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李璋又询问了一下关于水元子的其它事情,比如当初水元子诈死的事,当然这也是水元子精心的一场戏,至于那些鳄鱼也是他让人从南方运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水元子可不是孤身一人,事实上他在成年后,就曾经收拢他父亲当年的手下,他父亲朱令赟掌管十五万后唐水军,虽然其中大部分人都战死或投降了,但总有一部分人对大宋心存怨恨,而这些人就成为水元子的班底,后来也跟着他钻到地下帮他统领鬼丐,然后死在了李璋的那场大火之中。
“那他一共有多少个儿子?”李璋最后问出一个他最感兴趣的问题道,这个问题是他一直想搞清楚的,毕竟野狗都排在十九了,说不定野狗下面还有?
“鬼才知道,这个问题我也问过他,可是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不过据他说不算夭折的话,活下来的恐怕最少也得有二十几个,野狗杀了好几个,另外再互相残杀一些,现在应该就只剩野狗一个了。”吕武提到这件事就生气,因为他也知道了水元子只要儿子,生了女儿就要把女儿和母亲一起杀死的事,如果不是水元子现在比死还惨,说不定他就要一刀砍了对方了。
李璋听到这里也有些无语,水元子这家伙简直就是个变态的播种机,连自己儿子的数量都不知道,估计他更不记得有多少女子毁在他手里,像这种罪大恶极的人渣,将他凌迟都不为过,不过现在他的情况好像比凌迟还要惨,估计这就是老天的报应吧!
休息了两天后,李璋再次进宫,这次他先去见了赵祯,主要是把手枪还给他,赵祯之前并不知道李璋借枪要做什么,不过还是连问都没问就借给了他,只是现在他已经知道了李璋是去帮野狗,现在也有些后怕,见到李璋后也拉着他询问了那天的情形,好半天才放李璋离开。
出了景福殿后,李璋再次来到刘娥这里求见,上次多亏了刘娥当机立断,派出禁卫跟随他前去捉拿水元子,所以李璋也特意前来感谢,顺便也来探望一下刘娥,毕竟刘娥年纪大了之后,也越来越喜欢有人陪她聊聊天。
“水元子的审讯结果你都已经知道了吧?”刘娥看到李璋进来,当即也放下手中的奏折笑道,本来水元子的事关系到宫中的机密,吕武是不能告诉其它人的,但李璋却是这件事的当事人,所以刘娥也没让吕武瞒着李璋。
“启禀大娘娘,臣已经知道了,水元子此人罪大恶极,不知大娘娘想怎么处置他?”李璋当即行礼道,吕武虽然审问清楚了,但如何处置水元子却还是要看刘娥的意思。
“哀家对水元子也是恨极,不过他已经变成了人彘,活着比死了还要痛苦,所以哀家决定将让他活着,而且每天还要派人给他喂食,看他到底能活多久!”刘娥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了几分狠厉之色。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对于水元子这种人,他根本没有任何的同情,成为人彘活下去反对是对他最好的惩罚。
“水元子抓到了,鬼丐的威胁也解除了,不过上次哀家和你说的那件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正在这时,忽然只听刘娥再次开口问道。
第三百四十二章 李璋的选择
“呃?什么事?”李璋听到刘娥的话却是愣了一下反问道,他还真没想起来刘娥和他说过什么事?
“你怎么忘了,上次哀家不是说过,让你去西北推广棉花的种植吗?”刘娥看到李璋的样子也是笑着提醒道,不过她的笑容中却似乎多了几分别的意味。
李璋这时才反应过来,上次刘娥提意让他外出躲一躲,毕竟呆在京城实在太被动了,可是现在五已经死了,连水元子也被抓住了,可以说他的威胁已经解除了,根本没必要再离京,难道是……
紧接着李璋就反应过来,虽然自己的安全威胁已经解除了,但刘娥真正的目的其实是想让他离开京城,这样她也更方便做一些事情,这让李璋也是暗叹一声,看来刘娥的野心越来越难以控制了。
“大娘娘,危机已经解除了,我觉得自己没必要再离开京城了,毕竟京城这边还有许多的事情要我做。”李璋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决定装傻,当下开口回答道。
不过李璋的话一出口,刘娥的目光也立刻变得凌厉起来,似乎一下子就将李璋看得通透,这让他也变得有些不安,但表面依然极力做出一副平静的模样。
刘娥的目光给了李璋很在的压力,过了好一会儿,只听刘娥这才缓缓的开口道:“你真的不想离开京城?”
虽然刘娥的声音中似乎不带任何的情绪,但李璋却知道,这时的刘娥其实已经生气,而且她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询问自己是不是愿意离开京城,其实就是给他最后一次选择的机会,如果顺着她的意思一切都好,如果他决定留下来的话,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李璋低着头,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头顶传来的压力,而他这时也在犹豫,其实刘娥逼他离开京城,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因为接下来刘娥可能会有更多的动作,而李璋夹在她和赵祯之间,只会左右为难,甚至最后不得不选择站队,到那时他才真正的难以做人。
也正是想到上面这些,所以李璋心中也越来越犹豫,而刘娥这时也沉默的盯着他,过了好一会儿,只见李璋忽然长出了口气,然后躬身向刘娥行了一礼道:“启禀大娘娘,臣这段时间受到了惊吓,实在不适合远行,还望大娘娘体谅!”
李璋的话一出口,只见刘娥也是拍案而起,一张苍老的脸上也布满了怒容,她让李璋离开京城本是一片好心,而且她也可以肯定,李璋也知道她的苦心,可是却没想到李璋竟然拒绝了她的好意,反而决定要留下来,这对她来说也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
李璋对刘娥的愤怒并不意外,事实上刚才他差点就要答应了,只是在最后关头却还是改变了想法,他不愿意看到刘娥做错事,也不愿意看到赵祯一个人留在京城孤苦无依,如果他真的外出了,恐怕也难以心安,还不如留在京城见机行事,当然这样肯定会暂时触怒刘娥,但他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不过刘娥虽然生气,但最后却没有爆发出来,而是盯着李璋好一会儿,最后终于又缓缓的坐了下去,目光复杂的看着李璋道:“哀家知道了,你下去吧!”
“谢大娘娘!”李璋当下再次向刘娥躬身施礼,然后慢慢的退出了大殿,刘娥正在气头上,他再怎么解释也没用,所以还是让刘娥自己冷静一下。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璋依然像往常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忙钱行的事,城外庄园的纺织作坊已经建起来了,今年种植的棉花虽然数量有限,但也织出了不少的棉布,而且已经放到市场上卖了。
因为今年的产量有限,所以价格也比较高,但比丝绸便宜多了,要知道以前西域的棉布价格可是和丝绸差不多,所以这些棉布一上市,也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家境比较富足,但又不舍得买丝绸的人家来说,这种棉布穿起来比麻布舒服,染出的颜色也十分鲜艳,可以说即有面子又有里子,因此第一批棉布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对于这批棉布的畅销,李璋也十分高兴,其实如果算上成本的话,因为棉花是第一次试种,再加上纺织作坊、染布作坊等各方面的投入,第一批棉布的定价还是有些低了,甚至可以说是赔本销售,毕竟前期投入的成本太大。
不过这批棉布李璋本来就没打算赚钱,而是用来打开市场的,现在已经初步取得了效果,接下来还有第二批、第三批,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可以进一步的巩固市场,而等到明年时,棉花就会在西北大面积种植,到时棉布的产量也会大增,相信很快就会取下麻布的地位。
另外钱行在洛阳的分行也开业了,而且同样大受欢迎,说起来分行与总行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的通畅,比如一个人在洛阳存了钱,那么他如果想要在开封的总行把钱取出来,就需要把他存钱的信息从洛阳送到开封,这就需要钱行打造一个高效准确的信息交流通道,这也是为什么开设分行需要准备这么久的主要原因。
而随着洛阳分行的开设,东京周围其它几座大城的分行也提上了日程,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洛阳分行那边已经分出了一部分得力的人手,现在如果再扩张,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豁子和丑娘、豆子三人也是头疼无比,也已经找过李璋好多次了,对此李璋倒是有个想法,只是暂时还不太成熟。
这天早上,李璋像往常一样正准备去钱行,但却没想到赵祯忽然派人请他进宫,这让他也不由得一愣,随后就放下手中的事坐上进宫的马车。
当李璋来到景福殿时,只见赵祯正愁眉苦脸的坐在殿中,这让他心中也有种不太好的预感,当下快步上前询问道:“出了什么事?”
第三百四十三章 武后临朝图
当初赵恒刚刚去世时,因为赵祯年幼,大宋也陷入到一片风雨飘摇之中,刘娥这位太后刚刚接手政务时,甚至连下面的大臣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丁谓与其它人更是想更改垂帘听政的方式,从而彻底的架空刘娥。
然而谁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刘娥不但将丁谓贬到了海南,而且还将皇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朝堂上也出现了一批她提拔起来的心腹,可以说现在刘娥对皇权的掌握,甚至超过当初的赵恒,朝中除了鲁宗道等少数几人外,根本没有人敢违逆刘娥的意思。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堂上的风向也慢慢的开始转变,毕竟哪里都有小人,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前途,甚至开始鼓动刘娥称帝,比如前两天殿中丞方仲弓忽然上书,请刘娥“行武后故事”,其实就是明目张胆的鼓动刘娥称帝。
殿中省本来掌管着皇帝的服御之事,比如尚食局、尚衣局等都属于殿中省管辖,但在宋朝时,六尚局的职权从殿中省独立出来,于是殿中省就变得有名无实,而方仲弓这个殿中丞也只是从五品,级别并不高,再加上手中没有实权,所以说在朝堂上一直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小人物竟然会这么大胆,主动上书请求刘娥称帝,估计他也是想借机搏一搏,如果刘娥同意,那他就有了拥立之功,日后封侯拜相也并非不可能,可以说方仲弓就是一个投机的小人,将自己的后半生都赌在了这份奏折上。
其实以前也有像方仲弓这种投机小人上书请求刘娥称帝,不过一般都被刘娥直接把奏折撕了,可是这次方仲弓的奏折送到刘娥面前后,刘娥看后却没有撕毁,但也没有做任何批驳,而是放在了自己的书案上,这种异常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今天朝堂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而这件事的引发者李璋也认识,正是之前与他一起剿灭鬼丐的开封府尹程琳,这个程琳也是刘娥的心腹,否则也不会坐上开封府尹这么重要的位置,而他这次则向刘娥献上一幅图。
“武后临朝图?”李璋从赵祯口中听到这个名字时,也不由得皱起眉头,这程琳倒是个有能力的官员,上次清剿鬼丐他也是调度有方,可是却没想到他竟然也是个阿谀奉承的小人,竟然在这种关键时刻也鼓动刘娥称帝。
要知道程琳可不是那个方仲弓,开封府尹不但掌有实权,而且品级也相当高,仅在宰相与六部尚书之下,是从一品的高官,可以说程琳可比那方仲弓那个五品小官强上太多了,而他献上的《武后临朝图》,其实意思和方仲弓一样,都是劝刘娥效仿武则天称帝。
“表哥,现在怎么办啊,今日程琳献上这张图后,朝堂上大臣竟然皆不敢言,最后还是多亏了鲁参政忠义直言,大骂武后是大唐的罪人,这才让大娘娘将这张图扔掉,可是我感觉大娘娘这只是在试探大臣们的态度,但除了鲁参政外,其它人都沉默不言,这已经让大娘娘达到她的目的了!”
赵祯边说边流眼泪,他一直记得李璋的叮嘱,平时对刘娥也处处忍让,也从来不染指朝堂上的事,可是没想到刘娥的野心越来越大,现在更是将称帝的野心暴露出来,如果她做了皇帝,那赵祯这个皇帝又该怎么处置?特别是赵祯想到历史上武则天那几位惨死在母亲手中的儿子,使得他更感觉十分恐惧。
“你先别哭,大娘娘用这种办法试探群臣的态度,同时也可能是在试探你的态度,你若是失了方寸,反而更容易出问题!”李璋这时也只能开口劝道。
听到李璋这么说,赵祯也急忙擦了擦眼泪,其实在听说有人想让刘娥学武后称帝,他就已经被吓坏了,现在的他其实并不怎么在意皇位的事,整个人脑子里只想着若是刘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