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第2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这边秦王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跟赵国决一死战,那边楚王得到消息必秦王还要早上一些。

    困坐在安陆城中的楚王,已经一日一夜没有与众人见面,自我闭关在一间寝室之内,细细思索着自己乃至于楚国的未来。

    楚王是委屈的。

    楚王更是愤怒的!

    自己如此伏低做小,换来的是什么?是无耻的背叛!

    说好的共击秦国,结果赵国却去灭了韩魏,这不是用自己的命换韩魏的命吗?还算是盟友吗?!得亏自己还往赵王宫中送了那么多美女!那可都是自己的珍藏啊!

    当然,此刻楚王已经忘却了当年的“五国攻赵”之事。也绝不会承认是自己违背盟约在先,甚至楚王一心认为赵国就应该遵守盟约,而不是以自己国家利益为重。

    总之,赵王太不是东西了!自己太善良、太委屈了!

    发泄一通过后,楚王很快意识到,就算是由天大的委屈、天大的怨气也没有谁会为自己做主,以往为自己做主的赵国如今已经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如今要想楚国数百年基业得以留存,就必须遏制住赵国扩张的步伐。

    而想要遏制住赵国的脚步,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打败它!

    但显然,如今的楚国别说打败赵国了,就连防守住眼前的秦国都困难!

    没错,秦国,还好有秦国!想必若是秦国得知赵国攻打韩魏的消息,一定比自己还要着急吧!毕竟秦国乃是曾经独一无二的霸主!若是赵国真的一统了三晋,想必最难过的就是秦国了吧!换言之,没有谁比秦国更希望打败赵国了。

    而既然韩王能将国书送到我这儿,那么想必秦国那边定然也有一份,只是从韩国到秦国咸阳,再从咸阳到安陆城,少说也得十余日。

    也就是说,如今城外的秦军恐怕应该都还未收到秦王的消息,所以才还在进攻自己的安陆城。

    即便如今秦王的指令已经在路上了,恐怕还需要好几日才能传到城外的军中,而楚王显然并不愿意再这么等下去了。

    无他,每晚上一日,秦、赵两国就要损失数千的战力,多战一日,抗赵的战力就要损失几分;而赵军对韩、魏之地的占领就多一日,而多一日,赵军的国力、战力就能再添上几分。而如今每一分、每一丝的战力都是极其宝贵的,更何况这一增一减之间,战力的缺口可是不小。

    当然,之所以楚王急着要停战,更要紧的是,国书之上,韩王仍在坚守着新郑。

    虽然从时间上来看,如今的新郑极有可能已经落入了赵军之手,但万一呢?万一韩王还在坚持呢!若是能有韩王在其中里应外合,对于赵军的作战便能平添三分的胜算。

    所以,必须尽快停战!

    可是面对着如狼似虎的秦军,如何取信于城外的秦军,说服秦国反转三晋,转攻赵国,却是愁坏了楚王。

    难道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楚两军自相残杀,让那无耻的赵王坐收渔翁之利吗?

    楚王不甘心!很不甘心!

    随即楚王的视线慢慢聚焦到了自己的桉几之上,一个硕大的盒子之下存着的是自己楚王的王印。一个念头突然涌入了自己的脑海:若是以印玺为凭?那秦国上将会否相信?

    “难、难、难!”楚王不住地摇摇头,心中不由得叹息:“他秦国是何等国家,说好的事情说废就废,签了的国书说不认就不认,即便自己从来守信,但推己及人,以一方印玺想要取信于无信之秦,恐怕很难!”

    那么,还有什么比自己的印玺更加贵重的吗?

    质子?

    且不说秦国会不会信任一个质子,即便是自己将太子送去,秦军也不一定就会相信。更何况自己的王子们都在都城,并不在安陆,即便立即派人前去,一来一回之间,恐怕秦王的王命也就快到了,纯属多此一举。

    所以,想要说服眼前的秦军,只有一个办法!

    楚王狠了狠心,唤来了宦者令。

    。。。。。。

    趁着夜色,一名楚国的使者与三五侍从,缒城而出,匆匆来到了秦军的营地。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缒而出见蒙骜国书相递预联合

    

好在秦国虽然一再打破春秋以来的道德底线,但却也并不打算打破关于“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条不成文的规定。

    随即楚使和身携国书的副使被带到了秦军中军帐中。

    “楚使夜缒而出,可是楚王欲降乎?”蒙骜正坐主位之上,对着楚国的使者笑着说道,俨然一副上国大将的姿态。

    楚使不以为意,显然对于秦国公卿的嘴脸早已见怪不怪。随即楚使扫了一眼站立在周围的秦军卫士们,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且先屏退左右。

    蒙骜倒也没有为难楚使,对着众亲卫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先行退下。

    行刺?

    我堂堂一个秦国上将军会怕你一个文臣行刺,说出去自己还干不干将军了?!

    待众人走后,蒙骜一个眼神抛去,似乎再说:“该你了!”

    只见楚使却依旧未曾言语,反而微微转身,随即躬身后退,将身后的副使露了出来。

    正在蒙骜为楚使得操作迷惑不已之时,楚国副使打扮的那人却更语不惊人死不休,道:“寡人暂时倒并无投降之意!”

    曾的一声,蒙骜从作为之上站了起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自己幻听了吗?刚刚他自称的是寡人吧?

    在这安陆城中,敢称、能称寡人的恐怕只有楚国之王了吧?

    换句话说,楚王乔装打扮来到了自己的军营?!

    不能吧?真来投降的?不应该啊,明明还有的打。

    还是来劝降的?更不可能啊,我秦国明明占据着优势呢!

    一时间,蒙骜心中千回百转。

    当然,这也怪不得蒙骜。要知道前方不远的安陆城中两边兵马还在打生打死呢!这会儿对面的王上却到了自己的中军大帐之中,换了谁谁也该迷湖啊!

    “楚王陛下?”蒙骜略带迟疑地问道。

    楚王微微点头,说道:“若是将军不信,可请军中识得本王之人前来辨认,又或者,寡人可立时令城中兵将止步,以明寡人身份,只是将军不可追击也!”

    蒙骜微微一愣,既然对方如此有信心,姑且将其当做楚王吧,先问明意图再言其他不迟。随即笑道:“楚王陛下何等人物哉,岂会诓骗本将,只是两军正值交战,不知楚王陛下亲自驾临,有何赐教焉?”

    “赐教不敢当也!”楚王亦不做作,心急如焚的他当即拿出韩王的国书,交到楚使的手中,说道:“将军且先看此物再说。”

    楚使闻言,随即双手捧着国书递到了蒙骜的手中。

    不得不说,楚王做了这么多年的王上,还是有点子心机的。

    送出国书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尽快地解释自己的来意,也同时是在测试对面秦将的能力与权限,若是连赵国的企图、秦、楚两国如今的处境都判断不了,对于秦军的行止决定不了,那么自己就只能执行第二方桉了。

    好在,蒙骜好歹也算是名将之列,岂会令楚王失望!

    好奇地展开国书,蒙骜随即被国书中的内容所震惊。随即,六国的地图在蒙骜的脑海中徐徐展开,一边是秦楚于南方安陆大战良久不分胜负,一边是赵国在北面犁庭扫穴,一统三晋,几乎在一瞬间,蒙骜就已经看到了秦国所要面对的危局,脸色陡然一变。

    虽然只有一瞬之间,但这一瞬的失色却还是被楚王给捕捉到了,而这转瞬即逝的变脸却正是楚王想要看到的。脸色没有变换的,连危急都看不到,那是纯纯的无能之将;脸色不复者,非有大城府、大毅力者,难当大任。唯有这先变而瞬复者,才是楚王最想要的。

    当然了,那脸色完全不变却心中明亮之人不是没有,但楚王认为,恐怕只有白起、赵括这类的绝世之将才能做到如此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显然,眼前的年轻人并不是那样的绝世之将,否则自己的安陆城早就被破了。

    楚王这边正想着,那边蒙骜已经轻轻合上韩王的国书,随即缓缓抬头对着楚王说道:“非是外臣质疑楚王陛下,只是此事关系甚大。。。。。。”

    不待蒙骜继续说完,楚王便接过了话茬,说道:“此国书之上有韩王印信为证,而送达国书之人,寡人亦令其扮作侍从而来,将军随时可讯问之。当然,其实寡人亲至将军营中,便是最大的诚意与保障。”

    蒙骜闻言,倒也没有反驳,毕竟一国王上之尊,夤夜缒城而出,若只是为了哄骗于自己,那代价也未免太大了。除非城中出现无粮等绝境。但显然安陆城中早有存粮,且兵马不断,短短不会有什么危急情况,可令国君甘冒奇险。。

    至于眼前之人是不是真的楚王,虽然未曾验证,但蒙骜显然是偏向相信的,毕竟谎称毫无意义,自己麾下觐见过楚王的不止一两人。如此容易暴露之事,为之何益?

    见蒙骜未曾反驳,楚王随即继续说道:“韩王既发信于寡人,定然也已发信于秦王,以秦王之英明,定然知晓其中危险,也必会知道秦楚盟而攻赵是如今唯一之解法。是故,停战之书与结盟之信,如今恐怕已在路途。”

    蒙骜点点头表示同意,楚王明白,此行大抵成了!当即有些激动,又有些急切地说道:“既如此,为免你我两家自相残杀而损攻赵之力,本王愿为质与将军营中,请将军鸣金收兵,两家就此罢兵,静候秦王之信而北上抗赵,将军以为如何?”

    看着眼前的楚王,蒙骜陷入纠结之中。

    那边函谷告急,就等着自己突破安陆城回师救援呢!若是自己然其所言,停战数日,却没有王命传来该当如何?

    继续打?一鼓作气,再而衰的道理蒙骜还是懂的。

    不打了?那更不行,全国数年的准备毁于一旦,自己这个上将军恐怕也就干到头了。

    那么王命会及时赶到吗?

    会!应该会!

    但作为秦将,蒙骜不敢赌,也不能赌!即便是最后秦王的指令下来了,若是与自己的想法稍有差池呢?秦王还是想先灭楚国在与赵军决战呢?

    退一万步讲,秦王的王命跟自己所想一模一样,自己擅自停战,等与赵之战结束后,恐怕又是一份足以拿下自己的“罪名”。

    可是楚王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这安陆城几乎已经成了一个血肉的磨坊,每日光自己这边就要扔进去上千条士卒的性命,加上楚国那边比自己还稍重一些的损失,不需三五天,两家就得损兵上万人,这对于兵力本就拮据的两国都是不小的损失。

    这不仅仅是自己的前途与秦国的利益之间的矛盾,更是路线的选择,蒙骜知道自己是秦王一手提拔起来的,而越是如此,自己越是要小心行事,为的就是不辜负秦王的青睐,不给秦王惹麻烦。

    但这些想法,蒙骜显然是无法与楚王沟通的,而作为万人之上、一言九鼎的楚王,也不会明白底下人的艰难与小心翼翼。

    所以,眼见着蒙骜还在眉头深锁地细细思量,楚王却有些不耐烦了,毕竟每耽搁一刻,前方便有百人为此付出生命。当然这份急躁的不耐烦还有大部分来自与楚王初次作为说客,急于求成的心态,而这点却是楚王自己所看不到的。

    “将军!寡人亲至难道还不足以表明心迹焉?”楚王有些许急迫地问道:“吾等每耽搁一刻,便有不知多少将士殒命,平白便宜了赵国也!”

    闻言,蒙骜微微抬起头,看到的却是楚王一张略带急躁的脸庞。

    急了?

    如此重大的决定,增能不细细思量?停战就那么急嘛?晚几日、损兵几万那是接受不了,可是这会子功夫能损耗多少兵力?几百?反正不会过千!这就等不及了?

    蒙骜颇有些不可思议,说好的慈不掌兵呢?

    眼看着楚王急得甚至踱起了步子,蒙骜眼珠一转,一个念头瞬间涌上心头,将蒙骜心中的顾虑消散得干干净净。看着踱着步的楚王,蒙骜简直乐开了花。

    急了好啊!你急了,咱才有机会啊!

    打定了主意的蒙骜却不曾言语,装作思考状,眼睛却停留在面前的楚王之上。

    良久,秦军大帐之外的安陆城还在进行着无休止的杀戮,刀噼斧砍之声不绝于耳;而大帐之内却是一片寂静,只有那灯罩下火苗伴随着楚王的踱步不断地跳跃着,越跳越快,几乎就要把自己给跳没了。。。。。。

    楚王的心态已经有点被搞崩溃了,一旁的楚使想要提醒一番,却又不知该怎么开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