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张厅长能够出面,联络奉天本地的精英人士,为宴会增添光彩。”
张敬忠再傻也听明白了,日本人是想让他做个中人,帮忙出面联络本土人士。
听上去背景确实挺厉害,能把军方的少将都请来。
可谁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里面有没有坑?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他能在里面捞到什么好处;仅仅是捞个人情吗?
张敬忠打了个哈哈;嘴上说着自当尽力去办,没一句实在话。倒是不停的出言打探,旁敲侧击情况。
陈浩暗骂对方是老狐狸,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他初来乍到,缺乏经营的时间,对于本地的人头完全不熟。
日本人那边,费了些心思搞定了浅野太郎,有一个熟悉情况的中间人,请人就很容易了。
显而易见,这样的策略是十分可行的。
针对本地有头有脸有钱的人,也可以这么做。
陈浩挑选张敬忠下手,当然不只是为了利用他的人脉。
还有一点,是陈浩从浅野太郎口中打听到,他们准备拉拢张敬忠,重新出山担任警察厅厅长。
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出来,陈浩完全可以当成筹码,提前卖个好。
“不知道张厅长有没有重新出山的想法?”陈浩微笑道。
“嘶~”
张敬忠端起茶碗抿了一口以作掩饰,要说不心动那绝对是假话。
享受过大权在握,周围人都巴结的滋味,给谁谁也放不下的。
丢失了权利后,体会到世态炎凉,那刻苦铭心的滋味儿,他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更何况他几百万的家财,就是靠当官权力变现才搞下的。
张敬忠太清楚权力的重要性了,有钱的不一定有权,有权则一定可以搞到钱。
但随便一个人来说,让他重新出山,他要是相信那就成傻子了。
对方凭什么能说这话呢?
陈浩面对张敬忠旁敲侧击的打探,并未急吼吼的证明自己,吹嘘自己的能量如何如何强之类的。
他只是露出一个玩味的表情说:“此事不妨拭目以待。”
“老爷,该用晚饭了。”
乔管家的声音,把张敬忠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他看了一眼外面已经黑下来的天,等对方走后,竟然不知不觉的枯坐了几个小时。
一个拭目以待,彻底勾动了张敬忠的心弦。
事关己身,他愣是没有想透。
心态患得患失的,筷子夹着菜悬停在半空,愣是忘了往自己嘴里放。
连一起吃饭的女儿都看出来了:“爹地,你看上去心神不宁的,到底怎么了?”
张敬忠是国字脸,她女儿张明月却有一个漂亮的鹅脸蛋,五官精致是个十足的美人,有当明星靠脸吃饭的潜质。
更关键的是十分聪明伶俐,常有不符合年龄的精明表现。
张敬忠想着听听女儿的看法,便将下午发生的事情如实相告:“乖女儿,你说爹地该不该信他?”
“爹地,银行是一般人能开得起来的吗?”
张明月一语就问到了关键处。
要说开个钱庄,有个几十万一百来万,完全就足够了。
但要说有分量的银行,哪家不是几百万上千万的本金?
更重要的是银行哪有那么好开的?没有背景早就被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这么说来,那个人还真的挺有背景。
当然,能把日本少将请来捧场,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张明月又说道:“不就是借助爹爹的人脉,邀请人前去捧场吗?那便尽心的给他请些人去。
他是开银行的,少不了做这些人的业务。
人情给到了,至于最后能否兑现承诺,爹地不要太放在心上,该是咱们的,一定少不了。”
张敬忠感叹女儿聪明思路清晰,自己是当局者迷,想的太多了。
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就得了,别的说实话他也做不了主,拿着钱都不知道该送谁。
话虽如此,这一晚上他辗转反侧依旧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便开始张罗忙活,以自己名义送请帖的送请帖,分量重的便亲自拜访邀请。
“敬忠,稀客呀!怎么今儿个登门造访了?”
“原来是这事,我都听说了,还正愁找不到门路,伱的请帖就送来了,太及时了。”
“回见啊,张厅长。”
拜别了奉天商会的会长,张敬忠的情绪有了微妙的变化,越发有干劲儿了。
曾经是张厅长,后来是小了一辈的张敬忠。
现在张厅长的称呼又回来了。
跑了一天的时间拜访了四五位,张敬忠发现了更多细节。
那些跟日本人走得近的,都已经得到了消息,却在发愁没有得到请帖,他们全部想去,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眼下能够得到请帖出席,似乎成了一种证明身份的事情。
谁要是进不去,那只能说明地位不够。
刚一进家门,乔管家立即迎了上来:“老爷,可算回来了,今天好几拨人都是来求见您的,好像是为了请帖。”
张敬忠之前还纳闷门口停着那几辆车是谁的呢!
办事儿的人求着登门拜访,把门前的路都堵上,这可是自从他卸任以来,再也没有出现的。
张敬忠突然发现这还是个美差,架子又拿捏起来了。
心中还暗想: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去的,请帖不能随便发,怎么着也得有些实力。
差事办好了,兴许重新当厅长就有门儿了。
被登门造访的人捧着,享受了一回大权在握的滋味,张敬忠爽快的给几位身家几十万的发放了请帖。
至于有那两位身家十几万的,不好意思,你们还不够资格。
对于此时拥有几万大洋,就能开办两间工厂来说,张敬忠给的门槛已经不低了。
即便如此,在银行开业之前,他还是发放出了近两百张请帖。
奉天承本土有钱有势的,基本上被一网打尽。
在发放请帖的过程中,享受了一把权力在握的滋味,张敬忠对于陈好的事更上心了。
他主动要求帮忙操办,都当成自家的事来做。
自带干粮忙前忙后的,比谁都积极。
终于,到了银行开业的那一天。
第239章银行开业
奉天中山路。
走在这里仿佛来到异国他乡。
整个街区有大量的欧式建筑,汇集了巴洛克式、罗马式等多种欧洲古典建筑风格。
也有典型的沙俄风格,圆尖顶式教堂。
显然,这里是外国人的聚集地
在当下欧洲各国既是一流强国的情况下,高鼻梁蓝眼睛外国人所在的地方,就代表着高档的消费,
奉天最有名的酒店之一;四国酒店便坐落于此。
即将开业的山本银行,租下了一套罗马式的建筑,挂上了崭新的牌匾。
到场参加开业仪式的非富即贵,日本人派出了大量的士兵,背着长枪站岗封街。
除了拿请帖的还有得罪不起的外国人,其余的通通被拦下。
许久后;随着压轴人物登场,众人落座仪式正式开始。
专门聘请来的一水外国人的乐队;奏响了音乐;轰隆隆的礼炮响了九十九下,众人附和着热烈鼓掌。
主持人站在扩音喇叭面前,向全体到场者,介绍到场的重要来宾。
旁边还有一翻译,把日本话翻译成中文。
“奉天守备司令清泉镇一少将,奉天沛长……”
每报出一位,下面都是热烈的掌声。
能够参与进来的众人,心想这可来着了,奉天城有头有脸的都来了。
能结交些人脉是最好不过。
便是什么都不做,仅仅就因为来了,往外吹嘘也是极好的谈资。
介绍完毕到了发言的环节。
陈浩作为银行的拥有者,当仁不让的站出来介绍致辞。
他说一句,旁边的翻译翻一句。
“感谢诸位的捧场到来。”
“今天是我山本银行奉天分行开业的大喜日子,容我为大家介绍。”
“山本银行是一家注册资本金一万万日元,致力于国际发展的大银行……”
后面的话许多人都没听清楚,全被那个一万万日元所吸引了。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扶持成立的两大银行中行和交通银行,都是响当当的全国性大银行。
中行拥有中央银行的职责,享有发行钞票、代理国库等多种特权。
股本是多少呢?
六千万银元。
交通银行只有其一不到一半,大概三千万元。
二点四银元能换一美元,一美元能换两日元。
也就是说日元和银元的价值相差不多。
一万万日元的注册本金,相当于中行和交行之和。
就不奇怪人们一脸惊讶,听得目瞪口呆了。
那是他们此生都难以企及的数字,而这正是眼前这家正在开业的银行,所拥有的资本金。
其实不仅仅他们,就连列席参会的日军高级军官们,听到这样大的一笔数字,也是极为震动的。
去年日本的国民收入,是两百九十亿日元。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一個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军费支出是六十亿日元。
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那就更具体一些。
翔鹤级航空母舰的造价是八千五百万日元,大和级战列舰的价格为一亿八百万日元。
也就是说山本银行拥有的钱,造一艘航母绰绰有余,造正在规划中海洋最强的战列舰,也不过是再添八百万而已。
清泉镇一少将都为自己的想法而感到好笑;八百万日元还而已;真是不知钱多钱少了。
以他的军饷水平,那是几十辈子也挣不来的。
陈浩用几分钟做了简短的介绍;主持人随后又请邀请来的几位头面人物,分别作了讲话。
伴随着奏乐,几人一起用剪刀剪开了红色的绸布,剪彩仪式算是告一段落。
众人走马观花的参观了银行内部。
立即转场到四国酒店,举行下半部分宴会。
金碧辉煌的酒店大厅,衣冠楚楚的精英人士变得格外活跃,忙碌社交结识人脉。
在高端的场合,大家各自都拥有着不错的资源。
相互碰撞一下,一个有需求一个能解决需求,也许不经意间就促成了一笔利润丰厚的生意。。。Com
这也是人们热衷于参与各种高档社交的原因。
作为掌控亿万财富的东道主,陈浩不出意外的,遭到各路人马围上来套交情。
他正好求之不得。
机器开动起来,源源不断的崭新日元被印刷出来。
那是钱吗?
是,也不是。
因为当钱没有花出去的时候,它仅仅是一堆纸罢了。
只有当钱换成珍贵的资源,他人的劳动价值产出,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东西,那才是严格意义上有用的钱。
陈浩花费了许多精力和代价,把各路人马搬来,可不是仅仅为了庆祝一个开业,他更多的是为了拉拢生意。
把钱贷给穷人?
穷人能有多少资源,换几个钱?
要挣钱,还是得找有钱人,从他们身上挣钱,对陈浩来说更容易。
“想合作,我们山本银行实力雄厚,对许多行业都有兴趣。”
“想贷款,我们同样欢迎,绝对给诸位一个最低的利率。”
陈浩倾听他们的需求,恰当的时候给予一个回复,唯有听到感兴趣的,才会多说几句。
在当下信息流通匮乏,许多情报确实根本无从打听。
而在这样的场合,陈浩却听到了很多关键的消息。
譬如今年的棉产量降低了,有人正在收购囤积棉花,准备抬高价格大赚一笔。
也有人库存积压了大批的布料,寻求价格合适的买家。
根在陈浩身后的赵武,把情报纷纷记下,棉花可能会涨价,从关外或者国外收购一批,搭个便车就能大赚一笔。
布料想要出手,他们可以找个人出面买下来。
把手中用纸片印刷的钞票,换成实实在在,能制作衣服的,供人使用的物资。
陈浩应付着各色人士,当中还有找上门来的美利坚人。
这人是个军火贩子,运输了一大批武器来远东冒险,想要大赚一笔。
却不曾想他的武器卖不出去。
在军火主流市场上,日本武器便宜,德意志的质量好。
倒不完全是质量,关键是名声大。
一战德意志打出了威风,他们的武器被吹的质量好,南边甚至搞引进二十个德械师的计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