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狂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第一狂士- 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后就是这件案子的事,我这弟子马智敏年龄不大、毛病不小,沈先生还得多多照应。”
  说到这里,马智敏在身边赶紧低下了头,看来他这位老师的威严也是极为深重。
  就见陈为公脸上带着和熙笑容道:“这个小马,你说他老实吧,还老实不到恰到好处的程度。说他精明吧,他还精明不哪儿去……这是最麻烦的!”
  “要是他再聪明点,或者是索性再傻点,又哪里用得着他背这口黑锅?”
  “沈先生你知道刑部的清吏司,有多少个郎中吗?”
  沈渊看了看一脸愧色的马智敏,摇了摇头。
  “在他们刑部,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一共设置了十三个清吏司,就有十三个郎中!”
  “他原本管得又不是破案这一块,这小马负责的是山东清吏司。可是案子一发,他硬是被派了这么个差事!”
  只见陈为公皱着眉头,看了看他徒弟马智敏,然后又向沈渊说道:
  “沈先生仁义兼备,智勇双全,你的事老朽早有所闻。这次的事我也听小马说了,这案子破与不破,其实全在你的身上。”
  “没别的,你这次多费心,帮我徒弟过了这一关,老朽领你的一份人情。”
  “不敢当!如此大案,小子怎敢怠慢?”沈渊连忙起身应承下来,回答得却是滴水不漏。
  ……
  陈为公看到了沈渊的神情恭谨自若,知道这是个聪明至极的年轻人。
  而且这小家伙胸襟气度俱是不凡,也不是自己随便说上两句,就能让人家受宠若惊的。
  于是他笑了笑向马智敏说道:“你要打听的事,咱部里老罗肯定知道,你直接去找他就行。就说我说的,让他有什么说什么。”
  “多谢老师!”马智敏闻言连忙起身行礼,然后他便和沈渊还有炼心道人一块告辞,退出了尚书大人的房间。
  等到他们来到了院子里,马智敏笑嘻嘻地看着沈少爷,那边的炼心道人也是如此。
  人家是堂堂的兵部尚书、一部主官,陈为公对沈少爷的重视之意,可真是溢于言表!
  当他们一行人和王瑞汇合,一块往外走的时候,王瑞也听到了陈尚书和沈渊见面的经过,之后他还感慨地说道:
  “这人啊,还是得有真本事才行!你看人沈公子,查案才查了一天工夫,人陈尚书就连托孤的话都说出来了!”
  话说他们现在也真是混熟了,要不然王瑞也不敢当着马智敏大人开这样的玩笑。不过他话糙理不糙,说得倒确实是这么回事。
  而这时的沈渊却摇了摇头,心悦诚服地叹了口气道:“陈尚书果然是非同凡响,朝廷重臣风范,真是让人高山仰止!”
  见到马智敏在自己旁边眨巴着眼睛,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沈渊叹了口气道:
  “陈尚书一共跟我说了三件事,头一件事是为了国事谢我,第二件事是为了公事招揽我,第三件事才是他为了你们师徒的情谊,让我帮忙办好这个案子。”
  “老人家公私分明,人品方正,一言一行看似平常,却是让人越想越是佩服。”
  马智敏听沈渊这么一说,才知道沈少爷说得确实不错。
  此刻的马智敏心中暗自一喜,他倒是觉得老师跟这个沈少爷之间,颇有些得遇知己的意思。
  要是沈少爷这次会试能高中,说不定他还真能到老师的兵部里去任职!马智敏一边想着一边脸上露出了喜色,连脚下的步伐都快了许多。
  ……
  一路上马智敏给沈渊介绍了他们这次要找的人,此人名叫罗佩业,外号叫老罗。
  这家伙在兵器军械方面很有造诣,是一个有大本事的人。也曾经当过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正六品的官员。
  可是没奈何这家伙脖子粗嗓门大,说话的时候嘴里没个把门儿的,一见到不公平的事就非得大声嚷嚷出来不可。
  结果他现在官职也降下来了,如今是兵部会同馆管副使……相当于国防部招待所副所长,从九品!
  从九品是最低的品级,再往下就叫未入流了,从他降级的速度你就知道,老罗这张嘴有多能惹祸。
  沈渊听马智敏的意思,这个老罗分明就是那种单位里的技术大拿,属于总是一边干活一边骂领导的那种人。以至于有事挨累的是他,没事挨揍的也是他。
  不过这跟沈渊也没什么关系,终究他是要去打听有关倭刀的事,这个老罗能把问题说明白就行。
  等到他们一行人一路来到了会同馆,进去就在里面找到了老罗。


第833章 一朝言语刀锋急、才堪栋梁、却成小吏
  这个老罗正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干私活呢。
  沈渊过去一看,好家伙满桌子摆得一行行都是闪亮的鱼钩。
  这老罗又是锉刀又是磨石,正把鱼钩打磨得尖利光滑,一只只莹莹地放着光。
  一见到马智敏来了,老罗却是一愣。
  “有事找您……”马智敏一屁股坐在老罗旁边的椅子上笑着说道:“罗叔赏碗茶喝呗?”
  说着马智敏还摆手让炼心道人和沈渊、王瑞坐下。一看见他这么随意地跟老罗说话,沈渊就知道这俩人的关系还不错。
  “带这一大帮人来,你是有事儿啊……别动我鱼钩啊!”老罗起身离座,走到门边朝外大喊了一句“上茶”,然后又带着满脸的疑惑走了回来。
  沈渊在旁边看着这个老罗,就见他个子不高脸还挺长,一脸花白的胡子,大概得有五十岁上下年纪。
  老罗说话声音洪亮,大嗓门里自带着金属回音,虽然是个九品官员却穿着一身旧棉袄,两只手上满是粗厚肮脏的老茧。
  看这意思,他更像是个乡村的老铁匠,哪里像是个官儿?
  再看他桌子上那些鱼钩,沈渊却是心里暗暗吃惊。
  若是单看某一个鱼钩,也不过就是打磨得极为精致、锋利异常罢了。可若是把这些鱼钩摆到一起看,沈渊一眼就看出这些鱼钩的大小粗细,甚至连弧度和角度竟然全都一模一样。
  “这份手艺,可真是难得!”沈渊心中暗道:“可惜这样的人,却因为官场上的那一套玩儿不转,结果却弄到了这么个地步!”
  这当口,马智敏也跟老罗说清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当这个老头听说这件事和前天晚上水月禅林那件凶杀案有关,他的表情立刻就端正了许多。
  “既然有正事,那就别绕弯子了,”就见老罗看了看沈渊和炼心道人,向马智敏说道:“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你尽管问!”
  “我想问问倭刀的事,”见到马智敏向自己示意,沈渊也向着老罗一拱手问道:“这种兵刃您熟悉不?”
  “倒是略知之一二……你想问什么?”老罗见到沈渊首先开口,知道这些人里是以这个年轻人为主,他也向沈渊回了礼。
  “像是倭刀或者类似倭刀的兵刃,现在都有谁还在使用?”沈渊向着老罗问道:“这个您知道吗?”
  ……
  “那可多了,”就见老罗想了想之后随口说道:“倭刀这种兵刃,传到咱们中土可是时日已久。”
  “再早咱就不说了,从北宋那时开始倭刀就陆续传入我国。因为倭刀打造精良,装饰精美,也是很多朝代我们和东瀛交易时的抢手货。”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这是北宋那时候司马光写的诗,说得就是倭刀。”
  就见老罗说道:“但是由于倭刀打制不易,价值不菲,所以从古至今就是达官贵人佩戴的玩物,在战阵上或是民间普通百姓手里,倒是少有。”
  “江湖人也很少用?”听到这里沈渊又追问了一句,老罗立刻点了点头说道:“沈先生所说的江湖人,可能就是民间的武者和镖师盗匪之流吧?他们这些人是很少用这种刀的。”
  只见老罗说道:“然后到了我朝,倭刀开始在民间渐渐多了起来。”
  “主要是因为东南倭寇大行,所以那些被我军民打死的倭寇,他们手中的刀也有流落到民间的。”
  “只不过这些倭刀,通常都被人作为收藏,用来砍人的时候倒是不多……”
  当他说到这里时,沈渊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想了想之后问道:“既然如此,罗先生,咱们大明军队是不是也用过仿制的倭刀?”
  听到这句话之后,就见老罗笑了笑道:“您说的那是戚继光戚少保仿制的一批倭刀,我见过!”
  “那个时候戚少保因为和倭寇作战,感于倭寇手中长刀犀利,因此对倭寇的倭刀加以改良,曾经给他的戚家军士兵做过一批。”
  “我还曾亲眼见过,那是戚少保在万历十年铸造的,上面的铭文刻着‘登州戚氏’。这种刀的长短和形制都和倭刀非常相似,但是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区别的。”
  只见老罗摇了摇头说道:“和东瀛倭刀相比,戚少保做的长刀重心稍稍靠后,在把手和刀尖两处也稍有差别。”
  “其实戚少保仿制的这种倭刀,倒也不是咱大明第一次。”
  只见老罗说道:“早在本朝洪武十三年,军器局制作的各类刀中就有‘倭滚刀’,正德年间兵仗局也曾一次制作过倭腰刀一万二千把,长柄倭滚刀二千把。”
  “您打听这个,到底想问什么?”等老罗说到这里时,他好奇地看了看沈渊。
  这个年轻人对倭刀这么感兴趣,事无巨细都要问个清楚,他的言行也引起了老罗的兴趣。
  只见沈渊笑着说道:“罗先生有所不知,这次我们查的案子里出现了倭刀的踪迹。我们是想通过案件中涉及的人练习过倭刀术这件事,找到他的真实身份。”
  “所以倭刀和类似的刀都被什么人使用过,这才是我真正想问的。”
  ……
  老罗想了想之后,长叹了一声道:“早年间我大明仿制的倭刀,就是洪武年的那些。我也只看过‘兵仗局’的记录。”
  “可是因为年深日久,这些刀在军武中和武库里早就没了踪影,我也没见过实物,所以这些刀基本上不可能在这时候出现。”
  “然后离得最近的一次仿制,就是我刚才说的戚少保仿的那一批,据说少保调任冀州后,也曾经把这种长刀引入了北方边军。”
  “不过这些刀都属于军械,即便是当兵的军户手里还有,也不可能流入民间啊!”
  “至于民间用倭刀的就更少了,军械和江湖兵刃不同,咱们大明的军户不许私自流动,即使是手中有军械也只能在家里放着,随时准备长官查点检验。”
  “而民间所用的武器……”就见老罗想了想之后说道:“咱们大明在这方面有明确的律令。”


第834章 百年边塞鸣锋镝、浮空白露、假做真戏
  只见老罗说道:“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炮、旗纛、号带之类军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
  “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其弓箭枪刀弩及渔叉禾叉,不在禁限。”
  “所以民间拥有刀枪是可以的,只是百姓没有得到倭刀的渠道,而军械和缴获又不会流到市面上,所以用这种刀的很少。或许有零星的使用也未可知,但是肯定说不上有什么规模。”
  “那就奇怪了……”沈渊听见这话暗自皱了皱眉,根据老罗所说的内容,他发现里面有个大问题!
  老罗说民间有极少的倭刀还在使用,但是非常罕见,这和苏小棠说她父亲交友广阔,她却只看见过一次倭刀,这两种说法基本上是相符的。
  可即便是这么少的倭刀,却还是掌握在江湖人的手里,可那个死去的元白露却根本不是江湖人!
  沈渊得出这个结论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在大明朝能识文断字的人并不多,有举人这样文字功力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这个元白露,他只是一个粗通文字的江湖人,那么他是根本不可能混进举人堆里的,那简直就像是绵羊中的狗熊一样显眼。
  沈渊可以肯定,真要是水月禅林里面那种举子聚堆的情况,只要两三句话之间,那个假元白露就得露馅儿!
  可是事实上,元白露却神不知鬼不觉混进了水月禅林……想到了这里,沈渊却又猛然想到了另一个可能!
  他回头向老罗问道:“即是如此,那么在大明境外呢?除了东瀛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地方也在用倭刀?”
  “有啊!”只见老罗一点头说道:“在咱们大明附近,有两个国家都曾仿制倭刀,安南和朝鲜。”
  “在这两个国家里,类似倭刀的兵刃大行其道,不过和真正的倭刀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沈渊知道老罗所说的安南其实就是越南,而朝鲜则是代表着整个朝鲜半岛上的朝鲜李朝。
  在1392年,李成桂推翻了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他为了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参考了高丽古名“朝鲜”,和李父就仕之地“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