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狂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第一狂士- 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渊也知道这不是什么封建迷信,其实是因为药草熏蒸,可以杀掉墙缝里的虫卵和冬眠的虫子。
  同时烧醋的烟雾,也可以消灭空气中的病菌……这是古人通过成百上千年的总结,浓缩而来的生存智慧。
  虽然对这种习俗并不反感,但是烟味醋味辣眼,屋里是肯定没法呆了。于是沈渊他们四位主人就让家丁搬了椅子,到院子里坐着。
  春日里京师风大,要不然高处的亭子倒也是个不错的去处。不过现在是不能上去的……活活儿冻死。
  他们四个人拿着茶盏还没聊几句,就听身后的胡同里传来不少人走来走去的脚步声。
  柳如青他们四位相视一笑,估计这胡同里住的考生举子都是一个处境。屋里正熏着虫子,他们也呆不住了,所以都在各处乱窜。
  听这声音他们有的是旧识,正好借这机会凑到一块聊天儿。有的则是根本不认识,因为都是到京师考试的,很有共同语言,所以聊两句就成了朋友。
  怡园接叶亭的大门朝外开着,院子里又有座位又有茶。刚开始是外边有人探头探脑,到后来索性有几个自来熟的举子进来打招呼。
  于是他们这园子里的客人,也从三个五个到十个八个,慢慢的开始多了起来。
  大家天南海北的啥口音都有,沈渊也愿意听他们聊天,索性就让龙小羽他们多搬几把椅子出来。
  一帮年轻人就像在现代考场外,相遇的学生一样,没过一会儿就聊得热闹非凡。
  没过多久他们就说起京师这里,实在是气味难闻,这一下子大伙儿却都是深有同感。
  沈渊在旁边听得直乐,其实这也不怪人家京师不好,那是因为每年二月会试开考的时候,都是一年一次疏通阴沟的季节。
  夏天雨季的时候,这些阴沟一场雨水就满了,所以根本没有机会疏通。冬天则是冻得邦硬,想通也下不去手。
  所以二月初前后是最好的时候,京师衙门会派人把这些阴沟揭开,将淤泥都铲出来堆在街心……那味道真是可想而知!
  这时沈渊听到其中一个考生,喊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他的心里却是猛地一动!
  被叫到的那个人今年十六七岁,脸上却像是干瘪的苹果一样,天生长了一脸的皱皮。
  这种面相叫做“自来旧儿”,要是不留胡子的话,基本上十七八岁跟三十七八岁没区别。
  此时这个人的名字,却是让沈渊吓了一跳……孙之獬!
  “名人啊!”沈渊在心里想着这个名字,有关他的事也在少爷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这个孙之獬在历史上,据说也是考中了会试才当了官,但沈渊不记得是不是在这一科。而他真正名扬青史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他干了几件非常恶心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这家伙当上官以后,因为看到阉党势力如日中天,所以果断地投靠了魏忠贤,成了阉党中的得力干将。
  然后在魏忠贤倒台时,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阉党编写的,用来诛杀异己的《三朝要典》。孙之獬这家伙居然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去嚎啕大哭。
  因此他的人品也被京师士人嘲笑,朝廷也将他削籍为民,一脚把他踢回了老家。
  在这之后满清入关,他又一招投怀送抱,扎进了清庭的怀里。而且他为了拍马屁,居然自发把自己的头发剃了,梳成了女真人的“金钱鼠尾”辫子。
  于是在次日上朝的时候,女真官员这边一脚把他从朝班踹了出来。同时汉官这边也不要他,一下子弄得他两面不是人,连个站班的地方都没有!
  这家伙被弄得狼狈不堪,于是因此恼羞成怒!
  孙之獬一怒之下上书提议,让朝廷之前颁布的剃发令加快执行,他对多尔衮说:
  “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多尔衮立刻采纳了这一提议,下令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由来……这件事就是这个孙之獬弄出来的!
  ……好个孙之獬!沈渊在旁边看着他,心里不由得暗自恨得慌。
  就在这时,外面又进来了一个年轻学子。在座的好几个人都回头跟他打招呼……
  这一刻,沈渊却是猛然心头一震!
  相比之下这个孙之獬,简直就是个狗屁!刚刚进来的这个人,沈渊听到大家叫他“亨九先生”。
  “这么奇特的名字,应该是不会错的……他是洪承畴!”
  此人却称得上一位国士,在历史上可是了不得的人物!
  沈渊看他今年只有十五六岁而已,却是显得十分稳重谦和,看起来很有威望,难怪大家都对他以先生相称。


第786章 隔墙吟咏神仙语、一霎荣辱、万世称奇
  沈渊看这洪承畴身材修长,相貌清俊,额头稍稍有些宽大,下巴有点尖削。他一上来就向大家团团一拜,然后气定神闲地坐在椅子上,气质堪称沉稳。
  沈渊这边拿起茶盏假意喝茶,掩饰住了诧异的神情……他居然在一天之内,见到了两位历史上名人!
  其中一位还是洪承畴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沈少爷的心中也难免暗暗吃惊。
  这个洪承畴在历史上的大明末期,堪称是一位能臣。他替大明屡次平灭叛军,所到之处如风卷残云,战无不胜,那时的他是一位力挽狂澜的奇士……
  随即他在同女真作战时失手被擒,然后就投降了满清。
  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有关他的传说,后代研究历史的人说,如果洪承畴没有被皇太极抓获,让他继续替大明带兵作战,说不定天下大势就不会变成后来那样。
  也有人说如果洪承畴没有投降,清廷失去了他的帮助,也会使得那时的历史幡然一变……这当然都是后人的想象罢了。
  不过关于他,在野史上却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那是他被抓获的时候,曾经绝食数日,皇太极甚至把当时的吏部尚书,投降满清的汉臣范文成派去劝降,洪承畴依然不肯就范。
  然后……野史!注意是野史啊!
  据说皇太极把自己的一个侧福晋派去,和洪承畴春风一度……等到这位侧福晋第二天揭示了身份,洪承畴才感于皇太极的诚意,因此投降了满清。
  至于这位侧福晋,在历史上却是比洪承畴还有名得多……她就是生下了顺治皇帝的孝庄皇后!
  其实沈渊也知道,这件事儿比较不靠谱,但是由于事件本身荤素搭配,太过让人喜闻乐见,因此才会流传下来。
  至于这个洪承畴,则是后来一直干到康熙四年,才在大学士任上病死。
  前世的沈渊读过很多有关洪承畴的资料,他知道这个人既是一位能臣,同时前半生也堪称一位忠臣。
  让人遗憾的是,他在人生关键的一步,就是被满清俘虏之后,犯下了一个让人遗憾的错误。
  其实人生的很多拐点,就像是当初绝食了几天之后的洪承畴一样。当时或许是一念之差,或许是一点偶然的小事,就让此后的道路天翻地覆……
  所以沈渊对洪承畴说不上厌恶,当然也没有好感,只不过心中觉得暗自可惜而已。
  那孙之獬完全是小人,洪承畴却可以结交一下。沈渊一边加入了他们的谈话,一边心中暗自想着:
  若是自己对洪承畴施加影响,让他的心里多几分忠贞于民族的念头。或是想办法不让他被满清抓走呢?
  这个人的一生,是不是因此就被自己改变了?……
  满院举子谈笑风生,沈渊沉默了好久,只是笑着听他们聊天。
  等到他一加入众人的谈话,沈渊气宇轩昂,谈吐非凡,言语间却是淡然文雅,立刻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等到他们听沈涣和华潜说,沈轻云就是平灭了江南三省叛乱的沈渊。这时的众人不由得一起端正了坐姿,脸上的谈笑之色也立刻扔到了九霄云外!
  没办法,这就叫人的名、树的影儿!
  自从出了江南叛乱之后,天下哪个读书人没听过沈渊的名字?谁不想这个未入朝堂就名满天下的白衣学子,要是自己那该多好啊!
  所以此时满院的举子学生,心中都觉得沈渊给他们这些儒生涨了天大的面子。同时心中也明白沈渊这次一旦会试高中,将来必定是一位名臣!
  因此他们嘴上不说,心中却也是暗生敬畏。有关八大胡同的一类话题,自然是万万不能再聊了。
  趁此机会沈渊把孙之獬扔到了一边,笑着和洪承畴聊了几句。
  当他听说洪承畴是泉州人,便信口问他泉州城外,北宋蔡襄造的万安桥可还好。洪承畴心中暗暗吃惊于这位沈轻云的博学,也笑着作答。
  此刻的洪承畴,也在观察着沈轻云。却见这位年名满天下的沈郎君,身上不但未见一丝傲气,反而谦逊内敛,就像一个普通的赶考学子一般。
  就连他说话的声音也很轻,完全没有提高调门儿,提醒大家听他说的意思……反而在场的每个人都在静静地听他说话。
  如果不知道他的名字,甚至很容易就会把他当成一个略显腼腆的学子。可是一想到这个沈轻云之前的铁血征伐、疆场血战、洪承畴的心里却是越想越吃惊!
  难得此人有这般胆量能力,却又有如此的修养。这沈渊心有利刃、却善藏锋,待人接物让人如沐春风……真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其实咱们沈渊少爷要是有心想结交某人,尤其是以他的身份接近一位年轻学子,那真是再容易不过了。
  所以几句话之间,他就问出了洪承畴所住的地方。在这之后两人约定好,经常互相拜访。
  此时的洪承畴才意识到,这位沈少爷不知为何对自己居然另眼相看,他的心里也不由得暗自欢喜。
  这时院落中的众人谈性正浓,沈渊也让龙小羽把茶水点心流水般送上来。大家正说得高兴之际,却忽然间听到外面的烂面胡同里有人在唱着什么。
  沈渊侧耳倾听,却听得有人唱道:
  “烧萝葡下茶,宰鸳鸯炖杀,惹得傍人笑骂,我是个老庄稼!”
  “管他酒里乾坤大,万古千秋一闲话,我说英雄都是假。”
  “莫笑我剌麻,休说我哈沓,就做个没用的神仙……也罢!”
  “好啊!”沈渊听这几句戏词儿不像戏词儿,诗词不像诗词的歌儿,居然唱得甚有野趣,而且言语间很有几分味道。
  他和洪承畴两人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是暗自拍案叫绝。
  “把外边的人给我叫进来!”这时在沈渊旁边,神通沈涣也听出了这段唱很有意思,于是这孩子兴致颇高地一拍大腿,让家人把外边的人招呼进来。
  等到那人一进院,沈渊第一件事就是打量了他一遍,然后眼角的余光却朝着秦玉虎扫了一下……


第787章 紫殿金台一朝登,白首封候、冠盖景从
  被家丁领进院子的人是个道士,身材高大,瘦骨嶙峋,大约三十多岁。他满脸的胡子长短不齐,自顾自朝向各个方向,不听话地疯生野长。
  看这道人一身破旧道袍洗得发白,脚底下是两道梁的棉鞋。一进来眼睛就在院子里的众人脸上扫了一圈,然后笑嘻嘻的跟大伙打了个招呼。
  看他的样子似乎毫不拘束……沈渊看向秦玉虎的原因也很简单。二虎这家伙一贯扮演老道出去招摇撞骗,所以识别真假道士应该也是个内行。
  沈渊的意思是问他,这个道士是真的假的?秦玉虎却是一翻白眼儿,意思是这我哪儿看得出来啊?
  等这人进了院后,神童沈涣也饶有兴致地打量了一番这个道士。他心想:难怪这人能唱出刚才那段词儿!
  一看这打扮就知道这定是个游戏风尘之人,估计这老道肚子里很有几分货色!
  沈涣知道此人不俗,因此也没有太过轻慢。他笑着对这个道士说道:“我刚才听你唱得挺好,还有没有?再来一首!”
  “若是唱得一样精彩,我请你喝茶。”
  “当然有!”就见这个老道笑了笑,把手吞在袖子里咳嗽了一声,然后又扯开嗓子唱道:
  “斜阳古柳朱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心火更比炉火旺,满城游冶状元郎!”
  他这段唱词,立刻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不止。
  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显然是在说院子里的学生们满怀着功名利禄之心而来,一个个急得跟个猴儿似的。而且还说如今的满城举子,个个都揣着一颗高中状元的心……像老道这样的比喻,当然瞒不过院子里这些满腹经纶的读书人。
  不过听这老道唱得十分有趣,虽说是讽刺,但要是非得解释成祝贺之词却也不是不行。
  像是这种当面笑话你,却让人无话可说的情形,立刻让这些读书人一起大笑……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