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大表哥- 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对太后最为了解,以你之见,太后对今天早朝的事会有何看法?”
  “这个……太后不是已经让曹枢密按照规矩站位吗?所以我觉得只要日后没什么其它的事,太后应该不会在意这种事。”李璋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回答道。
  “其它的事,李都尉你似有所指啊?”王曾却是十分敏锐的抓住了李璋话中的重点,当下也再次追问道。
  李璋本来不想在这件事上发表什么看法的,毕竟他和王曾、曹利用都不算很熟,没必要偏向任何一方,不过既然王曾问到这里了,而且认真算起来,他和王曾的交集也更多一些,甚至当初王曾还想给他说亲。
  想到这里,李璋也终于暗叹一声,当下目光炯炯的看向王曾道:“王相,在这件事上我本来是不应该多嘴的,不过我想提醒一下王相,大娘娘的书案旁的墙壁上,可是贴着一张所有大臣的亲朋好友图,希望你能明白大娘娘此举的用意!”
  李璋说完向王曾拱了拱手,然后转身就离开了,言尽于此,王曾能明白其中的关节最好,如果不明白,那也不能怪他了,毕竟两人的交情也只值这么多了。
  王曾听到李璋没头没尾的话也是一愣,但是看着李璋远去的背影,他却慢慢的陷入到沉思之中,过了好一会儿,他这才猛然一惊,脸上也露出几分惊惧之色,他已经想明白李璋话中的意思了。
  惊惧过后,王曾又露出几分庆幸的表情,然后再次扭头看了看李璋离去的方向,当下也不由得叹道:“好一个李璋!此子日后定可位极人臣!”
  李璋这时已经走远了,当然听不到王曾对他的夸赞,不过就算是听到了对他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毕竟类似的话他听的太多了,不过他依然不敢放松,火器监虽然走上了正轨,但他只要有时间,还是会来转一转,现在刘恕已经完全可以接替他的位置,只是刘娥不松口,他也走不了。
  一直在火器监呆到天色将晚,李璋这才乘着马车回到家中,刚一进门,就见韩琦一脸八卦的迎上来道:“李兄,听说朝堂上王相和曹枢密打起来了,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你的消息还真是灵通,今天早上的事你竟然都已经知道了?”面对韩琦的询问,李璋也不由得苦笑一声道,大宋各个衙门的保密工作一直做的不好,除了像火器监这种绝对需要保密的衙门外,其它衙门简直就像是个八面透风的篱笆似的,什么样的消息都可能流传出来。
  “不是我的消息灵通,而是这件事实在太轰动了,现在整个京城都在讨论这件事,今天我与一帮朋友举行诗会,却没想到这个消息传来,所有人都不写诗了,而是在讨论这件事,只是这件事外界的传言很多,我们也不能确定真假。”韩琦这时再次兴奋的道,这么大的八卦,对他们这些年轻的士子来说简直太有吸引力了。
  “的确是真的,两人是因为上朝时排位的事起了争执,进而打了起来。”李璋当下也无奈的点了点头道,宰相打架这么劲爆又有卖点的消息,的确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情况怎么样,两伤的严重不严重?”韩琦再次八卦的问道,他们这帮士子整天闲的没事,科举又要等到明年,所以除了读书外,就是找时间聚在一起,说是吟诗作对,但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闲聊。
  “曹枢密我没见到,不过王相却是伤的不轻,都快没办法见人了。”李璋实话实说的道,既然都已经传的满城皆知了,他也没必要保密,反正当时那么多人,估计也瞒不住。
  “啧啧~堂堂宰相竟然亲自动手,实在是有辱斯文!”韩琦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想要感叹几句,顺便批判一下王曾与曹利用两人的做法,只是说批判就批判,你这一脸八卦的好像也强不到哪去?
  “韩兄,我觉得你可以去学一点拳脚,万一日后到了朝堂上与人打架,这样也能占点便宜。”李璋这时忽然灵机一动与韩琦开玩笑道,韩琦也是做宰相的人,而且在宰相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年,能在大宋做十年宰相而不倒,这点足以说明他的本事。
  “哈哈~我也正有此意,只是希望以后不要用到才是!”韩琦听到李璋的调侃也不由得大笑一声道,上头的宰相都打成一团了,他们这些即将步入官场的士子自然也要早做准备。
  不过说到这里时,李璋忽然想到一件事,于是再次高兴的对韩琦道:“韩兄,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诉你!”
  “什么喜事?”韩琦这时也急忙追问道。
  “朝廷很可能会在今年开科取士!”李璋满脸笑容地说道,这个消息也是他从赵祯那里打听到的,平时他根本不会关注科举的事,也是因为韩琦所以才特意打听了一下,却没想到竟然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什么?这是真的?”韩琦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欣喜若狂的一把抓住李璋的手臂道,他本以为明年才能参加科举,如果能提前一年的话,他当然是求之不得。
  “事情还没有定下来,不过我是听陛下亲口说的,因为陛下去年大婚,但因为时间晚了,所以无法开恩科,于是决定今年开一科恩科取士。”李璋这时也再次笑道,现在的科举还没有固定的时间,而且时不时还会增加恩科之类,所以有时科举也来得很突然,甚至远路的士子无法及时直到京城。
  “太好了!”韩琦这时再次狂喜的大叫一声,既然是皇帝陛下亲口说的,那应该不会有错,不过这也意味着他要提前准备,不能再像之前那么放松了。


第三百零一章 曹利用倒台
  曹利用倒台了!李璋之前早就猜到王曾和曹利用其中一个要倒霉,只是却没想到曹利用倒台的速度这么快,打架事件过后仅仅两个月,曹利用就忽然被免去了枢密使的职务,并且在家等候接下来的处置。
  说起曹利用倒台这件事的原因,不但李璋没有想到,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因为曹利用倒台并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而是他的侄子犯了错,当然以曹利用的身份,一般来说就算他的侄子犯了错,也不至于牵连到他身上,只是这件事却实在太严重了。
  曹利用有个侄子叫曹讷,在赵州担任兵马监押,因为他背后的曹利用这个大靠山,所以曹讷在赵州也是无人敢惹,可以说是赵州的土皇帝,平时巧取豪夺做了不少的恶事。
  本来曹讷好好的土皇帝做着,一直倒也没出过什么事,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天曹讷喝醉了之后,竟然心血来潮,让人取来黄袍披在自己身上,并且让周围的人山呼“万岁”,除了没有真的造反,可以说他把当年赵匡胤在陈桥做的事全都做了一遍。
  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曹讷以为自己在赵州这里山高皇帝远,所以做一些出格的事也不会有人知道,但偏偏有一个曾经被他欺压过的百姓名叫赵德祟的,这个人知道了曹讷身披黄袍的事后,竟然跑去京城告御状,并且还敲响了登闻鼓,这面鼓当初李璋也敲过,并且还把开封府给告了。
  登闻鼓虽然可以告御状,但登闻鼓院却是由一群宦官把持,他们有权力筛选上报的事情,如果这些宦官出于其它方面的考虑不将这件事上报,那么告御状的人就算敲了登闻鼓,也很难得到伸张。
  但是对于赵德祟告曹讷这件事,宦官们却十分积极的上报给刘娥,要怪就怪曹利用平时太不会做人,当初他在宫中担任侍卫时,对宦官也十分巴结,一口一个“中贵人”,但是后来他发迹后,对宦官却十分鄙夷,虽然宦官的确不受人待见,但一般的官员对他们也保持着表面的尊敬,毕竟宦官是皇帝身边的人,官员也不好太过得罪。
  但是曹利用却不同,他发际后对宦官不但鄙夷,而且还表现在脸上,见了宦官就没有好脸色,甚至有一次刘娥身边的罗崇勋犯了错,刘娥让曹利用代她申斥一番,结果曹利用倒好,竟然把罗崇勋拉到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让他脱掉官服官帽跪在地上,然后整整申斥了一个多时辰,要知道罗崇勋可是宫是的太监之首,平时哪受过这种气?
  也正是因为上面这件事,曹利用和罗崇勋也结下了大仇,所以罗崇勋在得知曹利用的侄子这件事后,竟然主动向刘娥请求前去赵州调查,结果在查明之后直接将曹讷乱棍打死,至于曹利用还要等朝廷的下一步发落,不过曹利用以前得罪了太多的人,这次墙倒众人推,估计下场肯定会十分凄惨。
  曹利用的遭遇倒是给李璋提了个醒,当初澶渊之盟时,满朝文武无人敢前往辽国商议,唯独曹利用胆气过人主动前往,虽然澶渊之盟对大宋有些屈辱,但却换来三十多年的太平,可惜曹利用恃功而骄,最后落得这么一个下场,这让李璋也是暗自警醒,日后万不可成为第二个曹利用。
  随着曹利用的倒台,王曾本应该春风得意才是,但是与事实却恰恰相反,王曾非但没有得意,反而变得更加小心,特别是经过李璋的提醒后,他也知道自己只差半步就步了曹利用的后尘,幸亏他后来立刻停止了一切动作,反倒是曹利用却是动作不断,所以曹利用倒台这件事表面上受曹讷的牵连,实际上还是他自己找死。
  也正是知道了刘娥的底线,所以王曾才会更加小心,他熬了多年才好不容易熬到宰相的位子上,自然不想轻易的失去,更何况他身上还有一重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有他和鲁宗道等在朝堂上看着,刘娥至少不敢乱动。
  不过就在对曹利用的处置还没有下来,朝堂上却又发生一件事,那就是有官员为了巴结刘娥,忽然上书请求为刘氏修建七庙,所谓七庙,天下间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修建,也就是三昭三穆外加太祖,但刘娥只是太后而不是皇帝,根本没有资格修建七庙。
  本来对于这种巴结奉承的奏折,刘娥大可以直接扔了,但她的态度却显得有些暧昧,竟然在朝堂上当众拿出奏折,并且询问大臣们的意见,这让很多大臣都有些不知所措,最后还是鲁宗道大声呵斥道:“若是刘氏修建了七庙,以后的皇帝该怎么办?”
  有了鲁宗道的带头,下面的大臣也有不少人反对,但这却让刘娥十分的生气,当下甩袖离开了大殿,而当这件事传出来时,李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刘娥的野心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她恐怕根本没想过这件事赵祯知道后会怎么想?
  当下李璋立刻进宫,果然,当他见到赵祯时,对方正在喝闷酒,这让李璋也无奈的上前道:“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话吗?”
  “记得,表哥你放心吧,我只是一时间想不开,想要把自己灌醉罢了。”赵祯这时举了举酒杯道,看他两腮发红的样子,估计在李璋来之前已经喝了不少酒了。
  “我陪你!”李璋知道赵祯心中不痛快,当下也坐到他的对面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与赵祯碰了一下酒杯,两人也一饮而尽。
  以前李璋把该说的话都说过了,赵祯也知道他现在只能耐心的等,无论刘娥做什么他都要接受,所以接下来两人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一杯接一杯的喝酒,最后赵祯第一个倒下,而李璋的酒量本来就不行,所以很快也第二个倒下。
  因为鲁宗道等人的反对,修七庙的事终于还是不了了之,这让所有人都是松了口气,这天李璋像平时一样去火器监,只是走到皇城门前时,却忽然看到一队奇装异服的人走向城门,而李璋看到这群人也不由得惊讶地叫道:“怎么会有倭人来皇城?”


第三百零二章 倭国使团
  李璋在皇城门口看到一群倭国人进城,当下也十分的奇怪,他之所以能一眼认出对方是倭国人,因为对方的发型实在太特别了,头顶上那块直接被剃掉,后面的头发绑成一个发髻压在脑袋上,据说这叫唐轮头,是倭国学习唐朝男子的发型,但不知为何到了倭国就变成这副模样。
  “奇怪,能进皇城的应该是倭国的使节吧,可是倭国使节什么时候来的京城?”李璋这时再次自语道,对于倭国,他可不是一般的感兴趣,只是两国距离遥远,中间又有大海间隔,李璋平时也没想过倭国会出现在大宋的京城。
  出于对倭国的好奇,李璋也不去火器监,扭头也进了皇城跟在那些倭人的后面,结果却发现这帮倭人最后去了政事堂,估计是由王曾这些大臣接待,毕竟并不是所有使节都能见到大宋的皇帝,更何况现在是刘娥当政,她一个女子更不方便见使节。
  李璋在政事堂外站了片刻,犹豫着自己是不是要进去,说起来政事堂可不是一般人能进的,除非是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得到允许后才进去,毕竟里面是大宋朝堂的核心,像他这样跟踪着外国使节来政事堂的,恐怕也是第一个。
  “李都尉?你怎么这里?”正在这时,忽然只听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而当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