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者令再于赵姬交代一番,一礼之后便出了寝殿,与几名宦者稍稍言语了几句,便来到了议政殿的门前。
殿内,赵括正在跟匆匆到来的李毅,细细交代着什么。
宦者令识趣地待在门外,没有近前,当然也进不去,门外的侍卫可是得到了指令的。而宦者令的识趣,也自然免去了很多口舌与麻烦。
良久,李毅捧着一卷竹简,颇有些急切地从殿内走出,见宦者令等在门外,互相见了个礼,也不曾答话,便又匆匆离去。
宦者令这才告进。
“我王!”宦者令来到赵括身边,递上一盏茶水,缓缓说道。
赵括接过茶水,说道:“都已安排妥当了?”
“诺!皆已安排妥当了!”宦者令轻声说道:“只是寝殿布置尚需时间,微臣擅自做主,先让赵嫔娘娘在我王寝殿中休息。”
赵括颇有些意外地看着宦者令,宫中殿宇何其多矣,哪里会缺了合适的宫殿?纵然是要重新整备宫殿,又怎么会让赵嫔待在自己的寝宫之内。伊妃进宫之时,可是当着她的面将宫殿内的器物给换了个遍啊,也没见有什么妨碍啊!
唯一的解释便是:宦者令这是在想方设法地,让赵姬待在本王的寝宫之中,好让其尽快得到自己的宠幸。
那么促使他这么做的原因为何呢?是吕相国使了力气?还是仅仅是投自己所好?抑或者已经跟赵姬有所勾搭?
赵括心中有些不太舒服了!毕竟自己可不想做那头顶绿油油,却扯不断黄带子的爱新觉罗四郎,钮祜禄甄嬛之殷鉴不远,苏妃之属断不能留!
赵括不动声色地问道:“卿认为赵姬如何?”
“禀我王:微臣岂敢评价娘娘耶!”宦者令小心地回答道。
“无碍!直言无妨!”赵括说道。
“禀我王:赵嫔自是国色天香!”宦者令回答道。
“嗯!比之伊妃如何?”赵括继续问道。
“或各有千秋,伊妃孑然似仙子,而赵嫔,明媚中更见韵味。”宦者令答道。
“除却外貌呢?卿觉得赵嫔,怎样?”赵括微微偏过头,看着宦者令问道。
宦者令稍稍沉吟了一会,还是决定将自己刚刚所见对赵括言说一番。
“微臣以为:赵嫔娘娘心思玲珑,行事颇有章法也!然,心思恐怕也比伊妃娘娘更重些。。。。。。”一通描述后,宦者令总结道。
赵括稍稍沉吟,祖龙之母哉,其野心、志气乃至于能力,岂是一般之人可比焉!
虽见宦者令将赵姬情状托盘而出,倒是暂无倒向赵姬之状,留下赵姬的举动,应该是为了给吕不韦些面子,也算是投自己所好。
但,凡事还需防范于未然比较好,有些话要给他点透。
“卿为寡人近侍,当时时刻刻想寡人所想,思寡人之所思,行寡人之吩咐,余者纵是千金入怀,大权在握,不过是过眼云烟耳!卿其知之?”赵括对着宦者令说道。
突然的训诫让宦者令有些不知所措,但就在宫中的他没有多做犹豫,领导说你错了,你就必须错了,如果没有错,那便是大错特错、错上加错了!
赵括话音刚落,宦者令拜倒在地,以头抢地说道:“微臣知错!”
随即宦者令在拜倒认错的间隙,很快反应过来应该是对赵姬的处置越权导致了赵括的不瞒,于是继续补充道:“微臣见我王对赵姬颇为满意,这才。。。。。。还望我王恕罪!”
“卿且起!”赵括见其认识到错误,也不再苛责,随即安抚道:“为寡人着想是对的,但需谨记分寸。不可逾矩,尤其赵姬此女,非比寻常。卿且记得,赵王宫中,仅有赵王是其主人也!”
“诺!”宦者令再拜道。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万事具变法即
又是一夜无眠。
眼见着点点斑驳,赵括才放下心来。
虽然第二日再没有人打扰,赵括却依然早早地醒来!
在旭日初升中,舞了一套刀法,稍稍出了身汗,这才步入议政殿中,开始审议平原君和赵禹报上来的爵位梳理情况。
果不其然,首先削爵的便是平原君自己!
赵括思考良久,还是将平原君的名字给划掉了,随即补刻上了几笔:为监军,北征燕国有功!
平原君的意思,赵括明白。
他是想将自己树为靶子,以示爵位改制之决心,同时也堵住悠悠众口。怎的,我堂堂一个过去的上卿,如今的首辅都被削爵了,尔等还有何说辞耶?
但这却不是赵括想要传达的意思!
比起堵住那些无关紧要的嘴,赵括更想告诉众臣的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半个正月里,以赵括为首的六人众各司其职。
赵启最先完成对于羽林卫侍卫仪仗方面的改制,倒也简单,直接先从自己带回的一万精锐中选出了三千弓马娴熟的良家子。
然后又以伍为单位,与原有的禁军进行对练,胜者留,败着去,当然少部分表现优异的也得以留下,最终得精兵三千五百余人。虽然暂时还不够赵括要求的万数,但也暂时够用了。
随即以赵括的名义令全军各营在大战和农忙间隙开展大比武,择优推荐至羽林卫。相信在节后,便能很快凑齐这万人之数。
李毅也不遑多让,在赵鲤的帮助下,将整体编制确定并得到赵括的认可。
随即便在自己的斥候营的基础之上,进行大规模的扩建,短短一旬,人数便已达千余人,只是所辖范围还仅仅有邯郸一城。但好在骨架已经搭好了,其他城池只需要依壶画瓢即可。当然,巡查缉捕尚可,探听消息仍需加强。
赵鲤也在羽林卫的掩护下,大力地发展暗影卫,由于资金的盘活,暗影卫的总部也终于搬离了邯郸地牢,转入了靠近王宫的一座大型宅院中,人员发展更是呈现指数级别的增长。几乎每个朝中重臣的府上都已经有了暗影的存在。
同时暗影的触手也伸向了赵国境内各座大型的城市,而赵括一直心心念念的外国,尤其是秦国,暗影也通过行商等手段进行着渗透,除了秦国关内收效不佳外,其余各地均传来了不错的反响。
尤其是通过一些赵国淘汰的骟马等物资,暗影卫在魏、楚等国的发展不仅没有耗费大量的国帑,甚至通过便捷的行商通道,还能有所盈余。暗影卫首领更是在各地获得巨大的欢迎,摇身一变成了达官贵族的座上宾,倒是让赵括颇感惊喜的同时,赶紧让赵鲤收敛些。
平原君和赵禹二人则如同赵括一般,各种上门拜年,或多或少地透露着改革的方向,小心地试探着各个朝臣对于改革的态度,待会来各个朝臣的反馈与建议,与赵括一齐对即将发布的新政进行最后的修修补补。
当然,在拜会收取意见的同时,二人也不得不基于形式,拉拢一批“积极的”、“爱国的”,敲打一批“不太听话的”,而最终还是有小部分的“顽固分子”不得不被放弃。
几人中最忙碌的莫过于吕不韦,不仅要时长入宫与赵括讨论“均田亩”的细节,更要深入田间地头听取老农、奴仆们的想法。
可怜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却不得不顶着倒春寒,冒着绵绵雨雪,屈尊与陋舍间,喝着旱井中的苦水,嚼着乡野间苦涩的野菜根茎,听着赵国最底层的人们的困苦的人生。
然而越是苦难,吕不韦越是甘之如饴,在见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听闻了越来越多的故事之后,吕不韦越是感受到了自己正在所做之事的意义。
他明白这不仅仅是在为劳苦大众谋生路,也不仅仅是在为大赵基业开太平,更是在为自己和赵王括树不朽之丰碑。
此事若成,赵国将不仅拥有足兵足粮,更为了保护自家的田园,赵国的军队将有远高于秦军的士气。六国一统,也只在朝夕。
这是他一辈子做的最好的一笔投资!虽然刚开始是被迫的投资!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了。
内有平原君与赵禹把控主线,外又吕不韦落实细节,一批被“说服”的官员将为之摇旗呐喊,田单、乐毅等德高望重之人也将在一旁敲敲边鼓,还有赵鲤收集情报,羽林卫与赵启手下的万余精锐控制全城。
从三郡开来的三万大军,已经悄悄在城外驻扎,随时可以驰援各地,进行“平叛”,而已经深受新政恩惠的他们,也将作为保障“新政”推行的最后的保险!
“可以了!应该没问题了!”赵括双眼微闭,一边任由伊妃为自己穿上衮服,一边默默地细细盘算着。
没错,就是衮服!
仅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等重大庆典活动中穿用的礼服。
为显新政之荣重,赵括特意吩咐换上“衮服冕冠”。
身着衮服,而头戴冕冠!
“我王,服饰已齐,发髻已俱,可戴冠矣!”伊妃轻声地在赵括耳边说道。
没错,全程只有伊妃服侍赵括穿衣。原因很简单,若是没有妃嫔还则罢了,有了妃嫔,为赵括穿此衮服之事,可就不是普通宫女能够插手的了。宫女们最多只能给打打下手,比如递个东西啥的。
而为了正确地为赵括穿戴好,伊妃已经练了好几日了。
赵括看着眉头稍皱,颇有些紧张的伊妃,笑着缓缓地点点头。
看着赵括点头,伊妃随即从一旁宦者令的手中接过冕冠的托盘,双手递到赵括的面前。
赵括双手捧起面前的冕冠,戴上头颅。
伊妃随即将托盘转交给宦者令,又转过身,为赵括轻轻系上红缨(固定冕冠的红带子),稳了稳冕冠,又将前后九缕冕旒一一整理。
赵括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伊妃为他忙碌,宛如回到了上辈子,也有那么个女孩,为他忙前忙后,可惜。。。。。。
“我王!衮冕已备,可启程矣。”伊妃再次轻声说道,紧张的心情终似解脱一般。
赵括握了握伊妃冰凉的两只小手,笑着说道:“辛苦爱妃了!今晚等着寡人!寡人要好好犒劳爱妃!”
瞬间原本还有些惨白的小脸一下子变得红润了起来,伊妃赶忙低下头防止别人看到自己的囧状,只苦了那两只小手,抽回也不是,不抽回也不是。
赵括见此情景,心中更是开心,“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轻轻地摩挲了几下光滑如玉的小手,又将右手中的小手交到左手中,随后用右手轻轻抬起伊妃的小脸,左手微微一带,甩开冕旒,在粉雕玉琢般精致的脸盘上,轻轻一啄,道:“寡人去矣!”
第二百三十八章 宫城肃新政颁
赵括带着宦者令等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开寝殿之中。
而在赵括走后,周围一众宫女皆为主母能的王上宠幸而高兴不已,纷纷上前贺喜。脸色通红,沉浸在喜悦当中的伊妃自然不知道,她的得宠却也引得宫中另一位妃嫔的不快。
在那不远的一所宫殿之中,一双渴望伴随着失望的眼睛,正狠狠地盯着赵括刚刚离开的寝殿。明明样貌灵气,自己都不输于人,为何为大王梳洗更衣的是伊妃而不是自己?赵姬在心中不断地拷问着自己。
“无非是装作柔弱,骗取大王的怜爱!总有一日,要让其知晓,谁方为此宫中主人矣!”嫉妒使人盲目,正在气头上的赵姬恨恨地说道。
只不过,赵姬却不知道的是,在宫殿角落里擦拭着案几的一位心腹宫女,却将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刻在了心里。而不久之后,她的恨意便会通过宦者令,传递到赵王括的耳中。
所谓: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大抵如此。
而赵括浩浩荡荡的一行人,很快来到了议政大殿。
大殿内,不管支持变法或是不支持变法的,都身着节日盛装,三三两两聚在一团,做着最后的讨论与商议。
就连一直抱病未出的田单以及风烛残年、颤颤巍巍的乐毅等人也齐齐出现在了朝殿之上,更显得此次朝会的荣重与不同寻常。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十几步开外的屏风后的偏殿之内,数百羽林卫已经持刀握剑、埋伏良久,透过屏风间点点空隙,隐约可见点点寒芒。
当然,这世上从不缺乏观察入微与心思缜密之人,早在进入王宫之时,便有人敏锐地观察到宫楼上,门洞旁都加了双岗,初时觉着没什么,许是年前的刺杀之故,又或是新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朝会之故,方才加强了防卫。
只是结合这大殿之内若隐若现的刀光剑影与诡异的气氛,不少赵臣已经觉察出异常:赵王恐怕是动真格的了,此法是变也得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