!”
自己是状元!
“我去,连中六元!”
在这一刻,沈渊笑着挑了挑眉,只感觉到身后好几只手,噼里啪啦的在拍自己的肩膀。
那肯定是柳如青他们一帮人,沈渊现在是被挤得回不过头来,这些人正在用这样的方式向他道贺。
居然在大明朝考中了个状元,真是挺有意思!沈渊也觉得自己的心里有点激动,用力拍了拍顶在他前边儿的那位风倾野宽厚的肩膀。
然后沈渊再往下看,第二名榜眼是……华潜!
第三名探花郎柳如青,这一科的三鼎甲,居然被怡园四杰全部包揽在手!
在这之后二甲头名,传胪沈涣,二甲第二名薛天策,此后二甲前十名的名字里,就再没有沈渊认识的人了。
燕云舒没进二甲前十名,洪承畴的名字也没看见,估计肯定是中了,但是多少名不知道。
而这时的沈渊身边,已经有人大声呼喊起来!
在这一刻凡是榜上名次靠前的人,全都是惊喜万分,这次殿试一甲三名,二甲九十七名,三甲二百名。
得了进士出身的前一百名,自然是欢欣鼓舞,喜悦无尽。在这个场景中,估计也只有那些心里觉得自己一定会名列前茅,结果却发现名次极为靠后的人才会失落沮丧……比如说燕云舒。
沈渊感受着自己身边一片欢腾如沸,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这个状元对他来说,其实也是意义非凡。
这意味着他可以让自己的家人和伙伴万分高兴,也意味着自己将来可以在另一片舞台上施展才能。
所以沈渊的心里觉得十分鼓舞,他身边的人自然也是兴奋至极,这次怡园四杰一下包揽了前四名,这自然是个天大的喜讯。
可是沈渊的身边,如今的榜眼华潜、探花柳如青、还有传胪沈涣虽然也是高兴之极,却并没有乐到得意忘形的程度……因为他们对今天的情形,也多少有些心理准备。
至于原因,一是他们在会试时都是名次靠前,所以对于自己一举打进前四名,还是有些预料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次殿试的题目“三策以全大灾之民”,他们却绝不是一无所知,而是……全都看过一次正确答案!
他们各自的心里最清楚,如果要是说到做八股时文,怡园四杰里面敢说能胜过薛天策的,也就只有沈渊而已,而且沈少爷还不是稳胜。
至于其他的人,大概和燕云舒的水准差不多,跟薛天策相比却是稍逊一筹。可是这次的策论题,却让他们占了个极大的便宜!
那是因为沈渊在江南平叛时,把叛贼全部击溃打散之后,整个江南就面临着重新整顿秩序的局面。
于是沈渊就给麾下的天元各地分号写信,让他们注意收治流民,赈济饥民,想办法筹措粮食药品,同时还要注意突发大面积的传染病。
同时沈渊还让他们注意,不要让反贼中的残渣余孽,在战争造成的灾民当中煽动作乱,死灰复燃。
当时沈渊的书信发出去的时候抄录了很多份,不但交给了各地的天元票号,让他们配合当地官府处置好灾民。
而且沈少爷还给他扬州城外的盟友,华家和沈涣家也都发去了一样的信,让他们帮助赈济灾民。
就因为沈渊当初的举动,所以才造成了如今的殿试中这样奇异的结果……沈涣和华潜都是看过沈渊当初那封信的,里面的内容也曾让他们耳目一新,自然记住了其中的一部分。
而当时在沈渊的家里,负责一份份抄写信件的人,除了沈渊本人之外,还有在他家里读书的沈玉台,和沈渊是近邻的柳如青,再加上沈渊的妹妹沈澜。
所以柳如青沈涣华潜他们,多少都知道一些沈渊信上的内容。因此在奉天殿作出各自那篇策论的时候,全都是言之有物……这可就一下子拉开了他们和薛天策的距离!
……
至于燕云舒……以他的出身,对灾民这些东西压根儿都不感兴趣,所以一篇策论写得跟其他人没有任何分别,除了词藻华丽,文采斐然之外,基本上都可以归于空洞无物的那一类。
所以当殿试结束后,大家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原本他们的文采就不错,再加上一条条确实有效的方法。虽然没有沈渊的策论那般自成体系,理论完备,将原因都解释得清清楚楚,但也足以技压全场了!
所以此刻的柳如青、沈涣还有华潜的心里,都对沈渊充满了感激……尤其是柳如青!
他还记得当初他们在沈家院子里奋笔疾书,抄写信件时的场景,柳如青心里清楚得很。
即便是当时的沈玉台,甚至是沈澜妹妹……假如他们能通过会试,到了殿试策论的那一关。他们凭借着那时的记忆,也有可能一举冲进前三!
这般奇妙的际遇,真是让人听起来又好笑又想哭,这一切好像是早已注定。
沈少爷英雄肝胆,儿女柔肠。他对那些战后灾民的关爱与帮助,最终却成就了柳如青他们,今日的金榜题名!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