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亮难道就不怕我大汉从交州进攻,直接迂回攻打成都吗?”

    “他有考虑过,不过臣想他也无能为力了。”吴武更加现实,直接了当的说。

    “根据情报看来,诸葛亮在半边布置了四千人用来防备。且其依然在想南蛮借兵,其目的必定是想把所有路线全部封锁。”

    “不过说穿了,蜀军现在总共才不足七万兵力。这点兵力用来同时防备北和东就已经让诸葛亮精疲力竭了,他的确无法抽调兵力在南边防守了。”

    吴武经过精确计算,得出诸葛亮若是想死守住北边和南边,那起码需要七万六千人。现在诸葛亮连这点兵力都拿不出来,又谈何防备南边。

    “啧难得我诸葛丞相出现无能为力的时候啊。”刘琮有些得意,他一边啧啧赞叹,一边研究起诸葛亮的一切布置。

    这个时候刘琮都不得不羡慕,但凡让我刘琮开局得一个诸葛亮,我何至于自己这么拼啊。

    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而诸葛亮也只能为他选择的主公和阵营陪葬了。

    “所以陛下,我们该怎么办?”吴武很冷静的最后询问刘琮,虽然他已经知道该怎么办了,但是依然需要陛下下令,否则就是僭越。

    “还能怎么办,让山越军出来干活了。”刘琮眯了眯眼睛,澹澹的圈出了交州东面的一个驻军。

    “组建了这么多年,朕也要看看他们战力如何了。”

    山越军,也是刘琮自建国之后组建的规模最大的外族军队。其主要组成成员都是从丹阳招募的丹阳山民和整个扬交境内的山越人。

    这些山越人被招募入伍之后,立刻对其进行儒学教化。在儒学教化的同时不断增强他们的战力和丛林作战的能力。

    毕竟这些外族人从小都是在山林打为生的,丛林作战是他们的强项。

    其统帅这只军队的也是个老熟人,正是五溪将军沙摩柯。

    这一次刘琮就要调动他们,让这一只由山越人,丹阳人组成的山越军从南进发,走最崎区的山路入蜀。

    与此同时,汉军各部兵马也开始向蜀汉边境移动。除必要的二十万北境边防军之外,其余汉军基本上都开始向西蜀移动。

    这一次刘琮计划动用三十五万兵力,其重视程度完全不亚于曹魏。不过因为钱粮有些短缺,刘琮只能等半年左右,等到秋收之后钱粮充裕了再发动进攻。

    不过就在刘琮不断调兵遣将,准备一鼓作气灭掉西蜀的时候,北方传来了一个让刘琮心中都一颤的消息。

    “陛下,快马急报,兖州境内黄河决口,大水开始泛滥了!”一个风尘仆仆,从许都赶来的信使,向整个朝廷汇报了这一个消息。

    黄河决口了!

    这可是一个大事,是一个足以震动整个朝廷的事件。

    刘琮也没想到在自己统一的最关键时刻会出现这么一档子事。

    黄河水灾事实上一直以来就是个问题。因为其流经黄土高原,水中携带着大量泥沙。这些泥沙在水速快的地方还能跟得上,一到兖州一带,黄河的水流速度下降,泥沙就开始沉积了。

    从西汉到东汉,都对黄河水利进行过很大的治理。毕竟那个时候大汉朝廷的经济中心还在中原地区,那可是朝廷的命根子。

    这一次黄河决口的原因尚未查明,不过治理工作还是得赶快进行了。一旦等到黄河全面决口,汛期来临的时候,从兖州到豫州大片地方会变成黄泛区。

    本来这些地方让他们恢复战争的创伤就很麻烦,水灾要是再来这么一下,恐怕豫州和兖州就要没人了。

    “士元,去户部问问最多可以拿出多少钱粮来赈灾。”刘琮看完汇报之后,立刻叫来了庞统和马谡等人,

    “门下省在两天之内给我做好治水的计划,而尚书省则要在半个月内安排好所有事情。”

    “我要的就是速度和效率!”

    也就在这个时候,刘琮花了二十年打造的强大朝廷的运转效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整个王朝在刘琮一个人的命令下,飞速运转起来!



    第四百零一章 入蜀计划

    

曹魏覆灭的消息自然也瞒不过蜀中的细作。成都方面很快就从军前司那里知道了自己盟友没了的消息。

    这个消息并没有太出乎蜀人的意料,又或者说他们压根没对曹魏抱有多大希望。当初蜀魏联合几十万军队都没大败汉军,更别说现在了。

    当得知曹魏覆灭,汉军占据河北的时候,蜀后主刘禅表示问题不大。他不仅非常平静的听完情报,还若无其事的跟近侍调侃道。

    “看吧,还是我赌赢了,曹魏依然没有支撑半年呢。”

    “回去让黄皓把朕的那一趾金还回来吧,这一次他赌输了。”

    一国君主在朝堂上以如此儿戏的方式看玩笑,可以说礼仪崩坏了。不过在场的一众大臣,不管是忠臣还是奸臣都没有去阻止陛下。

    现在这个情况,即便是最铁杆支持刘氏的糜家都开始找退路了。而整个益州朝堂上大小臣子盘算的都是如何在汉军杀到的时候保住自家的财产。

    至于抵抗,除了以诸葛亮为首的极少数武将还在坚持,朝堂上大部分人已经放弃了。甚至邓芝在前两天还看到丞相府差人去准备棺材,看样子也对胜利不抱希望了。

    益州现在总兵力不到四万,大半都是刚刚强征上来的老弱病残。真正有战力的也就一万多兵力,而他们需要据守的是益州各个关塞。

    不仅如此,蜀军连年的征战导致劳动力外出打仗,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低。而现在成都的储粮甚至都快不够过冬了。

    唯一让他们有点欣慰的就是益州百姓非常憎恨外面的汉人。因为蜀军主力全被留在外面,血仇让很多蜀中百姓极其痛恨汉军。

    然后呢?没有了。

    他们所能拥有的只有这些了,甚至连南边已经宣誓臣服的孟获都开始离心背德。诸葛亮要求他支援朝堂五万蛮军,最后孟获只给了三万,且几乎没有粮秣。

    他们就要靠着这点军队,去抵抗外面大汉朝廷的百万大军。即便有山川之险也毫无意义,双方的实力完全就不再一个重量级上的。

    谁也不知道现在这个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为啥会变成现在这样。几年之前,他们的疆域还横跨益雍两州,兵力巅峰时刻可以达到二十万。

    这才几年时间,他们已经沦落到连蜀中也守不住都地步了。

    整个朝堂上就只有刘禅开玩笑的声音,其余士子全都沉默以对。

    “行了,诸位还有什么事情吗?”刘禅一边调笑着跟内侍开玩笑,一边看向底下和鹌鹑一样的一群大臣,澹澹的摆摆手。

    “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就散朝吧,朕还要回后宫玩呢。”

    一伙大臣被刘禅赶走之后,刘禅的神情上的无所谓很快消失了。很快,刘禅的神情上浮现出几分苦涩。

    “亚父还在组织抵抗吗?”刘禅沉默了一会,看向他身边的黄皓问道。

    “没错,诸葛丞相依然在征召更多人手来抵抗。”黄皓拱手,低眉顺眼的应和道。

    “不过依臣看来,征调一些毫无战斗力的劳力上战场用处不大。以楚军的攻势来说,除非剩下的军队都是我们大汉精锐,否则根本守不住的。”

    “算了,不去拼一把怎么知道呢,没准亚父最终赢了呢。”刘禅微微一笑,并没有在意黄皓的暗示。

    事实上刘禅对抵抗汉军这件事也比较消极。不过他依然很尊重诸葛亮的选择,当诸葛亮决意要抵抗的时候,刘禅同样很支持他。

    其他的,刘禅就啥也做不了了。

    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这些年可以安心北伐,刘禅可功不可没。益州这个地方各个民族之间矛盾很深,且本土派和东洲派同样有仇恨。

    刘禅这么多年一直在朝堂上各种打太极,想办法缓和所有矛盾来给诸葛亮提供北伐的必须条件。

    “不过陛下,如此一来若是让楚军损失惨重,会不会对我们”

    “行了,黄皓你出去吧。”刘禅脸色逐渐平静下来,澹澹的看了黄皓一眼。

    这个黄皓越来越胆大了,连诸葛丞相都敢腹诽了。

    “通知各地守将,告诉他们,丞相都意思就是朕的意思。无论亚父他做了什么决定,都要无条件的支持!”

    西蜀方面国家上下一片消极,即便是诸葛亮多次想振奋人心也毫无意义。整个西蜀上下弥漫着一股可悲的气息。

    而反之,刘琮这边就是另外一股景象了。

    当汉军覆灭曹魏,统一河北之后,再一次让荆扬一片沸腾。刘琮再一次亲自骑着白马,率领着凯旋归来的汉军士兵们回到武昌。带着那些汉军最精锐的士兵们,在整个武昌百姓的欢呼声之中巡游而过。

    同时刘琮还亲手给战场上最勇敢的几个士兵授予了功勋。强烈的荣誉感和集体感让每一个汉军士兵都非常自豪。

    不过刘琮也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每当他带兵巡游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周围百姓的狂热。在刘琮二十多年的影响下,整个大汉上下都充斥着一股狂热的尚武之风。

    “社会的风气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了,以后恐怕就是社会惯性带动着朝廷继续对外征战了。”刘琮看穿了这一切,不过只是澹澹的评价了一句。

    他并不认为尚武是什么坏事,武力是争取权力的最大基础。只有汉人武力充沛,在军事可以力压全世界,大汉才能真正的伟大。

    “陛下,汉中方向邢将军向您请示,何时准备向西线进攻。”这个时候军部把一个请示递到了刘琮的手上,随后立正询问道。

    “邢道荣将军表示,若是要对蜀地动兵,他和他率领的汉中军可以为先锋。”

    “让他在汉中那边老实点吧,别被蜀军反推了。”刘琮有些无语,摆摆手说道。

    “而且让他别着急了,我们进攻蜀地的主攻方向不会是汉中的。”

    刘琮可不想去剑阁阴平与诸葛亮碰一碰,那样损失太大了。

    至于他的目标

    刘琮看向了整个大汉的南边



    第四百零三章 封建王朝的巅峰

    

黄河水灾爆发,刘琮不得不从自家国库里再一次掏出点资本来治理水祸。毕竟为了整个朝廷未来的发展,兖州豫州都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当水灾彻底爆发,处在黄河下游的青州和徐州也会受到波及。这些地方要是遭遇了灾祸,大量的流民跑到扬州,那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又要崩塌了。

    所以刘琮在接到水灾爆发的次日,就命令朝廷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治理手段。

    因为长达二十年的改革,整个朝堂上已经没有刘琮的反对者了。这样君权的空前强化同样让整个朝廷上下效率极高。

    当刘琮下令之后,门下省只用了两个时辰就草拟好诏书。在刘琮批准之后,短短半天时间就传到尚书省开始告诉运转。

    高度集权化让整个大汉王朝迅速做出了反应。半个月不到,朝廷就已经抽调出大量钱粮,且许多负责督察御史被派往豫兖。

    有充裕的钱粮,地方官府便按照刘琮的亲自指令,开展以工代赈发计策。其核心就是把大量土地家园被水灾摧毁的流民招募起来,直接雇佣他们来修筑沙堤。

    这样流民就不会因为没有食物而引发骚乱,而治理也能得到大量的劳动力。

    不过注意一点,那就是以工代赈是有条件的。这需要很大的钱粮作为后备支撑,来支持官府以工代赈。这样其所消耗的钱粮实际上也并没有减少。

    若不是汉朝廷比较富裕,且刘琮亲自派出了御史来防止贪污,这以工代赈未必能成立。

    这件事引发刘琮的有一次无语的吐槽。

    “那些吹嘘以工代赈的好处的人是真的不看后勤账本啊。但凡看一看以工代赈所消耗的钱粮,他们还会不会吹嘘还是个问题。”

    刘琮无奈的吐槽起来,现实和前世看到的那些差距还是太大了。很多在刘琮前世看来最完美的选项,却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还好剧本把他给救了,这才让刘琮没在刚开局就因为不熟悉局势被砍了。

    不过让刘琮极其意外的是,朝廷的效率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他下令才不到二十天,治理水灾的行动就已经全面展开了。从上而下的绝对服从让朝廷在这方面行动飞快。

    这要是换成西汉或者东汉,又或者曹魏西蜀,光朝堂上的扯皮就不是三四天能完事的。等到朝廷调配好资源准备赈灾的时候,恐怕淹死的人尸体都没了。

    这么一场大型的决口水灾,在朝廷迅速控制下很快稳定了下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