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时间没有戏份的庞统,今天终于能进来拜见刘琮了。不过他要汇报的事情却并不是很让人感到高兴。
“可以知道的是,豫章,丹阳和会稽郡内部隐藏着大量的叛乱者。情报部发现在丹阳郡的山地,许多原本相安无事的部落开始行动了。”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即便不采取行动,也肯定会出现叛乱现象。”
庞统现在看着这个情报就感觉心惊肉跳。江南,尤其是扬州方向,有不少对朝廷不满的世家和豪强。
江南是被刘琮闪击鲸吞的,即便是经历过清洗,但他们地方上依然有许多心怀二心的人。
要是大汉朝廷可以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倒也不在意做顺民。只不过刘琮接连颁布的地税法,征收土地,招募流民修基建
这一项项政策能实行都是在割这些地头蛇的肉。
他们作为地方性的老大,利益和朝廷是不一致的。官府一直在夺取他们的利益,对他们的回馈却不多这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军前司可以畅通无阻的在江南安插斥候,派遣刺客的原因。有地头蛇的默许,即便是情报部再强大,也很难发觉。
而这一次南昌刺杀事件,就是把这中间所有的恩怨拉到了桌面上。
大汉皇帝刘琮在江南遭遇刺杀,并很快将彻查江南地方问题。这很显然是将这些与蜀魏眉来眼去的地头蛇逼到墙角了。
庞统已经可以预见了,为了江南很可能出现战端。以汉军的实力,战端不可能太大,但是的确会影响到未来的计划。
比如北方三州。
刘琮并没有庞统想的那么多,他从庞统手上拿过情报部的汇报,认真看了起来。
“接下来要处理的不光是那些世家了,还需要尽快处理各地县城的治安问题。”刘琮翻看了一下,淡淡的说道。
“从南昌,我发现城内聚集了大量不务正业的地痞混混。这些人严重影响到了地方的治安,必须要强力打击才行!”
刘琮的话并没有引起庞统的反对,只是愣了一下就询问道,
“陛下,该怎么做?”
“继续创建治安学堂,用于培养基层治安官。”刘琮思索了一番,想到了一个新的主意。
“在各地成立执法堂,每个执法堂由两个正负治安官负责,这个部门归属刑部。等到治安官培养成型,之后的判案依据就直接独立出来,由治安官负责。”
古代为了省事,一般判案都是由县令来负责。
就是那种升堂,威武的画面,基本上都是县令判案。
不过仔细想想,一群读儒学的官员,能判好案子才有鬼呢。虽然不乏出现像包丞这种会判案的官员,不过大部分县令在判案方面都是饭桶。
执法,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负责才可以!
所以刘琮希望在古代建一个相对比较先进的治安系统,也就是古代警察。
刘琮的想法,庞统可没胆量反对,不过他思索许久之后,还是提出来一个疑问。
“陛下,要是创建治安学堂该有何人来教学呢?”
治安官这玩意光听着就不是啥好活,急需要判案,还需要治安,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得到的。
刘琮沉吟了一下,想了想前世警校的学科,照着葫芦画瓢道,
“武皆需要学习,毕竟需要清除各地的游侠无赖。不过关于学,我打算雇佣法家来给他们做先生。”
大汉初年曾经一度百家争鸣,各种学派先后登场发表自家观点。而因为儒家的学说最适合封建社会,所以汉武帝时期就独尊儒术,其他各学派都进行打压。
现在像法家,墨家这些学派,一度被打压的无处容身了。
近些年楚汉的兵工坊和农学堂给予给墨家和农家了发挥的空间,郎中学堂这些地方更是促进了杂家的发展。现在在刘琮看来最重要的法家尚未发展起来。
而这个治安学堂和执法堂,正好给了法家发挥的空间。
第三百三十四章 百家合流教育振兴
又是一个新名词,又是一个新的学堂。
庞统有些无奈,自从当上尚书省丞相之后,庞统每天都会看一遍户部巨额的收入。
楚汉拥有着数量极多的自耕农群体,无论士族还是寒门都没法躲避税收。这可给大汉户部增大工作量了,每年的税收报上来之后,其数额庞大到都让庞统愕然好长时间。
不过税收翻倍的同时,朝廷的开支也在不断增大。其中最大的三个吸金部门就是礼部,工部和军部了。
军部和工部吞钱是最高的,大量扩军以及打造兵器,都是非常烧钱的。不过他们烧钱主要是用于战争上,而且每次对外扩张都可以得到客观的收益,所以烧钱也情有可原。
而工部那边更是如此,虽然烧钱,但相应带来的是新的装备,客观上降低了一些地方的损耗。
但是对于礼部这个烧钱,尚书省是真的有些承受不了了。
根据尚书省的判断,现阶段的的学堂数量已经足以支撑产业运转了。每年训练出来的军官都快比训练的军队多了,的确不需要继续扩大。
但是在陛下的受益下,礼部方面每年烧的钱越来越多。
除了郎中学堂,讲武堂,工学堂之外,现在又要加上一个治安学堂。庞统可以预见到,这个指令下达之后,户部尚书蒋琬的表情了。
想想都能笑出声。
庞统幸灾乐祸起来,不过一想到接下来要执行的庞大任务,他也笑不出来了。
“陛下,真的有必要建造这么多学堂吗?”庞统犹豫了许久,才小心翼翼的向刘琮询问道。
“按照现在的程度来说,已经不需要更多的学堂来教学了”
“这是什么话,教育还能够用了?”刘琮不以为意,后世的经验告诉他,教育这玩意投入多少钱都不为过。
可惜现在这个时代,生产力还是低的离谱。别说普及教育了,现在哪怕是专业学堂也只能循序渐进。
“可是陛下,您这样建立治安学堂,招募法家的人做教授,可能会引起那些大儒的不满。”庞统小心翼翼的提醒刘琮道。
“之前工匠学堂和郎中学堂大量启用杂家和墨家的行为已经让儒家的士们有些不满了”
“他们不满管朕什么事?是国子监的工作太清闲了是吧?”刘琮一提到这个就来气,一群酸儒叽叽歪歪的就没完。
墨家和杂家那些人一被启用,无论是啥职位都屁颠屁颠的上任了。
而那些儒生呢,宁愿闲着整日喝酒扯淡,也不愿意接受礼部的征召。征辟他们来扩建国子监,来国子监当教授和登天还难。
然后刘琮只是给了其他流派一个工作而已,他们立刻就不干了。他们拒绝像其他流派一样去教授,而是前来劝说刘琮把他们解雇了!
咋了?我作为九五至尊,启用几个其他流派的人当教授不行吗?
你们这是在教我做事?
刘琮早就看儒家不爽了,要不是他们的学说对统治有用,刘琮真想搞一次汉代版的“焚书坑儒”。
“总之,士元你不要再以之前的眼光看待问题了。往后朕不会像以前那样独尊儒术,我更希望将这百家流派合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为我所用。”
刘琮站了起来,背着手走到了窗户旁边,看着外面一片欣欣向荣的武昌城,不急不缓的说道。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我看来,每一家都有其的可取之处。”
“无论是墨家,法家,儒家,农家,杂家,亦或者是纵横家。他们都有精华的部分,在不同领域中都有着很大的价值。”
“但是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也有其的局限性,比如儒家就常常忽视技术的重要性,墨家对外态度就不如纵横家合适。”
他们都有局限绝对不能只遵从于一家。大汉朝廷需要的是六边全方面的发展,而不是为了稳定只尊崇儒学!”
儒学能带来国家的稳定,但是却无法带来科技的进步。他们没有纵横家的口才,也不会有杂家和农家的实用。
自从儒家确认主体地位之后,中国对外就变成了单一战争,那种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就非常少见了。任何科技的进步都变成了民间自发的进行,封建王朝都不会督促技术进步。
刘琮自然不可能愿意这样,他需要的大汉成为一个六边形王朝而不是指南针王朝。
那么最应该干的就是合并各家流派,给各个流派的的人才分工处理。
但这同样就引申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关于教育。现在还不是宋元明清那种遍地私塾学堂的时候,这个时代大多都是家学。
家学就代表着发展注定缓慢,所以诸子百家的学说直到现在也才刚刚向寒门推广下来。
只有开展针对性教育投入,才可以让不同学派专精优势而不在对其余方向关心。
这也是这些年即便是财政有些吃紧,刘琮依然大把大把往礼部投钱的原因。
百家合流,教育振兴!
以儒家为政,墨家为工,法家制定法律,纵横家作外交
如果能够成功,大汉的诸子百家就可以各司其职,共同促进大汉的发展。
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好吧,刘琮陶醉在自己对未来的构想之中,不过庞统却没有。他想象力没有刘琮那么丰富,他只关注眼下最重要的问题。
“陛下,现在恐怕没法继续投入,礼部没有那么多人来抄写教案。”庞统有些无奈的看到陛下望着窗外的风景发呆,没办法只能说出现在最重要的问题。
“礼部的人已经招募了大量人员来抄写教案,且连同之前的教案会一起回收。但是因为纸的质量本身看不好,容易损坏,加上学堂数量越来越多,礼部已经快跟不上速度了。”
“即便是现在,礼部都已经快抄写不过来工学堂和郎中学堂的教案了。”
“啥?抄写?”刘琮顿时从想象中反应过来,一下子转过身,仿佛看白痴一般看向了庞统。
“你的意思是,现在礼部发行的那些教案,都是你们雇人一本一本抄写下来的?”
第三百三十五章 印刷术现世
刘琮在御林军的护卫下,来到了武昌的礼部。
让刘琮没想到的是,这个礼部占地面积非常大。他并不是只有礼部的官员要住在这里,还有很大一片空地是抄写室。
刘琮来到礼部之后,立即在人引领下进入了那一片抄写室。
里面摆着一排排桌椅,无数的儒生正手持毛笔,不急不缓的在纸上抄写。而在他们抄写的内容正是各个学堂所需要的教案。
看到这一幕,刘琮第一反应是心疼。
他差点心疼炸了。
“朕给礼部拨了这么多钱,就是让他们在这里抄写的吗?”刘琮捂着心脏,心疼的不行。
看看这些儒生,抄写的速度有多么慢就知道礼部发行教案的速度了。
自己大把大把的往礼部烧钱,就给我雇了这些废物在这里抄写?
简直就是浪费啊!!
不过庞统却觉得理所应当,因为不同的思维和眼界决定了他写不出来解决的方法。他看到刘琮的动作,还兴致勃勃的夸耀道。
“陛下,现今抄写堂已经雇佣一千多书生,日夜不息的抄写教案。以现阶段的速度,维持现状是绰绰有余。”
“这已经是礼部全力开工了,为了维持速度,礼部给予每一个书生都开出了八百石的俸禄。在这样的加持下,每一个书生都可以用全速抄写。”
庞统的话犹如一把尖刀,直接洞穿了刘琮的心脏。
八百石!
这TM是一个县令的俸禄啊!
剩下这些俸禄来创办新的学堂不香吗?雇佣这些家伙在这里抄写简直是浪费!
“全部给我解散!!”刘琮眼底闪烁着愤怒和心疼,咬牙切齿的说道。
“朕的朝廷还没富裕到可以让你们这么浪费的地步!!”
刘琮带着愤怒的声音让庞统愣了一下,他有些不能理解刘琮为什么突然生气了。
“可是陛下,若是不雇这些人抄写,那教案怎么生产?”庞统挠挠头,小心翼翼的问道。
“你就不会去工部问一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刘琮黑着脸,恨铁不成钢的说。
“都啥年代了,你们怎么还是不理解技术的重要性?这样雇佣书生一本一本的抄写得抄到猴年马月啊!”
“你直接去工部,让他们给你们打造刻着一整页字的印章,直接印刷下来不就行了!”
印刷术,这么简单明了还省钱的东西,为什么不用?
刘琮已经开始盘算,这些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