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你小子给我打起精神来。出了差错,别说到被服厂当厂长,都没那好事,老子发配你到煤矿挖煤去!”

    李云龙如小鸡啄米般点了点头,拍着胸脯保证:“旅长您放心,绝对出不了差错,货在人在,货失人亡。”

    那批足够买下一个完整兵工厂的古董财货,是八路军从新解放的县城,花费大力气用两个月时间收集起来的。

    要是出了差错没有安全运到,短时间内不可能有第二批了。

    李云龙十分清楚其重要性,自然是不敢有半点马虎。

    恭恭敬敬地把旅长送到院门外,目送着他坐小轿车离开。

    李云龙折返回来,酒也不喝了牛皮也不吹了,立马召集独立团高层干部,研究明天回撤的路线。

    那条线路上的土匪都被绞杀干净了,关键就怕日本人出来捣乱。

    古董里面有不少瓷器比较容易碎,所以不得不小心啊!

    ……

    行走在乡间的小道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两侧的农田里是金灿灿的麦苗。

    很久没有到乡下的陈浩,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感受美丽的田园风光。

    陪他游览的副参谋长停下了脚步,忽然想起来,田地里的丰收跟陈浩有很大的关系。

    春天时候带来的优质粮食种子,经过一轮的播种收获彻底得到了验证。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陈浩带来的优秀粮种播撒后的亩产量,要远比之前老百姓耕地的亩产量强的多。

    经过科学的对照实验测算,同样使用化肥精心照料培育的情况下。

    使用旧的粮食种子亩产量一百五十斤小麦,还是比较高产的了。

    而使用新的粮食种子,可达亩产一千斤小麦。

    两者产量相差六点六倍,对于增长性比较差的农业来说,可谓是一步登天极其夸张。

    田地收割称重的那一天,附近十几个村的老百姓都赶着去看,上千号人乌泱乌泱的。

    结果一出来,所有人都震惊了。

    那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直接跪趴在地上,把带来粮食种子的八路军当神一样看待,眼中流露出了喜悦的泪水。

    有了亩产高达千斤的小麦,意味着收获的粮食足够多,大家伙的肚皮不用挨饿了。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那些辛辛苦苦种地的农民,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到不了自己的嘴里。

    大部分粮食被收走后,剩下的粮食不够吃。

    于是只能麦壳子,野菜,树皮,掺杂着粮食一起勉强填肚皮。

    现在粮食亩产量大幅增长,即使按比例仍然要交出一大部分,剩下的粮食也够农民们填饱肚子,还有少许富裕。

    陈浩听得频频点头,毕竟那些优秀粮食种子是他带来的。

    能种出大量粮食来,解决几十万几百万人饥饿温饱的问题,积攒了数不清的阴德,有他的一份。

    想到此时农业条件比较差,粮食种子并不能决定一切,陈浩饶有兴趣地问道:

    “我想化肥问题你们还没有解决,水利方面一样比较匮乏,那些无法得到精心照料的亩产量能达到多少?”

    “小麦大概是平均亩产五百多斤,也比同样情况的好了五倍。”副参谋长面带笑容地回答道。

    如此结果已经能令人非常满意了,完全出乎了他们之前的预料。

    而且还只是小麦这一种作物。

    根据民国统计,三七年以前,农作物平均亩产量分别是:小麦146斤、大麦152斤、高粱204斤、大豆177斤、谷子223斤、玉米184斤、地瓜1416斤。

    地瓜的亩产量最高,在贫瘠的土地上一样能高产。

    所以不出意外的是,过去八路军的主粮就是地瓜,蒸地瓜,煮地瓜,地瓜干儿,连放屁都是地瓜味儿。

    长时间吃,搞得战士们普遍胃胀气消化不良,有的甚至吃的恶心呕吐。

    现在还不到地瓜收获的时候,可是根据陈浩提供的数据,地瓜正常栽培亩产量可达六千斤,高产栽培可达万斤以上。

    小麦亩产一千斤到一千两百斤的数据,已经得到了验证。

    副参谋长笑着说:“我们也不奢求亩产万斤,有个六千斤,五千斤也行。

    亩产增加三倍,就能在此前的基础上多养活三倍的人口。许多本来能活命的老百姓,就不会被饿死了。”

    说到后面他的情绪低落了下来。

    饶是见过太多的生死,在听到十几万人被饿死的消息,一样无法保持心态无动于衷。

    消息是不久前传来的。

    河南又是一个干旱的年景,许多地方粮食又绝收了,树皮草根都吃光了。

    上百万人外出逃荒,往山西的道上,时不时就能看到倒毙的尸体。

    陈浩只能沉默以对,他知道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等再过两年到一九四二年,干旱使秋粮绝收,蝗虫肆虐,上千万人外出逃难,大概有三百万人饿死。

    放在史书上只有六个字:岁大饥,人相食。

    短短的一句话,背后就是无数个家庭妻离子散,易子而食,易妻而食。

    那幅场景没见过的人,永远想象不出来,也永远不想见到。

    陈浩一个人能做的不多,他已经提供了最好的粮食种子,使得八路军今年能够获得大丰收,拥有足够的粮食。

    如果八路军部队能打到河南去,把锅党收刮地皮的中央军赶走,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就能少死很多人。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是救了二三百万人……

    总之,陈浩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剩下的就看八路军的了。

    副参谋长是个很乐观的人,他是陪同陈浩逛一逛了解情况的,总不好把负面的情绪倾倒给别人。

    他很快便调节了情绪,把话题扯到了粮食增产后,部队伙食水平的改善。

    原本部队的供给是每人每天小米一点五斤,油十五克,盐十五克,肉十五克,菜一斤。

    对于要训练作战的战士,他们算是重体力劳动,绝对不够吃的,营养方面也不够。

    就是这样,还不能足时足量的充分供给。

    总部考虑主粮方面提高增加到两斤,增加糖的供给,同油盐肉一样都增加到三十克。

    如此兼顾了填饱肚子和增加营养两个方面。

    这也算是陈浩提供粮食种子后,对部队的另一方面影响。

    只是可惜运力有限,不然肉油盐糖之类的东西大批量的供给,可以让部队伙食再登一个台阶。

    “参谋长,参谋长!”

    远远的传来呼唤声,副参谋长扭头望过去,是一名年轻的通讯战士。

    他像一阵风一样跑来,气喘吁吁的说:“老总叫你们回去,说昨天那件事有结果了。”

    陈浩和参谋长相视一眼,均露出惊讶欣喜的笑容。

    “好事啊,没想到这么快就有结果了。”

    陈浩就像偷到了鸡的狐狸,这关乎于他和老总几人的密谋,和带来的一个新的设备。

    二人顺着乡间的小道,加快步伐的往回赶。



    第一百六十九章一份电报引动的战火

    

“滴滴滴滴滴滴……”

    太原情报部门的电讯室里,电报机任务繁忙的一刻不停,屋子里全都是收发报的声音。

    一名三十多岁的电报员,正在翻阅一个小型密码本,将收到的电报数字,解析翻译成日文。

    收发电报是个技术活,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正是经验最丰富;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可以担当重任。

    而这份从遥远之地发来的电报,确实非常重要。

    迅速将翻译出来的电报内容心中默念了一遍,他猛的站起身子,面露狂喜之色,对电讯科长激动的说:

    “是山本大佐要的情报;要立即面呈给他。”

    无线电报是当下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渠道。

    电讯科就像是一个人的大脑,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从此流过。

    电讯科长十分明白事情的重要性;他甚至没有看一眼电报的内容,立即带了门口的两個卫兵,护送着电报员将电报送到山本大佐面前。

    山本一木正在办公室里伏案写一份作战策划书,他总是能提出比较新颖的观点,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即使有了多次失败的战绩,仍然未能影响他在莜冢义男司令官心目中的地位。

    副官请示了一声,将来汇报工作的电报员请了进来。

    山本一木认出了他,是专门为某一个电台服务的电报员:“是邮票发来的电报?”

    “是的,您请过目。”电讯员呈上了那份电报。

    山本一木细致的读起了那份电报。

    “邮票”是一个代号,专属于某个人的代号。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通过邮票传来的信息情报,他们对于八路军最近半年以来的变化,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

    方方面面的情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莜冢义男曾评价说:这位情报员一个人;发挥的作用就顶得上一个旅团。

    一个人就能顶着上八千人的作战部队;就知道那些情报的价值了。

    看过了整份电报后,山本一木脸色瞬间变黑了。

    情报确凿的话,那对于他们第一军的影响不亚于八级大地震。

    他一秒钟也坐不住了;拿起电报急匆匆的往外走去,直奔司令官的办公室。

    路上,山本一木还在想:“这份情报实在是太重要了,最终证实的话一定要为邮票请功。

    他的价值何止一个旅团,一个师团都顶不住啊!”

    正在接见第九旅团长的莜冢义男,看上去要比几个月前苍老了很多。

    实在是战场上的失败,让他心力交瘁。

    过去的两个多月,八路主动进攻带来的损失,加上他们主动掀起反攻的损失。

    总共加在一块,人员伤亡有两万三千多人。(不计算皇协军)

    可以占到几个月前,第一军兵力人数的四分之一还多。

    而八路军的伤亡,根据情报显示,只有不到他们的一半。

    战略目的没有达到,伤亡人数是对方的一倍,第一军的战略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即使现在归属于第一军建制下可调动的部队,不减反增达到了十四万人之多,有甲种师团,战车旅团;更大规模的航空部队。

    莜冢义男仍然感受不到丝毫的乐观;只有沉甸甸的压力,把他压得快要喘不过气来。

    在他的任下;山西从原本定位为大后方的地方,成为了战争的前线。

    集结调动了八万多军力赶来,其他方向势必会陷入空虚薄弱的态势。

    若是不能尽快拿出成绩来,莜冢义男没法给大本营交代,那他这个司令官就要当到头了。

    咚咚咚,突然传来敲门声。

    莜冢义男停止和手下的谈话,目光扫过去看到了半开的门口,站着山本一木。

    “进来说吧!”

    山本一木走进来瞥了一眼桥本雅邦少将:“将军,是邮票发来的电报十分重要。”

    他说完便一声不吭,意思十分明显。

    桥本雅邦心中略感不爽,合着他还是需要回避的?

    但见莜冢义男司令官没有说话,他便识趣的告辞了,只是心中暗暗记恨了山本一木。

    山本一木并不知道自己又把人得罪了,他将电报递给司令官,并说了自己的判断。

    “毫无疑问,情报上提及的兵工厂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

    听闻是“邮票”发来的电报,莜冢义男就重视起来了。

    他戴上老花镜,看着电报上的内容不禁皱起了眉头。显然,这个情报不是能够令人愉快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早早的就得到了消息。

    而不是在八路兵工厂建立投产,制造出大量武器后才知道。

    突击步枪月产量高达三万只,各种子弹月产五百万发,都不用计算迫击炮火箭筒手榴弹轻重机枪一类的。

    仅凭那两项基础武器的产量,莜冢义男就下定了决心:必须要摧毁这个兵工厂。

    作为一个领导他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准备先看看下属的想法。

    “山本君,你有什么看法?”

    来的路上山本一木就已经在想了。

    他说:“绝对不能让八路军的兵工厂建立起来,否则以八路军的繁殖速度,都用不了半年,整个山西将没有我大日本皇军的立足之地。”

    莜冢义男赞同的点了点头。

    以这个兵工厂的计划产量,半年时间产出的武器,足够武装二十万以上的大军。

    那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当下,根据情报统计,八路军仅有五万人左右换了新武器。

    其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