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魏军这边也同样有这样的准备,在庞德发起冲锋的时候魏军的防御阵型已经摆起来了。无数长矛迅速摆出,如同一个刺猬阵一般朝着楚军。

    要是平时,庞德早就退避三舍了,他珍贵的西凉铁骑可不能浪费在这种地方。但是这一次,想想虎牢关的重要性,庞德心疼的咬着牙下令道,

    “冲锋!不顾一切的冲锋!一定不能让魏人夺取了虎牢关!”

    庞德做出了这么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让楚汉最珍贵的骑兵迎着对方的长枪阵冲锋!



    第二百四十六章 攻占司隶

    

庞德率领着骑兵就这么直直的撞上了魏军的长枪阵之中。最前面的一百多个骑兵立刻被无数长枪捅成了筛子。

    不过他们的牺牲带来的则是魏军队形的打乱。因为仓促变阵,魏军阵型并没有那么稳固。将近两百个骑兵的牺牲一下子把他们的前线阵线冲散了,使得后续的骑兵迅速跟上。

    钟会也没有料到楚军会不顾伤亡的往阵中心冲,他布置的防线很快被冲穿。庞德率领剩余骑兵顶着巨大的战损往前,将钟会布置的阵型迅速冲烂。

    楚军的疯狂大大出乎了钟会的预料。骑兵顶着长枪阵的威胁强行突破,完全不考虑战损。而守虎牢关的两千士兵在面对九千多攻城士兵,打了整整两个时辰都没有崩溃。

    第一次与楚军交锋,这一只奇特的军队就让钟会感到震撼。

    随着庞德的不断深入,魏军的阵型已经难以继续维持了,但是虎牢关却迟迟拿不下来。那仅剩了几百个士卒在校尉的领导下死死的拦在魏军面前,致使魏军一直夺不下城门。

    在古代仅靠云梯入城是不可能的,两万多关中士卒想进入虎牢关依然需要从大门通过。大门不开,钟会就必须率领大队人马在城外等着。

    钟会的副将多次提出暂时撤兵,先稳住阵脚再重新发起进攻。不过钟会则坚持继续攻城,在他看来区区一千多骑兵,即便是冲散了他们的阵型,用处也不大。而现在撤退,就需要重新再组织一次攻城战,难度会大大增加。

    但是他这份侥幸最终破灭了,因为没过多久,远处就再次飘起无尽的扬尘。百名骑兵举着蓝色的楚军旗帜杀奔而来,后面扬尘大起。

    “该死,楚人的大部队到了吗?”钟会这一刻古井无波的脸上也浮现出几分怒火,

    “怎么会这样,分明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的为什么还会失败!”

    敌军大部队到了,钟会就不得不领兵后撤了。如果他不及时撤退,恐怕魏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撤退!!”钟会最后几乎要把自己的牙齿咬碎了,他这一刻感觉非常憋屈。

    只差一点就可以胜利了!

    魏军狼狈而逃,包括攻上城墙的士兵也都被命令退回来。因为楚军的援军抵达了,他们已经失败了。

    不过钟会不知道的是,这一股吓退他的“援军”实际上只是一百多个骑兵而已。他们马尾巴拖着木头扬起大量的尘土,从而误导了钟会的判断。

    只不过钟会已经在前军领兵撤退了,不然看到所谓的援军只有一百多个骑兵,他得直接气晕过去。

    不过这一次庞德损失也不小,他两千多人的老部下只剩下不足千人了。大部分骑士战死在冲锋的时候,庞德估计自己回去,陛下高低得给自己一个处分。

    不过让庞德愕然的是,虎牢关依然还在楚军手上。两万魏军都已经攻上城头了,但依然没拿下虎牢关,不得不说只有楚军能做到了。

    而虎牢关保住了,但代价也是巨大的。两千守军只剩下两百多人,守将刘冀战死,建制几乎被打没了。

    钟会这一手釜底抽薪玩的真是有水平,要不是夏侯霸那边把情报送上门来,恐怕真要酿成大错。

    庞德千里奔袭前来救援,好歹是保住了虎牢关。在当天下午楚军援军抵达,彻底断绝了钟会切断楚军退路的想法。

    两万关中军奇袭虎牢关的计划彻底流产,钟会当即领兵后撤回了武关。他在撤退之时仿照当初曹爽撤兵的方法,以羊击鼓来掩饰,瞒过了凌统成功退却。

    不得不说,当初刘琮用来迷惑曹操的一个办法,却被魏军模仿去了。

    当然也不能怪楚军自己不会用,毕竟他们从没有被打的被迫撤退过。楚军在这些年里都是遍地开花,剑指四方,这种撤退的计策的确用处不大。

    钟会果断的彻底的确没让他被楚军包围,楚军依然只是扑来一个空。不过终究是作用有限,他已经挽救不了司隶败局了。

    随着黄河渡口的攻占,洛阳的合围以及虎牢关的加固,司隶绝大部分地方已经彻底落入楚军掌控之中。曹魏先后布置的五万兵马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被楚军击退,丢失了整个司隶地区。

    消息传回晋阳的时候,满朝一片哀嚎之声。尤其是司隶士族,现在他们体会到当初颍川士族的待遇了。家园被攻占,势力遭到巨大的削弱,他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大幅度下降。

    尤其是杨修,他大部分家业都再司隶附近。司隶沦陷没几天,朝堂上就有许多河北士族不怀好意的盯上了他。

    随后他在朝堂上被攻击不守孝道,行为有过失,不遵儒法总之无数人弹劾他,想把他从丞相这个位置拖下来。

    这也引发了晋阳朝廷两大士族团体的矛盾。因为楚军攻占司隶,更是威胁到了关中的安全。司隶士族与关中士族在守关中还是守河北问题上展开了撕逼。

    当然这些都是曹魏朝廷自己的事情了,与楚汉无关。

    而武昌这边,刘琮接到基本夺取司隶的消息之后,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有些曲折,但至少还是有惊无险吧。”看完前线的战报,刘琮轻轻的点点头道,

    “剧本是正确的,只要他不出现,那就代表没有什么大问题。”

    对于自己的金手指,刘琮一直怀有崇高的敬意。这个剧本他并不像其他穿越者前辈一样把你的生活安排的明明白白,一点选择都不给你留。

    他只是一个保底,在作不死的基础上,刘琮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不需要按照别人规定的路线去走,而是能靠自身的想法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大汉王朝。

    “冬季快到了,我们也得早点做好准备了。”刘琮想通这些,心情就变得异常舒畅。站在这大汉权力之巅,享受着无尽的自由是非常舒适的生活。

    “不过时间过的可真够快的,一不留神我也已经三十了。”

    “岁月不等人,来年就该对关中用兵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国进贡

    

十一月,大汉的寒冬降临了。

    今年的冬季格外寒冷,即便是许多北方人都在寒风之中冻死。毕竟即便是人口越来越缺乏,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但高高在上的士族老爷们依然不肯拿出一点资源来赈济百姓。他们把木炭在家里垒的高高的,一边烤着火一边看着外面一个有一个被冻死的乞丐。

    至于朝廷,就更不可能拿出资源来赈济了。他们穷的连自家军队的冬装都快拿不出来了,更别说百姓了。

    不过驻扎在司隶的楚军们却没有受寒冬影响多少。他们虽然冬装稀少,但是却影响不到军队的整体。随军工匠在后方工部的图纸指使下,在士兵营地里打造了无数土炕。同时寒冬来临之前,楚军就开始大规模砍伐树木囤积干柴。

    最主要的是武昌朝廷方面也不断朝着洛阳运送物资。军粮,武器,药品,甚至干柴,司隶所需要的一切物资朝廷全都负责。

    六万楚军在这样充裕的物资供应下,并没有被寒冬所影响。

    当北方士兵们在自己营地里围着火盆冻的打哆嗦的时候,楚军士兵的营地里还日夜操练。

    当然这些都不是没有代价的,为了给前线补充物资,朝廷财政一度紧张到需要找士族借钱。不出刘琮所料,士族们慷慨解囊,寒门则显得有些扣扣搜搜了。

    双方家产差距摆在那里了,想让家产千贯和家产万贯一样捐钱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件事也给刘琮提了一个醒,随着战线推进,他们已经进入北方了。这里并不是南方这边四季如春,甚至秋季的寒风就足以让楚军士兵寸步难行。

    到未来征讨河北,攻伐辽东,甚至继续对外扩张的时候,冬装就成了很重要的东西。

    为此刘琮决定再重新训练一批工匠专门成立官营作坊,为攻伐的军队生产冬装。

    然后这个想法遭到了从门下省到中书省再到尚书省的一直反对。底下七部,除军部和兵部支持之外其余五部都表示反对。

    为啥?因为朝廷的确是没钱了,连军费都需要靠借钱才能维持。

    “陛下,您这样不断有新想法的确是个明君所为,但是您也要注意一下朝廷的财政实力。”年底的时候,庞统从户部拿到了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支出的表格之后,专门来到皇宫找刘琮汇报这件事。

    “户部已经穷成这个样了吗?连创办一个纺织作坊都做不到?”刘琮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他明明记着今年抄了不少反对派的家,加上这两年都是大丰收,按理说朝廷应该不至于穷啊。

    “陛下,前些年军费和礼部的预算年年都增长一大截,财政就算再宽裕也经不起这样嚯嚯啊。”庞统无奈,说实话他完全不能理解,陛下如此一个能能武,可以从武力到略压着整个士族打的人,竟然完全不懂朝廷的财政税收。

    整个楚汉朝廷这些年遍地开花的改革,花的依然只是江南三州的赋税。

    现在就是刘琮心比天高,但是朝廷这点能力属实跟不上他的节奏了。

    好在刘琮还算听劝,不是那种太过蛮横的君主,在自己不了解的地方起码还是听劝的。

    “可惜了,只能等到明年了吗?”刘琮无奈,看样子想一步登天还是太难了。

    真搞不懂前世看的那些历史的主角是怎么办到的,能在生产力这么落后的情况下把工商业搞的风生水起,为啥他办不到呢?

    “要是我的这一生是一本,那这作者这是活该扑街。”刘琮想到前世的记忆,不由自嘲的笑道。

    在这个楚汉朝廷少有缺钱的年末,刘琮也年过三十了。

    在他五年的兴汉之治下,楚汉发展如同踩着油门狂飙一般,一飞冲天。

    不过今年的武昌,迎来了一个新的客人。

    “陛下,一个月前东海郡有一艘破旧的海船来到船港,上面的人自称邪马台国的使者,希望朝见陛下。”礼部尚书来到皇宫,向刘琮汇报今年大汉的最新朝臣。

    “邪马台国是啥国家?我们大汉旁边有这么一个国家吗?”历史不是很精通的刘琮有些懵逼,他奇怪的问道。

    “据说是东海之外的一个岛国,看样子是挺穷的。”礼部尚书是刘琮的亲信,面对刘琮并没有太紧张,还自顾自的吐槽道,

    “堂堂一个国家,就来进贡了几根竹竿和几个奴隶。据说他们乘坐的船只也破败不堪,真不想不到有国家会穷成这样。”

    听完礼部尚书的描述之后,刘琮仔细思索了一番,迅速定位了邪马台国的位置。

    嗯不会是扶桑的人吧?

    “他们身高多少?”刘琮眯了眯眼睛,掩饰住眼底闪烁的精光,平静的问道。

    “很矮嗯,起码比我们矮一些。”礼部尚书一本正经的回答道。

    “应该不会错就是他们了。”刘琮这下确认了,应该就是东洋的那一批邻居。

    扶桑那边这么早就开始和中国进行交流了吗?这才三国时代啊?

    “所以陛下该怎么处理?他们前来朝贡希望获得陛下的认可和封赏,需不需要赏赐他们点什么?”礼部尚书没注意刘琮的神情,只是按照惯例的问道。

    按照惯例,曾经的大汉对于前来朝贡称臣的国家都非常慷慨。赏赐的东西比朝贡的东西价值高多了,这也是当年西域各国为什么愿意称臣大汉的原因。

    即便是现在,西域各国朝贡大魏,大魏反过来赏赐的东西也价值不菲。

    所以按照惯例,礼部尚书认为,最好赏赐点金银,或者一些先进的技术来彰显大汉的国威。

    不过,这一切都被刘琮叫停了,他pass掉了礼部尚书的提案,选择了一个更能彰显国威的办法。

    “赏赐金银什么的完全不能彰显我大汉的国威,既然要彰显国威,为何不直接让我大汉海军过去一趟呢。”

    刘琮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他带着诡异的笑容对礼部尚书温尔雅的说。

    “正好大汉海军已经操练一年有余,等来年就让他们去邪马台国巡游一圈吧。”

    看到刘琮那标志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