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或者,一把刀要是握在妙莲和尚这样功力高深之人的手上,可以凭借内力削断别人的刀剑,但是沈渊现在却完全不行。
朱常津送给他这的这把刀,若说有什么厉害之处,就是在和别人兵刃相交时,不会磕断了自己或崩断了刀刃……听起来似乎是没什么了不起的,但这其实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
沈渊记得他前世看过一篇文章,说名扬天下的日本武士刀在疆场对战时,每一场战斗的损失率是百分之九十点几……换句话说基本是打一场,就会报废一把刀。
因此也可以判断出,日本那些所谓的传世名刀,动辄就是几百年流传下来,这就说明它的主人根本没舍得拿刀跟别人对砍!
沈渊的双截棍依然随身带着,但却是作为隐蔽性很强的随身武器使用。他真的要杀人,还是用刀来得更快些,这回他上阵打仗就是如此。
所以这把刀对沈渊的意义也很不一般……见到秦玉龙来了,沈渊就把手里的龙蝉刀往秦玉龙的手中一递。
秦玉龙接过来以后用手指一弹,迎着阳光看了一眼刀锋,随即正色道:“好刀!我做不出来。”
“嗯?”沈渊看了看秦玉龙,示意他接着往下说,就见秦玉龙无奈地摇着头说道:
“这把刀很好,但却不是普通的钢铁,在里面掺入了奇异的材料,我不知道是啥。所以少爷要是让小的照样做一把,在下肯定做不出来。”
沈渊听了之后也只得点了点头……他是研究历史的,对于古代兵刃多少也知道一些。
在历史上所谓的那些神兵利器,并非是完全被世人吹嘘出来的,也有很多自有它们存在的道理。
比如说刚才提过一次,从天上坠落下来的陨铁,因为铁质陨石在大气中燃烧时,烧光了其余的杂质,所以把陨铁拿过来打制成兵刃,在青铜时代自然就是神兵。
除此之外,海上的渔民偶尔会在海床上捞出一种锰结核,里面包含着纯度极高的金属锰。
所以古代人常说的海底寒铁,在兵刃里加上一两或是八钱,就可以削铜剁铁,实际上就是锰钢。
当然沈渊非常清楚,如果在炼钢的时候,将钢铁的含碳量控制得极为精准,达到的效果,一点都不次于这些神兵利器。
哪怕就是在沈渊上一辈子的时代,各种合金大行其道,用碳钢制作的刀具也依然被很多刀剑爱好者欣赏。
沈渊这次叫秦玉龙来是两件事,第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在自己离开之前,集中工匠的力量,为自己打造两支火枪。
沈渊是怕万一遇到那种妙莲和尚也对付不了的绝顶高手,那时他手里有两支短火铳,也不会毫无抵抗之力。
可是秦玉龙听到了沈少爷的话,却是连连摇头……这位明朝的大工匠掰着手指头,给咱们的沈少爷上了一课……连沈渊也是大长见识。
第765章 华夏怎容在蒿蓬、今日之始、神州天工
秦玉龙叹着气说道:“所谓工匠并不是什么活儿都能做,您别以为只要是个木匠,就能把所有的木工活儿都做了。”
“给您打个比方,这里边光木匠这个行当,要是粗分起来,就能分成很多类。”
“有大作木匠,专门是盖房子的时候制作房梁檩子,还有那些木质构件的,这些人根本不会做家具。”
“至于家具木匠,也被称为小作,箱子柜子、桌椅板凳床,这些东西他们全都能做,但是其它的东西却是一概不行。”
“还有专门造船的水木匠,从几千料的大船到采菱姑娘用的小舟,都是由他们作的。”
“那些大船上虽然也有家具门窗,桌椅板凳,但却统一由水木匠制作,一般做百姓屋里家具的工匠,连手都插不上!”
“除此之外凡是木盆木桶马桶这一类,用木板拼凑物件的木匠,统称叫桶匠,别人要想干他们的活,那纯粹就是抓瞎。”
“此外专门做大小马车的车匠,做犁杖锄头的农具木匠、甚至是做秤杆子的木匠……任何一种匠人都掌握着行业内的秘诀,别人都代替不了。”
“就拿马车来说,九圈十八幅的马车轮看起来简单,但是人家不教你,你一辈子都看不会。还有秤杆上那些镶嵌上去的铜星,您知道那要学多久?”
“……我明白了!”听到这里,沈渊已经明白了秦玉龙的意思,他叹了口气说道:
“也就是说制作火枪,需要专门打制火枪的铁匠才能行,是不是?”
“您说得对,火枪更是如此,”只见秦玉龙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要是做木桶的做漏了,大不了您揍他一顿,可是这火枪要是开枪的时候炸膛……”
“明白了。”沈渊听到这里也叹了口气,知道自己带枪上京师这件事儿是不可能了。
在这之后,沈渊又提起了第二件事,就是在他去往京师这个时间,他需要秦玉龙去找一些民间工匠里的奇人异士,还有各种头脑聪明的学徒,让他们解决几个技术上的壁垒。
沈渊这是提前布局,因为他知道大明朝在商品经济这方面正在飞快发展。这个时候如果还不提前开始工业布局,在科学技术领域,大明就会落后于世界越来越多。
但是大明朝的底子也真是成问题……沈渊一项一项的把任务交代下去,还结合了他画出来的很多张图纸,这位大工匠秦玉龙才算慢慢搞懂了他的意思。
这里面沈渊要解决的几件事,第一就是冶炼钢铁。
在明朝这个时候,钢铁制品的好坏,基本上要看打制它的工匠水平如何。关于含碳量对于钢铁性能的重要性,他们多少摸到了一点门路,但却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好在沈渊在这方面理论的知识储备还足够,他给秦玉龙讲述道……
一块钢铁在含碳量高的时候异常脆硬,随着锻打,碳含量会越来越少,它也会越来越软……然后到了一个最佳的时刻,这时的碳含量足以使得这块钢铁又坚硬又不会脆。
在这之后就是越锻打越软,直到它变成一块熟铁……这时的含碳量就非常低了。
秦玉龙是个玉器工匠又不是铁匠,但是他对于沈渊的崇拜和佩服,却让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种理论。
然后沈渊结合着画下来的图纸,告诉秦玉龙去找来能炼钢铁的铁匠,让他们在炼铁炉上修建足够高的烟囱,以加强排风的速度。
按照图纸制造水力驱动的鼓风机,以便给炼铁炉加氧……这时冷风会使得炼钢炉的温度很难提高。所以通往炼钢炉内的风道,还要利用炉内的温度加热,使得吹进去的风全都是热风才行。
一番解释之后,把沈渊给累得浑身是汗,那位秦玉龙却是瞪着眼睛,把少爷所说的一切全都硬记了下来。
在这之后沈渊还告诉他,在靠近水流的地方建造水轮,然后用水力驱动皮带,转换转速,研究简易车床。
这些车床可能刚开始只是一个简陋的木架子,但是随着它本身加工出来的零件逐渐被替换到车床上,车床就可以慢慢的升级,直到成为一个精度很高的车床。
当然所谓的很高,也只是针对大明朝而言,在这个时代大明木工用的木工旋床,实际上就和车床的原理一样,所以沈渊画出来的图,秦玉龙倒是很容易理解。
除此之外还有用水流的力量提起重物,用来冲压金属物品的冲床。这样的设备一旦造出来,首先的第一项产品……就是各种大小铜盆。
由于紫铜的延展性特别好,而且很容易锤锻成薄板,所以最适合用来做冲床的初期产品。
在大明朝制造铜盆,还得工匠一锤子一锤子地砸出形状来,然后再经过精细打磨,但是使用水力冲床,却可以咔嚓一下就压出一个铜盆来。
秦玉龙看着这个冲床的图纸,忍不住眼睛烁烁放光!
他知道这样的设备做出来,立刻就会让捶打好几天才能做成一个铜盆的工匠,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是对于沈渊而言,他的心里却很清楚,冲压设备的前景绝不只是做铜盘而已,而是在军事设备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明朝这个时候,战士们用的头盔根本就不是一体锻造出来的,想要把钢铁打成一个头盔,而且让它保持合适的含碳量,会使得古代的铁匠痛苦之极。
所以战士们的铁盔,基本都是一块一块的钢片拼凑成的。而秦玉龙的这个水力冲床,一旦要是解决了铜板冲压的问题,制造这样的铁盔就是毫无难度。
而冲床真正的价值,却更比这个巨大了许多!
沈渊非常清楚,经过冲压的金属件不但加工简便,价钱低廉,而且还便于大量生产。
用它来制作火枪上的配件简直就是神速……但是以目前而言,还得先从铜盆铜盘子做起。
安排完了这些事之后,秦玉龙得知沈渊将会在每年给他调拨大量的研究经费,让他用来招募人员和实验生产,秦玉龙因此也是心潮激荡。
像他这样的工匠,原本受限于工艺和材料,有很多奇妙的想法都难以施展。但是这次沈渊为他解决的,却是手艺人最根本的问题。
那是坚硬的钢铁、可靠的动力和飞快的速度!
第766章 该吃不吃也不行、美女提金、药效好猛
从沈少爷拨给他的巨大款项,秦玉龙就知道在自己身上,寄托着少爷的希望和梦想。于是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把少爷给他的这些图纸全都变成现实。
而此刻沈渊心里想的却是,进化的机床或许有一天可以生产出蒸汽机,皮带传动也终将会被齿轮传动所取代。
用冲床可以制造出坚硬而廉价到令人发指的铠甲……甚至是枪支上的零配件。
至于廉价而质地优良的钢铁,则是开启所有技术之门的钥匙!
虽然沈渊和秦玉龙的起点低到令人发指,甚至让沈渊想起来都会头疼……但是现在开始还不晚,必须让大明迎头赶上才行!
等到秦玉虎满怀希望地离去之后,这时的沈渊就看到妙莲大师,皱着眉进了自己的房门。
刚才的无冤无仇两姐妹已经办完事走了,看到妙莲的神情,沈渊就知道那个病娇的程无愁妹妹,情况只怕是不太好。
“怎么样?”沈渊担心不已地问道。
“三十六……也许还不到。”妙莲一句话就让沈渊皱起了眉头。
这和尚是说程无愁妹妹的身体很成问题,或许能活到三十六岁就是大限。
对于这样的事,沈渊也真是束手无策,他可是一点儿医学都没学过,脑袋里掌握的只是些常识而已。
妙莲见到沈少爷久久不言,他想了想之后说道:“无愁姑娘是先天带来的毛病,她体质燥热是阳火太盛,阴气不足。”
“我让她从此以后少吃生冷,多喝热茶出透汗,内外通透起来或许会好一点。这孩子也知道自己的身子不好,少爷也无需太难过。”
“好在这次她也要去京师,我从现在就开始教她内功,就教她刘天绪的万流归宗……那种至刚至阳的的内力若是练到高深处,或许可以阳极阴生。”
“看看她能不能带病延年吧……唉!”
话说这位妙莲和尚可是很少唉声叹气的,沈渊也知道他在为程无愁担心,沈渊的心里也是同样不忍。
话说程无愁姑娘的心肠和智慧都是上上之选,没奈何这位小佳人却是先天不足。
沈渊想了想后,也只能叹了口气道:“也难怪这孩子心思这么重,把世事人心揣摩得如此透彻。”
“她天天在病中间熬,吃不好也睡不稳,自然想得比别人要多好多倍,就像你说的,希望她能带病延年就好了!”
……
等到沈渊一口气解决了这些事之后,却见到赵小寻姑娘进来,似乎是有事要找他,妙莲见状也就告辞而去了。
小寻姑娘只说蓝姐姐在瘦西湖上等他,叫沈少爷跟她一起走,沈渊的心里还觉得有些纳闷。
难道说那座流虹映雪桥进展神速,蓝姑娘要带着他观赏一番?
虽然满腹疑团,沈渊还是跟着走了,他也不知道蓝姑娘的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一说到葫芦力的药……就在这同一时刻,霍老四正把自己的药瓶子摆满了整个桌子,皱着眉头看着这些瓶子。
怎么看他都觉得不对劲儿,怎么好像莫名其妙的,就缺了一瓶呢?
……
瘦西湖上,如今虽是冬日,却依然是风光动人。
沈渊来到湖边就上了一艘小船,这条小船的船舱并不大,就像是一间小小的房子,里面布置得却甚是干净清雅。
蓝姑娘就等在里面,用一个红泥小火炉为沈少爷烹茶……等到小船离岸沈渊才发现,为他们撑船的赫然只有赵小寻姑娘一个人。
小寻从小就是水上人家长大的女孩,摆弄这样一艘小船自然是毫无问题。
等到沈渊进来之后,蓝姑娘就示意他关好舱门,似乎是有紧要的话要跟少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