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到了华氏家族的大宅之后,他在家人的带领下穿房过院来到了后花园。在那里的戏楼上,一场戏已经开锣,台下也坐满了华氏家族的子弟和长辈。
他原本想在小辈的那一桌上坐下,没想到却被家丁带到了最前面一席,被让在了家主华武的旁边坐了下来。
他本来还想说点什么,却见族叔华武巍然端坐,目不转睛地在看戏,他也只好转过头把注意力放在了戏台上。
在大明的万历年间,戏曲已经十分发达,而此时距离汤显祖创作出《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已经过了足足十年。
因此民间戏曲也是争奇斗艳,就像是今天,华深一眼看去,就知道戏台上演得是一出新戏。
刚开始华深还饶有兴致地看着戏台上的人唱念作答,可是没看多久,他却渐渐觉得毛骨悚然!
一股冷汗从额头上开始浸出来,整个后背的衣裳都湿透了,此刻的华深坐在那里,简直是如坐针毡。
台上的这出戏十分精彩,唱得是一个叫做董昌的致仕官员,在自己的家乡鱼肉百姓,横行不法的事。
这时在戏台上,这个董昌的儿子董祖指使家丁正在强抢民女,把之前一对恩恩爱爱的青年情侣硬生生拆散。
这董祖的面目可憎,气焰嚣张,演得活灵活现,使得台下不断传来低声的非议。
还有董昌的家里阴狠好色的管家,贪财如命的师爷,横行霸道的打手头子……一个个角色他都是似曾相识,甚至连名字都相差无几!
第569章 无锡父老不相让、台上吟唱、演尽毒肠
看到这里,华深已经快被吓傻了,而就在这一刻,戏台上却出现了一个新人物!
这个人叫李深,是外地一个大家族的子弟,他一出场就和大恶人董昌两个人在一起密谋,说要吞并别人家的当铺。
这两人在一起时都是奸诈万分、心机毒辣,真是坏得一拍即合!
看到台上那个李深的样子,华深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这戏是谁编的?这是……活活儿要我的命啊!”
到这个时候,华深哪有心情再看戏?他偷眼看着家主华武的神情,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
“这戏好啊!”就在这时,化武一边拿过一张热毛巾轻轻擦着手,一边头也不回地向着华深说道。
“你知道吗?这样的戏码儿在咱们无锡各大戏楼正在上演,每天都有无数无锡乡亲过去看。”
“还有茶馆里说书的,都在说恶霸董昌的故事,甚至书店里还有画本儿在卖!”
“要不是这些,我还被蒙在鼓里……唉!”
说到这里,就见华武老人叹了口气道:“董其昌书画双绝,地位也是非同小可。我观他书画,以为此人胸中大有风骨,却没想到他是这样一个无赖!”
“居然能把自己的乡亲折磨成这样,他手也真是够毒,心也真是够狠!”
“还有你……我让你到无锡以外的地方历练,是希望你悔过自新,收束心性,将来浪子回头之时还有大用。”
“可是你一去了松江,就结识了董其昌这样的败类!”
“叔!”华深一看到话题转向了他,他连忙把话锋一转说道:“您别被那些戏词儿给蒙骗了,这是有人故意往董玄宰和侄儿的身上抹黑呢……”
“你还想狡辩?”此刻华武的眼睛一瞪,向着华深的方向看来……“你觉得我是听过一出戏,就信以为真的人吗?”
“我已经连续派了几波人到松江,他们走访民间,把松江的情形问了个清清楚楚!”
“满松江的百姓,都对董其昌恨不得生食其肉……你给我干的好事!”
“还好写这出戏的人,没有把咱们华家的姓氏写到戏词儿里,要不然整个家族都跟着你遗臭万年!”
“叔!我……”这时的华深知道,这件事再也遮掩不住了。
他崩溃之下就想起身往地下跪,却被华武招手叫来两个家丁,把这个软塌塌的家伙给架出去了。
“吩咐门上的下人,只要是华亭姓董的来求见……”只见华武又向自己的管家吩咐道:“就说我不见他,让他滚!”
……
与此同时,董其昌正兴匆匆地从自家画舫里,走上无锡的船码头。
他还不知道,沈渊已经编好了戏词儿和茶馆儿书,把他在松江城的所作所为在无锡传扬得家喻户晓。
他还满心想着,以自己的身份去求见华家的族长,一定会得到热情的款待。
可是没想到,他连大门都没进去,看大门的家丁一听说他是华亭来的还姓董,立刻就翻了脸!
“我们家华老爷说了,只要有华亭姓董的来求见,一概不见!”
咣的一声大门就关上了,把董其昌弄得都莫名其妙,他左思右想也记不起自己啥时候得罪过华家。
怎么就一下他就像是个丧家之犬似的,人家连见都不愿意见他了?
正当董其昌莫名其妙地向着码头方向走,想要回画舫的时候,他却听到了旁边啪的一声,把他吓得一激灵。
一回头他就看见路边的茶馆里,有一位说书先生拍了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说道:
“上回书,咱们说到这个董昌……”
“嗯?”董其昌一听就吓了一跳,他连忙在街边上站下来,招呼家丁先别往前走。
然后他侧着耳朵,就听里面说书先生继续说道:
“这家伙一心想强占百姓的土地给自己修建庄园,于是就想出了一条绝户计!”
“……要说这狗东西可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头上生疮,脚下流脓,简直是坏透了!”
“他儿子董祖,也不是个好东西!他按照他爹的话找到了那几家农户,正想要按计而行,强抢人家的地契。却没料到,被这个小蚂蝗一眼就相中了人家的姑娘!”
“这个色鬼啊……”
“啊!”在这一刹那,董其昌就像被雷击中了一样。
他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人家华家的族长不愿意见他!
原来有人把他的劣迹编成了茶馆书,说得街知巷闻,他董其昌的名字,在无锡这一亩三分地儿已经都臭大街了。
就在这时,忽然!
在他头顶上的一间茶楼窗户里,冷不防有人喊道:“哎?这家伙我认识他!这不董其昌吗?”
“啥?”这一声大喝之下,满大街行人的眼睛,全都向着董其昌的方向看来。
千夫所指!
在这一刹那,董其昌感觉到了无数道鄙夷和痛恨的目光,在自己的全身上下打量!
“没错,就是他!就是董其昌那个王八蛋!”楼上那个人接着又大喊了一句,然后“砰“的一声一个茶壶从楼上扔下来,摔在了董其昌的眼前,差点儿砸中他的脑袋!
这一下,整条街顿时就开锅了!
这些天以来,无锡百姓的耳朵里董其昌的恶名都已经灌满了,没想到今天却在街上看到了这个戏文里的大恶霸!
大家一听到有人当场指认,说他就是董其昌,立刻就有人捡起了道边的石子,把一些垃圾什么的向董其昌的方向扔过来。
一时之烂菜叶子、烂水果、砖头瓦块破箩筐,在长街上嗖嗖的往董其昌一个人的头上招呼。
这一下,把他给吓得撒腿就跑!
要不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不是沈渊派秦玉虎跟着董其昌,当街大喊大叫地指认他。并且南宫墨还带着十好几个兄弟,带头往他身上扔东西……恐怕还形成不了这么轰动的效果。
不过有人带头之后,马上在无锡城里就掀起了一股怒潮!
董其昌就像过街老鼠一样抱头鼠窜,带着一帮家丁拼命地往码头那边跑,而沿街大骂他的声音,却比他跑的速度快多了。
眼看着街边上扔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董其昌就觉得满眼尽是那些垃圾废物上下翻飞,他甚至连远处的城门都看不清!
正当他奋力狂奔之际,就听“啪“的一声,一个臭鸡蛋正好砸在他的太阳穴上,腥臭的蛋液,随即就溅得他满头满脸!
第570章 尽在烟波一梦里、肥马轻裘、金鱼紫衣
现在的董其昌哪儿还顾得上这些?能逃出一条命才是正经!
就在董其昌玩命跑出城门之际,他还听着后面的无锡百姓大声喊道:“记住他那缺德模样,大伙都记住了!”
“以后他要是再敢进咱无锡城,咱就往死了打!谁要敢卖茶饭给他吃,就连他一块揍!”
“好嘞!”
“放心吧,咱无锡城绝容不下这样的败类!”
“看那家伙,跑得跟兔子似的嘿!”
一时间,也不知有多少人在后面品头论足地谩骂,董其昌这辈子也没受过如此屈辱!
他惊慌不已地跑出了城门,咬牙切齿地回到了自己的画舫上。
“开船开船!”
一上船董其昌就忙不迭地命令船夫开船,直到眼前的无锡码头渐渐远去,董其昌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咱上哪儿啊老爷?”这时他身边的几个家丁也是一身的腥臭肮脏,呲牙咧嘴地向着董其昌问道:“咱得换个地方了吧?”
“放屁!那还用说?”董其昌没好气地说道:“可不得换个地方吗?”
“先进太湖!咱在沿途找找,有没有没听过我名字的地方……”之前董其昌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的姓名,现在却正好调了过来。
他是生怕到了下一站,自己依然是如此臭名昭著,要样的话他非饿死不可!
这画舫之上除了金银细软多,吃的东西可是啥都没带!从华亭一路跑到现在,董其昌只觉得眼睛都饿蓝了,看自己的手指头都像糯米条。
眼看着船进了太湖,周围湖光山色,翠屏四合,绿水如烟,浩浩荡荡一望无际。
本来景色是挺美,董其昌身上也不净是俗骨,可现在他却哪儿有这个精气神儿去欣赏湖山之胜?
饿啊!
可是现在他还能到哪儿去呢?董其昌掰着手指头算了算。
无锡周围的城镇是万万去不得的,估计人家无锡城里满城传唱他的劣迹,附近的村镇也没理由不知道,
要是再走的远一些呢?横渡太湖到南岸试试估计很有希望。可是他们现在的状态,很有可能饿死在半路上!
没想到他现在居然落到了这般山穷水尽的地步,董其昌长叹了一声,心里暗自想着主意,
可就在这时,他却听得烟波浩渺的太湖上,忽然远处有清越的歌声唱道:
“漂泊形骸,颠狂踪迹,状同不系之舟。逍遥终日,食饱恣遨游。”
“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争知道,庄周梦蝶,蝴蝶梦庄周……”
“嗯?”一听这声音,董其昌顿时就来了精神!
这诗词中的意境空旷高远,若不是一个名士万万唱不出来。真正让董其昌高兴的是,说到几个天下名士,有几个不认识我董其昌的?
“把他喊过来,我赶紧要点吃的是正经!”于是董其昌连忙让下人用力划船,赶紧向着传来歌声的地方划去。
这些船夫也都饿得死去来,在董其昌的催逼之下拼命摇船,终于还是赶上了前面的船。
结果董其昌一看,那却是一艘小小的渔船。
在渔船上有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正把渔网从水里用力拽起来。在他的网里蹦跳着大大小小的鱼。点点金鳞闪烁映照着斜阳,有如一网金波也似。
“这位先生!”这时的董其昌手扒在船栏杆上探出头去,向着那位打渔人问道。
“我听先生唱词韵味绝妙,莫非您是一位隐士?”
哈哈!非也非也!那个渔人远远看到来了一艘画舫,他把网里的鱼收进船舱后,抬起头来笑着说道:“这词儿可不是我写的!”
“由此向东五里水路,有座归云庄,庄主自称五湖废人,是位高士。”
“这庄主喜欢湖上泛舟垂钓,有时吟唱曲子,便被我学来了几首。”
“咱可不是什么高人,您若是想寻高人隐士,只管朝那边去找就是了!”
说着这位渔人用手指了个方向,然后就动手整理自己的渔网去了。
归云庄?没听说过啊?这时的董其昌想了想,却是心中暗自一动!
这个归云庄不算是什么村镇,到像是一位高士归隐湖山之处。要是我够幸运,说不定他见过我的书画,还听过我的名声……而且没听过那些诽谤我的茶馆书!
想到这里,董其昌连忙让家丁转了个方向,向着渔人指示的方向划去。
这一下子又走了有小半个时辰,此时夕阳西下,已是红霞满天。
董其昌眼看着前面江渚横列,群山如黛,却那里有什么归云庄?
全都快靠岸了,周围还是一片荒丘野地,董其昌不由得大为气馁。
正在这时,他却听到湖岸上有人大声唱道:
“世事纷纷,似水东倾,甚时了期。叹利名千古,争驰虎豹,丘原一旦,总伴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