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便宜而且效率更好的水力,他自然不愿意用人力,毕竟京城的人力可是很贵的,当然现在棉花的种植规模小,用水力可能有些浪费,但棉布的规模肯定会越来越大,所以干脆一步到位,直接把水力纺织机搞出来,免得以后升级麻烦。
听到李璋的话,几位老木匠也都是赞同的连连点头,然后他们仔细讨论了一下图纸上的几种器械,最后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些地方需要用坚固的金属,所以还需要找一些铁匠配合,对此就更简单了,火器监最不缺的就是铁匠。
事情商议已定,李璋让几位老木匠回去准备,明天来自己家里集合,然后派人送他们去城外的庄园里干活,而这时张朗看到没自己的事了,于是也准备告辞离开,不过这时李璋却叫住他道:“张录事,打造这些器械虽然是工匠们的事,但还需要一个人管理全局,可惜我没有这个时间,不知你可愿意代替我充当这管理全局的人?”
张朗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一愣,随后也有些为难的道:“下官自然是愿意为少监效劳,可是我在少府监那里也有不少的事务,实在脱不开身啊。”
“张录事你可知道刘恕?”李璋却是淡定的一笑道。
“自然知道,刘权监就是接替您火器监一职的人,也是第二任火器监。”张朗这时不解的再次回答道。
“不错,刘恕就是在我的栽培下,从一个铁案判官升任为现在的火器监,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成为第二个刘恕。”李璋笑呵呵的道,张朗这个年轻人不错,帮了自己这么多的忙,所以他也不介绍给对方一个机会。
李璋的话一出口,张朗一下子激动的抓住了椅子的把手,因为他怕自己会控制不住身体而跳起来,说起来他也是贵族出身,只不过他在家中身份低微,根本不受重视,好不容易进了少府监后,也处处受人欺负,他也不是天生这么好脾气的人,可是他知道没有人会为自己出头,所以只能强忍着,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出人投地的机会,而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想到这里,张朗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随后这才抬起头看向李璋道:“多谢少监的栽培,下官愿意为少监效犬马之劳!”
“哈哈,用不着你做牛做马,少府监明天就不要去了,有什么事情我帮你顶着,明天你就带这几个匠人去城外的庄园,只要把那些器具做出来,把棉布给我纺织出来,你就是大功一件,到时一个小小的少府就再也困不住你了!”李璋这时大笑一声,然后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鼓励道。
进入官场后,哪怕李璋不刻意培植自己的亲信,但有时还是需要一些人为自己做事,所以做一些收买人心的事也是必需的。
第三百二十三章 慈孝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恕作为一个吏转官,本来一辈子都难以突破六口的关卡,但偏偏在李璋的帮助下做上五品的火器监,关键是手中握有实权,直接掌管着一监内外的事务,现在也是风光无限,朝堂上下不知有多少人都对他颇为眼红。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张朗在听到李璋要让他做第二个刘恕,当即也是热血上涌,不但立刻答应下来,而且还接连表达了忠心,李璋当即也是勉励了几句,并且叮嘱了他一些事情,这才让他回去准备了。
第二天一早,张朗也没有去少府监应卯,而是直接来到李璋的府上,那七个老木匠也应约前来,不但带来了干活的家伙什,而且每人都带了两个三年轻人,要么是徒弟要么就是他们的儿子,反正木工这手艺和其它手艺一样都是传男不传女,当然女人一般也没这个力气。
张朗带着这帮木匠去了城外的庄园,李璋也派人去少府监说了一声,毕竟张朗是少府监的官员,不过他也没说张朗为什么不来,只是说自己派他有公干要做,所以短时间内不会来少府监。
李璋在少府监虽然没有实权,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少监,他说让张朗外出,一般人也不敢质疑,不过他的上司,也就是那位一向对他看不顺眼,却又从来没见过的萧权监却为此大为恼火,甚至还在刘娥面前告了李璋一状,可惜刘娥也只是表面斥责了李璋几句,随后根本没放在心上。
棉花在庄园的长势很好,现在已经结出了绿绿的棉桃,而且已经长到核桃大小,眼看着就要开花,到时就要采摘,然后脱籽纺线了,而李璋也时不时的去一趟庄园里,主要是看看木匠们的进度,有什么问题他也可以当面指正,毕竟这些工匠虽然经验丰富,但毕竟对棉花的了解不深,有时候做出来的东西也有些误差。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反正今年种的棉花也不多,整个庄园也不过才种了三分之一,看似面积不小,但其实主要是李璋实验那些轧花机和纺织机用的,等到这些机器改进完备后,织成的棉布往刘娥面前一放,再加上现在种粮食不值钱的问题,不用他多说,刘娥肯定会派人加以推广。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眼看着天气慢慢的变冷,棉花的叶子也落了下来,绿色的棉桃也失去水分而颜色加深,然后暴裂开来,露出里面雪白的棉花,而那帮老木匠也不负众望,终于造出了样机,只是这几种样机还需要实际的检验才行。
为了棉花的事,李璋把钱行那边的事都暂时交给豁子他们打理,吃住都在庄园里,可是今天他却不得不回城,因为之前他答应过赵祯,要陪他出宫去慈孝寺,确切的说是他和赵祯一起陪刘娥去。
回到京城后李璋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宫里,而这时赵祯也早早的起床,而且李璋还见到了同样盛装打扮的妙元。
“妙元你也要去?”李璋看到妙元的样子也不禁惊讶的问道,妙元现在长大了,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小丫头了,不过也正是如此,她平时也受到了更多的约束,比如以前她想见李璋就可以跑来赵祯这里,但现在除非是有正当的理由,否则宫里的女官就会阻止她来赵祯这里。
“当然了,难得有出宫的机会,我可不想一个人呆在宫里,而且还有大哥和表哥你们同行,肯定十分有趣!”妙元这时兴高采烈的道,她比赵祯还要惨,赵祯好歹也曾经出过宫,可是妙元从出生到现在,活动的范围就没有出过内宫。
“本来大娘娘只想带我和皇后,以及两位贵妃去,但我看妙元太可怜,就求了大娘娘半天,这才让大娘娘点头带她一起去。”这时赵祯笑着开口解释道。
“大娘娘说当初她就是在慈孝寺许愿后才生下了大哥,所以就想让皇嫂她们也去许愿,说不定过段时间我就能当上姑姑了。”妙元这时也拍手笑道,不过对于她的话,赵祯也是摇头苦笑,婚后一直无子,这都快成赵祯的心病了。
李璋也知道赵祯的苦恼,可是他现在也没办法,不过历史上的赵祯也并非一直没有儿子,只是生出的儿女大都夭折了,这应该和重金属中毒有关,因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赵恒使用的那套黄金餐具很可能会传给赵祯,如果赵祯继续使用的话,损害他的生殖系统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只是现在那套餐具早就扔了,而且赵祯平时的饮食也十分注意,御医也给他诊治过,说他的身体十分健康,再加上他有一后两妃,总不能一个都怀不上吧?
很快刘娥那边也在皇后的帮助下准备完毕,于是一行人乘着车撵出了宫,太后与皇帝一同出宫,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事实上之所以要等一个月,主要就是需要时间来安排,比如各个衙门需要清理道路,禁军需要守卫两侧,防止有人冲撞车驾,另外还有大臣陪同等等。
李璋作为天子近臣,骑着马陪在赵祯的撵车旁,车里除了赵祯外,还有张皇后陪同,本来他们两个小夫妻同乘一车刚好合适,可是妙元也非要挤进去,结果车里就变成了三个人。
而在赵祯的撵车另一侧,则是刘娥的车撵,这让不少随行的大臣都是暗自皱眉,因为按照规矩,天子的撵车最为尊贵,哪怕是太后也不能与天子车驾并行,可是现在刘娥却这么做,这难道是在暗示她的地位已经可比天子了吗?
不过刘娥也的确有这样的底气,她现在掌握着大权,本来就和皇帝无异,而真正的皇帝赵祯却更像是个傀儡,更让他们无奈的是,赵祯也没有表现出丝毫想要夺权的意思,正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可是皇帝若是不动,太监再急也没用。
李璋也注意到了刘娥的车驾与赵祯并行,而且也发现后面有几个大臣也面带恼火之色,特别是官拜参知政事的鲁宗道,一张老脸黑的都快冒烟了,李璋还真怕这老头当场发作出来,到时闹得大家都不好看。
帝后的车驾浩浩荡荡的出了宫,然后沿着御街一直前行,最后在曲院街附近往东一拐,然后又向前走了数里,前面就是慈孝寺所在的位置了。
慈孝寺这座寺院与大相国寺、兴国寺等寺庙相比,规模要小的多,而且在名望上也有些不及,但是慈孝寺也有一个极为出名的地方,那就是在求子方面极为灵验,所以寺院的香火也极为旺盛,每天都有无数女子前来求子,当然为了迎接刘娥他们的到来,慈孝寺早就被禁军清场了,寺中的僧众也专心接待刘娥与赵祯母子。
慈孝寺建的一座土山上,说是土山,其实就是个几十米的大土堆,上面建着寺院,周围种满了树木,倒也十分的幽静,上山的道路两侧也站满了禁卫,严禁任何人靠近。
不过就在赵祯和刘娥的车驾来到这里时,却遇到一个问题,之前在御街时,因为街道宽阔,所以两辆车驾并行没有一点问题,可是现在到了这里,道路却一下子狭窄起来,只能容一辆车通行,事实上以前的香客到了这里都要下车步行上山烧香,当然贵为天子的赵祯肯定不用这样,毕竟中原一向都是皇权大于神权,连神仙也要得到皇帝的册封才算数。
这么狭窄的道路,刘娥和赵祯肯定不能并行了,这样一来,就必须分出个先后来,不过刘娥却直接命人驱车来到了赵祯的撵车前面,看样子是想先走。
这下大臣那边终于忍不住了,鲁宗道更是直接炸锅,当下快步上前拦住刘娥的车驾大声道:“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鲁宗道这话可真够狠的,直接拿三从四德来压刘娥,如果刘娥执意要走在赵祯前面,就是违背了儒家立下的这个道德准则,到时肯定会受到无数人的指责。
刘娥的车驾被鲁宗道拦下来,又听到他的这句话,车撵中的刘娥也沉默了许久,过了片刻这才用一种平静的声音道:“爱卿所言极是,是哀家失礼了,应该是陛下的撵车先行!”
刘娥说着就让自己的撵车退后,赵祯的撵车走在前面,不过李璋这时却听得出来,刘娥的声音虽然表面平静,但却压抑着无比的怒火,这也就是鲁宗道不好惹,如果换做是另一个人,恐怕很难让她退让。
鲁宗道的行为也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赞赏,连李璋也对这位鱼头宰相心生敬佩,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拦住刘娥的车驾,而且还敢当面指责她,也正是有鲁宗道这样的人在,刘娥才不敢做的太过分。
赵祯的撵车第一个上山,李璋也紧随其后,当撵车来到山顶的位置后,立刻就看到一座规模不大,但却颇为雅致的寺院出现在众人面前。
第三百二十四章 空房间的脚步声
据说慈孝寺本来是一座修行寺,当初开封城还不像现在这么大,这座寺也在城外,寺中也只住着几个修行的僧侣,平时也不接待香客。可是后来开封城向外扩张,就把这座寺圈到城中,而寺中赖以生存的土地也被收走了。
寺中的僧人也要吃饭,无奈之下只得将寺院改为香火寺,接受香客的捐助,却没想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佛祖保佑,反正许多来求子的女子竟然在回去后怀孕了,结果传来传去,慈孝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每天都会有许多的女子前来求子。
李璋一直以为名字带寺的,里面住的肯定是和尚,可是到了慈孝寺才发现,寺门前竟然站着一排比丘尼,这让他大为惊讶,不过想想也正常,慈孝寺以求子闻名,往来的大都是女香客,若是养一帮和尚反而不方便。
为首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尼,只见对方率众上前迎接,当刘娥下车时,她也立刻上前行礼,而刘娥似乎也认识对方,竟然一口道出对方的法号,李璋离得近,这才知道这个老尼法号清寂,似乎当年刘娥来许愿时,也是她接待的。
李璋对这帮尼姑没什么兴趣,对求子更没兴趣,不过这里风景倒是不错,于是就跟在赵祯后面瞎看,与他有同样心思的还有妙元,这丫头本来就是出来玩,准确的说是出来放风的,甚至可能在她出嫁前,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