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把眉头皱的更紧了,毕竟他好不容易新交了一个朋友,这份喜悦他也很想与李璋分享,可是没想到李璋却劝他不要和定王走太近,这不亚于给他当头倒了一盆冷水。
“定王身为皇嗣,越是在权力交替之时,就越要避嫌,可是陛下可以想一想定王的所作所为,每次皇权交替之时,他都异常的活跃,难道这都是巧合吗?”李璋本不想在背后说人坏话,但为了点醒赵祯,他也只能这么做了。
赵元俨这个人可不简单,当初赵光义在世时,小小年纪的他就起了争位之心,甚至他差点就要成功了,晚年的赵光义对他极为宠爱,甚至特令让他住在皇宫不用搬出去,可惜赵光义死的太早了,当时赵元俨还没有成年,所以最后皇位还是落到成年的赵恒手中。
赵恒登基后,对赵元俨这个弟弟表面宽容,但其实却十分的防备,赵元俨刚一成年就被他赶出了皇宫,而且赵恒还特意在他的王府边安排了一支禁军,另外其它亲王的属官一般都是由中书省草拟,皇帝一般不会过问,但赵元俨王府的属官却全都是由赵恒钦定的。
而在赵祯去世时,赵元俨同样十分活跃,甚至一度住到了皇宫里,这些李璋都还记得。这次刘娥生病,本来在家里装疯的赵元俨竟然再次跳了出来,光是这些就足以让人怀疑他的用心。
对不过赵祯听完李璋的这些话却再次皱起眉头,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表哥你可能是多虑了,当初皇祖父去世时,八皇叔才十三岁,父皇对他之所以那么关注,也只是出于兄长对幼弟的疼爱,而且当初父皇临终前,还特意将八皇叔召进宫中,其实就是想让八皇叔多照顾一下我,这才引起了大娘娘的怀疑,为此八皇叔才不得不装疯躲进家里不出来,说起来还是我连累了八皇叔。”
听到赵祯这些为赵元俨辩解的话,李璋也是暗自皱眉,看来他还是小看了赵元俨,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让赵祯如此维护他,当然这也与赵祯比较重视亲情有关,特别是他还没有成年时,赵恒就去世了,这让他的生命中父爱缺失,而赵元俨这个亲叔叔的出现,刚好弥补了他缺失的父爱,所以他才会连李璋的话都不听。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没有再和赵祯争辩,而是叹了口气道:“你这样想也不能说错,不过我也不会改变我对定王的看法,唯一能验证的就只有时间,日后就看我们谁的眼光更准了。”
“好,那我们就不讨论八皇叔的事了,让时间来证明谁对谁错!”赵祯当即开口道。
时间已经不早了,于是李璋这时也告辞离开,赵祯也送他出了大殿,只是两人分别时,气氛却显得有些沉闷,毕竟因为赵元俨的事,使得两人第一次产生了分歧,虽然这点分歧可能还不会影响到两人的关系,但总归不是件愉快的事。
第二天一早,被李璋甩在后面的使团终于来到了京城,李璋也一下子忙了起来,毕竟使团有许多收尾的事需要他处理,哪怕有富弼帮他,但依然让他忙了好几天。
最后当使团的事情终于忙完后,李璋也终于有了一段空闲的时间,而他在考虑再三后,终于还是决定去探望一下刘娥,虽然上次在垂拱殿被刘娥召见了一次,但隔着屏风他也没见到刘娥的真容,而且从赵祯和吕武那里,他都得知刘娥之前病的很重,他身为晚辈无论如何也要去探望一下。
当下李璋让人准备了些礼物,特别是一些从辽国带回来的特产,比如高丽的人参之类的,然后再次乘着马车进到皇宫,只不过他这次没有直接去垂拱殿,而是让人先禀报了一下,得到刘娥同意召见他的旨意后,这才再次来到垂拱殿。
相比上次,这次垂拱殿也没有其它人,当李璋来到这里时,只见刘娥坐在书案后面正在处理奏折,一头的白发也显得极为刺眼,而当刘娥抬起头时,李璋更是发现刘娥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一双混浊的眼睛中几乎看不到什么神采,现在的她真的变成一个垂垂的老妇人了。
“参见太后!”李璋当下上前一步向刘娥行礼道。
“不必多礼,使团的事情处理完了吗?”刘娥这时看了李璋一眼,然后低下头一边处理手中的奏折一边问道。
“处理完了,今日特来向太后复命,顺便也来探望一下太后!”李璋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我的身体很好,你不用担心,前几天听说你去陛下那里了,应该见到了定王吧?”刘娥这时终于处理完一份奏折,然后放下笔抬起头看向李璋忽然问道。
第四百二十六章 走水了
“见到了。”李璋恭敬的行了一礼道。
“那你对赵元俨这个人有何看法?”刘娥这时坐直身子看着李璋再次问道。
李璋听到这里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回答道:“此人野心勃勃,我劝陛下尽量要远离他。”
“呵呵,如果你之前在京城,陛下与赵元俨刚认识时这么劝说他,他可能会听,但你现在劝说他,恐怕他也不会听你的吧!”刘娥不愧是看着赵祯长大的人,对赵祯的一举一动都猜的十分准确。
李璋这时也是叹了口气道:“不错,陛下并不相信我的话,反而为定王辩护了几句,我看劝不动他,就没有再劝。”
“你本来就不该劝他,赵元俨这个人不但野心勃勃,而且一张巧嘴能把死的说的活的,他打定主意在这时要与陛下接触,肯定在方方面面都想好了,你劝说陛下的那些话,说不定他早就提前给陛下解释过了,所以陛下自然不会轻易的相信你。”刘娥这时让人搬来椅子,然后示意李璋坐下,随后挥手让其它人退了下去。
“既然太后您也知道定王的野心,为什么不阻止他与陛下接触呢?”李璋这时忽然好奇的追问道,以刘娥的小心谨慎,怎么会如此放纵赵元俨呢?
听到李璋的询问,只见刘娥这时竟然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这件事说来话长,我当然知道赵元俨的野心,甚至当初先皇在世时,就对他格外的防备,但太宗皇帝的子嗣大都不长寿,陛下在世时,就只剩下赵元俨一人,后来陛下越来越糊涂,竟然对赵元俨放松了警惕,甚至还对他十分的信任,经常召进宫中相谈……”
李璋听到刘娥上面的这些话却是暗中撇了撇嘴,因为他知道赵恒晚年虽然糊涂,但有些事还是十分清醒的,比如他在临终前曾经多次召见赵元俨,主要就是想让这个唯一的弟弟成为牵制刘娥的人,毕竟当时刘娥的权势越来越大,若是赵恒去世,就再也无人可制衡她了。
当然李璋心中的想法肯定不敢说出来,而这时只见刘娥继续道:“赵元俨此人野心勃勃,当时陛下临终,对他又极为信任,估计让他想到了当初太祖让位于太宗的事,毕竟当时陛下的年纪太小,所以他就死赖在宫里不肯回去,连陛下服药都要他亲自服侍。”
“这件事我知道,可是后来我听说定王有一天忽然离宫,直到先皇去世他都没有再进过宫。”李璋这时也插嘴道,当时赵恒去世时发生了许多的事,赵元俨只是其中之一。
听到李璋的话,只见刘娥竟然有些得意的眨了眨眼,随后这才开口笑道:“赵元俨这个人虽然野心不小,而且也极为的精明,但却也有聪明人常有的缺点,那就是多疑和胆小,我让人在他喝的茶里滴了一点墨汁,结果他就以为有人要下毒害他,于是他就灰溜溜的跑回王府不敢出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
刘娥说到最后时,也忍不住得意的大笑起来,李璋听到这里先是惊愕,随后也同样笑了起来,不过他若是赵元俨的话,说不定也会吓的逃跑,哪怕知道茶中下的是墨汁,但对方这次既然能下墨汁,那下次就可能下毒,所以赵元俨为了自己的安全逃跑也很正常。
等到刘娥笑过之后,却忽然又无奈的叹了口气接着道:“虽然吓跑了赵元俨,但他毕竟是先皇的弟弟,也是太宗陛下唯一在世的儿子,所以对他哀家也只能尽量的拉拢,在陛下登基后,哀家就下旨封他为中书令兼尚书令,加封太太傅,甚至可以随意出入皇宫,他开始倒也老实,接受了这些封赏后就呆在家里不出门,可是上次哀家生病,他却再次活跃起来,对他的心思哀家也比任何人都清楚。”
李璋听到这里也终于明白了刘娥的意思,赵元俨虽然存心不良,甚至可能还有别的野心,但他毕竟是赵恒唯一在世的弟弟,说起来赵恒的兄弟也都不长命,要么夭折,要么早死,能活到四十的人都极少,民间传说是赵光义做过太多缺德的事,所以才使得他的儿子都不长寿。
作为赵光义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再加上赵元俨在朝堂和民间的名声都是极佳,所以刘娥也无法阻止他接近赵祯,甚至她都无法对赵元俨用强硬的手段,所以哪怕知道赵元俨存心不良,刘娥也拿他没有办法。
“原来如此,不过赵元俨这个人野心极大,就算可以蒙蔽一时,但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到时陛下肯定会看清他的真面目的。”李璋沉默了片刻再次开口道,历史上的赵元俨声名不显,李璋也不太清楚他的命运,不过只要他控制不住自己的野心,日后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对于李璋的话,刘娥则是不置可否,随后又询问了一下他去辽国的事,虽然上次已经问过了,但当时人多,时间也有限,所以李璋只是大概讲了讲,而现在刘娥则是让李璋详细的讲了一遍他在辽国的见闻,以便对辽国的局势更加了解。
李璋讲完了辽国的见闻后,然后又询问了一下刘娥的身体情况,虽然对方一直嘴硬说自己的身体没问题,但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刘娥比当初老多了,而且精力也有些跟不上,有时李璋说的太快时,她还要打断让李璋重新说一遍,这明显与当初那个精力充沛的刘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直到天色将晚时,李璋正准备告辞离开,但刘娥却让他留下陪自己吃饭,无奈之下李璋只得答应,晚饭时刘娥也询问了一下李璋家中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青织肚子里的孩子,她也问了许多,李璋也一一做了回答。
好不容易等到吃完饭,这时天都已经黑了,李璋出了垂拱殿正准备回家,可是忽然听到宫中一阵喧哗,紧接着就看到有人慌慌张张的边跑边大叫道:“走水了!景福殿那边走水了!”
第四百二十七章 宫廷大火(上)
天已经黑了,李璋正准备离开皇宫,却没想到忽然有人跑来禀报,说是景福殿那边着火了,这让李璋也是吓了一跳,急忙扭头向东北方向看去,结果发现在景福殿的位置果然是火光冲天,小半个天空都被染红了。
看到这里,李璋也立刻拔腿就往景福殿的方向跑去,皇宫中失火简直太常见了,毕竟这个时代的皇宫大都是木制结构,打雷闪电这些天火就不说了,有时宫中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大火,特别是宫殿又建造的十分密集,只要一处起火,就可能烧成一片,之前的玉清昭应宫就是这么被烧毁的。
其实不光是皇宫,东京城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一场大火,这种大火可不是只烧毁一家一户,而是一烧就是一片,少则数家,多则半条街都可能被烧毁,要怪就怪这个时代的人都喜欢用木头制成房屋,再加上东京的居住人口又多,这么多建筑挤在一起,不发生火灾才是怪事。
李璋担心赵祯遇到危险,所以一路狂奔,路上也见到许多往景福殿跑的内侍和宫女,而当他来到景福殿时,却也露出焦急的神情,本来他还心存希望,因为景福殿这么大,也许并没有烧到赵祯,可是当他来到这里时,发现起火的面积超过他的预料,大半个景福殿都陷入到火海之中,赵祯的寝宫也在其中。
“陛下呢?”李璋一把抓住一个从景福殿跑出来的内侍大声问道,周围全都是吵闹着救火的人,但却根本没见到赵祯的影子。
“不……不知道,应该……应该在寝宫吧。”这个小内侍也吓的不轻,满脸都是黑灰,被李璋抓住后也是哆哆嗦嗦的回答道。
李璋这时也是气极,大半个景福殿都烧着了,寝宫那里似乎烧的更旺,如果赵祯真的在那里,那可就糟糕了,当下他推开内侍,也顾不得周围大火就往里闯,两侧的宫殿房屋全都是火,道路上也满是浓烟,时不时还能见到里面的人向外面逃,李璋见一个问一个,最后好不容易才确定赵祯就在寝宫里。
原来在火灾发生时,赵祯就在寝宫中休息,结果火灾来的太过突然,他身边的内侍也吓的四散奔逃,结果竟然把赵祯落在了寝宫里,而现在寝宫那里已经火光冲天,赵祯很可能还没有逃出来。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更加着急了,而等到他来到寝宫时,却只见宫门处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