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学对贫苦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条光明的上升之路。沈渊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推动他的新学发展,让全社会都开始崇敬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同时他在这所大学的各个学科里,也推动了科研小组的成立,让他们在求学期间就把自己的知识变成生产力。一旦有了研究成果,就迅速在工厂里应用普及。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如今的江南大学虽然耗费了沈渊不计其数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也已经开始爆发出了强劲的力量。这让当初那些对成立大学心生质疑的人,通通闭上了嘴。
……
停留在一个无名的小湖边,沈渊点着了一支烟,靠在长椅上。
对江南现在的发展,沈渊的心里也很满意。
如今的江南吏治清明,大量新提拔上来的新派官员年富力强,充满干劲,已经形成了一个清廉而高效的官员体系。
与此同时,江南在商业上的发展也是极其成功……随着沈渊的远征结束和世界商业联盟的拓展,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也刺激了工业上的大爆发。
一切都在迅猛发展……其实沈渊在最初到了江南之后,他一路走来的步骤,每一歩都非常清楚。
最开始的第一阶段,就是他入主广州的时候,那时的他还只能控制住整个广东的官场,还有江南三大市舶司。
当时的沈渊虽然有了足够的财权和任免官员的权利,但却是举步维艰,只能靠着自己的军队推动广东的治理和发展。
然后第二阶段,就是他借助聂小倩的龙华军征战整个江南,将所有官府权利全都抓在自己的手里之后。
那时的沈渊虽然是名义上的江南之主,但却并没有全部掌握江南所蕴含的力量。最起码没有做到让江南的所有人力和物力,全都为自己所用。
之后就是现在的第三阶段,到了这个程度,沈渊已经把整个江南,全部拉上了自己的战车。
利益的驱使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而且它发展的速度也是极其艰惊人!
沈渊用一场舰队远征,将整个欧洲利用殖民地飞速发展的势头,一棍子给掀下了战马。同时他远征带来的巨大利益,也让整个江南为之疯狂。
在这之后,所有江南的商人开始启动他们的资金,赚取对外贸易的巨大利益。而沈渊在这中间拼命给他们提供一切便利,让这些资本可以迅速的见到收益。
然后整个江南,就开始陷入了疯狂的发展期。贸易推动了工业和化工,又由此推动了至关重要的重工业发展。
同时沈渊造就了海量的工业人口,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职业工人阶级,让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由此大明江南的科技、物流、工业都进入了突飞猛进的阶段,也由此极度强盛了沈渊掌握的资金实力和军事技术。
沈渊在用远超这个时代的海军,一拳打开了全世界的同时,也让他掌控局面一下变得无比开阔。
他用利益把所有的力量全都调动起来,让所有的人全都身不由己地跳上了自己的战车……这就是沈渊在这之前,所做的事!
如今的江南,已经不会有人再质疑沈渊的权威,因为沈渊的存在,就代表着江南拥有继续向前发展的能力。
现在所有的商人阶层都在期盼着统帅能统一大明,同时也极其畏惧整江南再次回到所谓的大明正统手里。
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所得到的那些利益和投进去的海量投资,如果落到那些官员的手里,会是什么下场!
那一定是所有赚钱的生意,都被官府的人尽数霸占。即便是你之前赚到的利润,也会被人压榨和盘剥,最后所剩无几。所以沈渊的主政,就代表着他们的财产在法理上的合法性,因此所有的商人集团,都在无比热切的支持沈渊。
甚至有些商人集团,做得更加激进,就像是沈渊手中所掌控的徽商和无锡华家这样的老合作者。
他们因为体量庞大,而且亲眼见证了沈渊的崛起,所以巴不得这位沈郎再大手一挥,决定打下个什么地方。
因为他们知道沈渊一旦开战,就势必会夺取胜利,而他的胜利就代表着商人集团会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也代表着财团的财富会持续暴增!
因此在沈渊远征回来之后,就不断的有商人集团借着各方面的关系过来游说沈渊……放着这么强大的军队,不出去打一仗是不是太可惜了?
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见到这样的情形,让沈渊也是心头暗爽不已。
……
在这之后就是工人集团,如今因为大批工厂的开办,已经有无数的农业或城市人口变成了工人阶级。
他们对沈渊的感情异常深厚,因为他们现在的高额收入,全都是沈渊大力拓展工业的结果。
同时沈渊从第一个纺织厂开始,就在各个民营工厂里,推广了他的工人福利制度。
从必须严格遵循的休息时间,到工作时对工人身体的保护。甚至于安全生产条例,还有受伤致残之后的赔偿、工人退休之后的退休金……
这一整套完备的保障体系,让现在的工人不但没有受到资本家的血腥盘剥,而且还成了江南最有尊严的一群人。
因此这些工人也非常清楚,若是没有了统帅沈渊的推动,他们就不可能有海外市场这么大一碗饭吃。
如果不是统帅一力保护,他们也会沦为资本的消耗品,甚至会被残忍的盘剥,视为机器的一部分!
因此人数已经达到了数十万的工人阶层,也对沈渊极其拥护!
第2177章 远在京师望江南、怒龙渡海、全胜而还
在这之后就是防务方面,这就更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虽然沈渊目前手头上只有三万野战部队,但是他的敌人却只有北方的大明和女真。
现在沈渊麾下的这些部队,除了常年保留一万人在广州一带布防和训练之外,剩下的两万人都被布置在长江一线,保持着对北方大明王朝的压制。
这两万人其实一点儿都不多,因为广阔的长江沿线由无数的浅滩渡口,都可以让北方部队渡江过来攻击江南。
所以仅凭这两万人想要防守住长江一线,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情况,事实上江南却是安全得很。
因为这件事说起来可笑……北方朝廷现在很难对江南发动攻击。
大明朝的军事实力虽然还很强盛,但在长江上游弋的蒸汽炮艇,却让他们的渡江行动基本上变成了不可能。
那些江南蒸汽炮艇速度快,火力猛,北方朝廷的海船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船上士兵的武器只有老式火绳枪和弓箭,基本上丝毫没有抵抗之力。
更何况以沈渊的情报能力和在江北的基础,就别说明朝军队在江北集结,想在哪里发动进攻了。
哪怕就是万历皇帝下发圣旨,命令地方军队集结,这圣旨还没等发到地方军将的手里,抄本就先被送到了沈渊的案头上……那这场仗还打个什么劲儿?
现在的北方朝廷,思考的还真不是怎么来攻击江南,而是担心江南什么时候会过来打自己。
毕竟他们这边要是集结数十万大军,在漫长的长江沿岸疯狂渡江,想要冲进江南的时候。
沈渊很可能会带领一支蒸汽舰队,沿着大运河北上直捣京师,一旦发生这样的局面,那可就太惨了!
所以现在的沈渊对大明朝廷,完全具备一招剜心的能力,大明朝廷怎么还敢擅自发动进攻?
……
事实上还真是如此,正当沈渊在江南大学和苏小棠享受着这个舒适而宁静的下午时,大明的京师紫禁城里,万历皇帝却正在把后槽牙咬得嘎吱嘎吱直响……
这些日子以来,万历的心情可谓是一波三折,每当他回顾之前和沈渊接触的一次次经历,这位大明天子都是忍不住恼恨交加。
最早的时候,沈渊进京赶考之前就在万历的心中留下了印象。那个时候他是意气飞扬的白衣学子,是才华横溢的读书种子,是一怒拔剑、怒斩贼寇的忠义之士。
在这之后万历又惊讶于沈渊的才能,在他得到了状元之位之后,万历对他屡屡委以重任,而沈渊也做得非常惊艳。
他不但没有轻率的去依靠任何一方势力,反而和满朝文武不同,毫无遮掩地表示了对自己这位天子的忠心,而且不管什么事交到他手里,他都会做得极其漂亮。
在这之后沈渊外放江南,现在一想起来,这恐怕是他早就设定好的奸计!
这小子一到江南就变样了,他先是借着收回三大市舶司的动作,一口气让自己拥有了巨大的权力。
然后他又借着江南反叛的机会,居然飞速的一统江南……等到万历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他已经对沈渊无能为力了。
在这之后,就在万历日夜忧心,担心沈渊打过来的时候,他却居然做了一件特别不靠谱的事。
沈渊这家伙倾尽江南之力,打造了一支庞大的舰队,然后就扬帆出海打仗去了!
当时在京师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对沈渊的行径嗤之以鼻,甚至是编成笑话来嘲笑他。在大家看来,这就跟当年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一样,哪怕千年之后都是不靠谱的样板,自己作死的典范。
当时在京师各种谣言喧嚣尘上,有的人说沈渊带船出海,实际上是要在天津登陆,随时准备向大明京师发动攻击。
有的人则是言之凿凿地说,沈渊这是对当皇帝没兴趣,而是一心想要当神仙……他带船出海,分明就是去找海外仙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去了。
而不管大家怎么说,万历的心里却始终都在暗自给自己鼓劲。这要是沈渊一去不回,江南势必大乱,到时候自己重新夺回江山的机会就来了!
万历也曾经尝试过几次,可是他派出去搅乱江南的人手都是一去不回,江南一带一直是军事稳定,政治清明,发展平稳,丝毫没有混乱的迹象。
就这样一晃就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万历的心里也是越来越兴奋!
可是正在万历暗自发狠,准备趁着沈渊不在,向江南发起大举进攻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了一声晴天霹雳……人家沈渊回来了!
……
根据锦衣卫的报告,沈渊不但从海外归来,而且还带来了海量的金银财物,让江南的整体实力又增长了一大截。
非但如此,外界还盛传沈渊这次出海远征,一举荡平了西域各国。将所有的外洋国王全都打趴在地,这家伙出海一年,居然获取了巨大的胜利!
之后江南的商业开始向海外发展,锦衣卫写来的报告越来越离奇,甚至连万历最为信任的骆思恭上交报告的时候,脸上的表情都是战战兢兢。
今天就是这样,骆思恭是生怕这位大明天子看到这神话故事一般的报告,会把他的奏折,回手抽在自己的脸上!
如今的江南,工厂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催生出来,大量的机器设备日夜开动,生产出来的海量产品不断的从海外赚取巨大的利益,如今到处冒着黑烟的烟囱,已经成了江南一景。
大量的蒸汽运输船忙碌在各条河道上,各地官府全都在拼命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谁也没工夫去搭理锦衣卫的煽动和蛊惑。
对于他们而言,什么忠君爱国,华夏正统,哪里比得上白花花的银子吸引人?
除此之外,江南军队对沈渊越发忠诚,沈渊给那些军人开发的军饷不但每月按时到达,甚至都超过了大明官府给县令开出的俸禄……骆思恭最担心的就是这一条。
要是天子问他,沈渊到底哪来的这么多钱……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第2178章 长江一线如天渊、陈腐糟朽、何以比肩
在这之后还有好多消息,几乎每一条都是万历天子无法接受的,而且字字句句看来都是在剜他的心。
沈渊在广州城外设立了江南大学,据说在成立之初人数就已经超过了国子监,转过年来,学生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国子监的四倍……
安南和东瀛今年的使臣,并不是因为海上风浪无法到达,而是压根没到京师这里来,人家直接就去广州了!
西北的陕西和山西,沈渊派人到了那里推广土豆、红薯、玉米这样的高产作物。
据锦衣卫的人说,沈渊最早的时候给西北送去了粮食,用来赈灾和救济西北一带的灾民。可是这些粮食却被当地官员大举贪污,以至于根本没有几粒喂到灾民的嘴里,
所以人家沈渊现在钱也不给了,粮食也不给了,而是带了高产的良种,在护卫队的保护之下,去西北一带普及种植,那可是他大明朝廷的地盘啊!
一想到江南工作组在山西和陕西想干啥就干啥,当地的官员不敢管、军队又惹不起的怂样,万历天子的肚子里就像点燃了一团火般的难受!
在这之后还有锦衣卫报告,说是山海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